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重构——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校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杨登才 赵靖忻 李晓瑀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3年第2期75-82,共8页
京津冀区域和长三角区域作为国家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对引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区域科技创新重要主体之一的高校,其科技创新活动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及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重构区域高校科技... 京津冀区域和长三角区域作为国家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对引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区域科技创新重要主体之一的高校,其科技创新活动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及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重构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京津冀区域和长三角区域高校。研究发现存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与转化不协调,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存在差距,区域内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距较大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长三角区域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重构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空间结构方程模型
2
作者 刘晓凤 吉逸轩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属于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社会体系,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空间结构方程模型,从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要素、科技创新政策、内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专利申请、技术转...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属于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社会体系,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空间结构方程模型,从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要素、科技创新政策、内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专利申请、技术转让交互作用视角实证分析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建议适当管控外资规模,激励不设或少设技术壁垒的外资进入,提高外资实际使用效益;改进现有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施行多元化与市场化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实现科技创新的信息沟通、产学研合作、成果供求匹配等;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力度,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空间结构方程模型 知识转移能力 预期收益
下载PDF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中贡献高校力量 四项举措提升河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3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第4期32-33,共2页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教育厅采取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等四项举措,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以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需求和河北经济社会...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教育厅采取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等四项举措,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以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需求和河北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科研体制改革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创新体系 自立自强 四项举措 持续推进
下载PDF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LS-DEMATEL方法
4
作者 任诗程 苏博谦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第8期80-85,共6页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主力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文献分析,构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PLS-DEMATEL方法对各个因素的重要度和类型进行...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主力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文献分析,构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PLS-DEMATEL方法对各个因素的重要度和类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因素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科技经费、人才资源、科技物力、创新产出、国际交流合作,其中人才资源、科技经费、国际交流合作为原因型因素,科技物力和创新产出为结果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PLS-DEMATEL
下载PDF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及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书雷 吕蔚 韩琰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467-470,共4页
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和结构特征;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参考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三阶段组织流程。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要素构成 参考模型 组织流程
下载PDF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吴建国 张经强 王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51-155,共5页
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9.0软件,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呈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升我国高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区域间高校科... 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9.0软件,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呈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升我国高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协调发展,不仅要加大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优化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还要健全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30
7
作者 韩晓明 王金国 石照耀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83-88,92,共6页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评价高校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依据,其评价体系与方法亟待完善。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以100余所"211"及省部共建的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对象在2009...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评价高校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依据,其评价体系与方法亟待完善。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以100余所"211"及省部共建的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对象在2009年至2013年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模型的分析能兼顾主观和客观因素,对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另外,针对目前科技发展存在校际和地区间不平衡问题,提出在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应引入质量因子等新指标,建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熵值法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51
8
作者 梅轶群 张燕 《技术经济》 2006年第5期74-77,共4页
论文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方法。对2004年全国各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析,并且对各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1998-2004年间的发展变化趋势又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比较分析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学术生态建设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鹏 葛京 李鹏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9-152,共4页
回答"如何有效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问题需要系统、综合地探讨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学术生态建设是封装各种影响因素及其联系的结果,它通过变革与维持过程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并有助于科技资源、信息技术平台等发... 回答"如何有效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问题需要系统、综合地探讨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学术生态建设是封装各种影响因素及其联系的结果,它通过变革与维持过程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并有助于科技资源、信息技术平台等发挥作用。该框架阐明了新研究链条的意义,并为后续的经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学术生态建设 理论模型 维持与变革过程
下载PDF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蔡万刚 郑建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9-53,59,共6页
文章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上,从四个维度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以2017年上海24所本科高等院校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并且采用熵值法比较北京、上海、... 文章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上,从四个维度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以2017年上海24所本科高等院校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并且采用熵值法比较北京、上海、广东省、江苏省四个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发现,上海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较大差异,相比其他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法 熵值法
