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曲唑片联合尿源性促卵泡生成素在高龄低反应患者高孕酮微刺激促排卵方案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邹亦庐 郭玉佳 +8 位作者 刘奇才 连梅 周惠玲 吴接蕾 陈剑锋 陈杏婷 刘智任 林晨 郭欣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9-1703,共5页
目的比较尿源性促卵泡生成素(uFSH)联合来曲唑片与基因重组的促卵泡生成素(rFSH)在高龄低反应(POR)患者高孕酮微刺激促排卵方案(PPOS)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 目的比较尿源性促卵泡生成素(uFSH)联合来曲唑片与基因重组的促卵泡生成素(rFSH)在高龄低反应(POR)患者高孕酮微刺激促排卵方案(PPOS)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按所用促排卵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rFSH 150~225 U·d^(-1),皮下注射,于月经第2天开始至扳机日+醋酸甲羟孕酮(MPA)4~6 mg,每天口服至取卵后;试验组给予来曲唑每天5 mg,于月经第2天开始,共用5 d+uFSH 150~225 U·d^(-1),肌内注射,根据B超监测卵泡情况用至扳机日+MPA 4~6 mg,每天口服至取卵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促排卵时间、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冻胚移植妊娠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筛选200例,剔除5例,最终195例纳入分析;对照组筛选190例,剔除11例,最终179例纳入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促排卵时间分别为(9.91±2.33)和(8.61±2.24)d,Gn用量分别为(2361.04±1095.92)和(1832.28±763.51)U,第5天囊胚数分别为(1.24±1.88)和(0.53±1.1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ICSI授精方式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53.73%和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获卵数、成熟卵、受精率、第3天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试验期间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来曲唑联合uFSH促排卵与单纯应用rFSH在高龄POR患者PPOS方案中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前者可提高ICSI周期的囊胚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片 尿源性性腺激素 重组型性腺激素 高孕酮微刺激促排卵方案 龄低反应患者 临床妊娠率 胚胎质量
原文传递
年轻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使用微刺激方案和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IVF-ET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宇 罗荣 杨敏燕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PPOS)和微刺激方案在年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DOR)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辅助生殖技术的147例年轻DOR(...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PPOS)和微刺激方案在年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DOR)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辅助生殖技术的147例年轻DOR(年龄≤35岁)患者的资料,其中PPOS组108例,微刺激方案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指标、周期异常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PPOS组的Gn用量、Gn使用时间、扳机日E 2及获卵数均高于微刺激方案组,扳机日LH、正常受精率低于微刺激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周期取消率、临床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微刺激方案,PPOS方案能降低年轻DOR患者的早发LH峰风险、获得更多的卵子,但Gn用量大、用药时间长、正常受精率更低,没有改善临床结局。因此,相较于PPOS方案,微刺激方案更贴近自然周期且经济实惠,可作为年轻DOR患者行IVF-ET治疗时的较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激素排卵方案 刺激方案
下载PDF
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与常规微刺激方案在DOR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莉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6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与常规微刺激方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4例DO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2)与常规组(n=42)。研究组予以高孕激素下促排卵...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与常规微刺激方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4例DO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2)与常规组(n=42)。研究组予以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常规组予以常规微刺激方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促排天数显著长于常规组,Gn用量、平均获卵所需Gn量、平均获卵费用显著少于常规组,HCG日E2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hCG日LH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获卵数、卵裂率、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OR患者,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与常规微刺激方案可获卵数均高,可获得较好的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但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比常规微刺激方案更有效抑制LH峰,减少Gn用量,治疗费用更少,可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激素下排卵方案 刺激方案 疗效
下载PDF
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微刺激方案应用于卵巢低反应人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少蓉 吴延 +9 位作者 周孟君 赖婷 李丹 马琴芹 路巍 李俊林 何玮 李润 郭翠翠 张耀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162-1167,共6页
