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双重调节下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研究
1
作者 蔡文伯 谭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研究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高等教育集聚对本地... 研究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高等教育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不显著;与科技研发的交互项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对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合调节作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不仅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要聚焦人才培养、引进、科技研发,实现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的有效结合,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人力资本 科技研发
下载PDF
高等教育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石曼丽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共16页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力资本是实现国家技术创新的关键载体,而高等教育集聚能够增强人力资本的知识要素与技术要素,进而赋能区域创新。在对高等教育集聚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1...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力资本是实现国家技术创新的关键载体,而高等教育集聚能够增强人力资本的知识要素与技术要素,进而赋能区域创新。在对高等教育集聚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高等教育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各省份高等教育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态势。第二,高等教育集聚不仅对本地区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相邻省域的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具体而言,高等教育集聚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促进本地区以及相邻地区的创新效率提升。此外,本省份创新效率的提升也会对相邻省份的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各省份当期创新效率越高则下一期的创新效率越有可能提高。第三,高等教育集聚的溢出效应存在空间衰减特征。具体表现为:700千米以内高等教育集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700~1 400千米存在负向空间抑制效应,1 400千米后不再存在空间外溢效应,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第四,在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政府干预程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创新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因此,应多以高水平院校为中心进行聚集,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集聚产生的溢出效应,通过社会网络的外部性优势,努力突破高等教育集聚的地理距离限制,进而实现省域协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区域创新效率 溢出效应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地理衰减边界
下载PDF
高等教育集聚与高校隐性知识管理互动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闻曙明 施琴芬 王剑敏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高等教育集聚”作为一种现象已经存在。高校隐性知识管理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正是在研究了这两个概念实质的基础上,论述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高校隐性知识管理 互动
下载PDF
高等教育集聚起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闻曙明 施琴芬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高等教育集聚”作为一种现象已经存在。由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界的压力,高等教育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走教育集聚的道路已经形成趋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办高校就是最好的例证。但这种集聚才刚刚起步,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集... “高等教育集聚”作为一种现象已经存在。由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界的压力,高等教育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走教育集聚的道路已经形成趋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办高校就是最好的例证。但这种集聚才刚刚起步,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集聚的功能,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起因
下载PDF
高等教育集聚对都市圈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英 赵聆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11期22-24,共3页
面对单一城市的发展瓶颈,我国在2019年正式将都市圈这种一体化发展模式上升至国家战略。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中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都市圈内上海、苏州、舟山和常州存在高等教育集聚现象;高等教育集聚水平... 面对单一城市的发展瓶颈,我国在2019年正式将都市圈这种一体化发展模式上升至国家战略。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中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都市圈内上海、苏州、舟山和常州存在高等教育集聚现象;高等教育集聚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推进作用。为此,提出建议:(1)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集聚水平和质量;(2)淡化城市壁垒,加速助推都市圈一体化建设;(3)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都市圈 高等教育集聚 经济增长
下载PDF
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志强 蔡文伯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1-56,共6页
高等教育集聚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运用2005—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等教育集聚不仅促进本... 高等教育集聚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运用2005—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等教育集聚不仅促进本省经济高质量增长,而且对邻近省份也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和开放程度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经济高质量增长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新解释——基于高等教育集聚的视角 被引量:6
7
作者 熊璞 李超民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48,共7页
与大多数分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研究视角不同,文章基于高等教育集聚的视角,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提出了一个新解释,认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与区域高等教育集聚有关。文章利用2000——2018年中国30个... 与大多数分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研究视角不同,文章基于高等教育集聚的视角,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提出了一个新解释,认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与区域高等教育集聚有关。文章利用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检验高等教育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高等教育集聚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明显;(2)高等教育集聚整体上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3)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均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空间差异 高等教育集聚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向兴华 武晓娜 孙丽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1,共9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在经济距离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聚与科技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考虑空间影响后,学生集聚水平能...