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及糖基化纤连蛋白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岚 肖建平 +4 位作者 石皓 苏靖娜 赵頔 赵丽 唐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8例孕妇,分1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4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在孕16~18周血清中PLGF、SFLT-1和GLYFN的浓度,比较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各标志物的水平,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3种标志物的预测价值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浓度低于对照组,SFLT-1及GLYF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种标志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指标P=0.000)。95%置信区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PLGF为0.941(0.907~0.974),SFLT-1为0.881(0.800~0.962),GLYFN为0.951(0.918~0.985),联合指标SFLT-1和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8、0.986。结论:PLGF、SFLT-1、GLYFN 3种标志物水平在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FLT-1联合PLGF、SFLT-1联合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fms样激酶-1 糖基化纤连蛋白
下载PDF
华泽兰根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活性研究
2
作者 赵金诺 覃怡发 +3 位作者 张轩 张梦娇 晏晶晶 梁皓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8-1706,共9页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hymol(1)、8,10-dehydro-9-hydroxythymol(2)、1-[4-hydroxy-3-methoxy-5-(3-methylbut-3-en-1-ynyl)phenyl]wethanone(3)、speciosin L(4)、(R)-8-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5)、1,4-[13C]-1,2,3,4-tetrahydro-5-naphthyl-amin(6)、eupatriol(7)、3β,6-hydroxytremetone(8)、泽兰酮(9)、(2 R,3 S)-5-acetyl-6-hydroxyl-2-isopropenyl-3-ethoxy-dihydrofuran(10)、(2 R,3 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11)、6-羟基-2 H-苯并呋喃-3-酮(12)、3,5-dimethyl-2,3-dihydrobenzofuran(13)、2,4-bis-(5-acetyl-6-hydroxy-benzofuran-2-yl)-4-methyl-pent-1-ene(14)、1,1′-[[(2 E)-4-methylpent-2-ene-2,4-diyl]bis(6-hydroxy-1-benzofuran-2,5-diyl)]diethanone(15)。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4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获得。采用对硝基苯基-β-吡喃半乳糖苷法与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分别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诱导糖尿病发生的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3、4、5和12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3.7、10.1、21.3、22.5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阿卡波糖(4.6μg/mL);化合物1、3、4和12具有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15.2、8.6、2.2和21.2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齐墩果酸(12.5μg/mL),化合物4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药正钒酸钠(7.5μg/mL)和齐墩果酸(12.5μg/mL)。研究表明,炔类化合物3和4均具有较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抑制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计算化合物3和4分别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均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本论文首次采用双靶点对华泽兰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抗糖尿病活性及构效研究,发现化合物3和4可作为抗糖尿病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泽兰 化学成分 抗糖尿病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蛋白酶1B
下载PDF
组氨酸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及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珊珊 高海娜 +4 位作者 赵圣国 郑楠 张养东 王加启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6-92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组氨酸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及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5(STAT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将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组氨酸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及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5(STAT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将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为对照组和7个试验组,采用无必需氨基酸的培养基,对照组不添加组氨酸,试验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15、0.60、1.20、2.40、4.80、9.60、19.20 mmol/L的组氨酸。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12 h增殖情况;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β-酪蛋白和8个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表明:1)当组氨酸浓度为0.15~9.60 m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数量均增加。2)β-酪蛋白表达量随组氨酸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与对照组相比,组氨酸的添加可极显著促进各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1);试验组中,随着组氨酸浓度的升高,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Ser2481)]和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延伸因子2[P-e EF2(Thr56)]蛋白的表达量下降,而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激酶1[P-S6K1(Thr389)]的蛋白表达增加;当组氨酸浓度为2.40 mmol/L时,磷酸化酪氨酸激酶2[P-JAK2(Tyr1007/1008)]、磷酸化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Thr37)]和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P-e IF2α(Ser51)]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5[P-STAT5(Tyr694)]、磷酸化m TOR调控蛋白[P-raptor(Ser863)]和m TOR复合物1中的绑定蛋白(GβL)蛋白在组氨酸浓度为9.60 mmol/L时表达量最高。综合可知,组氨酸的添加可通过促进JAK2-STAT5信号通路中P-JAK2(Tyr1007/1008)和PSTAT5(Tyr694)蛋白的表达来进而调控β-酪蛋白表达。最适浓度(0.15~9.60 mmol/L)范围内的组氨酸还可通过m TORC1的P-raptor(Ser863)蛋白作用于下游靶点P-4EBP1(Thr37)来促进β-酪蛋白表达,最终调控乳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激酶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Β-蛋白
