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高家山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叶枫 董国臣 +4 位作者 孟兆国 靳宁 侯占国 杨全林 刘晶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6-495,共10页
山西沁源县高家山铝土矿床是山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13年发现的大型铝土矿床。本文通过对高家山铝土矿的研究,分析并研究铝土矿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稀土元素对于本区铝土矿成因和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该区铝土矿... 山西沁源县高家山铝土矿床是山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13年发现的大型铝土矿床。本文通过对高家山铝土矿的研究,分析并研究铝土矿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稀土元素对于本区铝土矿成因和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该区铝土矿体的ΣREE总量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利用稀土元素图解大致反映出底板碳酸盐岩是本区铝土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铝土矿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地带海相或海陆过渡相环境。ΣREE与Al2O3含量相关性不大。本区矿床稀土元素含量达到或超过综合利用标准,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高家山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西
下载PDF
江西北武夷山高家山铜钼矿含矿岩体的特征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曹圣华 唐峰林 +2 位作者 黄新曙 邱文江 袁振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北武夷山地区高家山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对接带萍乡-广丰深大断裂的南侧,前人获得与成矿有关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体的K-Ar法同位素年龄为63.6Ma、84.7Ma。本文对与成矿有关的正长斑岩和侵入于正长斑岩、花... 北武夷山地区高家山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对接带萍乡-广丰深大断裂的南侧,前人获得与成矿有关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体的K-Ar法同位素年龄为63.6Ma、84.7Ma。本文对与成矿有关的正长斑岩和侵入于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中的闪长玢岩分别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32.7±0.6Ma和219.6±1.5Ma,属印支期。通过分析矿石的氧、硫同位素和成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认为高家山铜钼矿床与印支期富碱性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因此,成矿岩体年龄间接地反映了本矿床的形成时代为印支期,提供了北武夷山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的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成矿岩体 高家山 北武夷
下载PDF
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晚埃迪卡拉世高家山生物群岩相变化与化石保存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冀 刘卓 +3 位作者 蔡耀平 李朋 林晋炎 华洪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我国上扬子陕西宁强-勉县境内产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根据大量野外追踪、实地观察与室内岩相分析,对碎屑岩相黄铁矿化软躯体化石的出现与岩相横向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埋藏相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胡家坝露头带为相对远离风暴... 我国上扬子陕西宁强-勉县境内产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根据大量野外追踪、实地观察与室内岩相分析,对碎屑岩相黄铁矿化软躯体化石的出现与岩相横向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埋藏相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胡家坝露头带为相对远离风暴源的沉积序列,最利于化石的保存;高家山露头带则属于相对靠近风暴源的沉积序列,化石保存潜力不如胡家坝露头带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岩相变化 埋藏相 风暴岩 埃迪卡拉系 陕南
下载PDF
湖北南漳地区晚震旦世高家山期微化石的新发现——兼论南江上升运动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薛耀松 周传明 陈哲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6,共16页
湖北南漳邓家崖一带 ,晚震旦世时位于扬子台地北缘 ,受到南江上升运动的影响 ,灯影组上、下段之间为一古喀斯特侵蚀面 ,灯影组下段上部地层剥蚀甚多。灯影组上段底部有厚 2 m左右的含磷地层 (相当于陕南的高家山段的一部分 ) ,其中除了... 湖北南漳邓家崖一带 ,晚震旦世时位于扬子台地北缘 ,受到南江上升运动的影响 ,灯影组上、下段之间为一古喀斯特侵蚀面 ,灯影组下段上部地层剥蚀甚多。灯影组上段底部有厚 2 m左右的含磷地层 (相当于陕南的高家山段的一部分 ) ,其中除了隐藻类磷块岩之外 ,还发现产有大量球状绿藻类化石 (Eosphaera gigantea sp. nov.,Megasphaera inornata Chen et L iu和 Protosphaeridium sp. )及似红藻石 ,并产有可能属于软体动物门的小壳化石(N anzhanguncus delicatus gen. et sp. nov.)。这些发现丰富了晚震旦世高家山期生物群的内容。 南江上升运动在整个扬子区都有明显的影响 ,之后的海侵开始时 ,不仅有碎屑岩的沉积 ,并有磷质的输入和磷块岩的形成 ,它促使高家山生物群的繁盛 ,是灯影期沉积地层划分和对比的良好标志。根据这一标志及沉积区的横向追索 ,峡区的灯影组石板滩段是南江上升运动前的沉积地层 ,与蛤蟆井段之间的界线不是一个等时面。所以 ,西陵峡生物群和高家山生物群产出层位不是同期沉积。就目前材料看 ,震旦系建阶条件尚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化石 高家山 新元古代 湖北 南漳地区
