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效率与公平: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回报的分位数处理效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4,177,共14页
无数文献对教育的均值效应进行了探讨和估计,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分布效应,尤其关注的是教育对低收入者的影响。分位数回归模型是当前刻画条件分布最常用的模型,经典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无法解决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以1999年... 无数文献对教育的均值效应进行了探讨和估计,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分布效应,尤其关注的是教育对低收入者的影响。分位数回归模型是当前刻画条件分布最常用的模型,经典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无法解决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以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作为工具变量,基于Abadie等(2002)提出的条件QTE和Frolich and Melly(2014)提出的无条件QTE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的条件分布进行估计,解决了分位数回归中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回报显著为正,而且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回报率下降,在高等教育扩招的同时存在着提升效率的"生产率效应"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公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生产率效应 公平效应 高等教育回报 QTE方法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回报率与工资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7
2
作者 彭竞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7,共7页
本文利用CGSS(2006)数据,考察了高等教育群体在教育回报率与工资收入上的性别差异,并充分考虑了行业获得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普遍高于男性,但其工资收入仍低于男性。本文通过Brown分解法得出,高等... 本文利用CGSS(2006)数据,考察了高等教育群体在教育回报率与工资收入上的性别差异,并充分考虑了行业获得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普遍高于男性,但其工资收入仍低于男性。本文通过Brown分解法得出,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工资差异主要由行业内工资差异引起,由行业间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生产力因素可以解释性别工资差异中的1/4部分,但歧视仍是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由性别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是一种经济效率损失,为此提出了消除歧视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回报 行业获得 工资差异 性别歧视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区域及教育层次差异——基于CGSS混合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侯瑜 杨荔茗 杨行健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55,共7页
基于CGSS2010-2013数据,采用扩展明瑟方程方法,引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估计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利用分组回归的方法估计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劳动力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结果表明,在控制个人性别、行业、单... 基于CGSS2010-2013数据,采用扩展明瑟方程方法,引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估计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利用分组回归的方法估计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劳动力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结果表明,在控制个人性别、行业、单位性质、家庭条件、父亲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变量之后,样本总体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为1.62%,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每提高1%,该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将提高1.62%。划分劳动力教育层次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对中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影响高于对高级劳动力的影响。划分区域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存在显著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显著。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为0.71%,远低于社会总体平均水平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回报 教育水平 劳动力净流出 东三省
下载PDF
流动人口高等教育回报率的代际差异——来自CMDS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秀芝 张雨婷 《中国西部》 2022年第6期101-113,共13页
利用2010年和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和工具变量法,对我国流动人口高等教育回报率的代际差异进行测算,探究各地区间高等教育回报率的代际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相对于低学历群体,不同年份各代际流... 利用2010年和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和工具变量法,对我国流动人口高等教育回报率的代际差异进行测算,探究各地区间高等教育回报率的代际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相对于低学历群体,不同年份各代际流动人口的高等教育回报优势显著,但存在代际差异;分样本回归发现,中西部地区流动人口高等教育回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其年轻代群体教育回报率上升高于东部地区。整体上,我国区域间各代际流动人口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呈收敛态势。高学历人口流动起到了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中西部地区应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流入。读大学并非无用,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依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高等教育回报 代际差异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研究
5
作者 李祺 段依然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3-47,51,共6页
利用CGSS(2013)数据考察高等教育回报率性别差异问题。通过对基础明瑟方程扩展,考虑行业、地区、家庭背景等因素影响,OLS结果表明,大专阶段高等教育回报率女性稍高于男性,本科阶段高等教育回报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工资收入在整个高... 利用CGSS(2013)数据考察高等教育回报率性别差异问题。通过对基础明瑟方程扩展,考虑行业、地区、家庭背景等因素影响,OLS结果表明,大专阶段高等教育回报率女性稍高于男性,本科阶段高等教育回报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工资收入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均低于男性。Oaxaca-Blinder分解发现,性别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占总差异的105.79%,教育回报差异造成的工资差异在不可解释的工资差异中占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回报 工资差异 性别歧视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回报的质量差异——对部属、省属与地方高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玲丽 艾春荣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2-112,共11页
文章将高校按质量差异分成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及其他高校,利用倾向得分配对的方法估计教育质量回报的相关处理效应。研究发现,高校质量与个体获得的教育回报正相关,部属高校的回报最高,年均回报(ATE)约为18.5%,从大学总体回报来看,部属... 文章将高校按质量差异分成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及其他高校,利用倾向得分配对的方法估计教育质量回报的相关处理效应。研究发现,高校质量与个体获得的教育回报正相关,部属高校的回报最高,年均回报(ATE)约为18.5%,从大学总体回报来看,部属高校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回报差异为16.3%,而与省属高校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实际上大学的个体,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参与者处理效应(TT)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比较,发现女性进入一流高校比男性的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回报 多元处理变量 平均处理效应 部属高校
下载PDF
规模扩张、高等教育回报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化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德鑫 田云红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04,共12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和2017年的数据,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解析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张对城乡居民高等教育回报率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收入层次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分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从时...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和2017年的数据,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解析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张对城乡居民高等教育回报率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收入层次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分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维度的纵向对比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呈现出“总体增长,城镇降低,农村上升”的变化特征;从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横向对比来看,在扩张前期,城镇居民的高等教育回报率远高于农村居民,而在扩张后期,农村高等教育回报率反超城镇;从调节收入差距方面来看,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具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公平效应”。鉴于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进程中,国家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概率,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有效推动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的协同共进,确保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持久性;继续加大对城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减轻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扩张 高等教育回报 城乡收入 差距分化 分位数回归
