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庆娟 张倩影 +2 位作者 张文娟 杨妍妍 高玲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收治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39)与研究组(n=42)。常规组予以常... 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收治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39)与研究组(n=42)。常规组予以常规呼吸肌训练,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比较两组呼吸肌最大收缩能力[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吸气流量峰值(PIF)]、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莫顿活动指数(DEMMI)、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动脉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步态指标(步速、步频、步幅)。结果训练后,两组MIP、MEP均高于训练前,PIF大于训练前,且研究组MIP、MEP均高于常规组,PIF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用力肺活量均小于训练前,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均快于训练前,常规组呼气峰流速慢于训练前,且研究组用力肺活量大于常规组,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均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DEMMI、FMA、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步速、步频均快于训练前,步幅均大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步速、步频均快于常规组,步幅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力,促进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间歇 呼吸训练 缺血脑卒中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田华 刘莉 王宝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以及呼吸肌肌力变化与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以及呼吸肌肌力变化与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三球呼吸训练,试验组给予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2组患者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14 d。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最大呼气压力(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MEP)、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莫顿活动指数(The de morton mobility index,DEMMI)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BI)。结果治疗2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MIP、MEP、PEF、FMA、DEMMI、MBI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MIP、MEP、PEF、FMA、DEMMI、MBI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的提高与DEMMI、MBI的提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能力,且吸气肌力的提高可明显改善莫顿活动指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 脑卒中 肺功能 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不同干预周期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老年人认知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3
作者 刘鑫鑫 耿治中 陈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82-2289,共8页
目的: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干预措施被应用于老年人认知能力的改善,但其疗效尚存在争议。故文章探究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以期... 目的: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干预措施被应用于老年人认知能力的改善,但其疗效尚存在争议。故文章探究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该干预措施改善老年人认知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关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老年人群认知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1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包括4篇高质量文献以及4篇低质量文献,共369例患者。Meta分析发现,①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相比,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VO2 max(WMD=3.78,95%CI:2.79-4.77,P<0.00001);亚组分析表明当进行长期干预(干预周期≥6周)时,与中强度持续性训练组相比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执行能力(SMD=0.36,95%CI:0.20-0.52,P<0.0001)和其子功能抑制能力(SMD=0.35,95%CI:0.17-0.52,P<0.0001)。②与对照组相比,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最大摄氧量(WMD=6.75,95%CI:4.20-9.29,P<0.00001)、记忆力(SMD=0.20,95%CI:0.03-0.37,P=0.02)、执行能力(SMD=0.87,95%CI:0.52-1.22,P<0.00001)以及其子功能抑制能力(SMD=0.89,95%CI:0.46-1.33,P<0.0001),亚组结果分析表明,当进行长期干预(干预周期≥6周)时,与对照组相比,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执行能力(SMD=0.75,95%CI:0.41-1.09,P<0.0001)以及其子功能抑制能力(SMD=0.50,95%CI:0.19-0.81,P=0.002)、转换能力(SMD=1.65,95%CI:0.86-2.44,P<0.0001);③当进行单次干预时,与对照组相比,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执行能力(SMD=1.25,95%CI:0.39-2.11,P=0.004)和其子功能抑制能力(SMD=2.40,95%CI:0.87-3.92,P=0.002)。结论: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群执行能力及其子功能抑制能力,但记忆能力方面并未产生改善效果。同时长期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对老年人群有氧能力以及执行能力方面的改善效果均优于中强度持续性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强度间歇训练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 老年人 认知功能 执行能力 记忆力:最大摄氧量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小鼠肥胖性肌萎缩的干预作用
4
作者 洪伟皓 田航 +3 位作者 栾一胜 马艺璇 熊莹喆 张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18-5623,共6页
