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启与张士诚政权关系考论
1
作者 刘召明 徐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高启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非常复杂。根据高启与徐贲、张羽等人的赠答唱和作品及其为饶介写的赠序,可以确定高启曾做过张士诚丞相府的记室,但不久辞去。后来高启之所以未被朱元璋迁谪流放,主要原因或在于他做记室时张士诚为元朝“太尉”... 高启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非常复杂。根据高启与徐贲、张羽等人的赠答唱和作品及其为饶介写的赠序,可以确定高启曾做过张士诚丞相府的记室,但不久辞去。后来高启之所以未被朱元璋迁谪流放,主要原因或在于他做记室时张士诚为元朝“太尉”身份。张士诚自称吴王后,高启与张吴政权的关系由近转疏,其主要原因则在于高启以蒙元王朝为正统、以张吴政权为“僭伪”的政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张士诚 关系 考论
下载PDF
《姑苏杂咏》与高启的苏州书写
2
作者 刁生虎 弓少潇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姑苏杂咏》是明代诗人高启盛年辞官归隐之作,作为地方杂咏诗,具有高度的历史地理文化价值。高启对苏州的山水人文景观和历史人物事迹作了歌咏,既有真实叙写,亦有想象之词,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苏州印象。在高启笔下,苏州既是寄情山水、怀... 《姑苏杂咏》是明代诗人高启盛年辞官归隐之作,作为地方杂咏诗,具有高度的历史地理文化价值。高启对苏州的山水人文景观和历史人物事迹作了歌咏,既有真实叙写,亦有想象之词,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苏州印象。在高启笔下,苏州既是寄情山水、怀古伤今之地,又是承载亡国记忆的感怀之域、尚礼与崇武精神并存之所,更是道教与佛教文化双栖之城。苏州丰富的城市模式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淡然自适、自由不拘的城市文化内涵。《姑苏杂咏》中的苏州书写,必将丰富世人对苏州历史及地理文化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苏杂咏》 高启 苏州 地域文化
下载PDF
高启诗集编纂特点及版本价值述略
3
作者 刘桐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文章分析了明清高启诗集编纂特点,并将《高青丘集》还原至高集各版本的历史序列中,探讨它与其他版本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考察诸版本的校勘价值,寻求切近高启编集倾向与其诗集原始面貌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青丘集》 《姑苏杂咏》 《槎轩集》 大全集 高启 版本
下载PDF
高启怀古诗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鸿渊 黄国花 《船山学刊》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诗人高启一生孤独淡泊,兼具悲剧性格。他借怀古诗探究历史的兴衰成败,抒发自己的理想志趣,同时感慨人世变幻,感伤自我。其怀古诗兼备众体,有浓郁的吴地风情,且具考据性质。他的怀古诗堪称明代一大家,对后世颇有影响。
关键词 怀古诗 高启 悲剧性格 兴衰成败 孤独 诗人 感伤 风情 考据
下载PDF
论高启与魏观:再论元末明初江南士人之境遇 被引量:4
5
作者 郑克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5,共8页
《明太祖实录》载录魏观七条史料,但对于魏观被杀却不着一词,为重新考察洪武七年魏观与高启被杀案,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高启的个性自由洒脱,而朱元璋对江南士人采取高压与不信任政策,是导致高启辞官的根本原因。或许高启写讥讽诗给朱... 《明太祖实录》载录魏观七条史料,但对于魏观被杀却不着一词,为重新考察洪武七年魏观与高启被杀案,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高启的个性自由洒脱,而朱元璋对江南士人采取高压与不信任政策,是导致高启辞官的根本原因。或许高启写讥讽诗给朱元璋内心埋下阴影,但魏观在张士诚旧址兴建府治,高启写《上梁文》,触怒朱元璋,因而导致血案。不久朱元璋感觉量刑过重,因而将魏观赐祭,并使之归葬本土。最终《实录》不书,为之隐讳,朱元璋反复无常的个性与魏观所在的苏州是江南重镇,是解开本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魏观 朱元璋 苏州府 江南士人 明初政治
下载PDF
“魏观案”探析——兼论诗人高启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士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5,共4页
发生于洪武七年(1374)的“魏观案”,并非是因苏州知府魏观“浚河道”与“修府治”之举措所致,而是明太祖借机报复诗人高启的幌子。江南士子先前曾受元政府与张士诚政权恩泽,因而对朱明政权多持不合作的态度。朱元璋希望以“魏观案”为... 发生于洪武七年(1374)的“魏观案”,并非是因苏州知府魏观“浚河道”与“修府治”之举措所致,而是明太祖借机报复诗人高启的幌子。江南士子先前曾受元政府与张士诚政权恩泽,因而对朱明政权多持不合作的态度。朱元璋希望以“魏观案”为契机警告江南士子,此心愿落空后,他逐步开始以暴力手段打击江南士子的抵触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观案” 江南士子 魏观 朱元璋 高启 元朝 张士诚
下载PDF
辞官与颂圣——高启“不合作”说之检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史洪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5,共7页
朱元璋对高启有征修《元史》、超迁官秩、赐金允归的殊恩。高启自征修《元史》至洪武五年都对朱氏抱有感激之情。其辞官的愿望虽贯穿金陵时期,但随着境遇的改变而强弱有别,直接原因则是洪武三年七月超擢户部侍郎所带来的危机感。辞官后... 朱元璋对高启有征修《元史》、超迁官秩、赐金允归的殊恩。高启自征修《元史》至洪武五年都对朱氏抱有感激之情。其辞官的愿望虽贯穿金陵时期,但随着境遇的改变而强弱有别,直接原因则是洪武三年七月超擢户部侍郎所带来的危机感。辞官后的高启对朱氏心怀歉疚,故退而不隐,诗文颂圣。因此,高启对朱元璋及其明政权并非不合作的态度,"不合作"说属于学人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高启 超擢 辞官 颂圣 泛政治化
下载PDF
高启生平事迹补正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君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8-61,共4页