目的探讨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POR患者(共7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控制性促排卵方案不同将所... 目的探讨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POR患者(共7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控制性促排卵方案不同将所有POR患者分为两组:PPOS组(55个周期)和微刺激组(19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及胚胎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POS组的Gn天数、Gn总量、HCG日E2水平、HCG日≥14 mm卵泡数显著高于微刺激组(P<0.05);PPOS组HCG日LH水平显著低于微刺激组(P<0.05);两组的HCG日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PPOS组无早发LH峰出现,微刺激组2例出现早发LH峰。PPOS组获卵数显著高于微刺激组(3.0 vs.2.0)(P<0.05);PPOS组与微刺激组的MⅡ卵率(94.6%vs.95.5%)、正常受精率(67.7%vs.64.3%)、卵裂率(97.0%vs.97.4%)、优质胚胎率(46.8%vs.29.6%)、可利用胚胎率(69.8%vs.52.6%)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OS方案可以改善卵巢反应性,有效抑制早发LH峰,对于POR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促排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期激素状态下排卵 刺激方案 卵巢低反应 控制性排卵
下载PDF
卵泡期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长方案促排卵在高龄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婷 黄伟媚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 比较卵泡期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长方案促排卵在高龄卵巢功能低下(POR)患者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0例POR患者,年龄≥38岁,均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助孕治疗。随机分为长方案组及PPOS组各40例,分别... 目的 比较卵泡期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长方案促排卵在高龄卵巢功能低下(POR)患者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0例POR患者,年龄≥38岁,均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助孕治疗。随机分为长方案组及PPOS组各40例,分别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长方案和卵泡期PPOS方案进行促排卵。比较两组患者扳机日的优势卵泡数、卵泡刺激素(FSH)、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LH)和孕酮水平及获卵数、两原核(2PN)受精率、优胚率、可移植胚胎率、周期取消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扳机日,PPOS组患者FSH、雌二醇水平低于长方案组,而孕酮、LH水平高于长方案组(均P<0.05)。PPOS组的2PN受精率、优胚率高于长方案组(均P<0.05)。两组的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长方案促排卵比较,卵泡期PPOS方案能有效提高高龄POR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胚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功能低下 排卵 方案 胚胎质量 妊娠结局 卵泡期
下载PDF
微刺激方案与PPOS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助孕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红 吴艺佳 +4 位作者 邹姮 陈慧佳 龚顺迪 张觇宇 尹梁宇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55-58,共4页
目的对比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应用微刺激方案与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的助孕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DOR患者,共423个周期,根据助孕方案分为微刺激方案组332个周期、PPOS方案组91个周期,均行冻胚... 目的对比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应用微刺激方案与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的助孕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DOR患者,共423个周期,根据助孕方案分为微刺激方案组332个周期、PPOS方案组91个周期,均行冻胚移植。统计促排卵后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周期取消率、累积Gn使用时间、累积Gn用量;冻胚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结果与PPOS方案组比较,微刺激方案组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高(P均<0.05),而周期取消率、累积Gn使用时间、累积Gn用量低(P均<0.05)。微刺激方案组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活产率均高于PPOS方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35岁患者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35岁患者(P均<0.05),而自然流产率均低于>35岁患者(P均<0.05)。结论年龄是影响DOR患者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微刺激方案和PPOS方案对年轻DOR患者均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但微刺激方案Gn用量更少,周期取消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激素状态下排卵方案 刺激方案
下载PDF
孕激素阻断LH峰用于促排卵的方案应用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郭丽娜 晏红伟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随着卵泡发育基础内分泌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胚胎玻璃化冷冻和冻融胚胎移植(FET)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方案呈现许多新进展,越来越趋向于简单化、多样化、个体化。孕激素阻断LH峰用于促排卵的方案简称孕激素阻断方案... 随着卵泡发育基础内分泌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胚胎玻璃化冷冻和冻融胚胎移植(FET)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方案呈现许多新进展,越来越趋向于简单化、多样化、个体化。孕激素阻断LH峰用于促排卵的方案简称孕激素阻断方案,是利用内源或外源性孕激素阻断LH峰,结合促排卵药物进行卵巢刺激的一种促排卵策略,包括黄体期促排卵(LPS)、卵泡期联合黄体期双重刺激(duostim),卵泡期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PPOS),以及其它孕激素方式下的促排卵方案。本文对孕激素阻断方案发展历史,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适用人群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刺激 黄体期排卵 双重刺激 状态下排卵 激素阻断方案
下载PDF