背景: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之一,伴随而来的是肥胖性肌萎缩等相关并发症。虽然运动已被报道可以改善多种肥胖相关疾病,但是其中鲜有关于运动模式的研究。目的:在相同运动距离的前提下,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intensit... 背景: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之一,伴随而来的是肥胖性肌萎缩等相关并发症。虽然运动已被报道可以改善多种肥胖相关疾病,但是其中鲜有关于运动模式的研究。目的:在相同运动距离的前提下,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与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两种运动模式对小鼠肥胖性肌萎缩的改善作用,为肥胖性肌萎缩的运动干预疗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72只C57BL/6雄性小鼠分为普通饮食组、普通饮食+MICT组,普通饮食+HIIT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MICT组、高脂饮食+HIIT组(每组12只),通过检测小鼠腓肠肌质量、腓肠肌指数、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腓肠肌脂质沉积以及腓肠肌中肌萎缩标志基因Murf-1与Atrogin-1的表达量来评估8周不同运动模式的跑台训练对于长期高脂饮食引起的肌萎缩的改善作用。结果与结论:(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MICT和HIIT均改善了腓肠肌指数(MICT+18.8%vs.HIIT+17.6%,两种运动模式无显著差异)、肌纤维萎缩(MICT+15.5%vs.HIIT+13.7%,两种运动模式无显著差异)和腓肠肌脂质沉积(MICT-19.8%vs.HIIT-17.1%,两种运动模式无显著差异)。(2)在基因水平上,与高脂饮食组相比,MICT和HIIT运动模式均能显著下调Murf-1(MICT-62.4%vs.HIIT-52.6%,MICT显著优于HIIT,P<0.01)和Atrogin-1(MICT-43.3%vs.HIIT-29.8%,MICT显著优于HIIT,P<0.01)。(3)基于运动模式难度与舒适性的考量以及基因水平上的证据显示,MICT模式更适合用于肥胖性肌萎缩的运动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肥胖萎缩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强度间歇运动 Murf-1 ATROGIN-1 跑台运动 脂饮食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陆敏杰 田园 +4 位作者 吴长伟 王冬缘 谢国浩 周子怡 王泳 《中国康复》 202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脑卒中慢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高强度间歇跑台进行训练)和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训练),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和训练后2周...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脑卒中慢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高强度间歇跑台进行训练)和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训练),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和训练后2周的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6min步行测试(6MWT)、简式Fugl-Meyer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结果:训练2周后,2组患者组内比较观察组FAC、BBS、10MWT、6MWT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大腿酸痛外,其余无不良反应。结论: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且训练过程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强度间歇训练 步行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与提升柔道运动员核心力量关系刍议
6
作者 赵普 单鑫禹 李雨峰 《拳击与格斗》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近年来,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在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探究了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与增强柔道运动员核心力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的训练效果和适用性。通过查阅文献和实证的方法,对柔道运动员核心... 近年来,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在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探究了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与增强柔道运动员核心力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的训练效果和适用性。通过查阅文献和实证的方法,对柔道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需求和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的原理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了其对柔道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影响及提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能够显著增强柔道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并对其竞技表现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训练 柔道运动员 核心力量 训练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增喜 李洁 王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目的:探讨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诱导大鼠心肌肥大过程中心功能以及线粒体呼吸链活性的变化。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HIIT组、持续中等强度训练(MICT)组和安静对照组(RC),每组按照观察时间点(2周、6周和10周)再分为3个亚... 目的:探讨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诱导大鼠心肌肥大过程中心功能以及线粒体呼吸链活性的变化。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HIIT组、持续中等强度训练(MICT)组和安静对照组(RC),每组按照观察时间点(2周、6周和10周)再分为3个亚组,共9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后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称量体重和心脏重量,心肌匀浆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心肌线粒体,分别测定心肌和线粒体柠檬酸合酶(CS)活性、呼吸链复合体Ⅰ~Ⅳ(CⅠ~Ⅳ)活性以及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1α(PGC-1α)、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MHC、心钠素(ANF)和脑钠素(BNP)蛋白表达量。结果:HIIT组、MICT组大鼠分别于第2~10周和第10周出现心肌肥大。第2周和10周时,各组心功能、呼吸链复合体活性以及各蛋白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周时,HIIT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心肌α-MHC蛋白表达量以及呼吸链复合体CⅠ、CⅢ、CⅣ活性低于RC组和MICT组(P<0.05),心肌β-MHC和BNP表达量则高于RC组和MICT组(P<0.05)。结论:长期HIIT(而非MICT)能够诱导大鼠暂时性病理性心肌肥大以及心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训练 持续中等强度训练 肥大 线粒体 呼吸链复合体
下载PDF
