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动因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必裕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2-36,共5页
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目的在于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不仅是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长三角地区高校联动发展,一是政府要为长三角高校联动发... 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目的在于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不仅是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长三角地区高校联动发展,一是政府要为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统筹规划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三是建立公平的奖罚考评激励机制,四是要建立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经济一体化 高校联动
下载PDF
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阻滞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必裕 《煤炭高等教育》 2010年第4期1-3,共3页
为科学认识并有效消除长三角高等教育联动发展的阻滞因素,本文在分析长三角高校联动所取得成效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制度安排、政府引导、平台建设及组织构建等四个方面分析制约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长三角高校联动发... 为科学认识并有效消除长三角高等教育联动发展的阻滞因素,本文在分析长三角高校联动所取得成效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制度安排、政府引导、平台建设及组织构建等四个方面分析制约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高校联动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高校合作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高校联动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
作者 李星 卜晨晖 徐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3期68-71,共4页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必然会带来该区域高校一体化的实现,通过高校联动发展促进一体化的形成,是我国区域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在分析了高校联动发展的内涵及问题之后,对长三角区域高校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希望...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必然会带来该区域高校一体化的实现,通过高校联动发展促进一体化的形成,是我国区域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在分析了高校联动发展的内涵及问题之后,对长三角区域高校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区域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提供新思路,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高校联动发展 必要性 可行性
下载PDF
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制度安排
4
作者 郭必裕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6X期178-180,共3页
为科学建立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制度,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文章在剖析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制度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从合作、竞争、激励与补尝等制度的功能设计,基于基础制度、规划和政策、实施机制等三方面提... 为科学建立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制度,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文章在剖析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制度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从合作、竞争、激励与补尝等制度的功能设计,基于基础制度、规划和政策、实施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构建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制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高校联动 长三角一体化 制度安排
下载PDF
东莞高校联动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5
作者 王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年第10期144-144,共1页
东莞市高校联动发展的出发点在于整合各大高校优势资源,培养创新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东莞市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不仅仅是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东莞地区高等教育实现和社会结合,成功转型的内在要求... 东莞市高校联动发展的出发点在于整合各大高校优势资源,培养创新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东莞市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不仅仅是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东莞地区高等教育实现和社会结合,成功转型的内在要求。实现东莞地区各大高校的联动发展,既要政府介入,保证制度的倾斜,又要和地方经济相结合,走出适合自己的高校联动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联动 地方经济发展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联动共促开放实验室建设
6
作者 肖福礼 陈永当 +1 位作者 俞琳 崔朋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第9期32-33,共2页
随着高校对开放式实验室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高校陆续进行开放实验室教学体制的创新性探索。本文通过论述高校联动在促进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学术交流,促进优势实验设备更好服务科研人员、人才培养,促进实验设备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 随着高校对开放式实验室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高校陆续进行开放实验室教学体制的创新性探索。本文通过论述高校联动在促进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学术交流,促进优势实验设备更好服务科研人员、人才培养,促进实验设备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了高校联动机制在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性,对高校互联互通的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建议。实践证明高校间实验室的开放能够快速增加科研转化效率,提高校际交流,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能够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开放、科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联动 开放式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 开放平台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高校-性教育机构联动模式为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紫烟 吴嘉苗 +4 位作者 王亦佳 黄笑 孙欣如 刘雨萱 李军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7期156-160,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性教育现状,以及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机构联动模式的看法和意愿,探索高校性教育的新对策。方法于2020年8月采取立意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438名中国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并统计...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性教育现状,以及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机构联动模式的看法和意愿,探索高校性教育的新对策。方法于2020年8月采取立意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438名中国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9%。大学生基础性知识掌握程度在性别、专业及所在高校有无开展性教育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86.1%的大学生存在对于性教育的需求,43.8%的大学生所在高校开展了性教育,其中49.5%的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性教育持满意态度。大学生最希望高校-性教育机构联动模式的性教育开展方式为同伴教育(267名,61.0%),希望的授课重点为生理周期及避孕常识(374名,85.4%)、疾病防治(361名,82.4%)、心理健康知识(350名,79.9%)等。结论大学生的性知识掌握水平仍有不足且存在差异,大学生需求与当前性教育开展情况并不对等。高校-性教育机构联动模式或可解决高校性教育面临的部分困境,可作为改善高校性教育的对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教育 性教育机构 高校-性教育机构联动模式 调查
下载PDF
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联动,培养创新型人才
8
作者 陈洪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第3期17-17,19,共2页
高等教育招生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改变传统上二者相互脱节,各自独立运行的状态,建立高等教育招生和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将更有效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高校招生人才培养联动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家校联动育人模式探究
9
作者 杨春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第32期3-4,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支持、配合与协作,形成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实效。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推进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支持、配合与协作,形成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实效。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推进高校家校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探索高校家校联动育人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家校联动 育人模式
下载PDF
现状与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条件下福建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二维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起国 苏丽鳗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78-82,共5页