下载PDF
HPLC-MS/MS检测含蛋白质辐照食品中的邻酪氨酸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敏 张秀芹 +3 位作者 杨振宇 仲维科 陆地 郑文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7-1190,共4页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了含蛋白质辐照食品中邻酪氨酸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胰蛋白酶于37℃水解过夜,正己烷去脂,乙酸锌沉淀蛋白净化后,HPLC-MS/MS检测。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1 mg/kg,邻酪氨酸在0.1、0.5、1.0 mg/kg加...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了含蛋白质辐照食品中邻酪氨酸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胰蛋白酶于37℃水解过夜,正己烷去脂,乙酸锌沉淀蛋白净化后,HPLC-MS/MS检测。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1 mg/kg,邻酪氨酸在0.1、0.5、1.0 mg/kg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0%~97%,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6.3%~12.9%。在2.0、5.0、10 kGy 3个辐照剂量水平下,鸡肉、猪肉、牛肉、鱼肉和虾肉中的邻酪氨酸含量为0.095~0.677 mg/kg,邻酪氨酸含量与辐照剂量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大于0.98。该方法灵敏、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辐照食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与核因子-κB在糖尿病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昊 李伟 +4 位作者 丁一 郭斌 谢红慧 付敏 王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小鼠牙周组织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PTPN2)、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方法将4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牙周炎组(P组)及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小鼠牙周组织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PTPN2)、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方法将4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牙周炎组(P组)及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每组6只。采用口内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法在P组建立牙周炎模型,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高糖食物与口内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法在DP组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各组动物于P、DP组末次细菌接种4周后处死,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牙槽骨形态和附着丧失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牙周附着丧失的高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周组织中PTPN2与NF-κB的表达强度。结果 P、DP组牙槽骨的附着丧失面积和牙周附着丧失高度均高于N组(P<0.05),PTPN2的表达量低于N组(P<0.05),而NF-κB的表达量则高于N组(P<0.01)。结论在糖尿病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F-κB可能有促进作用,而PTPN2可能有抑制作用;PTPN2的表达减少可能导致NF-κB表达增强而加重牙周组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牙周炎 非受体型蛋白酶2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血浆中糖化血红蛋白和3-硝基酪氨酸检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高丽君 杜冰洋 +5 位作者 符瑶 张燕 张蔷 李昂 刘欣 夏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9-383,共5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3-硝基酪氨酸(3-NT)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水平,探讨上述指标与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为DM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DM患者64例,其中单纯DM患者18例(单纯DM组),DM并发... 目的:检测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3-硝基酪氨酸(3-NT)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水平,探讨上述指标与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为DM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DM患者64例,其中单纯DM患者18例(单纯DM组),DM并发症患者46例(DM并发症组),其中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例(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并发其他并发症患者30例(DM并发其他并发症组);选择正常对照20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HbA1c、3-N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水平。结果:单纯DM组和DM并发症组患者的HbA1c、3-NT、FBG、TG和Cr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M并发其他并发症组、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的3-N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P<0.05);3-NT和TG水平随DM并发症的病情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以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为最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BMI)、TC与3-NT水平呈线性回归关系(r=0.272,r=0.216,P<0.05)。结论:HbAlc和3-NT对DM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3-NT的检测对于DM并发症的进一步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3-硝基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2基因多态性与河南农村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路宁 王重建 +7 位作者 刘晓田 王炳源 周浩 杨凯丽 任义 王雪青 李玉倩 别荣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多态性与河南农村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某农村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235人(病例组)和对照278人(对照组),采用Taq Man荧光探针Re...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多态性与河南农村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某农村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235人(病例组)和对照278人(对照组),采用Taq Man荧光探针Real-Time PCR检测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强度;采用MDR模型及叉生分析探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AA、AG和GG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调整年龄、性别等因素后,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突变基因型AG+GG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下降存在统计学关联(OR调整=0.425,95%CI:0.245~0.736)。进一步分析显示,JAK2基因rs2230724位点与体力活动对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调整=0.583,95%CI:0.405~0.839)。