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蛋白微阵列芯片技术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国香 胡朝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601-603,共3页
许多具有高通量特点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成为大规模研究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快速高效地揭示机体许多生命活动现象的必备手段,并在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高密度蛋白微阵列芯片(Protein microarrays chip)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大规模同时检... 许多具有高通量特点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成为大规模研究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快速高效地揭示机体许多生命活动现象的必备手段,并在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高密度蛋白微阵列芯片(Protein microarrays chip)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大规模同时检测分析一个物种的蛋白,以及对这些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和相关功能的分析,同时提供不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是高密度蛋白微阵列芯片的用途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蛋白微阵列芯片 高通量 蛋白检测
下载PDF
一种高密度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的制备技术
2
作者 陆祖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7-17,共1页
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整个科学领域带动性学科,生物技术将成为人类解决食物、能源、环境等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关键技术,生物产业仍以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为“龙头”,农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环境与海洋生物技术为两翼,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整个科学领域带动性学科,生物技术将成为人类解决食物、能源、环境等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关键技术,生物产业仍以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为“龙头”,农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环境与海洋生物技术为两翼,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期栏目刊发此类文章,目的在于:一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未来生物技术领域一些基本常识;另一方面,希望加快中国家禽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高密度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 制备技术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能够检测数百种病原微生物的高密度微阵列芯片
3
作者 李斌 李斌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4年第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高密度微阵列芯片 病原微生物 检测 基因组特异性探针数据库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的研究
4
作者 郑慧斐 丛辉 +2 位作者 王惠民 金庆辉 赵建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描述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电泳快速分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类的方法.利用自制的微流控芯片,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40mmol/L Tricine、50mmol/L甲基葡胺(MEG)、0.2mmol/LSDS(pH8.5)为样品缓冲液,40mmol/L ... 描述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电泳快速分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类的方法.利用自制的微流控芯片,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40mmol/L Tricine、50mmol/L甲基葡胺(MEG)、0.2mmol/LSDS(pH8.5)为样品缓冲液,40mmol/L Tricine、50mmol/LMEG、0.01mmol/L SDS(pH8.5)为分离缓冲液,4min内HDL3和HDL2两种亚类得到基线分离.该法操作过程简单,重复性较佳,测试费用低廉,在临床HDL亚类的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电泳 高密度蛋白 分析
下载PDF
利用微流芯片技术探讨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高密度脂蛋白及亚组份的变化
5
作者 王宇辉 冼勋德 +3 位作者 David Deng Conan Li 王绿娅 刘国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6-536,共1页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微流芯片技术 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 高密度蛋白亚组份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电泳快速分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钱晶晶 季伙燕 +2 位作者 丛辉 王惠民 金庆辉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经梯度密度超速离心,高密度脂蛋白(HDL)分为HDL2和HDL3两亚型。HDL2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功能受损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对HDL亚类进行分离,从而达到预测和诊断CHD的目的。本研究建立了用PDMS/玻璃微流控芯... 经梯度密度超速离心,高密度脂蛋白(HDL)分为HDL2和HDL3两亚型。HDL2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功能受损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对HDL亚类进行分离,从而达到预测和诊断CHD的目的。本研究建立了用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快速电泳分离HDL亚类的方法。选择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羟丙基纤维素(HPC)共同修饰脂蛋白和泳道表面。在以含0.3 mmol/L SDS的50 mmol/L 3-(N-吗啉代)丙磺酸(MOPS)(pH 8.0)为样品缓冲液,含0.6%HPC的50 mmol/L MOPS(pH 8.0)为分离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60 V/cm的优化条件下,HDL2和HDL3在4 min内得到基线分离,二者的出峰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RSD)分别是2.0%和2.7%,2.0%和2.9%,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临床标本研究发现,正常人血清标本可分离出HDL2和HDL3双峰,而CHD患者的HDL2峰面积显著减小,甚至消失。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分离HDL亚类是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用于分析CHD危险因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电泳 冠心病 高密度蛋白亚分