搜求考订高启生平事迹 ,考知高启除号青邱子、槎轩外 ,还有别号“吹台”。高启应为吴县人而非长洲人。至正戊戌、庚子年间出游吴越实为两次 ,第一次为至正戊戌冬至己亥春 ,第二次为至正庚子春至本年六月之前。根据考证结果 。
关键词 高启 生平 补正 诗人 元末明初 别号 籍贯
下载PDF
诗人高启之死与明初江南文祸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士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7,共5页
诗人高启死于非命有多方面原因。世谓其诗作《宫女图》暗讽宫闱密事而招来杀身之祸,纯属穿凿之谈。明初复杂的政治环境让诗人产生了惶恐无助的心态,随之其辞官不就的行为,被朱元璋视为不与新王朝合作的举措。“魏观案”事发后,高启诗文... 诗人高启死于非命有多方面原因。世谓其诗作《宫女图》暗讽宫闱密事而招来杀身之祸,纯属穿凿之谈。明初复杂的政治环境让诗人产生了惶恐无助的心态,随之其辞官不就的行为,被朱元璋视为不与新王朝合作的举措。“魏观案”事发后,高启诗文中某些触犯忌讳的语句让明太祖动了杀机。朱元璋制造这起骇人听闻的惨案,还希望警告那些仍然感怀于元朝与张士诚政权仁泽的江南士子。此心愿落空后,明太祖屡兴文祸,使用暴力手段镇压不与新王朝合作的士子。从这个意义上讲,高启之死可谓明初江南文祸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高启 朱元璋 “魏观案” 江南士子 文祸
下载PDF
“无用”的悲哀:高启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丽凤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元末明初的诗人高启将“无用”奉为精神哲学 ,并从“无用得以闲”、“无小用而有大用”、“无用得以避祸”等方面阐述其内在蕴涵。但依然无法摆脱封建士大夫在“兼济”与“独善”之间进退两难的文化悖论。
关键词 高启 精神哲学 文学评论 元末明初 诗人 诗歌创作 文化
下载PDF
高启与明代诗歌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庆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5,共3页
高启诗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作品中浸淫着的朴实和率真。他诗中那种"臞而清"的风格,对中晚明时期及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可谓开了明诗创作中简单率直的诗歌风气之先声。高启对明代诗歌的影响不仅仅是复古的诗学理... 高启诗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作品中浸淫着的朴实和率真。他诗中那种"臞而清"的风格,对中晚明时期及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可谓开了明诗创作中简单率直的诗歌风气之先声。高启对明代诗歌的影响不仅仅是复古的诗学理论主张的提出。他的影响更主要的还在于,他是我国文坛上不以诗名谋功名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明代诗歌 文人意识
下载PDF
高启死因考辩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君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9-64,共6页
As for the cause of Gao Qi’s death, it is known extensively that it is the result of his resignation of the official position, which has offended his political opponents. As a matter of fact, Gao Qi regards Zhu Yuanz... As for the cause of Gao Qi’s death, it is known extensively that it is the result of his resignation of the official position, which has offended his political opponents. As a matter of fact, Gao Qi regards Zhu Yuanzhuang’s view of setting up the dynasty in the Central China as "the extreme of chaos expects a resettlement" and manifested in his loyalty by exhorting his friends to serve the Ming Dynasty. Zhu, the emperor of the dynasty does not care much about the resignation from his officials in the early stage of his regime. Therefore the above-mentioned reason for Gao’s death cannot account for the real situation about Gao at that time; neither does it do to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at day. Based on the study, a conclusion can be reached wit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i Jian (a concerned figure at that time), Gao Qi and the politicians at the court at that time and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imperial court that Gao Qi was a victim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officials and the military officers vying with leadership and fam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i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死因 辞官 党争
下载PDF
“月明归梦遂成迷”——高启笔下的诗梦意象及发生原因 被引量:3
13
作者 司马周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48-51,共4页
诗人高启在其入明后的诗作中 ,写下了大量“梦”诗 ,这些诗“梦”意象寄托着诗人的自我情感与心志 ,成为诗人抒发性情的依凭之物。明初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其美学追求 。
关键词 高启 诗梦意象 诗歌 明朝
下载PDF
