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南海热含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佟景全 王静 齐义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51-1656,共6页
本文从海面高度异常与海洋热含量变化的线性关系出发,利用1992-2004年多颗卫星融合海面高度资料,对南海海域的热含量异常进行了计算.这一计算结果与基于气候态温盐资料计算的热含量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得到的结果还显示... 本文从海面高度异常与海洋热含量变化的线性关系出发,利用1992-2004年多颗卫星融合海面高度资料,对南海海域的热含量异常进行了计算.这一计算结果与基于气候态温盐资料计算的热含量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得到的结果还显示南海热含量异常具有明显的长周期变化,表现为:1992-1998年基本保持比较稳定的年际变化特征,1998年之后,热含量出现明显的跃变,这一跃变一直维持到2001年,在2002年开始出现热含量的递减趋势.对此时间序列进行谐波分析可以看出,南海热含量异常除了具有显著的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明显的0.5、1.5、2.4、4年和6年的变化周期.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南海12月份热含量异常可以作为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一种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资料 热含量异常资料 谐波分析 南海夏季风爆发
下载PDF
卫星高度计资料在三维海温和盐度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云 万莉颖 刘钦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2,共9页
随着卫星遥感观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观测资料被应用于数值模式的同化研究中。基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西北太平洋三维温盐流预报系统,利用法国CLS中心的沿轨高度计资料的海表面高度异常的融合数据,结合基于三维变分的OVALS(oce... 随着卫星遥感观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观测资料被应用于数值模式的同化研究中。基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西北太平洋三维温盐流预报系统,利用法国CLS中心的沿轨高度计资料的海表面高度异常的融合数据,结合基于三维变分的OVALS(ocean variational analysis sys-tem)同化系统,在垂向将海面高度资料反演为温盐廓线后进行水平面上的温度和盐度同化,研究卫星高度计资料在三维海温和盐度数值预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高度计资料同化的预报结果好于未使用同化的预报结果,这说明高度计资料同化对短期数值预报结果的改进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计资料 同化 海洋变分分析系统 数值预报
下载PDF
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提取浙江近海的潮汐信息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杰 汪一航 +1 位作者 王永刚 王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6-365,共10页
利用Topex/Poseidon(T/P)、Jason-1和Jason-2卫星24a的原始轨道及6a的变轨轨道高度计资料,对浙江近海区域内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得到8个主要分潮(Q_1、O_1、P_1、K_1、N_2、M_2、S_2和K_2)的调和常数.比较卫星轨道交叉点处潮汐调和常数结... 利用Topex/Poseidon(T/P)、Jason-1和Jason-2卫星24a的原始轨道及6a的变轨轨道高度计资料,对浙江近海区域内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得到8个主要分潮(Q_1、O_1、P_1、K_1、N_2、M_2、S_2和K_2)的调和常数.比较卫星轨道交叉点处潮汐调和常数结果显示,8个分潮总体综合误差在原始轨道,变轨轨道及原始轨道与变轨轨道交叉点处的和方根RSS值分别为3.16、7.02、5.54cm;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及31个近岸验潮站得到的潮汐分布与21个验潮站资料结果进行比较,M_2、S_2、N_2、K_1和O_1主要分潮的多点向量均方根偏差分别为4.32、3.64、1.97、2.61、1.83 cm;本研究结果与前人数值模拟结果比较显示M2、S2分潮在对比点处的多点向量均方根偏差在11、8 cm左右,最后给出了浙江近岸及近海区域更为精确的5个主要分潮(M_2、S_2、N_2、K_1和O_1)的同潮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卫星高度计资料 潮汐调和分析 经验同潮图 浙江近海区域
下载PDF
一个简单的集合最优插值方法在太平洋高度计资料同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万莉颖 陈建新 《海洋预报》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不同季节样本设计了为期一年(2006年)的太平洋海面卫星高度计资料同化实验,并与控制实验及Evensen(2003)提出气候态样本的简单EnOI方法实验进行比较,利用日本海面融合产品MGDSST资料和Argo浮标廓线资料比较了3组实验结果的均方根误... 采用不同季节样本设计了为期一年(2006年)的太平洋海面卫星高度计资料同化实验,并与控制实验及Evensen(2003)提出气候态样本的简单EnOI方法实验进行比较,利用日本海面融合产品MGDSST资料和Argo浮标廓线资料比较了3组实验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关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样本同化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避免了人为给定参数带来的影响,其效果相对气候态样本实验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样本 EnOI 太平洋 高度计资料 均方根误差
下载PDF
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在全球海洋环流模式中的同化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娟 王斌 +1 位作者 俞永强 刘海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707,共11页
利用一个新的四维变分海洋资料同化系统LICOM-3DVM对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进行了同化。该同化系统是在LASG/IAP气候海洋模式LICOM1.0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用的同化方法为三维变分映射资料同化方法3DVM。高度计观测资料是采取间接... 利用一个新的四维变分海洋资料同化系统LICOM-3DVM对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进行了同化。该同化系统是在LASG/IAP气候海洋模式LICOM1.0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用的同化方法为三维变分映射资料同化方法3DVM。高度计观测资料是采取间接的方式进行同化,即先建立起二维海面高度距平场与三维温度场的统计关系,并由此通过观测的海面高度距平信息反演出"观测"的三维温度场,然后利用LICOM-3DVM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将此反演的温度场同化到海洋模式中。作者设计了两组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积分时间从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9年时间。结果表明,由于上混合层相关系数较小,因此同化后海温没有改进;而在温跃层以及更深层次,同化后的海温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从对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温的气候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Nio3区的Nio指数的模拟情况来看,由于同化时将海面高度异常和海温异常之间的相关参数取为常数,没有考虑其季节和年际变化,因此,同化后对于赤道太平洋的年际变化没有改善。对于黑潮地区,由于模式的分辨率较低,同化之前没有很好地模拟出温度锋面,温度和盐度梯度都偏小,流速也偏弱;而同化后使得温度锋面和盐度梯度与WOA01更加吻合,流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变分映射资料同化 高度计资料 LICOM-3DVM 四维变分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洋对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的响应 被引量:20
