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巯基-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接枝聚合 被引量:4
1
作者 施雪军 高保娇 +1 位作者 赵兴龙 马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4-1521,共8页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接枝度为26g/100g的接枝微粒PGMA/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接枝微粒PGMA/SiO2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巯基-BPO体系引发GMA接枝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巯基-BPO体系引发的接枝聚合,由于活性位点位于固体表面,因此也是一种表面引发接枝法。与在固体微粒表面引入可聚合双键的"穿过接枝"("grafting through")法相比,巯基-BPO引发体系可更有效地实现油溶性单体的接枝聚合.为制得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PGMA/SiO2,适宜的温度为55℃,适宜的BPO用量为单体的1wt%左右,适宜的单体浓度为10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氧化_还原引发体系 巯基 表面引发接枝 硅胶
下载PDF
构建巯基-Ce(Ⅳ)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丙烯腈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接枝聚合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晓华 高保娇 +1 位作者 王明娟 房晓琳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63,共8页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将巯基引入硅胶微粒表面(SiO2-MPMS),构成巯基-Ce(Ⅳ)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探索研究了丙烯腈在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30 g/10...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将巯基引入硅胶微粒表面(SiO2-MPMS),构成巯基-Ce(Ⅳ)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探索研究了丙烯腈在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30 g/100g)的接枝微粒SiO2-MPMS-g-PAN.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接枝微粒SiO2-MPMS-g-PAN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巯基-Ce(Ⅳ)盐体系引发AN接枝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类似于羟基-Ce(Ⅳ)盐体系,巯基-Ce(Ⅳ)盐体系也可以有效地引发乙烯基单体在固体微粒表面接枝聚合.与在固体微粒表面引入可聚合双键的"grafting through"接枝聚合法相比,铈盐引发的接枝聚合,由于活性位点居于载体表面,故具有高的接枝度,是一种高效率的表面引发接枝法.为制得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SiO2-MPMS-g-PAN,本研究体系适宜的酸浓度为0.25 mol/L;Ce(Ⅳ)盐浓度为5.0×10-3 mol/L;接枝聚合宜在50℃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 铈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表面引发接枝 丙烯腈 硅胶
原文传递
构建芳叔胺-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苯乙烯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接枝聚合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妍妍 高保娇 +1 位作者 顾来沅 赵兴龙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4-271,共8页
首先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得表面带有伯胺基的改性微粒SiO2-AMPS,接着使4-(二乙氨基)水杨醛(DEAS)与微球SiO2-AMPS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表面含有芳叔胺基的改性微粒SiO2-DEAS.使改性... 首先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得表面带有伯胺基的改性微粒SiO2-AMPS,接着使4-(二乙氨基)水杨醛(DEAS)与微球SiO2-AMPS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表面含有芳叔胺基的改性微粒SiO2-DEAS.使改性微粒SiO2-DEAS表面的芳叔胺基团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苯乙烯(St)在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27 g/100g)的接枝微粒SiO2-DEAS-g-PSt.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接枝微粒SiO2-DEAS-g-PSt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因素对芳叔胺-BPO体系引发St接枝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在固体微粒表面引入可聚合双键的"穿过接枝"(grafting through)法相比,芳叔胺-BPO体系引发的接枝聚合,由于活性位点位于载体表面,故具有高的接枝度,是油溶性单体的一种高效率的表面引发接枝法.为制得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SiO2-DEAS-g-PSt,适宜的温度为50℃,适宜的BPO用量为单体的3 wt%左右,适宜的单体浓度为10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芳叔胺 表面引发接枝 硅胶
原文传递
1,6-己二醛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武晓剑 李琼 +1 位作者 陈梦然 毛海舫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6年第6期17-20,共4页
根据环己烯分子结构特点及相关反应的基础理论,提出在甲酸作为载氧剂的条件下,以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制备反式-1,2-环己二醇的工艺路线;并使用高碘酸钠/硅胶体系氧化反式-1,2-环己二醇制备1,6-己二醛。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在合成过程中的... 根据环己烯分子结构特点及相关反应的基础理论,提出在甲酸作为载氧剂的条件下,以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制备反式-1,2-环己二醇的工艺路线;并使用高碘酸钠/硅胶体系氧化反式-1,2-环己二醇制备1,6-己二醛。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在合成过程中的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重结晶方法等诸多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气相色谱对产品纯度进行分析,得出反式-1,2-环己二醇及1,6-己二醛的纯度分别为98.93%和99.97%,并利用GC、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对其产品化学结构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烯 反式-1 2-环己二醇 1 6-己二醛 高碘酸钠/硅胶氧化体系 氧化 合成
下载PDF
硅胶CrO3/H5IO6载体试剂和微波在无溶剂体系中的氧化作用
5
作者 益文 《试剂与精细化学品》 2007年第5期14-15,共2页
在有机合成中经常使用氧化反应使有机分子官能团进行转换。例如,将醛氧化合成羧酸。在将醇直接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时,因为含铬氧化剂具有选择性氧化特点,因而是这类氧化合成的重要选择试剂。近来已有报道,在水-乙腈混液中,用含... 在有机合成中经常使用氧化反应使有机分子官能团进行转换。例如,将醛氧化合成羧酸。在将醇直接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时,因为含铬氧化剂具有选择性氧化特点,因而是这类氧化合成的重要选择试剂。近来已有报道,在水-乙腈混液中,用含1—2mol%的CrO3和2.5当量H5106的氧化剂来氧化伯醇为相应的羧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作用 CRO3 无溶剂体系 载体试剂 微波 硅胶 氧化合成 氧化
原文传递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SiO_2-g-PMAA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丁 高保娇 位霄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微粒SiO2-g-PMAA;研究了影响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为40℃。已接枝到硅胶表面的聚合物层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产生阻隔作用。适宜的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1%,适宜的单体质量分数为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硅胶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接枝度
下载PDF
拟均相法制备双醛淀粉
7
作者 庄培贤 王仁章 罗菊香 《三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29-431,共3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作氧化剂在拟均相体系中制备了双醛淀粉,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高碘酸钠的浓度、反应pH值、高碘酸钠与淀粉摩尔对产品中双醛含量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范围内,制得了双醛含量在64.1%~90.3%的双醛淀粉。
关键词 双醛淀粉 高碘酸钠 氧化 拟均相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