再论高启之死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继用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1-116,共6页
自明初迄于当代,关于高启之死原因的观点主要有:以诗得罪说、辞官得罪说、苏州人身份说和政治斗争牺牲说。这些观点都不能解释高启之死的真正原因。其实,高启之死是明初众多文人罹难一个简单的例子,其死仅仅是因为在明初刑用重典和朱元... 自明初迄于当代,关于高启之死原因的观点主要有:以诗得罪说、辞官得罪说、苏州人身份说和政治斗争牺牲说。这些观点都不能解释高启之死的真正原因。其实,高启之死是明初众多文人罹难一个简单的例子,其死仅仅是因为在明初刑用重典和朱元璋反复无常及雄猜好杀的背景之下因"魏观案"连坐而死。高启之死的原因变得扑朔迷离,一方面是因为时人因政治忌讳隐晦其辞,后人更热衷于附会;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务求深刻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魏观案” 连坐
下载PDF
《凤合集序》——研究高启的新见文献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洪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4期69-70,共2页
本文所辑《凤台集序》是明初谢徽为著名诗人高启《凤台集》所作序文,此文不见于今存诸种高启诗文集,也向无研究者加以注意。它保存在明人朱存理《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一篇评论高启金陵时期诗歌作品的文字。本文认为此序真实可信,并... 本文所辑《凤台集序》是明初谢徽为著名诗人高启《凤台集》所作序文,此文不见于今存诸种高启诗文集,也向无研究者加以注意。它保存在明人朱存理《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一篇评论高启金陵时期诗歌作品的文字。本文认为此序真实可信,并通过对其内容的解析,揭示了此序对于高启诗学思想与创作研究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谢徽 《风台集序》 朱存理
下载PDF
高启的《庄子》接受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宪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133,共6页
吴中文化和高启独特的人生经历,共同构筑了高启《庄子》接受的特色。他在思想上认可,并在行为上实践了《庄子》关注个体生命、珍视生命价值、安命平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在创作上,山水、游仙题材的诗作和清丽自然的诗风,是高启在庄... 吴中文化和高启独特的人生经历,共同构筑了高启《庄子》接受的特色。他在思想上认可,并在行为上实践了《庄子》关注个体生命、珍视生命价值、安命平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在创作上,山水、游仙题材的诗作和清丽自然的诗风,是高启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的审美趣味,艺术地体现了高启对《庄子》的接受;而艺术化的人生模式,则是高启在思想、行为、个性、创作等方面对《庄子》接受的深度、综合呈现,也是高启精神上切近庄子精髓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庄子》 接受美学
下载PDF
高启的“自适”诗论和他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君若 《肇庆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9-42,共4页
明初诗人高启论诗讲求自适的心理 ,并在诗歌创作中予以运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闲趣的咏叹、讴歌 ,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二、在抒发感情时加以理智的约束 ;三、安静而绵长的意象“雨”
关键词 高启 意象 明朝 诗歌创作 "自适" 思想感情 诗歌理论 主题
下载PDF
高启游仙诗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民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3-47,共5页
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游仙诗。但他的游仙诗的价值至今未被人们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启游仙诗的分析、研究 。
关键词 高启 游仙诗 诗歌 艺术价值 诗人 情感
下载PDF
高启与明代诗风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君若 《肇庆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6-50,共5页
高启是身跨元明两代的诗人,习惯上将他列入明代诗歌。这决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出仕新朝,而是于明代诗风实有开启之功。高启对明代诗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创作途径;复归风雅、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格调与灵... 高启是身跨元明两代的诗人,习惯上将他列入明代诗歌。这决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出仕新朝,而是于明代诗风实有开启之功。高启对明代诗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创作途径;复归风雅、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格调与灵性并重的诗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风 高启 风雅 诗歌 诗学 明代 复归 上将 出仕 诗人
下载PDF
论高启对李白的接受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雪飞 何雯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3-79,共7页
高启作为"明代第一诗人",以博学工诗的聪明才智与兼学众家的创作追求,卓立于元明易代之际。其诗一改元末诗坛绮靡缛丽之诗风,展现出超凡脱俗之意趣。高启的个性与李白颇为相似,其诗风亦相类。高启不仅接受了李白的人格,更是... 高启作为"明代第一诗人",以博学工诗的聪明才智与兼学众家的创作追求,卓立于元明易代之际。其诗一改元末诗坛绮靡缛丽之诗风,展现出超凡脱俗之意趣。高启的个性与李白颇为相似,其诗风亦相类。高启不仅接受了李白的人格,更是通过创作实践来接受李白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李白 创作实践 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