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欧玲 张辉娟 李婷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33-36,4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微刺激方案组和卵泡期高孕激素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组,每组20例。对比两组促排卵及胚胎情况、血清雌激素[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_(2))、黄体生成素(Luteinising Hormone,LH)]水平、临床结局。结果微刺激方案组早发LH峰率(30.00%)高于PPOS方案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27)。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注射日,微刺激方案组血清LH高于PPOS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E_(2)、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刺激方案、PPOS方案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衰退患者产生的临床结局相近,而PPOS方案可以降低早发LH峰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刺激方案 卵泡期激素排卵
下载PDF
三种促排卵方案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林琳 刘芸 +4 位作者 黄吴健 陈国勇 何凌云 毛丽华 黄敏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33-738,共6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第九○○医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的高龄DOR患者共计37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第九○○医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的高龄DOR患者共计37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3组:A组(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方案组,n=60),B组(拮抗剂方案组,n=166)和C组(微刺激方案组,n=145)。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及胚胎发育情况、临床结局及费效比。结果3组间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最多,C组最少。3组的成熟卵率、2原核(2PN)受精率、2PN卵裂率、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周期取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每一启动周期总费用及每启动周期到首次移植费用显著高于A、C组(P<0.05);A、B、C三组每获1枚成熟卵及每获1枚优胚所需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有新鲜周期移植,鲜胚移植临床妊娠率为49.43%,达到妊娠的时间(TTP)显著低于A、C组,累积妊娠率则显著高于A、C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DOR患者,拮抗剂方案可以行新鲜周期移植,明显缩短了TTP,具有较高的累积妊娠率及可接受的费效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下排卵方案 拮抗剂方案 刺激方案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费效比
下载PDF
三种促排卵方案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佘纯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8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刺激方案、拮抗剂方案以及高孕酮状态下促排方案(PPOS)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高龄DOR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1组(... 目的:探讨微刺激方案、拮抗剂方案以及高孕酮状态下促排方案(PPOS)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高龄DOR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1组(n=37,促排卵方案为PPOS)、A2组(n=37,促排卵方案为拮抗剂)、A3组(n=36,促排卵方案为微刺激),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三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平均总到达妊娠的时间(TTP)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成熟卵率、2原核(PN)受精率、2PN卵裂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和妊娠率的比较上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2组患者有新鲜周期移植,另外两种方案并没有。结论:在为高龄DOR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到的促排卵方案包括微刺激方案、拮抗剂方案以及高孕酮状态下促排方案,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将具有新鲜周期移植的拮抗剂作为理想促排卵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方案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状态下 刺激方案 拮抗剂方案
下载PDF
卵巢反应低下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方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潘艳平 夏飞 +4 位作者 茅彩萍 何琦 吴志南 周安稳 周卫琴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2-35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卵巢反应低下(POR)患者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中几种促排卵方案的治疗结局,探讨针对POR患者经济有效、个性化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POR患者共302个周期,按... 目的:通过比较卵巢反应低下(POR)患者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中几种促排卵方案的治疗结局,探讨针对POR患者经济有效、个性化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POR患者共302个周期,按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4组:超短方案组(43个周期),短方案组(30个周期),氯米芬联合尿促性素微刺激方案组(CC+HMG组,62个周期),卵泡期尿促性素联合甲羟孕酮方案组(HMG+MPA组,167个周期)。对4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周期取消情况及每起始周期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4组患者ART周期中Gn天数、Gn用量、药费、扳机日优势卵泡数、获卵率、性价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短方案组的Gn天数最长,Gn用量最多;短方案组扳机日优势卵泡数最多,完成1次治疗周期的药费最贵,相对取得1个可移植胚胎的性价比最差;CC+HMG组的Gn天数最短、Gn用量最少,但扳机日优势卵泡数最少,获卵率也最低;HMG+MPA组药费最低,获卵率最高,性价比最好。(2)在取消周期方面,4组间因异常受精及未受精、未卵裂、无可移植胚胎、无优质胚胎而取消周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HMG组及超短方案组的未获卵周期率高于短方案组及HMG+MPA组(P<0.05)。(3)4组方案每起始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MPA组的流产率低于CC+HMG组(P<0.05);HMG+MPA组每起始周期的继续妊娠率高于超短方案组与CC+HMG组(P<0.05)。