下载PDF
高密度噬菌体抗体芯片对细胞表面蛋白的识别 被引量:2
7
作者 岑晓东 王文娟 +5 位作者 赵新生 汪玄 沈悌 谭涛超 毕群 朱圣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7-779,共3页
采用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对人源噬菌体抗体库进行淘选,以获得对两种细胞表面蛋白特异的抗体.通过pVIII展示系统,使抗体以多价展示于重组噬菌体颗粒表面,从上述两组中各挑选出48个克隆分别固定于环氧基片上,并以空白噬菌体和牛血... 采用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对人源噬菌体抗体库进行淘选,以获得对两种细胞表面蛋白特异的抗体.通过pVIII展示系统,使抗体以多价展示于重组噬菌体颗粒表面,从上述两组中各挑选出48个克隆分别固定于环氧基片上,并以空白噬菌体和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对照,制成高密度噬菌体抗体芯片.取来自3名正常人和3名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裂解物样品,用荧光染料Cy3标记,与噬菌体抗体芯片反应,对微阵共聚焦扫描得到的荧光图谱进行分析.在白血病白细胞表面蛋白的识别图谱中有8组斑点显著不同于正常图谱.由此表明,噬菌体抗体芯片可用于识别细胞表面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 pⅧ展示系统 高密度噬菌体抗体芯片 白血病 白细胞表面蛋白
下载PDF
荧光纳米粒子Ru(bpy)_3/SiO_2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检测HIV p24抗原 被引量:4
8
作者 尹东光 刘斌虎 +2 位作者 张礼 谢春娟 张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5-1099,共5页
以三联吡啶钌(Ru(bpy)3)为内核材料,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表面带氨基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光稳定性、荧光分子泄露与纳米粒子表面氨基测定等实验... 以三联吡啶钌(Ru(bpy)3)为内核材料,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表面带氨基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光稳定性、荧光分子泄露与纳米粒子表面氨基测定等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表面带氨基活性基团,每毫克纳米粒子约含385nmol氨基,纳米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一,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70±6)nm,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用100W氙灯在最大发射波长照射90min后,其荧光强度仅衰减8%;在水溶液中不易发生染料泄露,连续超声1h后,染料泄露少于0.05%。以合成的纳米粒子作荧光探针标记链霉亲和素后应用于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检测HIV p24抗原。结果显示,荧光强度与p24浓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检出限为3.1μg/L。本纳米粒子作为新型荧光探针,可应用于高灵敏检测的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及荧光免疫分析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纳米粒子 三联吡啶钌 P24抗原 蛋白微阵列芯片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慧斐 丛辉 +2 位作者 王惠民 金庆辉 赵建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7-479,共3页
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是一种由脂质和蛋白构成的在形状、密度、颗粒大小、电荷和理化特性等方面具有较大异质性的一类脂蛋白。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已无争议。2002年美国胆固醇教... 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是一种由脂质和蛋白构成的在形状、密度、颗粒大小、电荷和理化特性等方面具有较大异质性的一类脂蛋白。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已无争议。2002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指出,HDL胆固醇(HDL-C)小于40mg/dl时为异常,是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蛋白 亚类 微流控芯片电泳
下载PDF
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铸衡 刘霞 +1 位作者 刘殿骏 王振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3-1264,共12页
蛋白质微阵列芯片能够高通量监测生物毒素、分析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筛选疾病生物标志物,因此有望成为体外诊断的主要技术之一并在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精准医疗中发挥重要... 蛋白质微阵列芯片能够高通量监测生物毒素、分析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筛选疾病生物标志物,因此有望成为体外诊断的主要技术之一并在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精准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最近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了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在临床分析中新进展,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微阵列芯片 临床检测 高通量分析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下载PDF
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技术及其在抗体筛选中的应用
11
作者 何为 刘志红 +2 位作者 许丹科 李明 孙启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77-178,共2页
  微阵列是一种可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大规模、高通量的重要分析技术.近年来,蛋白质微阵列技术已经在蛋白质组的功能研究、疾病诊断以及药物开发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1,2],例如可用于抗原-抗体、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蛋白质-脂质...   微阵列是一种可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大规模、高通量的重要分析技术.近年来,蛋白质微阵列技术已经在蛋白质组的功能研究、疾病诊断以及药物开发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1,2],例如可用于抗原-抗体、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蛋白质-脂质、蛋白质-小分子以及酶-底物等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等.影响蛋白质微阵列分析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识别的特异性、蛋白质的固定化技术以及检测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芯片 荧光标记 蛋白 蛋白 蛋白
下载PDF
可视化微阵列蛋白芯片法同时检测蜂蜜中3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东 王波 +3 位作者 陈蕾 李周敏 汤迪朋 陈美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28-1935,共8页