胰岛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脂及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其 龚莉 +3 位作者 徐山茸 韩蒙 刘岩 周多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6-376,共11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脂及高强度间歇训练效果的关联。方法:招募244名在校非体育专业汉族大学生志愿者(男=114,女=130)进行每周3次、每次28分钟、为期12周的有氧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干预前、后测量...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脂及高强度间歇训练效果的关联。方法:招募244名在校非体育专业汉族大学生志愿者(男=114,女=130)进行每周3次、每次28分钟、为期12周的有氧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干预前、后测量血脂指标。取受试者静脉血,提取DNA并进行芯片基因测序。使用PLINK软件将SNP位点与血脂值、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效果进行关联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为0.05。结果:(1)基因芯片扫描INSR基因共测得SNP位点116个,经过PLINK软件质控筛选,有63个SNPs符合标准。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并去除连锁平衡位点,得到13个SNPs与血脂的训练效果有关。(2)得到的13个SNPs与训练前血脂均无显著关联。(3)13个SNPs与血脂的训练敏感性关联,其中INSR rs10414819、rs61649769、rs11668751位点与甘油三酯训练敏感性显著相关(P<0.05),rs10414819 GG型、rs61649769 CC型和rs11668751 GG型对HIIT更敏感;rs10405423、rs1975031、rs4804416与低密度脂蛋白训练敏感性显著相关(P<0.05),rs10405423 AA型、rs1975031 GG型和rs4804416 GG/GT型对HIIT更敏感;rs2860183、rs4804366、rs2115386、rs10414819、rs61515378与高密度脂蛋白训练敏感性显著关联(P<0.05),rs2860183 TT型、rs4804366 CC/CT型、rs2115386 CC型、rs10414819 GG型、rs61515378 CC型对HIIT更敏感;rs10405423、rs1975031、rs2115386、rs8110377、rs1896639、rs61515378、rs4804416、rs8110533与总胆固醇训练敏感性显著相关(P<0.05),rs10405423 AA型、rs1975031 GG型、rs2115386 TT型、rs8110377 CC型、rs1896639 TT型、rs61515378 AA/AC型、rs4804416 GG型、rs8110533 GG/GT型对HIIT更敏感。结论:INSR基因SNPs与汉族青年正常血脂无显著关联,但与血脂对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R基因 SNP 强度间歇训练 血脂 敏感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陆荣荣 赵丽华 赵海蓉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7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该院2019年4月至2021年9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服用降压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该院2019年4月至2021年9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服用降压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研究组行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比两组训练前后血压和心功能情况。结果 训练16周后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前明显降低,而左室内径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较前升高,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较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训练16周后研究组左室内径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每分输出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康复期间开展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有助于稳定血压,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压 强度间歇训练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 血压 心功能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汪文 赵仙丽 吴绪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2985-2989,共5页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CHF临床通常选择中低强度有氧运动进行干预,越来越多的运动康复方案选择HIIT,使其作...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CHF临床通常选择中低强度有氧运动进行干预,越来越多的运动康复方案选择HIIT,使其作为一种心脏康复手段备受关注。本文从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VO2 max)、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脏射血功能等方面总结HIIT干预CHF的临床疗效,并将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中等强度间歇运动、抗阻运动等运动训练形式进行比较,旨在为HIIT能够安全有效地辅助治疗CHF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训练 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 运动康复 心肺功能 进展
下载PDF
间歇性高强度训练-耐力运动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肺康复的影响
11
作者 朱春云 陈锁芹 +3 位作者 陈金梅 潘扬 潘萍 胡小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3期2505-2509,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强度训练-耐力运动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肺康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间歇高强度组,每组各52例。两组均...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强度训练-耐力运动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肺康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间歇高强度组,每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用药2周,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指导,间歇高强度组采用间歇性高强度训练-耐力运动模式,康复训练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运动耐力指标[运动持续时间(ED)、无氧阈值(AT)、峰值摄氧量(VO 2peak)],记录两组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再住院率。结果干预后,两组LVEF、CO均高于干预前,LVESD、LVEDD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间歇高强度组LVEF、CO分别为(65.32±2.87)%、(4.67±0.17)L/min,均高于常规组[(61.29±3.55)%、(4.44±0.24)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LVESD、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FVC、FEV1/FVC、MVV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间歇高强度组FEV1、FEV1/FVC、MVV水平分别为(1.73±0.31)L、0.70±0.09、(75.31±1.18)L/min,均高于常规组[(1.59±0.24)L、0.65±0.07、(73.67±1.65)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D、AT、VO 2peak均高于干预前,且间歇高强度组ED、AT、VO 2peak分别为(439.65±15.59)s、(14.91±0.87)mL·min^(-1)·kg^(-1)、(20.05±1.37)mL·min^(-1)·kg^(-1),均高于常规组[(411.08±12.88)s、(14.60±0.62)mL·min^(-1)·kg^(-1)、(18.64±1.05)mL·min^(-1)·k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高强度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率均为3.85%,与常规组(9.62%、1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高强度训练-耐力运动联合前列地尔能提高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但对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再住院率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强度训练 耐力运动 前列地尔 冠心病 糖尿病 心肺功能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能否促进骨骼肌合成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巩绪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第12期1-4,共4页