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在经济距离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聚与科技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考虑空间影响后,学生集聚水平能显著促进本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教师集聚水平的作用与之相反,但对邻地而言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最终,从总效应来看,学生集聚水平对湾区总体科技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尚不明显。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强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也是影响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并合理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并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引导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集聚 科技创新 空间效应
下载PDF
高等教育集聚是否提升了地方人口密度——来自中国“大学城”建设的证据 被引量:6
9
作者 初帅 《南方人口》 CSSCI 2021年第6期56-65,55,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收集1997-2015年全国289个城市的数据,利用多期倍分法,实证考察了中国"大学城"建设带来的高等教育集聚对地方人口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城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地方人口密度(。2)其主要机制来自于对流动人口吸... 本研究通过收集1997-2015年全国289个城市的数据,利用多期倍分法,实证考察了中国"大学城"建设带来的高等教育集聚对地方人口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城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地方人口密度(。2)其主要机制来自于对流动人口吸引产生的人口效应,与增加地方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产业效应。(3)其正向作用对非省会、直辖市、经济特区城市,以及具有精英大学、4年制本科院校为主、包括理工科院校为特征的大学城尤其显著。研究结论对于评估过去20余年大学城建设的绩效、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革新、发挥城市集聚效应以及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大学城 人口密度 多期倍分法
下载PDF
国际化高等教育集聚区 世界名校扎堆的东方传奇
10
作者 李楠 《现代苏州》 2017年第22期33-35,共3页
驾车驶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主干道仁爱路,这里没有校门、没有围墙,举目望去,满眼都是世界名校: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
关键词 世界名校 高等教育集聚 国际化 新加坡国立大学 传奇 东方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下载PDF
高等教育区域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
11
作者 汤建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通过国家在区域层面选择高等教育集聚区,重塑高等教育空间形态,实现地理空间的生产;以系列制度性安排引导高等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以...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通过国家在区域层面选择高等教育集聚区,重塑高等教育空间形态,实现地理空间的生产;以系列制度性安排引导高等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及高等教育要素的流动,规范高等教育空间秩序,拓宽社会空间的生产;在精神和实践双重维度塑造高等教育空间共识,促进文化空间的生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正处于从以传统规模集聚为主的地理空间生产向以知识创新为主的多维空间有机联动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构建高等教育空间网络,促进“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有机融合;创新高等教育空间制度,根据不同空间属性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培育高等教育空间意识,创生符合空间基础的区域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区域化 空间生产理论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文化空间 高等教育集聚
下载PDF
优化资源布局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立国 李建龙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面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在资源布局与优化方面,我国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扩容,提高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在教育经费投入难以大规模增长、学龄人口可能逐年下降,且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的背景下,资... 面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在资源布局与优化方面,我国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扩容,提高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在教育经费投入难以大规模增长、学龄人口可能逐年下降,且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的背景下,资源布局优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质量提高,适应、促进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具体来说,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我国当前应着力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能力;扩大优质高等学校数量和布局,积极扩大“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加快高等教育集聚发展,适应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新要求;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适应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布局优化 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高校 学科专业优化 高等教育集聚发展
下载PDF
高等教育空间集聚引致的劳动力转移研究——基于2002-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传荣 商海岩 田路广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4年第5期60-67,共8页
近十余年来,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水平表现出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即存在集聚的特点,但是整体集聚程度在逐年降低。基于2002-2010年各省市高等教育集聚水平与劳动力流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整体高等教育集聚对劳动力转移的促... 近十余年来,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水平表现出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即存在集聚的特点,但是整体集聚程度在逐年降低。基于2002-2010年各省市高等教育集聚水平与劳动力流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整体高等教育集聚对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是不同地区高等教育集聚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较低,但是高等教育集聚对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较大;而东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较高,高等教育集聚对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却较小。因此,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可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集聚水平,吸纳劳动力以加快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劳动力转移 空间自相关 区位熵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家庭 谢郁 +1 位作者 倪方树 赵运杰 《创新》 2016年第5期39-48,共10页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区的内部动力是区域内个体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个体之间的竞争机制,它的外部效应则表现为产学研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内高科技创业活动,并且以软、硬件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利用2011—2013年全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对区域...