下载PDF
新元古代末期高家山生物群研究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录易 华洪 谢从瑞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9期19-24,共6页
高家山生物群是以骨骼化石为主,兼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及宏观藻类化石的一个多门类化石组合,是目前已知新元古代末期最为多样化的生物群。化石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高家山段中上部,时限约为565~543Ma。概略地介绍了近年研究取得的10个方面... 高家山生物群是以骨骼化石为主,兼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及宏观藻类化石的一个多门类化石组合,是目前已知新元古代末期最为多样化的生物群。化石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高家山段中上部,时限约为565~543Ma。概略地介绍了近年研究取得的10个方面新发现和新进展,进一步证实高家山生物群面貌与世界较常见的伊迪卡拉生物群和早寒武世小壳动物群有显著区别,代表了由隐生宙-显生宙过渡时期大变革前的生物记录,因而在早期生物演化史中具有显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末期 高家山生物群 骨骼化石 软驱体后生动物 宏观藻类化石
下载PDF
陕南末元古代高家山生物群主要化石类群及其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华洪 张录易 +1 位作者 张子福 王静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7-515,共9页
末元古代高家山生物群是以骨骼化石为主 ,兼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及宏观藻类化石的一个多门类化石组合 ,是目前已知最早且最为多样化的骨骼化石生物群。化石主要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高家山段中上部 ,时限约5 6 5— 5 43Ma。目前虽然尚难对其... 末元古代高家山生物群是以骨骼化石为主 ,兼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及宏观藻类化石的一个多门类化石组合 ,是目前已知最早且最为多样化的骨骼化石生物群。化石主要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高家山段中上部 ,时限约5 6 5— 5 43Ma。目前虽然尚难对其进行系统的生物学分类 ,但根据化石的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群 ,即具矿化壁的骨骼类群 ,包括管状化石、锥管状化石、瓶状化石、球状化石、杯状化石和疑难化石等 ,以及蠕形动物化石类群 ,遗迹化石类群和宏观藻类化石类群等。还选取与其同时代且特征较为相似的峡东西陵峡生物群和南非纳米比亚纳玛生物组合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 高家山生物群 化石类群 陕南地区
下载PDF
晚震旦世高家山生物群化石新材料 被引量:16
7
作者 华洪 张录易 +1 位作者 张子福 王静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对张录易等 (1992 )所建立的管状骨骼化石Qinella属进行重新修订 ,根据基本宏观特征、壳面装饰和壳壁套管式结构等将QinellashaanxiensisZhang ,LietDong ,1992和QinellalijiagouensisZhang ,LietDong ,1992归入Sinotubulitescienegensi... 对张录易等 (1992 )所建立的管状骨骼化石Qinella属进行重新修订 ,根据基本宏观特征、壳面装饰和壳壁套管式结构等将QinellashaanxiensisZhang ,LietDong ,1992和QinellalijiagouensisZhang ,LietDong ,1992归入SinotubulitescienegensisMcmenamin ,1985 ,而Qinella属征限定为管壳外表面光滑的多层壁套管式结构。对Chenella的属征进行厘定 ,建立ChenellaregularisZhangetHua一新种。根据口部特征的似吸盘状构造 ,建立蠕形动物—新属YudaiellaZhangetHu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化石新材料 蠕形动物化石
下载PDF
新元古代末期高家山生物群的生态多样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华洪 蔡耀平 +3 位作者 闵筱 柴姝 代乔坤 崔再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46,共19页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新元古代唯一一个以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管状和锥管状化石为主导,兼有骨骼生物、原生动物、钙化蓝细菌类及遗迹化石的多门类生物组合,是研究埃迪卡拉纪末期生命演化和生态系统演变十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高家山生物群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揭示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生态系统已显示一定的多样性。为适应平底面上(level-bottom)微生物席的发育,高家山生物群的许多生物采取了适应性的生存策略,通过黏附或插入微生物席中,营底栖固着食悬浮(如Cloudina、Conotubus)或化学共生(可能的Shaanxilithes)或平躺(如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食碎屑生活。底内遗迹化石表明存在可能的表栖和半内栖、可自由运动、食碎屑的造迹生物。Conotubus中常见的“回春”或“复苏”现象,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的身体扭转或生活姿态调整则是对频繁风暴事件的被动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新元古代末期 生态多样性 生命创新事件 微生物席底 风暴事件沉积
