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湿度地区某整理车间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设计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忠辉 吴志湘 《节能》 2012年第9期73-75,3,共3页
江阴市某纺织品整理车间设计空调系统,对车间进行降温,改善工人工作环境。针对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室内温湿度和适当放宽室内温湿度(在人体舒适区域内)时,提出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空调方案及蒸发冷却空调方案,并根据各自方案的特点... 江阴市某纺织品整理车间设计空调系统,对车间进行降温,改善工人工作环境。针对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室内温湿度和适当放宽室内温湿度(在人体舒适区域内)时,提出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空调方案及蒸发冷却空调方案,并根据各自方案的特点、风量及制冷量等情况,得出应用蒸发冷却空调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此车间的特点,对方案进行优化,使得蒸发冷却与工位送风相结合,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更低、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空调 工位送风 能效比(EER) 节能 高湿度地区 整理车间
下载PDF
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设备在高湿度地区制取冷水(风)温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欢 孙铁柱 +1 位作者 王祺 王鑫 《制冷与空调》 2022年第11期20-24,43,共6页
针对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湿球温度不低于28℃的31个高湿度地区,对采用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设备制取的冷水(风)温度进行研究。计算不同湿球效率(60%,65%,70%,75%和80%)间接蒸发冷... 针对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湿球温度不低于28℃的31个高湿度地区,对采用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设备制取的冷水(风)温度进行研究。计算不同湿球效率(60%,65%,70%,75%和80%)间接蒸发冷却器对室外空气湿球温度的降低程度,并分析采用间接-直接蒸发冷却技术可制取的冷水(风)极限温度和实际冷水(风)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 湿球效率 高湿度地区 冷水温度 冷风温度
下载PDF
高湿度地区3KW调频发射机的校准和维护
3
作者 周青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28期76-76,共1页
我国现阶段,全固态调频发射机还是广播的主力军,文章借由广东金意集团生产的3KW调频广播发射机来谈谈高湿度地区调频广播设备的分析思路。通过文章的分析,希望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湿度地区 调频发射 校准 维护
下载PDF
关于蒸发冷却空调气候分区术语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夏青 黄翔 殷清海 《制冷》 2012年第4期78-82,共5页
论述了蒸发冷却空调气候分区术语的重要性,介绍了蒸发冷却空调干湿地区划分及在我国各区域适用性分析等相关情况,并探讨了干燥地区、中等湿度地区及高湿度地区三个术语的标准化问题。
关键词 蒸发冷却空调 气候 分区 术语 干燥地区 中等湿度地区 高湿度地区
下载PDF
交叉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姣姣 黄翔 +1 位作者 范坤 黄华铃 《发电与空调》 2013年第5期67-71,共5页
为了研究高湿度地区夏季交叉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性能,2013年7月1-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某公司对该空调机组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和计算分析的得出:二一次最佳风量比为1.08,对应湿球效率为91%;最佳风量比下最佳淋水密度625kg/(... 为了研究高湿度地区夏季交叉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性能,2013年7月1-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某公司对该空调机组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和计算分析的得出:二一次最佳风量比为1.08,对应湿球效率为91%;最佳风量比下最佳淋水密度625kg/(m·h);间歇供水时间是制冷15s、通风约为5~6min;最佳风量比和最佳淋水密度下的耗水指标为10.8L/h;制冷量为7.6kW、能效比为15.3.结果表明:交叉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湿球效率接近100%,达到单独使用直接蒸发冷却的效果,而且还不增加空气的合湿量,同时,该机组不仅适合在高湿度地区,在中等湿度地区和干燥地区应用其制冷效果将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湿度地区 露点间接 蒸发冷却 性能参数 制冷效果
下载PDF
俄罗斯研发出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混凝土材料
6
《涂层与防护》 2021年第3期49-49,共1页
近期,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混凝土材料。这种混凝土材料适用于频繁地震地区、高湿度地区、多雨地区的建筑结构。研究人员将一种含有杆菌的浓缩液替代常用水制备混凝土混合物,这些杆菌能在... 近期,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混凝土材料。这种混凝土材料适用于频繁地震地区、高湿度地区、多雨地区的建筑结构。研究人员将一种含有杆菌的浓缩液替代常用水制备混凝土混合物,这些杆菌能在干燥固化的混凝土微孔内生存。研究人员对混凝土的自修复功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施工一定的压力使混凝土出现裂缝,观察发现,细菌能够被裂缝进入的氧气和湿气从"休眠"状态下"激活",释放碳酸钙,并成功填充0.2~0.6 mm宽的裂缝,从而将裂缝修复。当混凝土复原至初始耐压强度,混凝土内的细菌又进入"休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材料 裂缝修复 俄罗斯远东 科研人员 耐压强度 多雨地区 浓缩液 高湿度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