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低山丘陵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高程分异研究——以桐庐县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媛媛 李满春 刘永学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1,124,共5页
国内外学者对于景观格局的地形分异研究,经历了从景观类型分布高程差异到景观指数高程分异研究的过程,目前处在景观格局静态地形分异阶段。本文利用浙江西部桐庐县1996、2004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对其1996-2004年景观格局动态演... 国内外学者对于景观格局的地形分异研究,经历了从景观类型分布高程差异到景观指数高程分异研究的过程,目前处在景观格局静态地形分异阶段。本文利用浙江西部桐庐县1996、2004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对其1996-2004年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的高程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对桐庐县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处理获得景观类型分布图,通过1∶10000的DEM数据的分带操作,生成不同高程带的景观类型分布图。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并在ArcGIS和Fragstats的支持下,计算出各带两个年份的景观格局指数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具有明显的高程分异特征,不仅表现为景观类型分布的变化与高程变化相关,而且体现在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值随高程上升而增减的趋势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景观水平上所有指数变化的剧烈程度大致与高程呈负相关关系,景观类型水平上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度、和斑块密度变化程度随海拔升高趋于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 景观格局 变化 高程分异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格局脆弱性高程分异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娟 赵鹤 钟浩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5期11-15,18,共6页
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域按高程划分分带,在完成2005、2010和2015年3期景观类型提取的基础上,统计研究区域各高程分带景观类型面积,计算研究区各高程分带3期景观格局脆弱性,分析研究区域各景观脆弱性随时间及高程... 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域按高程划分分带,在完成2005、2010和2015年3期景观类型提取的基础上,统计研究区域各高程分带景观类型面积,计算研究区各高程分带3期景观格局脆弱性,分析研究区域各景观脆弱性随时间及高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2005年到2015年间,研究区域整体景观格局脆弱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2)不同景观高程分布特征变化明显。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低、中高程分带,水域主要分布在低高程分带,林地主要分布在高高程分带。随着高程的增加,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布比例大体上逐渐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分布比例增加。草地景观按高程分带并未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3)从2005年到2015年,低高程分带景观格局脆弱性逐渐降低,中、高程分带景观格局脆弱性均为先增加后降低。随着高程的增加,景观格局脆弱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中高程分带3期景观格局脆弱性均值最大,为2.2505,高高程分带3期景观格局脆弱性均值最小,为1.9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脆弱性 高程分异
下载PDF
大围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格局的高程分异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必平 吕勇 +1 位作者 程玉娜 吕飞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2012年大围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字化成果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应用Arc GIS10.0和Fragstats3.4软件,通过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斑块类型面积、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匀度6个指标,对不同... 以2012年大围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字化成果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应用Arc GIS10.0和Fragstats3.4软件,通过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斑块类型面积、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匀度6个指标,对不同高程带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围山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具有明显的高程分异特征,随着海拔的增加,景观多样性减小,均匀度减小,连接性变差;各森林景观斑块分布局不均匀,景观异质性较低;低海拔地区的斑块密度相对较大,破碎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围山 景观格局 高程分异
下载PDF
2000—2020年攀枝花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丹丹 《测绘》 2023年第4期171-175,共5页
为研究高程差异明显的山地城市——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变化,选用200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地表面积计算模型提取地表面积,通过土地利用面积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高程分异等指标,研究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投... 为研究高程差异明显的山地城市——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变化,选用200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地表面积计算模型提取地表面积,通过土地利用面积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高程分异等指标,研究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投影面积和地表面积分别为7423.93km^(2)、8085.81k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增加,林地面积增加最多,为11.2%;(2)林地是研究区域的主要类型,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和中低海拔区域;(3)各地类相互转化主要是林地、草地、耕地相互转化;(4)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1,表现为变化平缓。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最大为草地,最小为耕地,分别为-1.59%、-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真实面积 面积转移矩阵 高程分异 土地利用动态度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生态状况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孟紫琪 龙凌波 +2 位作者 佘倩楠 程丹阳 刘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37-3346,共10页
研究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状况的影响,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状况演变乃至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覆盖、高程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关键数据源,利... 研究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状况的影响,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状况演变乃至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覆盖、高程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关键数据源,利用生态等级指数法,对10个省级行政单位56个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动态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深入探讨了高程分异及海陆梯度对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生态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5年间,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生态状况基本稳定,呈现逐步恶化、局部改善的特征.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生态状况大致以杭州湾为界,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大陆沿海地区生态等级指数高程分异显著,海拔<10 m的地区生态状况相对较差,海拔<30 m的区域在研究时段内生态状况的恶化趋势最为明显;研究区生态状况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且海拔>400m区域的生态状况在研究时段内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大陆沿海地区生态等级指数在海陆方向上亦存在梯度特征,自陆向海呈现高-低-高模式,距海10 km处生态状况变化最为显著,且随着距海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等级指数 时空演变 中国大陆沿海地区 海陆梯度 高程分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