下载PDF
寒武纪大爆发前的高家山生物群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录易 华洪 张子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8-239,共2页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为探索后生动物起源和寒武纪辐射(爆发)奥秘提供了一个罕见的化石宝库,成为当今地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对于“寒武纪大爆发”之前末元古代晚期的古动物学研究却几乎裹足不前。近来有人甚至认为在最年轻...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为探索后生动物起源和寒武纪辐射(爆发)奥秘提供了一个罕见的化石宝库,成为当今地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对于“寒武纪大爆发”之前末元古代晚期的古动物学研究却几乎裹足不前。近来有人甚至认为在最年轻的伊迪卡拉动物群与早寒武世小壳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生物群 高家山生物群 地层
下载PDF
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黄铁矿化化石的成岩及风化过程
10
作者 蔡耀平 华洪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21,共8页
陕南埃迪卡拉纪晚期的高家山生物群中部分化石以黄铁矿化三维立体保存软躯体管状化石为主要特征。对野外识别出的具有不同风化程度的3类粉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手标本特征对比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对比研究。锥管虫(Conotubus)的化石成岩学... 陕南埃迪卡拉纪晚期的高家山生物群中部分化石以黄铁矿化三维立体保存软躯体管状化石为主要特征。对野外识别出的具有不同风化程度的3类粉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手标本特征对比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对比研究。锥管虫(Conotubus)的化石成岩学特征表明黄铁矿最先沉淀,随后方解石充填于黄铁矿留下的空隙或空腔中。这些化石所经历的第一期风化作用相对较弱,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化石成岩学信息;第二期风化作用则可能形成于一个氧化条件较强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黄铁矿 化石成岩 风化作用 埃迪卡拉纪 宁强 陕西
下载PDF
高家山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松林 《铜业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64-70,共7页
高家山矿区位于北武夷成矿带陈家坊矿集区,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7个W-Sn-Mo-Bi-Cu-Pb-Zn-Au-Ag-As-Mn综合异常区,以W、Mo、Bi、Cu异常为主,含矿异常5个,其中R-5、R-6综合异常区经深部钻探工程查证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下汪家、螃蟹... 高家山矿区位于北武夷成矿带陈家坊矿集区,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7个W-Sn-Mo-Bi-Cu-Pb-Zn-Au-Ag-As-Mn综合异常区,以W、Mo、Bi、Cu异常为主,含矿异常5个,其中R-5、R-6综合异常区经深部钻探工程查证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下汪家、螃蟹垅两个小型矽卡岩—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段。下汪家、螃蟹垅铜多金属矿段的发现,表明高家山矿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异常下限的选定合理,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找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 铜多金属矿 土壤 地球化学测量 找矿效果
下载PDF
高家山生物群中的非矿化微生物假形化石:埃迪卡拉纪末期生物软躯体保存方式的新认识
12
作者 闵筱 华洪 +3 位作者 孙勃 陈瑜 崔再航 代乔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7-484,共8页
陕西南部宁强地区的李家沟剖面灯影组高家山生物群产有大量磷酸盐化实体化石,包括各类管状化石、瓶状化石、疑难化石以及钙化蓝细菌等,类型丰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假形化石在该生物群中也被不断发现。由于微生物假形化石是... 陕西南部宁强地区的李家沟剖面灯影组高家山生物群产有大量磷酸盐化实体化石,包括各类管状化石、瓶状化石、疑难化石以及钙化蓝细菌等,类型丰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假形化石在该生物群中也被不断发现。由于微生物假形化石是生物死亡后腐解埋藏过程中生物体被微生物(球状和丝状蓝细菌)直接取代,因而原始生物体的结构形态得以完好保存。微生物可以通过改变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条件使磷酸盐富集和快速堆积,对生物的非矿物组织包括软躯体的保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根据替代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完全替代类型和未完全替代类型。这一发现提供了高家山生物群中生物非矿化组织的另一种保存方式。微生物通过铸型完整复制了生物软躯体以及可能的胚胎形态特征,提供了对此时期软躯体保存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假形化石 球状和丝状蓝细菌 非矿化组织 铸型 高家山生物群
下载PDF
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瓶状微化石新材料
13
