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睫状肌调节性微波动及调节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董喆 王宁利 +2 位作者 王小兵 赵世强 付晶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睫状肌调节性微波动高频成分(high frequency component,HFC)来分析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睫状肌收缩能力及调节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6年3月在我院进行虹膜... 目的通过测量睫状肌调节性微波动高频成分(high frequency component,HFC)来分析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睫状肌收缩能力及调节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6年3月在我院进行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Verisyse植入的患者54例(54眼)。采用NIDEK ARK-730A红外验光仪中调节性微波动分析软件,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对该54例患者(54眼)进行睫状肌调节性微波动高频成分检查。并与患者术后调节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FC与Verisys植入术后1周及3个月的调节力均正相关(术后1周r=0.628,P<0.01;术后3个月r=0.835,P<0.01);Verisyse植入术后3个月的HFC及调节力均较术后1周的HFC及调节力有明显提高。结论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有利于术后睫状肌收缩能力及调节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外科学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睫状肌调节性微波动
下载PDF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董喆 王宁利 +1 位作者 甄毅 王怀洲 《眼科》 CAS 2011年第6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refractive lens,PC-PRL)植入眼内对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矫正效果及其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PC-PRL植入的高度近... 目的分析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refractive lens,PC-PRL)植入眼内对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矫正效果及其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PC-PRL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35例(68眼)。方法根据术前测量的角膜缘白到白(white to white,W-W)距离及术前屈光检查确定植入的PC-PRL型号,对上述患者行PC-PRL植入术,术后随访43~57个月,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等。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PC-PRL与相邻组织的距离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68眼中有58眼(85.29%)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所有患眼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且35.29%(24/68)者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平均眼压(17.1±2.6)mm Hg。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12±312)个/mm2,与术前(2841±257)个/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P=0.160)。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PC-PRL光学部前表面距角膜内皮的距离为(2.341±0.258)mm,与术后3个月时(2.491±0.317)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7,P=0.076);PC-PRL光学部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0.302±0.109)mm,与术后3个月时(0.321±0.10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6,P=0.064)。但有2例患者(2眼)发生了PC-PR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贴近,距离无法准确测量。未见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PC-PRL眼内植入能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不正,长期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并发症 高度近视/外科学
原文传递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6植入术后五年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喆 王宁利 +1 位作者 郝磊 王怀洲 《眼科》 CAS 2011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房角支撑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6植入眼内的5年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Phakic 6植入术的10例(20眼)-12 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方法根据术前测量的角膜缘白到白(... 目的研究房角支撑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6植入眼内的5年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Phakic 6植入术的10例(20眼)-12 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方法根据术前测量的角膜缘白到白(W-W)距离及术前的屈光检查来确定所植入的Phakic 6的型号。对上述患者手术后随访5年,检查视力、屈光度、眼压、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主要指标视力、眼压、Phakic 6距相邻组织的距离、角膜内皮计数、房角镜下人工晶状体襻的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患者术后5~6年的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提高5~7行,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1~3行。眼压平均(15.7±3.5)mm Hg。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前表面距角膜内皮的距离为(2.386±0.241)mm,光学部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0.693±0.124)mm,光学部边缘的最高点与周边角膜内皮的距离为(1.571±0.174)mm。2例患者(2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丢失大于1000个/mm2。1例(1眼)Phakic 6晶状体襻插入周切孔中,1例(1眼)视网膜脱离,3例(4眼)人工晶状体前房内旋转,1例(1眼)散瞳后瞳孔不能自然恢复正常。未发生前房内旋转的Phakic 6襻均位于房角;发生前房内旋转的Phakic 6襻均位于虹膜根部以内的虹膜面上,即所植入Phakic 6长度偏短。结论随访5年的结果显示,Phakic 6植入能有效提高高度近视者的视力,但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后者与其在前房内的旋转有关。术前准确测量角膜缘白-白距离对于减少Phakic6术后前房内旋转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