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粱蛋白的碱法提取工艺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浩丽 尹方平 +1 位作者 孙旭阳 汤晓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89-594,共6页
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高粱谷蛋白,研究了NaOH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高粱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高粱谷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0.15%,液料比14:1(m L·g^-1),温度40℃,提取时间1.5h,此条件... 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高粱谷蛋白,研究了NaOH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高粱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高粱谷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0.15%,液料比14:1(m L·g^-1),温度40℃,提取时间1.5h,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21.57%,最终得到的蛋白质纯度为85.47%。对该蛋白质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以及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T)37.25%,营养价值良好。凝胶电泳表明所提取高粱蛋白主要条带集中在43.0 kDa,为高粱谷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蛋白 碱提酸沉法 营养评价
下载PDF
硒化高粱蛋白质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程 王丽丽 +4 位作者 纪朋艳 刘玉莲 李妍 张巍 隋春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9,共6页
采用化学修饰法将高粱蛋白质(SP)制备成硒化高粱蛋白质(Se-SP)并鉴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种SeSP均表现出一定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其中Se-SP_(23)的活力最高,为227 U/g蛋白。各种Se-SP均还可发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 采用化学修饰法将高粱蛋白质(SP)制备成硒化高粱蛋白质(Se-SP)并鉴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种SeSP均表现出一定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其中Se-SP_(23)的活力最高,为227 U/g蛋白。各种Se-SP均还可发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_2^-·)等自由基的作用,并可有效降低抗坏血酸/二价铁离子(V_C/Fe^(2+))诱导损伤线粒体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产生,维持心肌线粒体的形态,抑制损伤线粒体的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蛋白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高粱蛋白质消化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伟敏 肖祖能 钟耕 《粮食与油脂》 2004年第9期14-17,共4页
高粱不仅在半干旱热带发展中国家被作为主粮,且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也被作为动物饲料;高粱营养价值对于依靠高粱作为主要能量和蛋白质来源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而高粱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低和蛋白质低消化率影响高粱营养价值。该... 高粱不仅在半干旱热带发展中国家被作为主粮,且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也被作为动物饲料;高粱营养价值对于依靠高粱作为主要能量和蛋白质来源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而高粱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低和蛋白质低消化率影响高粱营养价值。该文对高粱蛋白特征及其消化率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蛋白 消化率 高粱
下载PDF
挤压协同淀粉酶法制备高粱蛋白及其组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剑敏 尹方平 +1 位作者 于晨 汤晓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40,共7页
以高粱为原料,通过挤压协同淀粉酶法提取高粱蛋白,研究物料水分、挤压温度和淀粉酶活力这3个因素对高粱蛋白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发现蛋白质提取率和纯度随着物料水分和挤压温度的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物料水分为19%、挤压温... 以高粱为原料,通过挤压协同淀粉酶法提取高粱蛋白,研究物料水分、挤压温度和淀粉酶活力这3个因素对高粱蛋白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发现蛋白质提取率和纯度随着物料水分和挤压温度的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物料水分为19%、挤压温度为150℃有最大值;蛋白质提取率和纯度随着淀粉酶活力的增加而增加,当淀粉酶活力大于2.0 U/g淀粉时,提取率与纯度的变化趋势趋于平缓。在此基础上以蛋白质纯度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得到挤压协同淀粉酶法制备高粱蛋白的最优工艺:挤压温度165℃,物料水分19%,淀粉酶活力2.0 U/g淀粉。此条件下高粱蛋白提取率83.20%,纯度79.23%。氨基酸分析和营养评价显示,本实验制备的高粱蛋白具有良好的氨基酸平衡和较高的氨基酸利用率。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此法提取的高粱蛋白包含醇溶蛋白和谷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淀粉酶 高粱蛋白 营养分析 亚基分析