作者 张崧 华洪 +2 位作者 代乔坤 骆劲舟 余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5-205,共11页
高家山瓶状微化石为一类发现于陕南宁强高家山生物群Conotubus-Gaojiashania-Protolagena组合带中的微体化石。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家山瓶状微化石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在瓶状微化石外壳表面具有浅坑与水滴状构造;运用阴极发光技... 高家山瓶状微化石为一类发现于陕南宁强高家山生物群Conotubus-Gaojiashania-Protolagena组合带中的微体化石。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家山瓶状微化石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在瓶状微化石外壳表面具有浅坑与水滴状构造;运用阴极发光技术研究化石壳壁结构和壳腔内部结构,发现一个瓶状微化石内部存在球状构造。这些化石新材料中的微构造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高家山瓶状微化石形态的认知,还加深了我们对前寒武纪原生生物演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瓶状微化石 微构造 原生生物 高家山生物群 前寒武纪
原文传递
高家山生物群化石组合面貌及其特征 被引量:26
14
作者 华洪 张录易 +1 位作者 张子福 王静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7,共5页
新元古代末期的高家山生物群 ,经系统研究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3个化石组合带 ,即 :以蠕形动物爬迹为代表的 Shaanxilithes- H elminthopsis组合带 ;以锥管虫类和瓶状化石为主 ,并见大量软躯体蠕形动物和宏观藻类的Conotubus- Gaojiashan... 新元古代末期的高家山生物群 ,经系统研究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3个化石组合带 ,即 :以蠕形动物爬迹为代表的 Shaanxilithes- H elminthopsis组合带 ;以锥管虫类和瓶状化石为主 ,并见大量软躯体蠕形动物和宏观藻类的Conotubus- Gaojiashania- Protolagena组合带 ;以多种管状骨骼化石共生为特征 ,并伴生有杯 (钵 )状、分枝管状及球状化石等的 Sinotubulites- Cloudina组合带 ,代表了高家山生物群鼎盛时期的产物。进一步的研究揭示高家山生物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发现的最早且最为多样化的骨骼化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骨骼化石 蠕形动物化石 组合带 元古代
原文传递
埃迪卡拉纪高家山生物群球状化石新材料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勃 华洪 +1 位作者 闵筱 赵雪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29,共6页
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的多门类骨骼化石组合,在后生动物起源及早期生命演化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对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研究中,新发现了大量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包括单体球类、二分球类及三分球类等。这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在... 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的多门类骨骼化石组合,在后生动物起源及早期生命演化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对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研究中,新发现了大量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包括单体球类、二分球类及三分球类等。这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在形态结构方面与"瓮安生物群"、"宽川铺生物群"中报道的球状化石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高家山生物群中球状化石新材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高家山生物群的多样性,为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可靠的材料,也揭示了前寒武纪-寒武纪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化石 磷酸盐化 高家山生物群 埃迪卡拉纪 宁强 陕西
原文传递
5.5亿年前的高家山生物群
16
作者 蔡耀平 《生物进化》 2007年第4期43-46,共4页
位于陕西省的最西南角,有一个叫宁强的小县城,其总面积不过3243平方千米,人口33万。宁强处于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地形多呈"V"字形。两年前开通了四川成都至陕西汉中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经过宁强县一个叫胡家坝... 位于陕西省的最西南角,有一个叫宁强的小县城,其总面积不过3243平方千米,人口33万。宁强处于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地形多呈"V"字形。两年前开通了四川成都至陕西汉中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经过宁强县一个叫胡家坝的小镇,并在此有一个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化石类 寒武纪 大爆发 微体化石 瓶状 岩石 个体 类化石 海洋环境
原文传递
陕南新元古代末期奇异骨骼化石新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华洪 张录易 谢从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7-394,共8页