最佳营养保障的运动训练是维持或增加骨骼肌肌肉量的有效策略。在蛋白质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单次抗阻训练会增加肌肉蛋白质合成的速度,并且当重复数周和数月时,肌纤维尺寸会明显增加。虽然基于抗阻的训练被认为是促进肌肉肥大的“黄金标准... 最佳营养保障的运动训练是维持或增加骨骼肌肌肉量的有效策略。在蛋白质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单次抗阻训练会增加肌肉蛋白质合成的速度,并且当重复数周和数月时,肌纤维尺寸会明显增加。虽然基于抗阻的训练被认为是促进肌肉肥大的“黄金标准”,但是其他运动方式也可能促进骨骼肌的增长。其中,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以达到或高于个人最大有氧能力的功率输出或速度进行的短时间运动,也能够促进骨骼肌合成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训练 骨骼 合成代谢 蛋白质
下载PDF
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赵蕾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与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呼吸肌耐力训练),各44例,... 目的探讨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与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呼吸肌耐力训练),各44例,比较两组的排痰情况、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术后首次排痰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平均排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辅以间歇性呼吸肌训练,能够缩短患者排痰时间,增加排痰量,预防肺部并发症,改善患者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呼吸训练 肺癌 胸腔镜手术 肺部并发症 肺功能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的康复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MSBP及24hMAP的价值探析
14
作者 杨聪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19期23-25,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院内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实施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 纳入时间为2022年1-12月,将该时间段院内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讨论,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 目的 回顾分析院内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实施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 纳入时间为2022年1-12月,将该时间段院内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讨论,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的康复干预),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ours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MSBP)及24 h平均动脉压(24 Hours mean artery pressure,24hMAP)、24 h平均舒张压(24 Hours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MDBP)、心率,最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 观察组24hMSBP及24h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MDB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的康复干预可降低患者24hMSBP及24hMAP水平,将24hMDBP、心率水平控制在稳定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训练模式 康复干预 原发血压 24hMSBP 24hMAP
下载PDF
积极性和消极性恢复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一 裴晶晶 +1 位作者 李丹 朴忠淑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116,共8页
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_(2max))和最... 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_(2max))和最大有氧功率(MAP)。受试者以120%MAP强度分别进行短间歇HIT(运动15 s,间歇15 s和30 s)和长间歇HIT(运动15 s,间歇60 s),直至力竭,间歇期分别进行PR(即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和AR(以50%MAP继续蹬车)。测定受试者力竭时间(ET)、摄氧量(VO_2)、心率(HR)和能量代谢率(EMR),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1)15 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摄氧量(VO_(2mean))、EMR以及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增加速率(△HHb_(rate))、氧合血红蛋白平均降低速率(△Hb O_(2rate))和组织氧合指数平均降低速率(△TSI_(rate))在PR低于AR(P<0.05)。2)30 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心率(HR_(mean))、EMR以及△HHb_(rate)、△Hb O_(2rate)和△TSI_(rate)在PR低于AR(P<0.05)。3)60 s长间歇HIT时:ET、VO_(2mean)、HR_(mean)和EMR在AR高于PR(P<0.05),△HHb_(rate)、△Hb O_(2rate)和△TSI_(rate)在AR低于PR(P<0.05)。结论:不同恢复手段对HIT训练效果的影响与间歇时间有关。对于短间歇HIT(间歇15~30 s),间歇期进行PR的训练效果优于AR,其机制与PR时耗氧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Hb脱氧合速率减慢有关;然而,长间歇HIT(间歇时间60 s)时,间歇期采用AR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AR时有氧功率输出增加以及Hb快速再氧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训练 恢复方式 能量代谢 氧含量 近红外光谱技术
下载PDF
间歇性高强度心脏康复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应变参数、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16
作者 孙俊花 庆笑春 《内科》 2022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研究间歇性高强度心脏康复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应变参数、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101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运动,观察组患者行间歇性高强度心脏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 目的研究间歇性高强度心脏康复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应变参数、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101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运动,观察组患者行间歇性高强度心脏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肌应变参数、心功能、运动耐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左、右心室最大收缩期纵向应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左、右心室最大收缩期纵向应变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峰值功率、运动持续时间、无氧阈值水平均高(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间歇性高强度心脏康复训练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应变参数和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间歇强度心脏康复训练 应变参数 心功能 运动耐力