6
作者 孙璐 王东晓 +1 位作者 胡建宇 高荣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8,共9页
应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SSHA)资料以及TMI的逐日海表温度数据,对两个局地生成的热带气旋(1999年台风LEO和2000年台风WUKONG)引起的南海北部海洋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下,海面高度显著降低,SSHA... 应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SSHA)资料以及TMI的逐日海表温度数据,对两个局地生成的热带气旋(1999年台风LEO和2000年台风WUKONG)引起的南海北部海洋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下,海面高度显著降低,SSHA平均减少30cm,流场上出现气旋型环流,海表温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左右,在其尾迹上出现冷涡;相对于降温过程,海表温度的恢复过程非常缓慢;热带气旋强度突变或移行较缓时易引起海洋的强烈响应,这种响应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较大,持续时间至少1周,发生响应的海域范围也很广,甚至可以跨越3个纬度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局地生成热带气旋 卫星高度计资料 响应
下载PDF
南海潮波三维同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吴自库 田纪伟 赵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1-506,共6页
 采用POM模式,考虑引潮力的作用,优化开边界并把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同化到模式中去,数值模拟了南海的M2、S2、K1、O1主要分潮的潮汐和潮流,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南海的潮波特征。通过比较63个验潮站的计算值和模拟值,所得结果的振幅...  采用POM模式,考虑引潮力的作用,优化开边界并把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同化到模式中去,数值模拟了南海的M2、S2、K1、O1主要分潮的潮汐和潮流,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南海的潮波特征。通过比较63个验潮站的计算值和模拟值,所得结果的振幅平均误差分别为5.5cm、2.1cm、3.3cm、5.5cm,迟角平均误差分别为8.7°、13.5°、5.6°、7.9°。计算与实测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潮波 同化 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 开边界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全球表层流场反演重构 被引量:4
8
作者 安玉柱 张韧 +2 位作者 王辉赞 陈建 张伟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2000—2008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和QuikSCAT风场资料,反演了全球的海表的地转流和Ekman流,将两者合成后生成了0.5°×0.5°的逐周全球表层流产品。在计算Ekman流的时候,引入了权重函数,改进了Lagerloef方法中Ekman流在25&... 利用2000—2008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和QuikSCAT风场资料,反演了全球的海表的地转流和Ekman流,将两者合成后生成了0.5°×0.5°的逐周全球表层流产品。在计算Ekman流的时候,引入了权重函数,改进了Lagerloef方法中Ekman流在25°S和25°N上的不连续问题。分析表明:卫星资料反演的流产品能够反映出海表流场的特征,将其分别与TAO观测和SCUD流产品进行定量化的比较显示,所得流产品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可信度,说明改进的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资料 QuikSCAT风场 表层地转流 Ekman流
下载PDF
全球海浪数值预报业务化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闻斌 于福江 +1 位作者 程明 孙龙 《海洋预报》 2007年第3期6-15,共10页
本文应用WAVEWATCHⅢ海浪模式,进行全球海浪数值预报试验,通过同期TOPEX/Poseidon卫星观测有效波高的检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模式移植时采用多种优化处理,有效地节约了机时,为我国的全球海浪数值预报业务化打下基础。
关键词 WAVEWATCH Ⅲ模式 有效波高 高度计资料 全球海浪场 业务化
下载PDF
0414号“云娜”台风浪数值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闻斌 于福江 《海洋预报》 2006年第2期10-18,共9页
利用美国NOAA/NCEP开发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2004年8月8-12日西北太平洋海域的0414号“云娜”台风引起的海浪。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的星下轨迹... 利用美国NOAA/NCEP开发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2004年8月8-12日西北太平洋海域的0414号“云娜”台风引起的海浪。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的星下轨迹浪观测资料和WAVEWATCHⅢ模式后报的有效波高大小,可以看出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台风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WATCH Ⅲ模式 有效波高 高度计资料 台风浪
下载PDF
嵊泗地区风浪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红霞 范斌 +1 位作者 卢燕 华锋 《海岸工程》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通过对嵊泗地区实测波浪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嵊泗地区的风浪分布形式。并且依据1992年12月至2002年8月的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给出了本地区长期有效波高的时间变化,为该地区海洋减灾防灾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风浪分布 有效波高 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
下载PDF
太平洋东南海域表层地转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丽茹 胡建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8,共8页