结论:卵泡期HMG+MPA方案可能是POR患者的一种经济的、有效的、有利于患者的促排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方案 激素状态下排卵 卵巢低反应 性价比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卵巢低反应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敏 张建梅 +4 位作者 梁莹 粟妤 肖亚玲 姚小艳 李建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98-903,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低反应(POR)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效果,探讨POR患者适宜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于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的POR患者共142个周期,根据不同促排方案分成3组:...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低反应(POR)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效果,探讨POR患者适宜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于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的POR患者共142个周期,根据不同促排方案分成3组: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PPOS)组(29个周期),微刺激组(81个周期),拮抗剂组(32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指标及周期异常情况等。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促排天数、Gn用量、性价比、平均获卵所需Gn用量、HCG日E2水平、LH水平比较,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POS组促排天数最长,Gn用量最少,平均获卵所需Gn量最低,每获胚费用最低;微刺激组HCG日E2水平及LH水平最高;拮抗剂组HCG日LH水平最低,促排天数最短,Gn用量最大,平均获卵所需Gn量最大,费用最高(P均<0.05)。PPOS组及拮抗剂组均无早发LH峰出现,微刺激组中有21个周期发生早发LH峰,发生率25.93%。3组不同方案中获卵数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及周期异常情况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拮抗剂方案可以抑制LH峰,获卵数高,周期花费高;微刺激方案在晚卵泡期添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可控制LH峰,获得较好的优胚率及可利用胚胎率;PPOS方案能有效抑制LH峰,Gn用量少、花费小,但需行冻融胚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低反应 激素状态下排卵 刺激方案 拮抗剂方案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下载PDF
年轻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重复周期促排卵方案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佩嫦 陈彩蓉 +4 位作者 况玉兰 王秋香 赵晓英 李艳红 陈婉乐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54-256,265,共4页
目的:比较年轻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重复周期中微刺激方案和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重复周期IVF-ET助孕的年轻PO... 目的:比较年轻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重复周期中微刺激方案和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重复周期IVF-ET助孕的年轻PO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微刺激促排卵方案组(A组,n=30)和PPOS方案组(B组,n=30),比较两组治疗周期的临床数据和其后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结果:(1)A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使用天数(Gn天数)、扳机日雌二醇值(HCG日E2)、扳机日孕酮值(HCG日P)、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受精第3日(D3)可用胚胎数、D3优胚数均低于明显B组(P均<0.05);(2)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A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明显低于B组(26.1%vs 54.2%,16.3%vs 32.6%,P<0.05);两组继续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与微刺激方案相比,POR患者在IVF-ET重复周期中PPOS方案可提高获卵数、D3可用胚胎数和D3优胚数、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但不能改善其助孕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巢低反应 刺激方案 卵泡期激素状态下排卵方案
下载PDF
DOR患者IVF–ET周期中应用微刺激方案和PPOS方案的临床疗效比较
14
作者 陈瑜 程婷婷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周期中应用微刺激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72例DOR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周期中应用微刺激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72例DO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其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POS方案促排卵,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刺激方案促排卵。观察两组患者促排卵情况、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性激素水平、临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使用量、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多于对照组,Gn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OS方案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促排卵方案,在DOR患者IVF–ET周期中应用PPOS方案可争取更多的妊娠机会,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为DOR患者促排卵提供新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排卵方案 刺激方案 激素状态下排卵方案
下载PDF
