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高峰原妙禅师的禅学思想
1
作者 崔正森 《五台山研究》 2004年第4期3-7,共5页
高峰原妙禅师是宋末元初浙江天目山师子院的一位著名禅师。他隐山藏修30余年,说法示众,慈悲为人,坚持戒律,门户险峻。他继承和发展了“庵居知识”的传统,有古德之风。他丰富和发展了临济宗的看话禅,开创师子正宗派,对天目山佛教的发展... 高峰原妙禅师是宋末元初浙江天目山师子院的一位著名禅师。他隐山藏修30余年,说法示众,慈悲为人,坚持戒律,门户险峻。他继承和发展了“庵居知识”的传统,有古德之风。他丰富和发展了临济宗的看话禅,开创师子正宗派,对天目山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峰原妙 看话禅 古德之风 师子正宗派
下载PDF
高峰原妙及其禅学思想
2
作者 蔡日新 《浙江佛教》 2005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即邀请西藏地区的名僧帕思巴东来,他即位后,即奉之为帝师,命掌理全国佛教,兼统领藏族地区的政教。在种族等级森严的元代社会,喇嘛僧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元代佛教管理机构宣政院的长官也主要由喇嘛教的国师来... 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即邀请西藏地区的名僧帕思巴东来,他即位后,即奉之为帝师,命掌理全国佛教,兼统领藏族地区的政教。在种族等级森严的元代社会,喇嘛僧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元代佛教管理机构宣政院的长官也主要由喇嘛教的国师来担任。作为南方的汉地僧人,在当时社会僧人群体中的地位最低,主要在南方弘布的禅宗之境况自然可以想见一斑了。加之后来产生了佛道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学思想 佛教 中国 宗教信仰 高峰原妙禅师
下载PDF
悟境诠释的张力与扭曲——围绕禅宗“旧时人”和“旧时行履处”多重矛盾诠释的省察
3
作者 黄伟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7,共7页
围绕禅宗"旧时人"和"旧时行履处"这两个核心概念,禅人学者们的悟境诠释矛盾重重、十分混乱。百丈怀海禅师曾说"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冯友兰先生则认为百丈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只异旧时人,不异... 围绕禅宗"旧时人"和"旧时行履处"这两个核心概念,禅人学者们的悟境诠释矛盾重重、十分混乱。百丈怀海禅师曾说"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冯友兰先生则认为百丈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只异旧时人,不异旧时行履处",再如高峰原妙禅师悟后却说"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基于同样的核心概念,他们对悟境的诠释却展现出多重矛盾,这是为何?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考察,我们发现百丈和原妙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了一种诠释张力,其本质完全可以共存乃至互补;另一边,冯友兰先生却因为混淆某些核心概念而不经意地扭曲了百丈本义,继而又通过改变百丈原话来自圆其说,致使诠释扭曲的局面更加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时人 旧时行履处 百丈怀海 高峰原妙 冯友兰
下载PDF
“插秧偈”小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子开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0,55,共5页
至少在元末明初即已出现的“插秧偈”,在世间流传的过程中,其作者问题开始罩上了迷雾,其内容也出现了变异。本文根据历代典籍的相关记载,对该偈的演变源流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并论及了其所蕴含的意义。
关键词 插秧偈 布袋和尚 五代 高峰原妙 弥勒信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