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高校文学艺术类通识课程受众研究
1
作者 王强 《东南传播》 2019年第4期98-99,共2页
本研究以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依托,探究高等院校文学艺术类通识课程受众使用效果。通识课程的传播中,教师使用多媒体发送信息,信息接收者(修课本科生)对信息的吸收与反馈,均呈现出传播媒介的特征,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传、受二者之间的... 本研究以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依托,探究高等院校文学艺术类通识课程受众使用效果。通识课程的传播中,教师使用多媒体发送信息,信息接收者(修课本科生)对信息的吸收与反馈,均呈现出传播媒介的特征,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传、受二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为即时和有效。通过研究发现,受众对课程的使用的满意效果,更多源自"有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与满足 传播学 高校文学艺术类通识课 受众
下载PDF
基于元宇宙的高校艺术类通识课在线教学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冰雁 赖灵钰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元宇宙融合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具有沉浸式、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变革。作为教学情境的元宇宙提供了具身与分身数字交往的场域,重构了身体与审美的关系,使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审美认知上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元宇... 元宇宙融合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具有沉浸式、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变革。作为教学情境的元宇宙提供了具身与分身数字交往的场域,重构了身体与审美的关系,使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审美认知上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元宇宙在线教学通过VR、AR、MR、全息投影、传感技术等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模式,打造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在元宇宙场域下,高校艺术类通识课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高度融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度创新,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改革提供参考。“元宇宙+教育”激发了艺术与技术的互生关系,带动元宇宙思政教育、元宇宙美育等教育范式的变革。元宇宙数据资源的动态整合丰富了艺术教学内容,创新艺术观念,在高校艺术类通识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元宇宙作为变革性的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解决传统教育的一些痼疾,但同时需要良好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环境,及时应对教育过度信息化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艺术类 在线教学
下载PDF
中国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62-165,共4页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在中西方高等教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中的“六艺”和古希腊罗马时期学园教育体系,至今仍对人类精英培育产生着影响。当前中国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在中西方高等教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中的“六艺”和古希腊罗马时期学园教育体系,至今仍对人类精英培育产生着影响。当前中国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艺术类通识课程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从课程次序排列、模块设置与重心引导等方面补充前期教育的不足,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性,尝试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要修订艺术类通识课师资建设方案提高师资标准以增强育人品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美育 古代教育艺术科目 艺术
下载PDF
高校艺术类通识课课程思政内容设置与教学效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美虹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3期14-22,共9页
高校艺术类通识课课程思政要重视课堂内容设置。融入积极的集体记忆是课程思政内容设置的重要途径,能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对1064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课程思政内容设置与教学效果之间的... 高校艺术类通识课课程思政要重视课堂内容设置。融入积极的集体记忆是课程思政内容设置的重要途径,能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对1064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课程思政内容设置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校艺术类通识课融入集体记忆内容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在集体记忆教学内容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可以正向调节集体记忆教学内容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影响,同时可调节学生学习自觉性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关系。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的大学生、专业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起显著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艺术类 程思政 学习自觉性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路径探析
5
作者 张婧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文章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索OBE教学理念、课程思政与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分析新媒体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强调“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为... 文章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索OBE教学理念、课程思政与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分析新媒体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强调“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为有效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基于新媒体背景,文章提出“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路径。通过构建互动式的思政与艺术融合新媒体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同时重视实践环节,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此外,基于新媒体的反馈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提升教师队伍的新媒体素养和OBE教学理念的做法,也促进了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这些教育创新实践路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为高等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OBE理念 程思政 艺术类 创新实践
下载PDF
浅谈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秀 王雨露 《艺术评鉴》 2019年第1期168-170,共3页
如今,互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教育是社会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艺术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的通识类艺术教育课程相结合并应用是当下教育界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是对南京晓庄学院... 如今,互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教育是社会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艺术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的通识类艺术教育课程相结合并应用是当下教育界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是对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的音乐类通识课程展开的分析和论述,文章主要从传统艺术课程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更合理、更有效的途径,创造可持续学习和应用的空间和平台,并期待将互联网加模式运用于更广泛的高校课程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艺术类
