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叶列平 庄崖屏 +2 位作者 吴佩刚 冯鹏 沈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75,共6页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高强混凝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高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换算关系,提出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用的高强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根据该关系曲线分析了高强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建议了应力-应变曲线参数的取值。在此基...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高强混凝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高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换算关系,提出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用的高强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根据该关系曲线分析了高强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建议了应力-应变曲线参数的取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构件 正截面 承载力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构件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扬 钱稼茹 曹万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研究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构件的受弯性能,完成了8个试件的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试件跨中挠度达到其跨度的1/18时,除个别试件外,承载力均尚未下降;增大方钢管的壁厚或增大圆钢管的直径,都可提高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和弹性抗弯刚度。采用简... 为研究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构件的受弯性能,完成了8个试件的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试件跨中挠度达到其跨度的1/18时,除个别试件外,承载力均尚未下降;增大方钢管的壁厚或增大圆钢管的直径,都可提高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和弹性抗弯刚度。采用简化纤维模型(条带法)计算试件的跨中弯矩-挠度关系曲线,采用叠加法计算试件的受弯承载力,两者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均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构件 静力试验 简化纤维模型 叠加法 受弯承载力
原文传递
高强混凝土T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翁维素 赵彤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2期77-82,共6页
本文通过对高强混凝土T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这类构件的破坏形态,编制了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提出了高强混凝土T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构件 T形截面 承载力 偏心受压
下载PDF
高强混凝土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构造配筋的研究
4
作者 王振东 郭靳时 刘加海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年第5期20-23,共4页
在钢筋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纯扭构件中,如果配筋量过少,混凝土一开裂立即卸载给钢筋,使钢筋屈服而且进入强化阶段,产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一种脆性破坏,在工程结构中发生时将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对构件应配置最... 在钢筋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纯扭构件中,如果配筋量过少,混凝土一开裂立即卸载给钢筋,使钢筋屈服而且进入强化阶段,产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一种脆性破坏,在工程结构中发生时将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对构件应配置最低的必要的构造钢筋,以防止这种少筋破坏的发生。为此,本课题通过试验研究,对高强混凝土纯扭构件的构造配筋,提出了具体的确定方法,供有关设计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构件 纯扭 配筋 钢筋混凝土构件
下载PDF
约束高强混凝土受弯构件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超 赵成文 李兆明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提出一个受约束高强度混凝土构件从加载到破坏的非线性分析模式 ,在基本假定的基础上 ,讨论了程序编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计算给出了弯矩与曲率的关系曲线 ,从弯矩曲率关系中可以明显看出轴力对混凝土延性的不利影响 ,当存在轴力时 ... 提出一个受约束高强度混凝土构件从加载到破坏的非线性分析模式 ,在基本假定的基础上 ,讨论了程序编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计算给出了弯矩与曲率的关系曲线 ,从弯矩曲率关系中可以明显看出轴力对混凝土延性的不利影响 ,当存在轴力时 ,混凝土的极限曲率大大地减小了 ,在钢筋屈服之后混凝土很快就达到极限压应变 ,因此构件的延性很差 ,而当轴力为 0时 ,在钢筋屈服后曲线的下降段很平缓 ,延性很好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高强混凝土受弯构件 非线性分析 延性 曲率 计算程序 弯矩 本构模型
下载PDF
C1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构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秦廉 邓平 +4 位作者 沈俊 吴姝娴 林佳伟 钱君 胡国恩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6,共5页
基于Dinger-Funk紧密堆积模型进行胶凝材料颗粒级配(0.01~75μm)及骨料级配(0.15~20 mm)的计算结果,进行C100混凝土配合比验证和优化,确定了符合预期目标的C100混凝土配合比。并将其应用于足尺框架预制构件的制备,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 基于Dinger-Funk紧密堆积模型进行胶凝材料颗粒级配(0.01~75μm)及骨料级配(0.15~20 mm)的计算结果,进行C100混凝土配合比验证和优化,确定了符合预期目标的C100混凝土配合比。并将其应用于足尺框架预制构件的制备,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生产线的要求、制备工艺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对制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验证,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高强高性能预制构件制备工艺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00混凝土 Dinger-Funk 高强混凝土预制构件 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构件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集中荷载作用下超高强混凝土无腹筋梁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支运芳 王敢峰 +2 位作者 李立仁 陈永庆 甘民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9-75,共7页
通过对18根超高强混凝土无腹筋梁(包括9根简支梁和9根约束)在集中荷载下抗剪强度的试验,观察了试件从裂缝出现到完全破坏失去承载能力全过程的试验现象,获得了试件的各阶段荷载值和各项应变值以及挠度值等试验数据,得出约束情况、剪跨... 通过对18根超高强混凝土无腹筋梁(包括9根简支梁和9根约束)在集中荷载下抗剪强度的试验,观察了试件从裂缝出现到完全破坏失去承载能力全过程的试验现象,获得了试件的各阶段荷载值和各项应变值以及挠度值等试验数据,得出约束情况、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3个因素对构件抗剪强度影响 同时将试验实测值与国内外多个抗剪强度公式的混凝土项计算进行验算比较,对其用于计算超高强混凝土构件时的适用性、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抗剪强度 无腹筋梁 荷载作用 试验研究 高强混凝土构件 试验数据 混凝土强度 集中荷载 承载能力 强度公式 强度影响 回归公式 简支梁 全过程 挠度值 应变值 实测值 剪跨比 适用性 安全性 约束梁 试件 计算
下载PDF
碳纤维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8