结论:JAK2基因位点rs2230724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存在关联,且该位点基因多态性和体力活动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蛋白激酶-2 基因多态性 交互作用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3-硝基酪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欣 李昂 +4 位作者 符瑶 张蔷 张燕 姜军 高丽君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4例,正常人对照病例20例.对入选人群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和血清3-NT水平...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4例,正常人对照病例20例.对入选人群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和血清3-NT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3-NT、体质量指数(BMI)、Hb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肌酐(Cre)、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各指标如3-NT,BMI,HbA1c,FPG,TG,Cre,收缩压,舒张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血清3-NT与各变量之间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3-NT的含量受BMI和CHO影响.结论监测糖尿病患者3-NT,HbA1c,BMI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十分重要;联合检测3-NT,HbA1c,FPG在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3-硝基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酪氨酸同分异构体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茜 张浩 +4 位作者 周瑶 韩丽 杨振宇 彭涛 李贤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6-950,共5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MS)同时检测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邻酪氨酸(o-Tyrosine)和间酪氨酸(m-Tyrosine)的分析方法.样品在氮气环境下经6 mol/L盐酸酸解过夜,酸解液再经氮气吹干,1 mL水复溶后,用Phenomenex Kinetex ...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MS)同时检测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邻酪氨酸(o-Tyrosine)和间酪氨酸(m-Tyrosine)的分析方法.样品在氮气环境下经6 mol/L盐酸酸解过夜,酸解液再经氮气吹干,1 mL水复溶后,用Phenomenex Kinetex PFP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酪氨酸同分异构体与基质干扰峰得到良好的分离,在0.005 ~ 1.0 mg/L浓度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2)不低于0.999.在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中添加3种浓度水平的酪氨酸同分异构体,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8% ~98.2%,相对标准偏差(n=6)低于8.0%,方法定量下限(LOQ)和检出限(LOD)分别为5.0,8.0μg/kg和1.5,2.4μg/kg.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表明辐照剂量与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o-Tyrosine和m-Tyrosine含量存在相关性,符合拟合多项式(r2 >0.98).该方法可对蛋白类功能食品是否经过辐照给予定性鉴定,从而为辐照蛋白类功能食品中辐照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类功能食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尖锐湿疣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汉龙 陶娟 +3 位作者 刘辉峰 安湘杰 王育珏 涂亚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包皮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结果:①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包皮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结果:①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尖锐湿疣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HP-1和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蛋白-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人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的cDNA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秋枫 高天文 +2 位作者 李春英 沈柱 李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29-632,共4页
目的 克隆酪氨酸酶相关蛋白 - 2 (TRP- 2 )编码基因 ,表达 TRP- 2蛋白 .方法 从培养的人黑素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 c DNA,通过 PCR方法扩增 TRP- 2编码基因 ,克隆至 p UC19载体并测序 ,再亚克隆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ST)融合表... 目的 克隆酪氨酸酶相关蛋白 - 2 (TRP- 2 )编码基因 ,表达 TRP- 2蛋白 .方法 从培养的人黑素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 c DNA,通过 PCR方法扩增 TRP- 2编码基因 ,克隆至 p UC19载体并测序 ,再亚克隆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ST)融合表达载体 p GEX- 4T- 1,转化大肠杆菌 ,IPTG诱导表达 TRP- 2 /GST融合蛋白 .结果 从培养的人黑素细胞中扩增出编码 TRP- 2的 c DNA,序列测定证实与文献报道的序列一致 ;成功构建了 GST融合表达载体 p GEX- 4T- 1/TRP- 2 ;表达了 TRP- 2 /GST融合蛋白 .结论 成功克隆了人 TRP- 2基因 ,构建了 GST融合表达载体并表达了 TRP-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相关蛋白-2 克隆 融合表达 白癜风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左晓虹 于顺 +6 位作者 周茗 李尧华 徐艳玲 付求真 张愚 上田健治 陈彪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62,共6页
目的 研究α 突触核蛋白 (α synuclein ,α SYN)过表达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 (TH)表达的影响。 方法 在α SYN基因转染的MES 2 3 5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blot等方法分析α ... 目的 研究α 突触核蛋白 (α synuclein ,α SYN)过表达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 (TH)表达的影响。 方法 在α SYN基因转染的MES 2 3 5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blot等方法分析α SYN和TH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MTT测试细胞氧化还原活性 ,观察α SYN基因转染细胞的生长和损伤情况。 结果 α SYN过表达明显抑制MES 2 3 5多巴胺能神经元的TH表达 ,但对该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明显影响 ,也不引起该细胞损伤。 结论 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表达 多巴胺能神经元 羟化酶
下载PDF