下载PDF
高校通识课程艺术类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
7
作者 宋芷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8期190-192,共3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艺术通识课的设置是高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通识课教材建设的程度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标准之一,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就高校通识课艺术类教材建设与管理两方面工作的科学性进行阐述,以使通...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艺术通识课的设置是高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通识课教材建设的程度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标准之一,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就高校通识课艺术类教材建设与管理两方面工作的科学性进行阐述,以使通识艺术类课程的开设更符合学生意愿,丰富学生美感经验、陶冶学生的人文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艺术 教材建设
下载PDF
“新文科”发展背景下高校通识课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兰州大学“唐宋散文欣赏”通识课为中心
8
作者 高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2-86,共5页
“新文科”建设的开展为高校通识课的思政建设带来了新的实践机遇,借助“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助力,高校通识课的思政内容将得以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其中,主动发挥学科特色、广泛借鉴已有的经典思政教学案例、关注最新科研成果以求“学研... “新文科”建设的开展为高校通识课的思政建设带来了新的实践机遇,借助“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助力,高校通识课的思政内容将得以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其中,主动发挥学科特色、广泛借鉴已有的经典思政教学案例、关注最新科研成果以求“学研结合”,是深入挖掘高校通识课思政教育资源的三个有效路径。而要想将思政教育自然贯穿、有机融入高校通识课程内容,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合理联系、及时接收学情反馈、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形成教材的配套建设以巩固现有的思政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高校 思政建设
下载PDF
高校类型与艺术类通识课程数量——基于四大在线教育平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文 王远 《艺术科技》 2018年第8期230-231,共2页
在线教育从开始的热潮发展至今逐渐稳定,艺术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分支,同样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可发现,不同高校类型对于在线艺术教育建设存在进度节奏、理念方法等差异。本文以高校类型为切入点讨论艺术类在线... 在线教育从开始的热潮发展至今逐渐稳定,艺术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分支,同样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可发现,不同高校类型对于在线艺术教育建设存在进度节奏、理念方法等差异。本文以高校类型为切入点讨论艺术类在线课程的差异,尝试探究其差异形成的原因与造成的问题,并对在线艺术类通识课程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类型 四大在线教育平台 艺术教育 艺术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开设社会性别通识课的价值及路径
10
作者 马晓驰 谭慧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2-120,共9页
在艺术类高校开设社会性别通识课,既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要,也是完善育人体系、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性别平等的要求。该类课程需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根本指导,吸收优秀艺术作品... 在艺术类高校开设社会性别通识课,既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要,也是完善育人体系、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性别平等的要求。该类课程需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根本指导,吸收优秀艺术作品在表达女性主义理念、塑造女性形象和彰显社会性别意识方面的有益经验,发挥通识教育在社会性别维度上培育审美能力、促进人格发展的作用。教师需树立并强化社会性别意识,以女性主义课程文化及其认识论中的有益经验组织社会性别通识课的教育教学,推动社会性别意识及其知识体系融入通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艺术类高校 社会性别
下载PDF
全国高校艺术美育通识课程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9
11
作者 卓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包括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其中,美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战略的不断推进,美育问题被越来越多学者予以关注并加以研究。"...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包括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其中,美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战略的不断推进,美育问题被越来越多学者予以关注并加以研究。"艺术美育"强调实施美育诸多途径中的一种——艺术教育,高校实施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面向大学生开设艺术美育通识课。基于对我国高校美育研究成果全面的梳理,发现真正有针对性地、以"高校艺术通识课"为专题研究的成果并不丰赡,实践应用上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较少,缺少对高校艺术美育通识课的现状实施分区域、分类型的细化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艺术美育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网课模式下艺术类通识教育课教学研究--以“欧美现代流行音乐与英语语言文化”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琦 《文教资料》 2021年第35期134-137,共4页
艺术类通识教育课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模块。网课模式下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同时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艺术类通识教育课存在的问题,实现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 艺术类通识教育课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模块。网课模式下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同时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艺术类通识教育课存在的问题,实现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强化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美育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教育 综合人文素养 美育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教学困境与改革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哲 《艺术家》 2019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包含理论与实践两大类,内容涉及专业文史与专业概论类、设计基础与创意思维类。在实际教学中,专业通识教育被忽视,理论类显得曲高和寡,实践类内容“各自为政”。这一局面不利于培养人文性与技术性并存的新... 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包含理论与实践两大类,内容涉及专业文史与专业概论类、设计基础与创意思维类。在实际教学中,专业通识教育被忽视,理论类显得曲高和寡,实践类内容“各自为政”。这一局面不利于培养人文性与技术性并存的新时代创新型复合人才。如今,信息传播途径丰富多样,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师将自身学识讲授给学生的介绍性课堂,教师应充分研究传统教学困境的改革策略,使该专业在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建设中顺利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 教育
