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浦氏系统起搏在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心力衰竭患者中长期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娜 许国卿 +7 位作者 梁延春 于海波 徐白鸽 焉晓蕾 高阳 武敏 刘荣 王祖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希浦氏系统起搏(HPSP)在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永久HPSP治疗的26例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留取术前心电图QRS波宽度... 目的探讨希浦氏系统起搏(HPSP)在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永久HPSP治疗的26例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留取术前心电图QRS波宽度、左室射血分数及术中起搏阈值、术后起搏QRS波宽度。术后行1、3、6、12、24、36个月随访,记录起搏阈值、左室射血分数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前自身QRS波宽度及术后起搏QRS波宽度有无变化。通过术中阈值及术后各时间节点阈值分析电极是否稳定。观察HPSP在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17例心房颤动缓慢心室率伴心力衰竭患者成功行HPSP,其中12例(70.6%)成功进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2例(11.8%)成功进行选择性希氏束起搏,3例(17.6%)成功进行左束支起搏。9例行HPSP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患者中,5例(55.6%)成功进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4例(44.4%)成功进行左束支起搏。患者HPSP起搏QRS时限(120±12)ms,较自身QRS时限的(120±30)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起搏阈值相对稳定,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时起搏阈值由2.0 V/1 ms升高至2.5 V/1 ms,1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起搏阈值由1.0 V/1 ms升高至3.0 V/1 ms,但无患者因阈值增高改为经典双心室起搏。患者术后1、3、6、12、24、36个月时的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SP在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中起搏阈值稳定,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浦氏系统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高比例心室起搏 心力衰竭
下载PDF
高右心室起搏比例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升级后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高阳 于海波 +5 位作者 梁延春 许国卿 焉晓蕾 刘荣 武敏 徐白鸽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心室起搏比例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室高比例起搏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普通起搏器患者,升级为CRT治疗后,长期观察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探讨高心室起搏比例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室高比例起搏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普通起搏器患者,升级为CRT治疗后,长期观察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观察起搏器升级后12个月CRT的应答率。应答率的标准为LVEF绝对数改善5%以上。长期观察病死率及临床心脏事件,最长随访观察85个月。结果 9例高比例心室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升级为CRT后,平均随访(37.33±27.81)个月,术后QRS时限明显缩短[(146.67±30.00)ms比(171.33±25.98)ms,P<0.05],术后12个月NYHA改善[(1.89±0.93)级比(3.44±0.53)级,P<0.05],78%(7/9)患者CRT有应答,其中33%(3/9)患者升级1年后为超应答(LVEF≥50%),平均LVEF明显升高[(0.42±0.11)比(0.32±0.05),P<0.05],LVEDD明显减小[(61.22±11.41)mm比(70.33±9.39)mm,P<0.05],LAD明显减小[(40.22±6.51)mm比(43.44±4.67)mm,(P<0.05)]。长期随访过程中,1例(11.1%)患者术后23个月死于心力衰竭,1例(11.1%)患者术后34个月新发室速,经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结论长期随访观察的结果显示,高心室起搏比例的心力衰竭患者升级为CRT后,CRT应答率高,患者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心脏结构逆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起搏比例 起搏器升级 心脏再同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