下载PDF
挤压协同酶法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剑敏 尹方平 +1 位作者 于晨 汤晓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9-349,共11页
【目的】利用挤压协同酶法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为提高高粱蛋白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高粱粉为原料,先经挤压处理,再经淀粉酶酶解,最后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获得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研究物料水分、挤压温度和淀粉酶活力... 【目的】利用挤压协同酶法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为提高高粱蛋白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高粱粉为原料,先经挤压处理,再经淀粉酶酶解,最后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获得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研究物料水分、挤压温度和淀粉酶活力对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的稳定性。【结果】随着物料水分含量和挤压温度的增加,挤压过程中单位机械能耗(SME)逐渐降低。在挤压环境下,高粱中淀粉和蛋白质的相互结合变得松散,淀粉-蛋白质包埋体系被破坏;同时高粱中球形蛋白质体被打破,提高所获得高粱蛋白的酶敏感性,在碱性蛋白酶的作用下生成更多具有抑制活性的短肽。挤压过程中物料水分含量和挤压温度以及α-淀粉酶活力对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率有显著影响。随着物料水分的增加,蛋白质分子的聚合程度下降,使得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率随之增加,当物料水分增加至19%后,挤压过程对蛋白质周围的淀粉分子的破坏作用降低,水解度和ACE抑制率的上升趋势趋于平缓;当挤压温度从120℃增加至180℃时,高粱内部的蛋白质-淀粉包埋体系破坏加剧,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高温作用下的变性程度加大,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由7.42%增加至11.06%,同时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的抑制率也由46.57%增加至53.41%;挤压后高粱粉经α-淀粉酶处理,进一步去除包裹在蛋白质周围的淀粉,发现随着α-淀粉酶活力的增加,高粱内部的蛋白质-淀粉包埋体系破坏程度加剧,为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提供更多原料,导致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率随之增加,当α-淀粉酶活力增加至2.0 U·g-1时,淀粉酶与淀粉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水解度和ACE抑制率趋于稳定。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经温度和酸碱处理后,ACE抑制活性在68.1%—71.31%,保持了良好的抑制活性;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在体外经胃肠道酶系消化酶解后,ACE抑制活性均高于73%,依然保持了较强的ACE抑制活性,说明挤压协同酶法制备的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具有长期保存有效性,同时能够在胃肠道消化后保持生物活性。【结论】采用挤压协同酶法可以显著提高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肽的活性,同时制备的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拓宽高粱的利用和制备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淀粉酶 高粱蛋白ACE抑制肽 稳定性
下载PDF
高粱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精油载体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哲辉 强小虎 曹澳国 《材料科学》 2024年第5期719-729,共11页
高粱醇溶蛋白(Kaf)是一种植物蛋白,可溶解于一定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中。借助其独特的溶解性,可以通过反溶剂的方法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常用于包封生物活性物质以形成缓释效果。本论文以高粱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微波辅助法提取出K... 高粱醇溶蛋白(Kaf)是一种植物蛋白,可溶解于一定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中。借助其独特的溶解性,可以通过反溶剂的方法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常用于包封生物活性物质以形成缓释效果。本论文以高粱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微波辅助法提取出Kaf,并通过溶胶–凝胶法生成壳聚糖(CS)/Kaf复合载体。为了进一步研究复合载体对精油的负载、缓释性能,引入了植物精油L-薄荷醇(Mel)作为抑菌剂,最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了CS/Kaf/Mel复合气凝胶。利用SEM、FTIR来表征复合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和组成;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利用GC-MS和气凝胶释放性能实验等测试了复合气凝胶中Mel的包封率、负载率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中Kaf为球状形貌,并在进行释放后球状形貌从闭合状变为开口或塌陷状,说明复合气凝胶成功负载了Mel;Kaf的加入使得复合气凝胶力学性能提升显著,压缩模量最大提升了70%;随着CS/Kaf比例的增大,Mel的包封率和负载率先升高后减小,最大负载率为3.1%;缓释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中Mel第12天释放量从78.12%降到了61%,表明CS/Kaf复合气凝胶对Mel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 壳聚糖 高粱醇溶蛋白 薄荷醇
