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鼠兔人工饲养和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1
作者 杨春文 陆灏 +2 位作者 刘泓玮 李金旭 田新民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8-141,共4页
为了探究实验室条件下高山鼠兔采食规律与生活习性,试验在模拟自然条件下(室内温度15~20℃,湿度50%~60%),通过投放不同种类的食物,对高山鼠兔的饲料选择、采食特点、采食频率及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饲养的高山鼠兔具... 为了探究实验室条件下高山鼠兔采食规律与生活习性,试验在模拟自然条件下(室内温度15~20℃,湿度50%~60%),通过投放不同种类的食物,对高山鼠兔的饲料选择、采食特点、采食频率及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饲养的高山鼠兔具有性情温顺,行动机警、敏捷,活动和采食频次高,饲料组成简单,对饲料颗粒大小有选择性等特点,满足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饲养要求。说明高山鼠兔的人工饲养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鼠兔 饲养 习性 观察 频率
下载PDF
红松阔叶林带高山鼠兔贮草种类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艳丹 杜英男 +2 位作者 王卓聪 蔡凤坤 邱宝鸿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根据红松阔叶林带高山鼠兔一些贮食点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高山鼠兔在红松阔叶林带贮草的种类情况.结果表明:高山鼠兔在收集贮草时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其食物组成与其栖息地植被的组成结构有密切关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关键词 高山鼠兔 贮草 植物种类 红松阔叶林带
下载PDF
高山鼠兔的初步研究及控制意见
3
作者 刘培琦 李彤 +3 位作者 袁玉龙 高国桢 朴正吉 钟占江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36,共4页
高山鼠兔在长白山风灾区的分布密度8.3只/公顷。植食性、有储食习性,可采用驱避法和往储草堆上喷洒毒水的办法控制其种群数目。
关键词 高山鼠兔 形态特征 分布 控制
下载PDF
高山鼠兔(Ochotona alpna)的食性研究(Ⅰ) 被引量:2
4
作者 朴正吉 张永虎 《延边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7-49,共3页
本文根据1987~1990年在长白山海拔1600~2100m 的苔原——岳桦林生境中对9个领域80个贮草堆的资料,研究了高山鼠兔的食物组成、领域及食物贮存量。结果,食物以植物茎叶为主,食物组成为44种,并随植被不同而不同,个体领域平均面积为33.25... 本文根据1987~1990年在长白山海拔1600~2100m 的苔原——岳桦林生境中对9个领域80个贮草堆的资料,研究了高山鼠兔的食物组成、领域及食物贮存量。结果,食物以植物茎叶为主,食物组成为44种,并随植被不同而不同,个体领域平均面积为33.25m^2,平均贮草量(自然干重)908.18g/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鼠兔 食性 领域 食物贮存量
下载PDF
高山鼠兔消化系统中酶的分布和活性分析Ⅱ
5
作者 杨爽 倪秀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144,共4页
为了掌握高山鼠兔消化系统中酶的分布和活性,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高山鼠兔消化系统(食道、胃、小肠、大肠、盲肠、肝脏、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山鼠兔7... 为了掌握高山鼠兔消化系统中酶的分布和活性,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高山鼠兔消化系统(食道、胃、小肠、大肠、盲肠、肝脏、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山鼠兔7种组织器官中,分离出SOD_1~SOD_(25)、电泳迁移率为0.809~0.033的25条谱带,酶活性顺序为肝脏>胰脏>小肠>食道>胃>大肠>盲肠;分离出POD_1~POD_(21)、电泳迁移率为0.647~0.088的21条谱带,酶活性顺序为肝脏>胰脏>食道>小肠>胃>大肠>盲肠。说明7种组织器官中SOD和POD同工酶的表达强度、谱带分布有所不同,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鼠兔 消化系统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酶活性 电泳
下载PDF
高山鼠兔消化系统中酶的分布和活性分析
6
作者 杨爽 倪秀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0-204,共5页
为掌握高山鼠兔消化系统的生理生化特征,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高山鼠兔消化系统中(食道、胃、小肠、大肠、盲肠、肝脏、胰脏)酯酶(EST)同工酶、淀粉酶(AMY)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 为掌握高山鼠兔消化系统的生理生化特征,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高山鼠兔消化系统中(食道、胃、小肠、大肠、盲肠、肝脏、胰脏)酯酶(EST)同工酶、淀粉酶(AMY)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高山鼠兔7种组织中共分离EST1-EST32、电泳迁移率为0.733-0.073的32条谱带,活性顺序为肝脏〉胰脏〉食道〉小肠〉盲肠〉大肠〉胃;共分离AMY1-AMY19、电泳迁移率为0.576-0.022的19条谱带,活性顺序为大肠〉胰脏〉小肠〉盲肠〉食道〉胃〉肝脏;共分离出LDH1-LDH_(3X)、LDH_3-LDH_5,电泳迁移率为0.361-0.116的6条谱带,活性顺序为肝脏﹥胰脏﹥食道﹥小肠﹥胃﹥盲肠﹥大肠。7种组织中EST同工酶、AMY同工酶、LDH同工酶的表达强度、谱带分布有所不同,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鼠兔 消化系统 同工酶 酯酶(EST) 淀粉酶(AMY) 乳酸脱氢酶(LDH) 电泳