陕西宁强新元古代末期灯影组高家山段上部发现与Cloudina ,Sinotubulites等管状动物骨骼化石共生的大量微体奇异骨骼化石 ,其中的一些似与寒武纪早期的小壳化石有一定的亲缘 ,如形态奇特的铆钉状化石、腹足类化石等 ,证实寒武纪与前寒... 陕西宁强新元古代末期灯影组高家山段上部发现与Cloudina ,Sinotubulites等管状动物骨骼化石共生的大量微体奇异骨骼化石 ,其中的一些似与寒武纪早期的小壳化石有一定的亲缘 ,如形态奇特的铆钉状化石、腹足类化石等 ,证实寒武纪与前寒武纪生物界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 ;奇异骨骼与陡山沱期生物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如一些分枝的管状化石 ,这一化石组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组合包含了可能的矿化后生藻类 (具各种分枝类型 )、矿化的蓝绿藻类化石等。种种迹象表明 ,在新元古代末期整个生物界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生物矿化事件 ,这一发现弥补了国内外新元古代末期矿化后生植物资料的空缺 ;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所展示的球状化石由于形态多样 ,数量众多 ,内部结构各异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骨骼化石 新元古代 高家山生物群 沱期生物 铆钉状化石 管状化石 腹足类化石 生物矿化事件
下载PDF
埃迪卡拉纪末期管状动物的“大辐射” 被引量:14
18
作者 华洪 蔡耀平 +2 位作者 闵筱 柴姝 代乔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74,共34页
“寒武纪大爆发”是生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现生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在短短的两千万年的时间里“突然”出现,这一事件奠定了显生宙生物演化的基础。普遍认为以软躯体为代表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是生命进化中“失败”的尝试,与显生宙... “寒武纪大爆发”是生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现生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在短短的两千万年的时间里“突然”出现,这一事件奠定了显生宙生物演化的基础。普遍认为以软躯体为代表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是生命进化中“失败”的尝试,与显生宙生物之间没有明确的亲缘关系。文中通过对新元古代管状化石记录的系统梳理,基于对高家山生物群中大量管状动物化石类群如Cloudina,Sinotubulites,Conotubus,Gaojiashania,Shaanxilithes及可能的Anabarites等的较为系统的厘定和形态学复原,提出在埃迪卡拉纪,与典型埃迪卡拉软躯体生物群演化相对应,在新元古代末期,早期动物的进化史上存在着管状动物的大辐射,它们形态复杂,生物构型多样,个体大小差异悬殊,生活方式繁杂,代表了地球生命史上一次重大的生物革新事件,并且其中部分生物成为寒武演化生物群的先驱。该文将这一辐射演化事件称为管状动物的“大辐射”,它开启了显生宙生命演化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纪末期 管状动物 大辐射 生物革新事件 高家山生物群
下载PDF
震旦纪晚期管壳化石类群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录易 华洪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6-333,共8页
扼要介绍陕西宁强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高家山段种类繁多 ,保存精美 ,实属国内外所罕见的管壳化石类群 ,该类化石暂按管壳形态结构分为单层管壳类和多层管壳类。前者以Chenella为代表 ,后者又分具套管式结构类以Sinotubulites为代表和具叠... 扼要介绍陕西宁强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高家山段种类繁多 ,保存精美 ,实属国内外所罕见的管壳化石类群 ,该类化石暂按管壳形态结构分为单层管壳类和多层管壳类。前者以Chenella为代表 ,后者又分具套管式结构类以Sinotubulites为代表和具叠锥套合式结构类以cloudinids为代表。类似管壳化石在世界已有 11个产地 ,层位稳定 ,对于末元古纪的时代划分和揭示早期动物的演化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前寒武纪与寒武纪生物演化的连续性 ,寒武纪之初生物“大爆发”并非“突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化石类群 高家山生物群 震旦纪晚期
下载PDF
陕南晚震旦世骨骼化石中的微生物磷酸盐化作用(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华洪 张录易 陈哲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陕南晚震旦世高家山生物群中骨骼化石的电镜扫描显示 ,Sinotubuliteslevis壳壁中具有丰富的磷酸盐化球状和丝状体 ,可分为 3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构 :1)由相互缠绕的丝状体所组成的藻席状组构 ;2 )由外表面成莓球状 ,内部中空的球状体... 陕南晚震旦世高家山生物群中骨骼化石的电镜扫描显示 ,Sinotubuliteslevis壳壁中具有丰富的磷酸盐化球状和丝状体 ,可分为 3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构 :1)由相互缠绕的丝状体所组成的藻席状组构 ;2 )由外表面成莓球状 ,内部中空的球状体紧密堆叠所形成的组构类型 ;3)由表面极为光滑的球状体堆叠所形成的组构。它们可能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矿化蓝藻 ,依此推断微生物在S .levis壳壁磷酸盐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共生的Sinotubulitesbaimatuoensis和Cloudina壳壁上 ,极少或完全不存在这些磷酸盐化组构表明微生物的磷酸盐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可能由壳壁微结构所决定 ,具多层状壁的S .levis可能与具许多有机质纹层的多毛类壳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磷酸盐化作用 高家山生物群 晚震旦世 陕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