下载PDF
高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的设置与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丹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1期190-191,共2页
阐述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非文学专业开设外国文学通识课的必要性。针对外国文学通识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出课程教学应注意树立跨文化意识,并充分利用有关影视资料,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外国文学 素质教育 跨文化意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高校艺术美育通识课现状及师资需求研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爱民 《丝路视野》 2018年第14期40-41,共2页
高校是开展国民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实施正规教育的高水平院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强调艺术美育教学,美育教学形式相对较多,其中艺术教育可谓典型代表,全国各高校通常会通过教师队伍的力量,面向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其中的艺术美育... 高校是开展国民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实施正规教育的高水平院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强调艺术美育教学,美育教学形式相对较多,其中艺术教育可谓典型代表,全国各高校通常会通过教师队伍的力量,面向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其中的艺术美育课程备受学生喜爱,是艺术美育公共课程的重要组成,其自身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现阶段我国艺术美育通技课程的开设范围相对较窄,对其中诱因进行分析,其中极为关键的当属师资力量缺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艺术美育通识课开设现状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师资需求,以下为笔者的思考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艺术美育 开设现状 师资需求
下载PDF
高校通识写作课教学的“具身化”策略及实践路径探析
16
作者 张熙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6期119-122,共4页
高校通识写作课致力于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注重学生价值和人格的塑造。但传统“离身”的写作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通过搭建教学情境、促进通感联觉、重视实践活动等“具身化... 高校通识写作课致力于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注重学生价值和人格的塑造。但传统“离身”的写作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通过搭建教学情境、促进通感联觉、重视实践活动等“具身化”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联系、转换、迁移,促进学生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发展,这也是通识写作课与传统大学语文类课程的核心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写作 教学模式 离身性 “具身化”策略
下载PDF
论高校文学通识课教学中的诗词经典“激活”
17
作者 程磊 《武陵学刊》 2020年第6期125-130,共6页
高校文学通识课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只有从传统文化与诗词经典的联系入手,着力发掘诗词中的文化意蕴,才能有助于当下人们的情感选择和心灵塑造,清洁现代人价值追询的源头活水,激活诗词本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从政治微言与志道传... 高校文学通识课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只有从传统文化与诗词经典的联系入手,着力发掘诗词中的文化意蕴,才能有助于当下人们的情感选择和心灵塑造,清洁现代人价值追询的源头活水,激活诗词本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从政治微言与志道传统、审美沉入与人格完成、悲剧意识的兴起模式和消解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具体诗例,是激活诗词文化意蕴、创新文学通识课教学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诗词教学 《赠羊长史》 《江村》 《八声甘州》
下载PDF
跨学科视域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的教学策略研究——以课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作品欣赏”为例
18
作者 陈紫依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5期165-167,共3页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跨学科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跨学科的教育思维,能够促进学生审美价值的形成,使其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文章主要探讨跨学科教学在音乐通识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及其效果,通过采用跨学科的教...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跨学科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跨学科的教育思维,能够促进学生审美价值的形成,使其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文章主要探讨跨学科教学在音乐通识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及其效果,通过采用跨学科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在音乐通识课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文章总结了跨学科视域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的主要教学策略,以期对推动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 跨学科教育 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下载PDF
浅谈地方高校中国语言文学通识课程的重构
19
作者 张楚卿 《新丝路(中旬)》 2020年第1期0091-0091,共1页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我国比较传统的一个学科,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中国语言文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逐渐的显露出比较多的弊端,甚至于影响到课程的发展。对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通识课程进行重构,能够对地方的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以及立德树人任务的...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我国比较传统的一个学科,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中国语言文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逐渐的显露出比较多的弊端,甚至于影响到课程的发展。对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通识课程进行重构,能够对地方的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以及立德树人任务的进一步深化,要将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最基本的依据,加强对课程的改革意识,促进通识课程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语言文学 教育
下载PDF
对话式教学在高校通识课中的应用——以《沟通艺术与精彩生活》为例
20
作者 耿淑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年第8期305-306,共2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很难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作者尝试把对话式教学运用到高校通识课堂当中,主要采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课堂上创造对话机会,构建开放式课堂;创设对话情境,营造对话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很难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作者尝试把对话式教学运用到高校通识课堂当中,主要采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课堂上创造对话机会,构建开放式课堂;创设对话情境,营造对话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实施发展性评价,从而使师生关系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式教学 高校 艺术与精彩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