下载PDF
性别差异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回报率相关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迪 《市场周刊》 2021年第1期185-188,共4页
论文从性别差异角度入手研究高等教育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即高等教育回报率。使用2013年中国综合调查数据并运用明瑟收入方程和Oaxaca-Blinder分解法分别计算出高等教育收益率和分析导致性别工资差异的背后原因,分别从教育收益率和造成性... 论文从性别差异角度入手研究高等教育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即高等教育回报率。使用2013年中国综合调查数据并运用明瑟收入方程和Oaxaca-Blinder分解法分别计算出高等教育收益率和分析导致性别工资差异的背后原因,分别从教育收益率和造成性别工资差异原因两个角度得出研究结论,同时基于实证研究发现提出了一些有关教育和建设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回报 工资差异 性别差异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回报率分布特征实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常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本文使用2002年、2007年、2008年、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在不同收入人群中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随着收入条件分布各分位点的升高,女性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呈现出先上升... 本文使用2002年、2007年、2008年、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在不同收入人群中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随着收入条件分布各分位点的升高,女性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男性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呈平缓的上升趋势。在中等收入分位点处,女性的高等教育回报率达到峰值。目前,我国大部分居民都是处在中等收入水平,故本文证实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于男性而言,越高收入的男性其高等教育回报率则越高,故本文亦证实高等教育学历对追求高收入男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回报 无条件分位数回归 收入分布
下载PDF
数字科技如何提升高等教育回报?——兼论高等教育优势重构
10
作者 倪婷婷 乔梦甜 +1 位作者 沈永建 叶玲 《会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7,共19页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科技是赋能高等教育、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回报的影响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科技能同时增强高等教育的信息效...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科技是赋能高等教育、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回报的影响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科技能同时增强高等教育的信息效应和生产效应,既向劳动力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又能提高受教育者能力,增加高等教育含金量。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科技通过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工作效率来提升教育回报。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生产效应的赋能具有普遍性,且随收入分位点的上升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其中30%分位收入水平的受教育者收益最大;而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信息效应的赋能则主要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回报的影响具有世代、学科、行业和城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应以数字化为切入口,提高教育质量和回报,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更多数字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科技 高等教育回报 信息效应 生产效应
原文传递
接受高等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效应研究
11
作者 刘凌宇 黄依梵 蒋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6,共11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回报的探讨更多地围绕物质回报,对于高等教育的非物质回报关注不足。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接受高等教育产生的健康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接受大专教育与本科及以上阶段教育产生的健...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回报的探讨更多地围绕物质回报,对于高等教育的非物质回报关注不足。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接受高等教育产生的健康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接受大专教育与本科及以上阶段教育产生的健康回报异质性。研究发现,接受高等教育对提升自身自评健康及认知水平和降低超重状况及抑郁水平均有显著影响;不论接受大专教育还是接受本科及以上阶段教育,均能够获得正向健康回报;与接受大专教育相比,接受本科及以上阶段的高等教育对提升自身认知水平具有更大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健康 高等教育回报 非物质回报
下载PDF
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回报率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静 祝梦迪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7,127,共12页
针对中国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的新特征,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及在不同等级城市中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高等教育回报率高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对流动人口... 针对中国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的新特征,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及在不同等级城市中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高等教育回报率高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对流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跨省流动及乡—城型流动人口的工资提升作用更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流动人口具有明显的自我选择效应,有能力的个体流动到生产效率更高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意愿更强,从而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率。文章认为,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顺应人口流动规律,消除注重地域属性并与福利挂钩的区域分割制度,清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高等教育回报 城市异质性 户籍异质性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公共部门工资溢价与公私部门工资差异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翠香 方峥 方行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33,共13页
运用CHIP2007数据,研究整个工资分布上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及影响因素,发现控制部门选择内生性后,公共部门存在工资溢价现象且溢价在中低位更为突出。造成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禀赋效应,特别是... 运用CHIP2007数据,研究整个工资分布上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及影响因素,发现控制部门选择内生性后,公共部门存在工资溢价现象且溢价在中低位更为突出。造成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禀赋效应,特别是部门间接受高等教育的员工比例差异。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高等教育选择内生性后的分解结果显示,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在分布上呈逐步缩小趋势,禀赋效应和高等教育差异的解释力更强。利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高等教育回报率随分位数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 工资差异 高等教育回报 倾向得分匹配 内生性
下载PDF
高等教育使谁获益更多?——2003-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模式演变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郭冉 周皓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48,244,245,共25页
本文主要讨论不同群体获得高等教育回报的模式演变。在积极选择假设和消极选择假设两种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本文提出了“倒U形”回报模式的设想。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回报模式从“波动—中底层激励... 本文主要讨论不同群体获得高等教育回报的模式演变。在积极选择假设和消极选择假设两种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本文提出了“倒U形”回报模式的设想。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回报模式从“波动—中底层激励型”向“稳定—中层激励型”转变,为“倒U形选择假设”提供了实证支持。这种教育回报模式的演变过程说明社会中间阶层已成为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受益人,表明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制度性结构的变化有益于巩固新兴中产阶层并维持社会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回报 选择性 异质性 反事实分析框架 回报模式
原文传递
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的经济动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钟宇平 陆根书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3,共6页
本文通过估计高中生期望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及其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检验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假设。研究表明,高中生对高等教育的市场回报率有比较准确的预期,他们的高等教育需求也受其期望的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显著影响。个体的高等教育... 本文通过估计高中生期望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及其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检验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假设。研究表明,高中生对高等教育的市场回报率有比较准确的预期,他们的高等教育需求也受其期望的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显著影响。个体的高等教育需求与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是一致的,即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回报所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高等教育需求 高等教育回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