下载PDF
甜高粱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营养学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杜金娟 吴琼英 +3 位作者 贾俊强 颜辉 赵娟 郁佳林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3-146,共4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甜高粱,对甜高粱籽粒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和营养学评价进行研究。SDS-PAGE表明蛋白主要亚基分子质量分别为62.2 KDa,21.4 KDa,17.8 KDa,14.1 KDa。营养学分析表明:甜高粱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甜高粱,对甜高粱籽粒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和营养学评价进行研究。SDS-PAGE表明蛋白主要亚基分子质量分别为62.2 KDa,21.4 KDa,17.8 KDa,14.1 KDa。营养学分析表明:甜高粱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1.22%,氨基酸评分为50%,蛋白质效率比(PER)高于2.0,表现出良好的氨基酸平衡和较高的利用率。体外消化率为72.18%,导致其蛋白质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记分(PDCAAS)较低,因此其生物效价不高,开发利用中应合理搭配使用其他的蛋白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氨基酸组成 营养学评价
原文传递
丁香酚对高粱醇溶蛋白可食性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唐艳 胡熠 +4 位作者 周伟 徐大伦 楼乔明 杨文鸽 张进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86-1392,共7页
为开发天然的可降解、可食性包装材料,以高粱醇溶蛋白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可食性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分析不同浓度丁香酚对可食性高粱醇溶蛋白膜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4%丁香酚可... 为开发天然的可降解、可食性包装材料,以高粱醇溶蛋白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可食性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分析不同浓度丁香酚对可食性高粱醇溶蛋白膜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4%丁香酚可优化蛋白膜的机械性能,提升膜的拉伸强度(TS)和断裂伸长率(EAB);添加丁香酚不影响蛋白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WVP),但略微提高了蛋白膜的溶解度;添加4%丁香酚可增加蛋白膜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光度值,即增强膜的光阻隔性能。DSC测量显示,添加丁香酚后降低了高粱醇溶蛋白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表明丁香酚提高了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的延展性;FTIR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丁香酚后使得高粱醇溶蛋白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无规则卷曲转变为β-折叠、β-转角,表明丁香酚有助于提高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的机械性能;SEM结果显示,4%丁香酚与高粱醇溶蛋白的相容性良好,制备的复合膜截面光滑紧致。本研究结果为可降解、可食性膜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丁香酚 疏水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高粱醇溶蛋白工艺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振春 耿存花 +1 位作者 孙慧娟 韩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5,共5页
以高粱种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辅助提取高粱醇溶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高粱醇溶蛋白提取工艺,建立提取工艺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6 min、液料比10∶1(mL/g)、微波时间26... 以高粱种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辅助提取高粱醇溶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高粱醇溶蛋白提取工艺,建立提取工艺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6 min、液料比10∶1(mL/g)、微波时间260 s,在该条件下高粱醇溶蛋白的得率为6.79%,与理论得率接近,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超声波一微波辅助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高粱碱溶蛋白ACE抑制肽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剑敏 尹方平 +1 位作者 于晨 汤晓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72,共7页