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婉晴 洪名云 唐志霞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及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在预期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行体外受精(IVF)/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预期POR...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及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在预期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行体外受精(IVF)/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预期PO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促排卵方案分为拮抗剂组(A组,161个周期)、微刺激组(B组,300个周期)和PPOS组(C组,153个周期),分析3组促排卵结局。由于C组方案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影响,未进行鲜胚移植,且A组、B组鲜胚移植周期少,故仅收集3组方案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A组120个周期,B组114个周期,C组65个周期)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高于B组及C组,B组Gn时间比A组少(均P<0.05)。A组获卵数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MⅡ卵数多于B组和C组(均P<0.05)。C组的周期取消率大于A组和B组(P<0.05)。3组患者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和卵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行FET患者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微刺激方案Gn用量及Gn时间少;与PPOS方案比,微刺激方案具有更低的周期取消率。3种方案获胚胎后行FET周期的结局相似,微刺激方案对于预期POR患者是更适合的促排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诱导 体外受精 精子注射 细胞质内 卵巢低反应 刺激方案 拮抗剂方案 激素状态下排卵方案
下载PDF
PPOS与微刺激方案对DOR患者IVF-ET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娟 苟江 +1 位作者 安静 赵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7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比较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先后采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来曲唑诱导的微刺激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行微刺激方案助... 目的比较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先后采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来曲唑诱导的微刺激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行微刺激方案助孕失败后,改用PPOS方案的50例DOR患者,在两种促排卵方案的药物使用、激素水平、获卵及胚胎方面的情况。结果 PPOS方案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与微刺激方案相似(P>0.05),但Gn总量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t=-4.165,P<0.01)。PPOS方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低于微刺激方案,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t值分别为5.197、-5.554,P<0.01),孕酮(P)水平在两种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与微刺激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的卵子获取数、正常受精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t值分别为-2.058、-3.299、-2.838、-2.514,P<0.05)。PPOS方案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χ^(2)=11.427,P<0.01),PPOS方案优质胚胎率高于微刺激方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方案周期取消率显著高于PPOS方案(χ^(2)=3.974,P<0.05)。结论对于DOR患者而言,PPOS方案胚胎结局较好,可作为DOR患者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激素状态下排卵方案 刺激方案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首次长方案IVF/ICSI-ET失败再次不同促排卵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美燕 杨慧春 +4 位作者 陈楠 周燕 张红艳 黄坚 费小阳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58-162,168,共6页
目的比较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首次长方案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失败再次促排卵治疗时,长方案、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微刺激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杭... 目的比较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首次长方案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失败再次促排卵治疗时,长方案、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微刺激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治疗的首次长方案IVF/ICSI-ET失败的不孕症患者341例,均第1周期采用降调节长方案促排卵,移植后未获活产;第2周期采用长方案促排卵(168例),或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75例)或微刺激方案(98例)促排卵后行复苏胚胎移植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长方案组、PPOS方案组和微刺激方案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35岁患者中,长方案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PPOS方案组和微刺激方案组(均P<0.05);年龄≥35岁患者中,长方案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低于PPOS方案组和微刺激方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首次长方案IVF/ICSI-ET失败再次促排卵治疗的年龄<35岁患者,长方案促排卵治疗仍然是一种理想的促排卵方案;而对于年龄≥35岁患者,PPOS方案或者微刺激方案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正常 方案 刺激方案 激素状态下排卵方案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分析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方案温和刺激和常规刺激对波塞冬第4组人群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18
作者 杜明泽 张俊韦 +2 位作者 张晓柯 魏占才 管一春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0-1125,共6页