目的建立可视化微阵列蛋白芯片法同时检测蜂蜜中多菌灵、啶虫脒、蝇毒磷3种农药残留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依次向制备好的微孔板芯片里加入50μL标准品工作液和50μL相应的抗体,在25℃、600 r/min下反应30 min;再向每孔中加入50μL纳米... 目的建立可视化微阵列蛋白芯片法同时检测蜂蜜中多菌灵、啶虫脒、蝇毒磷3种农药残留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依次向制备好的微孔板芯片里加入50μL标准品工作液和50μL相应的抗体,在25℃、600 r/min下反应30 min;再向每孔中加入50μL纳米银标记的羊抗鼠IgG, 37℃、600 r/min下反应30 min;最后显色并用芯片专用软件(MiELISA)进行自动化分析。结果该方法对多菌灵、啶虫脒、蝇毒磷的定量检测范围分别为0.4~6.4、0.3~4.8、0.75~12 ng/mL,相关系数r>0.99,检测限分别为3.21、2.47、2.52 ng/mL,准确度为83.6%~126.4%,变异系数均<10%,且三者之间具有极低的交叉反应;向不同种类的空白蜂蜜中添加2种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时,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重复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微阵列蛋白芯片检测法操作简便,检测限低,准确度、重复性、特异性均很好,且具有高通量、多指标同时检测等优点,适用于蜂蜜中多菌灵、啶虫脒、蝇毒磷3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可视化微阵列蛋白芯片 多菌灵 啶虫脒 蝇毒磷 农药残留
下载PDF
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微阵列芯片研究
13
作者 高晶清 刘殿骏 王振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254-254,共1页
糖类(Carbohydrates)与相应蛋白质(如,凝集素lectins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进程中,如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增殖和差异化以及肿瘤细胞的转移,免疫响应等。以糖类为媒介的细胞与细胞间的识别作用是生物分子识别的... 糖类(Carbohydrates)与相应蛋白质(如,凝集素lectins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进程中,如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增殖和差异化以及肿瘤细胞的转移,免疫响应等。以糖类为媒介的细胞与细胞间的识别作用是生物分子识别的重要组成,并对不同组织细胞功能分化和有序发展起重要作用。此外,糖缀合物还与许多疾病,如癌症、细菌和病毒感染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相互作用 微阵列芯片 糖类 分子识别 细胞间 信息传递 肿瘤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蛋白质微阵列芯片的临界参考值研究
14
作者 喻长杰 柳飞舟 曹成喜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92-396,共5页
目的建立自身抗体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化学发光法的临界参考值研究方法。方法利用阳性对照品和"临界值公司一级参考品"的信号比值确定各自身抗体指标的"临界值系数",利用每次实验中阳性对照品的信号值与"临界值系... 目的建立自身抗体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化学发光法的临界参考值研究方法。方法利用阳性对照品和"临界值公司一级参考品"的信号比值确定各自身抗体指标的"临界值系数",利用每次实验中阳性对照品的信号值与"临界值系数"确定各自身抗体指标的临界参考值(cut-off),并对实验结果作判定。结果利用此方法确定的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蛋白质微阵列芯片的临界参考值,使产品中各指标的检测特异度均达到98.75%以上,产品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进行性系统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病例样本中阳性检出率分别达到了100%、100%、95.56%、100%、100%和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自身抗体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化学发光法临界参考值确定方法是科学合理的,有效地消除了实验过程中人为因素,判定结果具有可靠性、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蛋白微阵列芯片 化学发光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界参考值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布异常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鑫 陈海珊 +5 位作者 陈坚辉 项志聪 肖花 熊重祥 邵小飞 邹和群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S01期32-32,共1页
目的首次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HDL-2b、 HDL-3分布异常,分析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出来的2型糖尿病肾病及其他疾病和对照组人群进行系统体检、超声... 目的首次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HDL-2b、 HDL-3分布异常,分析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出来的2型糖尿病肾病及其他疾病和对照组人群进行系统体检、超声放射检查及血、尿分析,同时应用本团队前期建立的具有国际专利的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分析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布,并测量体表标志BAI并检测空腹胰岛素、 C肽、糖尿病5种自身抗体、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进行糖尿病肾病(DN)分期,采用多独立样本参数分析比较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HDL-2b和HDL-3的分布差异。结果与正常社区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HDL-2b、 HDL-3分布异常,其中HDL-2b分布异常分别与甘油三酯和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 <0.05或P <0.01);而HDL-3分布异常分别与尿微量白蛋白、甘油三酯和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P <0.05或P <0.01)。与正常人群相比,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前述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布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分析社区人群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布,发现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在微量白蛋白出现之前即存在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布异常,并且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不同分布与微量白蛋白尿具有相关性,提示后者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发生发展机制中可能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得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蛋白亚组分 2型糖尿病肾病 微流控芯片
下载PDF
人类S-亚硝基化蛋白组微阵列芯片检测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婧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6-166,共1页