文化创意产业是人力资本经济,其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福建高校在开发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产业需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调的状况。因此,要积极实施福建高校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人力资本经济,其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福建高校在开发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产业需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调的状况。因此,要积极实施福建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开发与培养专项计划;精准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开发与培养目标;注重科技文化知识、能力与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衔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实施闽台高校联动,构筑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就业能力合作开发的战略联盟,进一步拓展福建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文化创意产业 福建高校学生 就业能力 闽台高校联动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教师——学生”联动运行逻辑与推进策略
11
作者 卢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型社会变迁改变着大学教育教学治理体系,使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高校—教师—学生”三者联动作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中的重要探索,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教师教育... 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型社会变迁改变着大学教育教学治理体系,使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高校—教师—学生”三者联动作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中的重要探索,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素养,形成三者互联互动、资源共享、合力协作、共进互补的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体系新格局。“高校—教师—学生”体现行为主体与高校场域环境、行为主体之间和行为主体自我三个方面的关系,在联动运行中不同主体扮演自身角色及功能定位,联动运行目标指向为多元主体协同和整体性发展,联动运行内外动力在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自我诉求及国家、社会政策导向,联动运行机制核心是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推进“高校—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动,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社会资源导入与高校培育并举,双向整合师资队伍,多维方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品质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教师—学生”联动 运行逻辑
原文传递
基层治理语境下的高校-社区联动:理论诠释与实践动向
12
作者 俞祖成 董桓麟 王远宁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24年第1期174-185,298,共13页
在“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的政策语境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参与基层治理,无疑成为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员,中国高校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和科... 在“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的政策语境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参与基层治理,无疑成为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员,中国高校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而是应借鉴国外“大学的社区,社区的大学”之理念,积极推动“高校-社区联动”并展开相关实践,以此助力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鉴于此,从“理论诠释”和“实践动向”这两个维度出发,对国内外有关“高校-社区联动”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立足我国国情提出若干展望,以期深化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所要求的“各类组织积极协同”之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高校-社区联动 社区治理
下载PDF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路径探析
13
作者 赵常兴 张爱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出台了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新办法出台后,我国的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随之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呈现出新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出台了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新办法出台后,我国的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随之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呈现出新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应从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才、救助站与高校联动、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着手,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促进社会更加安定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乞讨 救助管理 社会工作 高校联动
下载PDF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骏飞 姜颖 宋作忠 《价值工程》 2018年第2期215-217,共3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帮扶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所涉及层面太过宽广,仅靠政府或是高校其中一方的力量是无法得以实现的,需要借助两者结合的力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落到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帮扶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所涉及层面太过宽广,仅靠政府或是高校其中一方的力量是无法得以实现的,需要借助两者结合的力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落到实处。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历程进行充分了解,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所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期望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 保障机制 高校政府联动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12
15
作者 尚靖君 蒋云亮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84-86,共3页
社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主要途径。为了改变我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窘境,从根本上使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打破发展瓶颈,需要通过弘扬社区志愿服务文化、调动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 社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主要途径。为了改变我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窘境,从根本上使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打破发展瓶颈,需要通过弘扬社区志愿服务文化、调动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高校主导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走向科学化、尽快完善社区建设、构建高校思政课“高校—社区”联动格局、健全政府保障机制等方式,促进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朝着专业化、精准化和常态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志愿服务 高校—社区”联动格局 社区教育 志愿服务
下载PDF
社会治理背景下社区服务社会化发展路径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锡山 《社会建设》 2018年第6期36-42,23,共8页
在社会治理精细化背景下,社区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创新实践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体两翼"和"社区-高校团委联动"两大创新模式,分... 在社会治理精细化背景下,社区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创新实践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体两翼"和"社区-高校团委联动"两大创新模式,分析了社区服务社会化面临的诸如服务水平低、模式单一、专业人才队伍缺乏、资源聚力弱、信息化不足等问题,讨论了构建"政府主导、社会主办、市场主动"的新型社会服务框架体系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路径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区服务社会化 一体两翼 社区-高校团委联动
下载PDF
城市教育空间的生产与消费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仁锋 周小靖 窦思敏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3-72,共10页
伴随门禁解除,学校空间多功能性快速发展,成长为特殊且重要的消费品。以宁波近代教会学校、现代高教园区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两案例空间生产与空间消费实践,诠释教育空间生产过程、为何能被消费及主要消费方式。研究发现:(1)... 伴随门禁解除,学校空间多功能性快速发展,成长为特殊且重要的消费品。以宁波近代教会学校、现代高教园区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两案例空间生产与空间消费实践,诠释教育空间生产过程、为何能被消费及主要消费方式。研究发现:(1)作为现代高等教育早期雏形抑或现代大学园区,既承担人口素质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功能,又维系城市发展的人才驱动,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体的知识生产功能始终是城市教育空间的基石与主轴;(2)城市、社区、家庭参与学校管理与发展的逻辑在于:家庭期冀子女获得品牌教育资源机会形成人力资源累积途径传承或创造家族价值,城市政府将土地与货币等注入高校促成高校生产创新人才供给企业保障城市活力,催化城市群集各种风险性与创造性资本孕育新经济,继而触媒城市(企业密集区)—高校(园区)—(家庭)社区的联动,催生城市教育空间从物理空间转向社会知识空间消费。(3)城市教育空间消费方式繁杂,归根结底是受人力资本生产主导的空间塑造和空间消费,生产或消费贯穿于每个家庭的生活、生产、休闲;教育空间的生产与消费,既源于与教育有关生产要素聚集于城市特殊区位,又因教育空间的生产过程深受社会互动影响,并与城市发展阶段的经济、文化、政府/居民相互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密集地区 教育地理学 空间的生产 高校—学生社区—科技园联动 社会空间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