利用1992-2001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分析了太平洋东南海域(5°~55°S,70°~120°W)表层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赤道流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流速上,而秘鲁海流和西风漂流主要体现... 利用1992-2001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分析了太平洋东南海域(5°~55°S,70°~120°W)表层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赤道流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流速上,而秘鲁海流和西风漂流主要体现在流轴位置的移动上。表层流场的年际变化受E1 Nino影响,在E1 Nino期间,南赤道流和秘鲁海流均发生流向偏转现象,大部分海区流场被削弱(除低纬度海区外),而在其后的1998年La Nina期间,流场则重新被加强,西风漂流无明显的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东南海域 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 表层地转流
下载PDF
Ocean surface currents retrieval based on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玉柱 陈奕德 +2 位作者 张韧 王辉赞 陈建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3年第2期46-58,共13页
The ocean surface currents are reconstructed from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containing altimeter-derived sea surface height and QuikSCAT satellite-derived wind data. Based on the method proposed by Lagerloef, ... The ocean surface currents are reconstructed from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containing altimeter-derived sea surface height and QuikSCAT satellite-derived wind data. Based on the method proposed by Lagerloef, a global weekly 0.5°×0.5°ocean surface current product was obtained over the period 2000 - 2008 by combining the geostrophic currents estimated from sea surface height with Ekman current estimated from the wind stress. Particularly, weight functions were introduced when calculating the Ekman currents to eliminate the discontinuity near 25°S and 25°N. These satellite-derived curren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AO current meter and the SCUD product, 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satellite-derived currents not only could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 surface currents but also had high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is innovatory method wa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QuikSCAT wind field surface geostrophic current Ekman current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oceanic heat content and sea surface height on interannual time scale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林林 孙澈 胡敦欣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26-1032,共7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content and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 is examined with satellite sea surface height (SSH) in the global ocean on altimeter measurements, historical hydrography, and model assimilation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content and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 is examined with satellite sea surface height (SSH) in the global ocean on altimeter measurements, historical hydrography, and model assimilation outputs. Results show that correlation between altimetric SSH and heat content in the upper 700 m calculated from Ishii data is geographically nonuniform. In the tropical ocean, heat content and SSH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and exhibit nearly the sam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polar ocean, their correlation is relatively weak. Further analysis with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outputs shows that such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is not from dynamical origin but from the limited integral depth selected to calculate heat content. The integral depth of 700 m is inadequate to capture variation of the deep main thermocline in the polar region. The halosteric effec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nonuniform pattern of correlation, because saline contraction becomes significant in the polar ocean owing to low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content sea surface height (SSH) interannual variation CORRELATION
下载PDF
在南海南部大纳土纳岛附近存在S2分潮的无潮点吗?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庆文 齐义泉 +2 位作者 施平 詹海刚 甘子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23-26,共4页
结合TOPEX/Poseidon(T/P)卫星和Jason-1卫星高度计资料,对连续12年多的卫星测高资料,采用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卫星沿轨各点的潮汐调和常数,根据无潮点周围迟角的变化规律来探讨该海域的S2分潮无潮点存在性问题.结果表明:在大纳土纳岛附... 结合TOPEX/Poseidon(T/P)卫星和Jason-1卫星高度计资料,对连续12年多的卫星测高资料,采用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卫星沿轨各点的潮汐调和常数,根据无潮点周围迟角的变化规律来探讨该海域的S2分潮无潮点存在性问题.结果表明:在大纳土纳岛附近不存在S2分潮的无潮点,而是存在一条驻波的节线,在节线上,S2分潮的振幅接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潮点 S2分潮 卫星高度计资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