NO通过对蛋白质的S-亚硝基化修饰广泛参与细胞生理活动的调节,然而S-亚硝基化底物尚不完全清楚。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细胞工程院的研究团队近期利用自发研制的人类高密度蛋白微阵列芯片对16,368种人类蛋白进行了亚硝基化检测,并确定... NO通过对蛋白质的S-亚硝基化修饰广泛参与细胞生理活动的调节,然而S-亚硝基化底物尚不完全清楚。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细胞工程院的研究团队近期利用自发研制的人类高密度蛋白微阵列芯片对16,368种人类蛋白进行了亚硝基化检测,并确定了834种潜在可被亚硝基化修饰的蛋白质,其中95种蛋白质中131条肽链上的138个半胱氨酸残基被证实为亚硝基化位点。传统对亚硝基化位点的研究存在物种偏差以及检测靶点数量的局限,而本研究应用的人类蛋白组芯片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上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基化 微阵列芯片 芯片检测 蛋白 人类 半胱氨酸残基 蛋白 生理活动
下载PDF
基于免疫金银染色的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虞伟 陶洋 +1 位作者 王艾丽 武建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 研制适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方法 利用氧化型琼脂糖凝胶膜结合戊二醛分子衍生的活性表面 ,制作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 ,建立了检测血清自身抗体的胶体金免疫金银染色方法 (IGSS)。结果 在未经选择的风湿... 目的 研制适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方法 利用氧化型琼脂糖凝胶膜结合戊二醛分子衍生的活性表面 ,制作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 ,建立了检测血清自身抗体的胶体金免疫金银染色方法 (IGSS)。结果 在未经选择的风湿病患者中 (包括SLE ,RA和MCTD) ,检出多种自身抗体阳性 ,其中又以子宫内膜抗体 (EmAb)、抗ssDNA抗体、抗TG抗体、抗TPO抗体和RF等的检出频率较高 ;但心磷脂抗体 (ACA)、抗LSP和抗精子抗体 (AsAb)均为阴性。经初步方法学对比考证 ,实验结果与ELISA有较好的一致性 (达 90 % )。结论 本法具有方法敏感 ,结果直观和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等特点 ,为发展可视化阵列芯片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金银染色 蛋白 抗原分子微阵列 自身抗体检测 蛋白芯片 风湿病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技术筛选HBV前-S1蛋白的反式调节基因谱 被引量:5
18
作者 纪冬 成军 +3 位作者 董菁 刘妍 王建军 郭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目的 阐明前 S1蛋白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 7(GenBank号 :AF384 371)作为模板 ,应用PCR扩增前 S1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 pcDNA3 ... 目的 阐明前 S1蛋白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 7(GenBank号 :AF384 371)作为模板 ,应用PCR扩增前 S1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 pcDNA3 1(- ) preS1,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 ,提取总mRNA ,逆转录为cDNA ,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 1(- )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 在 115 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 ,发现有 30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3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前 S1基因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DNA芯片技术是分析反式调节靶基因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基因表达谱 反式调节基因 肝细胞 蛋白编码基因 微阵列技术 PCDNA3 基因表达水平 表达载体 DNA芯片
下载PDF
蛋白质微阵列检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文章 王东 +1 位作者 杜宏武 程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1-315,共5页
为了制备蛋白质微阵列和研究芯片表面抗原 抗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如何在玻片表面固化蛋白质和用荧光染料 (Cy3,Cy5 )对蛋白质进行标记 .结果表明 ,在醛基修饰的玻璃表面 ,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芯片表面 ,能使二者保... 为了制备蛋白质微阵列和研究芯片表面抗原 抗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如何在玻片表面固化蛋白质和用荧光染料 (Cy3,Cy5 )对蛋白质进行标记 .结果表明 ,在醛基修饰的玻璃表面 ,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芯片表面 ,能使二者保持其特异性结合能力 .同时 ,荧光标记后的抗原或抗体仍然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 .蛋白质微阵列是通过机械手在玻片表面排阵制作的 .芯片上的荧光信号获取采用了激光共焦荧光扫描系统 .用不同浓度的抗原探针阵列 ,对其相应的抗体靶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此外 ,还通过在玻片表面固定兔IgG和固定鼠IgG ,对羊抗兔和羊抗鼠抗体与其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微阵列 检测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固定化 荧光标记 蛋白芯片
下载PDF
微阵列芯片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翔 冉志华 《胃肠病学》 2006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自90年代中期基因芯片问世以来.先后出现了多种以微阵列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芯片,如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和细胞芯片等。这些芯片的技术日趋成熟,且多已商品化。随着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完成,人们逐渐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因功能、表达调控... 自90年代中期基因芯片问世以来.先后出现了多种以微阵列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芯片,如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和细胞芯片等。这些芯片的技术日趋成熟,且多已商品化。随着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完成,人们逐渐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因功能、表达调控和表达后机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但对于大量功能未知的基因,原有的实验室技术效率低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为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功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本文对近年来几种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技术 微阵列技术 基因芯片 表达调控 蛋白芯片 人类基因组 细胞芯片 组织芯片 基因功能 疾病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