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践逻辑——基于川渝高竹新区的考察
1
作者 吴振明 王芳 《中国西部》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破解经济区与行政区矛盾是我国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破解经济区与行政区矛盾是我国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由之路。川渝高竹新区是我国首个明确赋予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任务的跨省级新区,考察川渝高竹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如何发生”以及“如何运行”,对于理解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践逻辑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构建包括改革触发机制和驱动机制的两阶段分析框架,提出川渝高竹新区的实践逻辑在于以上位规划与渐进式改革相结合的触发机制,以经济管理权限复合一体、各级政府权力交错嵌入和政府间利益联结的驱动机制。实践证明,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需要重视以放权赋能触发改革,建立多层级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利益共享机制,推进跨区域政策标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与行政区 适度分离改革 川渝高竹新区
下载PDF
川渝省际毗邻经济新区户籍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川渝高竹新区为例
2
作者 周长明 朱家巡 朱斌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共11页
重庆市、四川省积极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在两地交界地区携手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着力开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产城景乡深度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囿于行政区划、经济基础... 重庆市、四川省积极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在两地交界地区携手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着力开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产城景乡深度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囿于行政区划、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等因素,川渝高竹新区规划范围内的渝北区、邻水县两地的户籍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上差别较大。为提升川渝高竹新区吸引企业和人才的能力、增强户籍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应遵循经济建设“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坚持以行政区经济理论、府际关系理论、跨域治理理论为指导,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高竹新区 户籍制度改革 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川渝高竹新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
3
作者 徐思源 罗号然 +2 位作者 肖琳 张姝 徐秀林 《四川环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两省市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共同批准设立的跨省域省级新区。以川渝高竹新区2021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排水规划,按照《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试行)》对川渝高竹新... 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两省市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共同批准设立的跨省域省级新区。以川渝高竹新区2021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排水规划,按照《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试行)》对川渝高竹新区范围内御临河、后河、温塘河3个水环境评价单元进行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评估,采用河流一维纳污模型对新区河流排污限值进行分析,对比排污限值和排水规划排污总量,预测新区未来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表明:川渝高竹新区2021年地表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处于未超载状态;预测出御临河、后河、温塘河等流域新增污染负荷超过纳污能力时的排水增量限值;预测出到2035年,御临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R_(C)=93.8%,后河段、温塘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R_(C)=100%,均为未超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竹新区 水环境 承载力 排污 预测
下载PDF
川渝高竹新区 产城融合发展实践与启示
4
作者 段萍 舒涛 +1 位作者 伍彬 吉勇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近年来,学界非常关注跨省域新区的建设发展,从新区破除行政壁垒制约、政策协调、利益分享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研究和探讨。而跨省域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问题研究得相对较少...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近年来,学界非常关注跨省域新区的建设发展,从新区破除行政壁垒制约、政策协调、利益分享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研究和探讨。而跨省域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问题研究得相对较少,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在跨省域新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跨省域经济统计分算方式等方面。为此,本文聚焦川渝高竹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力图总结出一条符合跨省域都市圈实际的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为其他都市圈内的新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高竹新区 产城融合 跨省域新区
下载PDF
省际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川渝高竹新区为例
5
作者 潘静 林佳丽 罗彬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第7期100-105,共6页
省际毗邻地区如何协同绿色发展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川渝高竹新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结合部,是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立足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 省际毗邻地区如何协同绿色发展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川渝高竹新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结合部,是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立足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方面,剖析了川渝高竹新区的现状、存在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并从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统一区域生态环境标准、筑牢绿水青山的生态之基、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样板五方面探索提出一条符合战略发展要求、生态高颜值高品质的跨省域绿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川渝高竹新区 毗邻地区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民营经济助推成渝高竹新区建设探究
6
作者 王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3年第1期5-7,共3页
川渝高竹新区作为两省市重点推动的唯一一个跨省域开展实体化、可视化建设的平台,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区,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在没有现成经验可鉴、没有固定模式可依的情况下,川渝高竹新区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问题导向,高... 川渝高竹新区作为两省市重点推动的唯一一个跨省域开展实体化、可视化建设的平台,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区,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在没有现成经验可鉴、没有固定模式可依的情况下,川渝高竹新区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问题导向,高举改革大旗,切实肩负起为全国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大使命,民营经济作为市场建设主力军,为高竹新区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释放发展活力等方面提供了重大推动力。从当前基础条件看,民营经济助推成渝高竹新区建设势头正足,同时,压力与挑战也不容小觑,政治优势、人才优势、社会优势成为提振高竹新区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双城经济圈 高竹新区 民营经济
下载PDF
渝北区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小红 刘正实 徐龙君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1,共8页
以渝北区农村表层土壤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土壤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渝北区土壤中Cd,Hg,As,Pb,Zn,Cr,Ni,Cu平均含量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以渝北区农村表层土壤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土壤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渝北区土壤中Cd,Hg,As,Pb,Zn,Cr,Ni,Cu平均含量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规定的筛选值,但Cd,Hg,Zn,Cr,Cu含量平均值和中位值均超过重庆市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污染最严重的是Hg,其次是Zn和Cu;渝北区土壤生态风险轻微、中等和强的比例分别为70.42%,28.17%,1.41%,贡献率最高的元素为Hg和Cd(分别为52.66%和34.78%);渝北区农村表层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人类日常生活、自然本底、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渝北区 川渝高竹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