以高粱为原料,通过碱法提取制备高粱碱溶蛋白,利用不同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结果表明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高粱蛋白得到的水解产物水解度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率最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碱性蛋白酶酶量、pH值、温度、反应... 以高粱为原料,通过碱法提取制备高粱碱溶蛋白,利用不同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结果表明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高粱蛋白得到的水解产物水解度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率最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碱性蛋白酶酶量、pH值、温度、反应时间这4个因素对水解产物ACE抑制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酶解条件,得到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高粱碱溶蛋白制备ACE抑制肽最优工艺为:酶解温度55.5 ℃,酶解时间1.68 h,pH值7.95,酶量2 360 U/g,此条件下实测ACE抑制率达到75.98%,该ACE抑制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并且在体外经胃肠道酶系消化酶解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蛋白 ACE抑制肽 碱性蛋白 稳定性
下载PDF
高粱醇溶蛋白对浓香型白酒窖泥味的消减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琳 李良好 +6 位作者 李晴 耿晓杰 郑福平 李贺贺 孙金沅 黄明泉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87,共11页
窖泥味在浓香型白酒中被视为一种异臭味,添加高粱醇溶蛋白对浓香型白酒中的窖泥味有消减作用,对高粱醇溶蛋白消减窖泥味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浓香型白酒中的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是使其产生窖泥味的关键气味物质。香气轮廓实验表明... 窖泥味在浓香型白酒中被视为一种异臭味,添加高粱醇溶蛋白对浓香型白酒中的窖泥味有消减作用,对高粱醇溶蛋白消减窖泥味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浓香型白酒中的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是使其产生窖泥味的关键气味物质。香气轮廓实验表明,高粱醇溶蛋白的加入可显著降低浓香型白酒中的窖泥味,而对其他风味无显著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发现,高粱醇溶蛋白可使模拟酒样中的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的挥发度分别降低38.99%和46.39%。且当添加200 mg/L高粱醇溶蛋白后,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的气味阈值分别提高到1.50μg/L和0.31μg/L,气味阈值分别为添加高粱醇溶蛋白前的4.59和1.73倍。为进一步解释高粱醇溶蛋白对窖泥味物质消减作用机制,分别在25、45、65℃下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发现高粱醇溶蛋白与3-甲基吲哚、4-甲基苯酚可自发络合形成复合物,高粱醇溶蛋白与3-甲基吲哚络合物的生成反应为焓变驱动,高粱醇溶蛋白与4-甲基苯酚络合物的生成反应为吉布斯自由能驱动。研究应用分子对接模型实验表明:高粱醇溶蛋白分子表面的疏水口袋通过空间匹配和分子间作用力将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包裹或连接在内,主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希望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浓香型白酒中的异臭味提供解决方案,为食品中异臭味成分的消减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浓香型白酒 窖泥味 气味阈值 消减机制
下载PDF
高粱醇溶蛋白消化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伟敏 尹礼国 钟耕 《粮食与油脂》 2005年第5期6-8,共3页
该文介绍高粱醇溶蛋白的提取方法,特性和消化性测定方法,并简单分析高粱醇溶蛋白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消化性 高粱
下载PDF
反溶剂法制备姜黄素-高粱醇溶蛋白复合颗粒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晓晖 黄文娟 +3 位作者 周伟 张进杰 徐大伦 杨文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2,共6页
以姜黄素为芯材,高粱醇溶蛋白为壁材,采用反溶剂法制备包埋姜黄素的高粱醇溶蛋白复合颗粒(简称复合颗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与高粱醇溶蛋白制备复合颗粒的最佳芯壁比(质量比)为1∶10,产品平均粒径为13.17... 以姜黄素为芯材,高粱醇溶蛋白为壁材,采用反溶剂法制备包埋姜黄素的高粱醇溶蛋白复合颗粒(简称复合颗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与高粱醇溶蛋白制备复合颗粒的最佳芯壁比(质量比)为1∶10,产品平均粒径为13.17μm,电位为19.38 m V,得率为87.51%,包封率为62.61%,负载率为6.51%。相比于高粱醇溶蛋白颗粒,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复合颗粒呈球形,但表面有多孔结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复合颗粒位于1 534、1 655 cm^(-1)等处的波峰均发生红移,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含量增加。24 h紫外光照射后,高粱醇溶蛋白包埋的姜黄素光稳定性提高33%。复合颗粒的粒径和多分散性系数在30 d室内环境贮藏过程中均无明显变化,但在环境p H 5~6,颗粒易聚集。结果表明:高粱醇溶蛋白的包埋作用有益于提高姜黄素的稳定性,可为姜黄素和高粱醇溶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高粱醇溶蛋白 复合颗粒 性质
下载PDF