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区的内部动力是区域内个体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个体之间的竞争机制,它的外部效应则表现为产学研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内高科技创业活动,并且以软、硬件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利用2011—2013年全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管理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效果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所差别;高校创新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存在配置失当的问题。因此,引导本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适合本地取得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模式,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影响机制
下载PDF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启良 范红忠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58,共16页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主要通过改变要素丰裕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两种途径提高生产率,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运用两步系统GMM模型对1999—2017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目的是深入探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与产...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主要通过改变要素丰裕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两种途径提高生产率,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运用两步系统GMM模型对1999—2017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目的是深入探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城市规模不同而差异显著,两者之间并非呈简单的正向线性关系;(2)从总体差异来看,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小型、中型和大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且这种正向影响在中型城市达到最大而在大型城市趋于下降,对特大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负;(3)从地区差异来看,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相比,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正向影响及其升降幅度或负向影响在东部地区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建议政府做好城市发展定位,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合理化布局高等教育资源等,最大限度地助益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 城市规模 拥挤效应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我国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格局探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宁宁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9,共8页
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文章通过对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呈多中心结构分布,主要可分为国家高等教育中心、国... 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文章通过对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呈多中心结构分布,主要可分为国家高等教育中心、国家高等教育次中心、区域高等教育中心、省域高等教育中心和地方高等教育中心五个等级;在样本期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体向西南、西北地区扩散,其中高等教育主体性资源主要向西南地区的省域及以上中心城市扩散,成果资源以华东地区为核心,向西南、西北地区的国家次中心城市扩散,品牌资源空间差异变化较小,路径依赖特征明显;此外,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格局仍处于初级的中心城市极化阶段,要素的外溢效应不明显,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体系尚未形成,属于典型的"寡头型"集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 空间格局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区域发展的高等教育因素:概念框架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周光礼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7,共9页
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高等教育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中心随区域经济中心而转移。21世纪以来,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产业形态由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创新密... 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高等教育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中心随区域经济中心而转移。21世纪以来,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产业形态由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创新密集型转变,经济增长逐步依靠知识创新,要求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以形成区域知识创新中心。高等教育在雄安新区总体建设中处于优先和基础地位。雄安新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定位应该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地、全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全球主要的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为此,要有序构建包括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社区学院三大高等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区域发展 雄安新区 知识经济 极化效应
下载PDF
名校会说话,集聚更有力量
18
作者 向煜 《现代苏州》 2012年第21期30-33,共4页
从独墅湖图书馆出来,取出放在后备箱的折叠式自行车,优哉游哉地一路向东,一排没有围墙的大学走进视野。这是苏州最“智慧”的一条街,马路的两边,汇集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 从独墅湖图书馆出来,取出放在后备箱的折叠式自行车,优哉游哉地一路向东,一排没有围墙的大学走进视野。这是苏州最“智慧”的一条街,马路的两边,汇集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代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院和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样的国际大学,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集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说话 名校 力量 折叠式自行车 南京大学
下载PDF
探索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扣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
19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11年第3期3-3,共1页
一、高等教育先导发展、京津冀区域发展应该确立的新理念、新战略(一)21世纪国家间的激烈竞争博弈中,高等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集聚区域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二)确立高等教育先导发... 一、高等教育先导发展、京津冀区域发展应该确立的新理念、新战略(一)21世纪国家间的激烈竞争博弈中,高等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集聚区域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二)确立高等教育先导发展战略,是优化京津冀区域发展思路,实现区域合作发展一共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核心竞争力 高等教育发展 京津冀区域 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改革 教育先导发展战略 学习 高等教育集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