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志勇 肖隆艺 +1 位作者 邓睿 李希文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不同手术入路在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因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该院行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30...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不同手术入路在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因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该院行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以椎间孔入路(PETD)的方式行摘除术,观察组以椎板间入路(PEID)的方式行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317);观察组手术用时为(61.79±16.2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2.45±17.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17);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为(8.15±4.9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25.73±9.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6,P<0.001);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硬膜损伤、复发、神经根痛觉过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的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具有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效果确切,但椎间板入路方式手术用时、透视次数及安全性明显优于椎间孔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度脱垂游离型 经皮椎间孔镜 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中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泽平 庞清江 +1 位作者 王波定 刘江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5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用于中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2月-2021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中高度游离型后由同一脊柱外科医生进行单边双通道... 目的:分析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用于中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2月-2021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中高度游离型后由同一脊柱外科医生进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标准共纳入50例患者,中度、高度脱垂游离型LDH各有26、2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借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临床效果展开评估。结果:50例患者手术皆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66.2±8.1)min,术中出血<5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5±2.6)d。随访时间为(8.0±2.4)个月。患者术前腰痛VAS评分(5.7±1.2)分,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降低至(3.1±1.4)、(2.7±1.6)、(1.4±0.9)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ODI评分为(54.8±7.2)分,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降至(47.6±5.3)、(28.9±2.6)、(12.6±2.1)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为,优、良、可、差依次32、15、2、1例,总有效占比94%。结论:在治疗中高度脱垂游离型LDH患者方面,UBE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拥有更为宽广的操作视野,器械要求简单,可彻底摘除髓核,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高度脱垂游离型 腰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