血清双调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α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的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竞竞 王秀 +2 位作者 韩啸 韩正全 王子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62-2464,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双调蛋白(AR)、转化生长因子(TGF)-α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ELISA法检测30例接受EGFR-TKIs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AR和TGF-α...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双调蛋白(AR)、转化生长因子(TGF)-α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ELISA法检测30例接受EGFR-TKIs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AR和TGF-α的水平,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ICIST 1.1)评价近期疗效,比较分析血清AR和TGF-α与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30例患者的有效率(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56.7%,AR浓度为(85.74±84.63)pg/ml,TGF-α浓度为(14.56±11.02)pg/ml。AR阳性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关,ⅢB期和鳞癌患者的AR明显高于Ⅳ期和腺癌的患者;TGF-α阳性则与吸烟史和腺癌相关。AR或TGF-α阳性与疗效差相关,AR和TGF-α均阴性的患者,EGFR-TKIs疗效更好。结论治疗前AR、TGF-α可单独或联合用来预测晚期NSCLC接受EGFR-TKIs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调蛋白(AR) 转化生长因子(TGF)-α 表皮生长因子激酶抑制剂(EGFR-TKIs)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对硝基酪氨酸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成 贾倩倩 +2 位作者 赵艳 陈斯佳 龙海波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9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TL)对硝基酪氨酸(NT)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进行研究。设立低糖对照组(糖浓度为5.6 mmol/L)、NT试验组(100μmol/L)...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TL)对硝基酪氨酸(NT)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进行研究。设立低糖对照组(糖浓度为5.6 mmol/L)、NT试验组(100μmol/L)及吡咯二流氨基甲酸酯(PDTC)干预组(100μmol/L)和含PTL(1,5,10μmol/L)的干预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MCP-1;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系膜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NT诱导系膜细胞24 h后,MCP-1分泌明显增强(P<0.01),小白菊内酯(1,5,10μmol/L)对NT诱导的系膜细胞分泌的MCP-1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强。系膜细胞在低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可低水平表达MCP-1 mRNA,NT作用24 h后MCP-1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PTL可明显下调NT诱导的MCP-1 mRNA表达(P<0.01)。在NT作用1 h后,系膜细胞核内的NF-κB p65蛋白核内表达增强(P<0.05),PTL能部分抑制NT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 p65进入细胞核内(P<0.05)。结论在体外含NT培养条件下,小白菊内酯可部分逆转NT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 p65进入细胞核内,进一步抑制MCP-1 mRNA及蛋白在系膜细胞的表达,提示小白菊内酯对MCP-1的影响可能与NF-κB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核转录因子-Κ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硝基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酪氨酸激酶-3配体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那丽 徐萍 +3 位作者 杨薇 刘丽梅 雍延礼 孙伟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8-651,共4页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3 ligand,FL)、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CAA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应用补髓...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3 ligand,FL)、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CAA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应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33例使用再障生血片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FL和Fn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CAA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26/35例)和48.5%(16/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阳虚型患者疗效〔93.8%(15/16例)〕优于肾阴虚型患者〔57.9%(11/19例)〕(P<0.05)。CAA患者外周血清FL和Fn均呈高表达状态,经治疗后两者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且试验组两项指标表达的调整程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而肾阳虚型患者血清FL和Fn表达水平较肾阴虚型患者更易得到纠正。结论补髓生血颗粒在临床疗效及改善CAA相关黏附分子FL和Fn表达水平均优于再障生血片,CAA阳虚型患者疗效优于阴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补髓生血颗粒 激酶-3配体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外源性胆红素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中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B细胞淋巴瘤基因-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立维 孔丽娜 杜开先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胆红素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中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STAT3)/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无特定病原体级7日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外源性胆红素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中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STAT3)/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无特定病原体级7日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外源性胆红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用丝线结扎颈外动脉(假手术组大鼠只穿线不结扎),模型制备4 h后,地塞米松组大鼠腹腔内注射10 mg·kg-1地塞米松,外源性胆红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内注射5、10、15 mg·kg-1外源性胆红素,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2周。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JAK2、p-STAT3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2、3、4天逃避潜伏时间均显著延长(P <0. 05),穿越平台次数及探索平台速度均显著降低(P <0. 05),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组织中p-JAK2、p-STAT3、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外源性胆红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2、3、4天逃避潜伏时间均显著缩短(P <0. 05),穿越平台次数及探索平台速度均显著增加(P <0. 05),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组织中p-JAK2、p-STAT3、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外源性胆红素低、中剂量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2、3、4天逃避潜伏时间显著延长(P <0. 05),穿越平台次数及探索平台速度均显著降低(P <0. 05),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组织中p-JAK2、p-STAT3、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外源性胆红素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2、3、4天逃避潜伏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及探索平台速度、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组织中p-JAK2、p-STAT3、Bcl-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外源性胆红素剂量增加,外源性胆红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2、3、4天大鼠逃避潜伏时间呈缩短趋势,穿越平台次数及探索平台速度呈增加趋势,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组织中p-JAK2、p-STAT3、Bcl-2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外源性胆红素能够提高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的认知功能,抑制海马组织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JAK2/STAT3/Bcl-2通路的活性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认知功能 蛋白激酶2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B细胞淋巴瘤基因-2