下载PDF
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优化——基于安徽省实证 被引量:5
11
作者 陶耘 李铁范 张乐勤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0期32-36,共5页
文章以安徽为例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安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可用研发因子、协作因子、转化能力因子表征;各高校创新能力差别大、资源过... 文章以安徽为例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安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可用研发因子、协作因子、转化能力因子表征;各高校创新能力差别大、资源过度集中、投入产出能力不均、与各方协作少、转化率低、创新环境急待优化。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从完善创新环境、均衡研发投入、优化各方协作、促进成果转化入手,建设"调研—研发—转化"开放创新生态链,形成多渠道投入、多方协作、资源优化共享、成果快速转化的全方位创新体系等方面促进安徽高校创新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信息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光平 金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1,共4页
参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建立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基础和投入因子、科技创新环境因子、科技服务投入和科研成果人力效率综合因子,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解释能力比较... 参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建立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基础和投入因子、科技创新环境因子、科技服务投入和科研成果人力效率综合因子,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解释能力比较强,其后依次为科技成果转化因子、科研成果经费效率因子。对各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河北省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基于2012—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春林 刘丽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4,共7页
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基于2012—2016年我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对河北省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总体评价,然后对河北省34所公办本科院校在科技人力投入、获取科技经费和承... 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基于2012—2016年我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对河北省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总体评价,然后对河北省34所公办本科院校在科技人力投入、获取科技经费和承担课题、科技产出、成果鉴定授奖等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提炼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2+6"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人力 技术转让
下载PDF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光平 沈红丽 金浩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4,共3页
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并参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建立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多集中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最后根据... 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并参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建立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多集中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郭俊华 孙泽雨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1,共6页
根据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从五个不同维度构建起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选取201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后,得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 根据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从五个不同维度构建起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选取201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后,得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发现中国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因素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拉动作用不同,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法
下载PDF
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彭新一 王春梅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5,共8页
为探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面板数据为例,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模型,并从时空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截... 为探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面板数据为例,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模型,并从时空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率先进入优质协调,区域整体跨越5个等级;在空间上,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中西部,西部地区处于劣势。随后通过SPSS22.0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模型
下载PDF
智慧专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晓东 智耀徵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4,共8页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总体上呈现出从东部到西部梯形递减的趋势。进一步对投入和产出能力分析发现,可以将31个省份高校分为投入产出协调型、投入领先型和产...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总体上呈现出从东部到西部梯形递减的趋势。进一步对投入和产出能力分析发现,可以将31个省份高校分为投入产出协调型、投入领先型和产出领先型。因此,在智慧专业化均衡发展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可建立科研资源补偿机制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出领先型省份应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投入领先型省份应进行供给和需求双侧改革,提升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专业化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因子分析法 省域比较
下载PDF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思洛 韩瑞珍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论著进行统计和分布分析;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内容分为五方面进行阐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宏观分析、创新能力的评价、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其它...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论著进行统计和分布分析;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内容分为五方面进行阐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宏观分析、创新能力的评价、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其它方面,同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综述
下载PDF
教师职业满意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跃丽 韩焱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第7期64-67,共4页
科技创新是增强高校学术实力的基本措施,也是高校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职能的体现。高校科技创新的主体是高校教师。为检验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查找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以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作为外源潜在变量... 科技创新是增强高校学术实力的基本措施,也是高校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职能的体现。高校科技创新的主体是高校教师。为检验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查找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以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作为外源潜在变量,以创新队伍建设、创新资源支撑、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内生潜在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0.6465,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影响创新队伍建设和创新资源支撑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应提高教师薪酬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科研条件,提供多种学习提升机会,关注教师个人发展,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完善高校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队伍 创新资源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五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兴华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6年第7期15-17,共3页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构建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对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地区高校创新能力现状及...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构建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对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地区高校创新能力现状及特点,得出:北京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江苏高校;北京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及基础能力、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均排在首位,江苏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