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渗透砂岩油藏注水时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波 李廷礼 张迎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2,共5页
设计了耐高温、高压的模型夹持器,并将该模型夹持器作为外接管线与模型的接口。在普通微观实验模型的基础上,研制了高温、高压微观实验系统,分析了降压过程中气泡动态变化现象、油气分布情况与油气运动规律、不同压力下水驱含气原油的... 设计了耐高温、高压的模型夹持器,并将该模型夹持器作为外接管线与模型的接口。在普通微观实验模型的基础上,研制了高温、高压微观实验系统,分析了降压过程中气泡动态变化现象、油气分布情况与油气运动规律、不同压力下水驱含气原油的流动现象以及自由气体对油水流动的影响。建立了高温高压宏观实验系统,研究了降压开采过程中油、气产量情况以及不同油藏压力下水驱油的开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泡点压力附近,气泡数量少且体积小,析出的自由气体有利于油水流动,水驱波及面积大。在此之前注水,保持油层压力在泡点压力的87%以上,能够实现油田注入水少,综合含水率低,采出程度高。现场生产表明,研究成果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砂岩油藏 水驱 注水时机 模拟实验 采收率
下载PDF
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以文东油田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许寻 李中超 +4 位作者 刘广英 王瑞飞 李群星 刘云利 杨胜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29,共8页
针对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应力敏感性严重的特点,开展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应力敏感性对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 针对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应力敏感性严重的特点,开展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应力敏感性对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影响;建立渗透率、孔隙度、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应力敏感性模型,归纳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应力敏感性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文东油田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采油指数、采液指数逐渐减小,且采油指数递减速率大于采液指数递减速率,吸水指数逐渐增大;影响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油水黏度比、启动压力梯度和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压低渗透砂岩油藏 应力敏感性评价模型 采油指数 采液指数 吸水指数
下载PDF
高渗透均质砂岩油藏提高驱油效率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宏伟 苗大军 李道亮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2年第3期190-194,156,共6页
根据采收率的构成要素 ,结合油藏目前的特点 ,认为提高驱油效率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必然方向 ;通过对驱油效率和剩余油饱和度、毛细管数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把工作目标放到提高毛细管数上 ;经过比较 ,得出了以减小油水界面张力... 根据采收率的构成要素 ,结合油藏目前的特点 ,认为提高驱油效率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必然方向 ;通过对驱油效率和剩余油饱和度、毛细管数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把工作目标放到提高毛细管数上 ;经过比较 ,得出了以减小油水界面张力为主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目的井的油分析和水分析 ,筛选出稳定性和界面张力满足要求的驱油剂配方 ,在相似的油层环境进行室内实验成功的基础上 ,在两口井上进行实际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该技术适合高温、高盐的油藏环境 ,极大地降低了界面张力 ,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具有有效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均质砂岩油藏 驱油效率 采收率 毛细管数 界面张力 驱油剂
下载PDF
高压低渗砂岩油藏储层驱替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瑞飞 吕新华 国殿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2-1079,共8页
利用室内水驱油、氮气驱油驱替实验,对东濮凹陷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驱替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物性变好,两相共渗区变宽,驱替效果变好。水驱中相对渗透率曲线交叉点分布相对集中,气驱中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发散。气... 利用室内水驱油、氮气驱油驱替实验,对东濮凹陷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驱替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物性变好,两相共渗区变宽,驱替效果变好。水驱中相对渗透率曲线交叉点分布相对集中,气驱中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发散。气驱与水驱效果对比,特低渗储层气驱效果好,低渗及低渗以上储层水驱效果好。影响驱替特征的主要因素有驱替速度、净覆压力、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储层物性。特低渗储层存在一最佳驱替速度,驱替时要求净覆压力尽可能小。水驱或气驱中驱油效率不会大幅度提高。气驱与水驱相比,其驱替特征的差异在于流度比、润湿性、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气、液渗流规律等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压低渗透砂岩油藏 驱替特征 驱油效率 微观孔隙结构 两相启动压力梯度
下载PDF
孤东油田馆上段驱油效率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学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52,共2页
利用特殊岩心分析、碳氧比等资料研究了孤东油田馆上段驱油效率,该段水驱最大驱油效率为0.646,三元复合驱最大驱油效率为0.735,目前驱油效率仅0.367。驱油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孔隙结构均质程度低,油水粘度比高达93,润湿性为亲水-中... 利用特殊岩心分析、碳氧比等资料研究了孤东油田馆上段驱油效率,该段水驱最大驱油效率为0.646,三元复合驱最大驱油效率为0.735,目前驱油效率仅0.367。驱油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孔隙结构均质程度低,油水粘度比高达93,润湿性为亲水-中性润湿,油水界面张力高达21.1mN/m。孤东小井距三元复合驱过程中油水界面张力可以降至1×10-3mN/m以下,可见提高驱油效率的有利方向是开展三元复合驱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馆上段 驱油效率 特殊岩心分析 碳氧比 高渗透砂岩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