下载PDF
肥胖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淼 邹大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2期2356-2357,共2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1B,PTP-1B)在人类各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没有特异性受体,与细胞内不同蛋白底物作用可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在体内主要受生长因子、蛋白激酶等的调节。目前研究发现在肥胖人群中存在胰岛...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1B,PTP-1B)在人类各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没有特异性受体,与细胞内不同蛋白底物作用可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在体内主要受生长因子、蛋白激酶等的调节。目前研究发现在肥胖人群中存在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等现象,这些现象与肥胖症的发病及发展关系密切;同时肥胖人群细胞内PTP-1B也表达明显增多,提示PTP-1B可能参与了肥胖症的发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肥胖动物模型的PTP-1B表达增多;而其体重下降,PTP-1B表达也随之减少。PTP-1B基因缺失的小鼠在致肥胖饮食条件下也不出现肥胖,一系列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了PTP-1B与肥胖症之间的关系。这使人们普遍关注PTP-1B特异性抑制剂在肥胖治疗中的价值,文章主要介绍了PTP-1B的研究现状及其引起肥胖症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蛋白-1B 胰岛素抵抗 生理调节 脂代谢紊乱
下载PDF
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对胃上皮细胞白介素-8分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延瑞 李修岭 +2 位作者 杨玉秀 曾晖 丁松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胃肠道炎症机制及其防治 ,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 (白介素 )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作用使用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胃上皮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 目的 :探讨慢性胃肠道炎症机制及其防治 ,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 (白介素 )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作用使用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胃上皮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β刺激 ,由酶联免疫法检验其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 ,并与地塞米松和蛋白激酶抑制剂组相比较。结果 :地塞米松在 10 -8,10 -7,10 -6,10 -5mol/L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和核比霉素A具有类似效应 ,但蛋白激酶C和A抑制剂却无抑制效应。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细胞介素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可能是促进胃部炎症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抑制白细胞介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蛋白激酶抑制剂 胃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8 慢性胃肠道炎症 体外实验
下载PDF
rhPTH(1-34)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卜晓琳 毕新岭 +4 位作者 顾军 汪五清 史玉玲 徐晓光 王国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1-224,238,共5页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筛选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 PTH(1-34)]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后,156种蛋白酪氨酸激酶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培养Ha Ca T角质形成细胞株,rh PTH(1-34)诱导细胞,经过总蛋白质提取、BCA蛋白质定量、酪氨酸磷酸化抗...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筛选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 PTH(1-34)]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后,156种蛋白酪氨酸激酶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培养Ha Ca T角质形成细胞株,rh PTH(1-34)诱导细胞,经过总蛋白质提取、BCA蛋白质定量、酪氨酸磷酸化抗体检测、图象和数据采集,筛选出差异蛋白,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6种蛋白中,rh PTH(1-34)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种蛋白表达差异2倍以上,其中16种显著上调,分别为:Csk,Dtk,Eph A4,Eph A5,Eph B2,Eph B3,Erb B4,FAK,Insulin R,LTK,PDGFR-α,ROS,Tie-1,Tie-2,Tyk2,TYRO10;4种显著下调,分别为:EGFR,JAK3,ALK,Eph B1。其中与银屑病相关的EGFR,JAK3,Tyk2,Eph A4主要涉及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调节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结论 rh PTH(1-34)可影响Ha Ca T细胞内一组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其中EGFR,JAK3,Tyk2,Eph A4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 蛋白激酶 差异表达蛋白
下载PDF
猪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第7内含子多态性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丽霞 魏金涛 +3 位作者 冉志平 钱运国 喻婷 熊远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5-101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co88I-RFLP方法检测PTP-1B基因第7内含子序列存在G/A突变的多态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和长白猪种为单一的A等位基因,而梅山猪种以杂合子GA基因型为主,对213头"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进行性状关联分析,该位点与猪板油质量、内脂率、胸腰椎间背膘厚等脂肪沉积性状显著相关(P<0.05),且杂合子GA基因型个体的板油质量和内酯率都最低(GA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AA基因型个体),这可能是杂种优势的体现。而GG基因型个体的胸腰椎间背膘厚最低(GG基因型个体<GA基因型个体<AA基因型个体)。结果提示,提高G等位基因频率可显著减少脂肪沉积,该SNP可能是改良猪脂肪沉积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1B 基因 脂肪沉积 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