目的评估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方案(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 protocols,PPOS)中,温和刺激和常规刺激在波塞冬4组人群中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方法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纳入201... 目的评估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方案(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 protocols,PPOS)中,温和刺激和常规刺激在波塞冬4组人群中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方法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的周期,纳入符合波塞冬标准第4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POS。根据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不同,分为温和刺激和常规刺激两组。温和刺激组Gn启动剂量为150 U;常规刺激组Gn启动剂量为300 U。主要观察指标为CLBR。次要观察指标为获卵数、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和累积妊娠率。结果共有1334个周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模型1∶3匹配后,共纳入温和刺激116个周期,常规刺激348个周期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常规刺激组的Gn用量[2700.00(2400.00,3300.00)U]显著高于温和刺激组[1500.00(918.75,2456.25)U,P<0.001]。常规刺激组的获卵数[3.00(2.00,4.00)个]、2PN数[2.00(1.00,3.00个)]、可利用胚胎数[1.00(1.00,2.00)个]和优质胚胎数[1.00(0.00,1.00)个]显著高于温和刺激组[2.00(1.00,3.00)个,P<0.001;1.00(1.00,2.00)个,P=0.002;1.00(0.00,2.00)个,P=0.002;0.00(0.00,1.00)个,P=0.025]。温和刺激和常规刺激的累积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52%(18/116),19.54%(68/348),P=0.334]。温和刺激组的CLBR为11.21%(13/116),常规刺激组的CLBR为14.08%(49/3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结论常规卵巢刺激的Gn用量增加,获卵数和可利用胚胎数多于温和刺激,但两种刺激方案的CLBR是相似的。因此,对于使用PPOS方案的卵巢低预后患者,温和刺激也是一种重要的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活产率 获卵数 控制性卵巢刺激 状态下排卵
原文传递
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波塞冬4型POR患者的IVF临床结局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蓉 吴洋 曾玖芝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5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波塞冬4型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助孕的3种促排卵方案(拮抗剂方案、高孕酮促排卵方案、微刺激方案)的临床效... 目的探讨波塞冬4型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助孕的3种促排卵方案(拮抗剂方案、高孕酮促排卵方案、微刺激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行IVF/ICSI-ET助孕的288例波塞冬4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3组:拮抗剂方案组122个周期、高孕酮方案组70个周期、微刺激方案组96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结果3组间的Gn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拮抗剂方案组Gn总量最大、微刺激方案组Gn总量最小(P<0.05);拮抗剂方案组的Gn天数比高孕酮方案组及微刺激方案组长(P<0.05),高孕酮方案组和微刺激方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方案组的获卵数比高孕酮方案组及微刺激方案组高(P<0.05),高孕酮方案组和微刺激方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方案组的正常受精数、正常卵裂数、第3天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较高孕酮方案组及微刺激方案组高(P<0.05),高孕酮方案组和微刺激方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方案组可利用囊胚数较微刺激方案组多(P<0.05),3组的优质囊胚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周期取消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能获得最多的卵子、可利用胚胎、优质胚胎和可利用囊胚,可以新鲜周期移植、可获得更多的移植机会和累积妊娠率,故推荐该方案为波塞冬4型患者首次超促排卵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低反应 拮抗剂方案 排卵方案 刺激方案
原文传递
IVF-ET中不同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潇雨 王树玉 +5 位作者 张巧利 余兰 刘艳君 周丽颖 马延敏 贾婵维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比较五种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在辅助生殖促排卵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不同方案的妊娠结局,为临床合理选择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注射(... 目的比较五种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在辅助生殖促排卵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不同方案的妊娠结局,为临床合理选择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注射(IVF/ICSI-ET)共597个新鲜周期的患者资料,按方案不同分为超长方案组(121周期)、拮抗剂方案组(149周期)、长方案组(156周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组(115周期)、微刺激组(56周期),统计分析五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实验室相关数据、受精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一般情况:五组患者的BMI、不孕年限、基础E2无显著差异;微刺激组与ppos组患者年龄、bFSH、bFSH/bLH明显大于其余三组,拮抗剂组大于超长方案组、长方案组,AMH值微刺激组与ppos组最低,超长方案组、长方案组AMH值大于拮抗剂组;临床治疗情况:超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hin,Gn)超长方案用量最多,微刺激方案用量最低;使用Gn天数超长方案组最长,长方案组次之,微刺激组最短,拮抗剂组与ppos组少于长方案组;hCG日P值ppos组高于长方案组,长方案组高于其余三组,E2值长方案组、超长方案组、拮抗剂组、ppos组、微刺激组依次递减,LH值微刺激组最高,超长方案组最低。实验室相关数据:五组患者正常受精率无显著差别,取卵数与可利用胚胎数超长方案与长方案最高,微刺激最低,ppos组可利用胚胎率高于除微刺激组外的其余三组,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超长方案组最高,流产率微刺激组最低。结论卵巢功能正常时可选用经典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超长方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微刺激方案主要用于卵巢功能明显减退患者,少数用于卵巢高反应患者以防OHSS;PPOS方案获卵数虽少,但不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中应用时可取得较好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控制性超排卵 激素状态下排卵方案 刺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