下载PDF
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及高强度间歇训练心脏康复在冠心病PCI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刚 谢伦芳 王琼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分析格林模式健康教育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20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 目的分析格林模式健康教育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20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102例)和B组(98例)两组。A组采用格林模式健康进行干预,B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LEVF指标仅在时点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LVESD、LVEDD、LEVF指标明显低于护理前及术后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6MWT在时点因素、时点交互因素、组别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6MWT指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后的6MWT指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社会指数在时点因素、时点交互因素、组别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社会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后的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社会指数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存在差异(Z=-11.479,P<0.001);A组患者总满意度(97.06%)高于B组(8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618)。结论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及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均具有较好效果,前者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更佳,后者改善心肺功能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模式健康教育 强度间歇训练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高强度间歇性有氧训练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玫 付珞 +1 位作者 胡建英 唐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高强度间隙性有氧训练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内皮功能、逆转左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老年和女性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但是目前均是样本量较小的实验性研究,尚需多中心随... 高强度间隙性有氧训练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内皮功能、逆转左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老年和女性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但是目前均是样本量较小的实验性研究,尚需多中心随机研究以及长期系统的回顾性和总结性研究成果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强度间歇有氧训练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丁岚 徐懿 +1 位作者 洪慧 熊晓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康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原因(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先进行中心分层,再按照性别、年龄、体质指...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康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原因(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先进行中心分层,再按照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NYHA心功能分级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高强度间歇性训练24周,对照组进行中强度持续性训练24周。比较两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情况,不同时间点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SA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T0)、运动训练12周(T1)、运动训练24周(T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交互>0.05);两组患者T0、T1、T2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5)。两组患者T0、T1、T2心肺运动试验峰值摄氧量(VO2peak)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HF心脏康复过程中进行HIIT,提升患者LVEF、VO2peak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强度间歇训练 强度持续训练 左室射血分数 峰值摄氧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持续性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大学生“动商”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万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第6期135-137,共3页
目的:本文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性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大学生动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高校大学本科一年级女生120名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动商水平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平均将学生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两... 目的:本文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性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大学生动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高校大学本科一年级女生120名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动商水平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平均将学生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两组学生将参加为期16周的对照实验。实验组进行16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照组正常进行体育课,16周后对两组学生的动商水平(体质健康水平、运动能力、运动心理)指标进行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指标有一定提高作用,尤其在心肺功能高、速度素质、柔韧素质跳、耐力素质的提高方面表现突出,实验组的学生运动能力指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尤其在速度素质能力水平、力量素质能力水平、灵敏素质能力水平的提高方面表现突出,实验组的学生运动心理指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尤其在运动习惯指标、运动体验指标、运动认知指标的提高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商 强度间歇训练 体质健康水平 运动能力 运动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