作者 张振卢 《交通世界》 2012年第9期254-255,共2页
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当其包裹在高强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时,可以对高强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约束,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因此,碳纤维包裹在高强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形成了高强混凝土智能结构。我们将研究碳纤维包裹加固棱柱体的基本力... 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当其包裹在高强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时,可以对高强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约束,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因此,碳纤维包裹在高强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形成了高强混凝土智能结构。我们将研究碳纤维包裹加固棱柱体的基本力学性能,包括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以及混凝土的横向变形系数,碳纤维布的包裹方式及其数量对上述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构件 碳纤维布 力学性能 纤维包裹 横向变形系数 应力应变关系 抗震性能 智能结构
下载PDF
120 MPa高强混凝土型钢组合构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嫣婷 杜咏 周汇凯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86-394,共9页
进行了120 MPa高强混凝土型钢组合短柱、组合梁的受压及受弯性能试验,考察箍筋间距和钢纤维掺量对高强混凝土型钢组合短柱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得到荷载-位移曲线及轴力-应变曲线。研究表明:随着双肢箍筋间距加密,组合短柱... 进行了120 MPa高强混凝土型钢组合短柱、组合梁的受压及受弯性能试验,考察箍筋间距和钢纤维掺量对高强混凝土型钢组合短柱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得到荷载-位移曲线及轴力-应变曲线。研究表明:随着双肢箍筋间距加密,组合短柱虽然仍表现为脆性破坏,但箍筋加密增强了混凝土对型钢的约束效应;随着钢纤维掺量从0.3%增加到0.5%,试件表现为延性破坏。组合短柱在小偏压时发生截面承载力破坏,在大偏压时发生弯曲破坏;组合梁由于箍筋加密为50 mm,增强了混凝土对型钢的约束,并且0.5%钢纤维掺入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形成塑性铰时,型钢达到全截面屈服,端部未出现型钢推出现象。通过试验值与EC4计算值比较可得,现行EC4规范可准确估算120 MPa混凝土型钢组合短柱及组合梁在大偏心受压和纯弯状态下的承载力,但对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短柱的承载力估算偏小,其N-M曲线不能直接扩展用于120 MPa混凝土型钢柱承载力验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0 MPa高强混凝土型钢组合构件 箍筋间距 钢纤维掺量 静力试验 受力性能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T SHAP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MEMBERS SUBJECTED TO AXIAL COMPRESSION AND BIAXIAL BENDING
10
作者 赵彤 戴自强 翁维素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1998年第1期68-71,共4页
Based on experiments, a computer program is develop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flexural behavior of T shap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members subjected to axial compression ... Based on experiments, a computer program is develop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flexural behavior of T shap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members subjected to axial compression and biaxial bending is studie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flexural behavior of T shap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members are loading angl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nd reinforcement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trength concrete irregularly shaped member flexural behavior
下载PDF
An Improved Technique of Calculating Deflections of Flexural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Made of Conventional and High-Strength Concrete
11
作者 Gennadiy Murashkin Vasiliy Murashkin Denis Panfilov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The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technique of calculating total deflections of flexural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that takes discrete crack formation into account.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determining the curvature ... The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technique of calculating total deflections of flexural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that takes discrete crack formation into account.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determining the curvature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with cracks and fissures in the area between cracks. The curvature of the element is calculated using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the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under compression. Approximating dependency of concrete resistance on compression developed by one of the authors is presented. An algorithm of finding the curvature and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curvature and deflection are provided. The function of the curvat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length of a flexible element is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author's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tested are describe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of deflections of fiexural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made of conventional and high-strength concretes are presented. Comparison of the values calculated using the technique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s well as thos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existing regulations in Russia, USA and Europe is dra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LECTION concrete tension diagram flexural eleme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