下载PDF
高山鼠兔 逃过环伺的天敌
7
作者 朴正吉(文/摄) 朴龙国(摄影) 徐永春(摄影) 《森林与人类》 2019年第7期90-97,共8页
高山鼠兔经常出现在缺乏植被遮掩的高山流石滩和碎石堆地带。它们的头上,长尾林鸮、红隼、普通鵟……在'虎视眈眈';它们身边的地上,蝮蛇、黄喉貂、黄鼬、豹猫、猞猁……在伺机伏击。它们如何躲过这些致命的危险?它抬头的方向,... 高山鼠兔经常出现在缺乏植被遮掩的高山流石滩和碎石堆地带。它们的头上,长尾林鸮、红隼、普通鵟……在'虎视眈眈';它们身边的地上,蝮蛇、黄喉貂、黄鼬、豹猫、猞猁……在伺机伏击。它们如何躲过这些致命的危险?它抬头的方向,红隼在盘旋一个夏季的早晨,我在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岩石堆积的地方,遇到一只啼鸣的高山鼠兔,鸣叫几声后,它转身钻进石堆缝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鼠兔 食物种类
原文传递
Soil Erosion 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 Alpine Kobresia Steppe Meadow Caused by Plateau Pika——A Case Study of Nagqu County, Tibet 被引量:22
8
作者 WEI Xinghu LI Sen +1 位作者 Yang Ping Cheng Huais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75-81,共7页
This paper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mounds created by the plateau pika (Ochotona curzoniae) on th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an alpine Kobresia steppe meadow in Nagqu County, Tibet ... This paper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mounds created by the plateau pika (Ochotona curzoniae) on th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an alpine Kobresia steppe meadow in Nagqu County,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Based on mound height or the depth of erosion pit, we defined five stages of erosion and compared the floristic features of communities at these stages with those in undisturbed sit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mounds and pits covered up to 7% of the total area. Lancea tibetica, Lamiophlomis rotata, and Potentilla biflarca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erosion pits, and Kobresia pygmaea,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undisturbed sites, became a companion species in eroded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erosion, the original vegetation was covered by soil ejected by the pika, then the mounds were gradually eroded by wind and rain, and finally erosion pits forme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rosion stages but remain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undisturbed sites. Improved coverage eventually reduced soil erosion, and pit depth eventually stabilized at around 20cm. Aboveground biomas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rosion stage, but the proportion of low-quality forage reached more than 94%. The richness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erosion stage, but the richness index in mound and pit area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undisturbed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au pika alpine Kobresia steppe meadow vegetation succession diversity TIBE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