以高粱醇溶蛋白和酪蛋白酸钠为壁材制备粉末油脂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白雪 田忠华 +1 位作者 赵悦琳 于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37,共5页
以高粱醇溶蛋白和酪蛋白酸钠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豆油粉末油脂。以包埋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粉末油脂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油粉末油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高粱醇溶蛋白与大豆油质量比2.3∶1... 以高粱醇溶蛋白和酪蛋白酸钠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豆油粉末油脂。以包埋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粉末油脂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油粉末油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高粱醇溶蛋白与大豆油质量比2.3∶1,酪蛋白酸钠添加量5 g/L,进风温度110℃。在此条件下,包埋率为40.15%。与市售产品相比,自制粉末产品感官品质较好,水分含量低,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和分散性,休止角<40°,可满足食品工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蛋白酸钠 粉末油脂 响应面法 喷雾干燥
下载PDF
高粱醇溶蛋白/卡拉胶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雪健 曹家宝 +7 位作者 王春圻 王洪江 李志江 徐玮东 王欣卉 魏甜甜 文昌典 于金哲 《现代食品》 2022年第21期38-40,共3页
为了提高高粱的综合利用率,拓宽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种类,研究采用高粱醇溶蛋白与卡拉胶进行复配,将其作为主要的成膜基质,甘油作为增塑剂,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作为抗菌剂,通过共混的方式来制备具有抑菌功能的可降解复合膜。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高粱的综合利用率,拓宽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种类,研究采用高粱醇溶蛋白与卡拉胶进行复配,将其作为主要的成膜基质,甘油作为增塑剂,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作为抗菌剂,通过共混的方式来制备具有抑菌功能的可降解复合膜。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机械性能与光学性能较为突出,可适用于对紫外线敏感食品的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卡拉胶 复合膜
下载PDF
高粱醇溶蛋白-卡拉胶复合纳米颗粒负载姜黄色素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兴飞 陈斌 +2 位作者 陈国靖 龙杰 华欲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研究以姜黄色素为芯材,高粱醇溶蛋白为壁材,卡拉胶自组装,采用反溶剂法制备负载姜黄色素的中空和实心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消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中空(C-HNP)和实心纳米颗粒(C-SNP)的最佳芯壁比为1∶10,其粒... 本研究以姜黄色素为芯材,高粱醇溶蛋白为壁材,卡拉胶自组装,采用反溶剂法制备负载姜黄色素的中空和实心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消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中空(C-HNP)和实心纳米颗粒(C-SNP)的最佳芯壁比为1∶10,其粒径约为71 nm和135 nm,电位为-37.7 mV和-38.2 mV,包埋率为89.6%和84.1%,负载率为8.01%和7.49%。透射电镜显示两种纳米粒子呈规则的球形形态,C-HNP具有内部中空结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复合颗粒中酰胺峰Ⅰ和Ⅱ均发生蓝移,卡拉胶和姜黄色素一些吸收峰发生相应偏移,说明它们与蛋白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体外消化模拟实验显示复合纳米颗粒显著地增加了姜黄色素的体外溶解释放率,C-HNP具有更高的控释能力。结果表明,高粱醇溶蛋白是一种适合疏水性分子包埋与控释的生物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姜黄色素 纳米颗粒 包埋释放
下载PDF
高粱在肉鸡营养中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雅迪 《饲料广角》 2014年第1期14-15,共2页
高粱是世界上第五大粮食作物,年产量大约560万t。高粱型的日粮在肉鸡生长中表现次佳。高粱蛋白质中大部分是高粱溶醇蛋白,其消化率低,缺乏赖氨酸。因此,随着高粱溶醇蛋白比例的增加,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以及赖氨酸浓度将会下降。在低单宁... 高粱是世界上第五大粮食作物,年产量大约560万t。高粱型的日粮在肉鸡生长中表现次佳。高粱蛋白质中大部分是高粱溶醇蛋白,其消化率低,缺乏赖氨酸。因此,随着高粱溶醇蛋白比例的增加,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以及赖氨酸浓度将会下降。在低单宁酸,添加植酸酶的高粱型日粮中,肉鸡表现不好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高粱溶醇蛋白含量,多变的氨基酸消化率和浓度以及谷物粒度结合不当的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肉鸡 高粱醇溶蛋白 高粱
下载PDF
不同增稠剂对低蛋白高粱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寇兴凯 杜方岭 +4 位作者 徐同成 李文香 刘战伟 刘振华 宗爱珍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0-154,共5页
以高粱粉-小麦粉-小麦淀粉-预糊化淀粉的混合粉(1:2:5:2)为原料制作低蛋白高粱面条,研究了不同增稠剂对低蛋白高粱面条蒸煮品质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的增稠剂对低蛋白高粱面条的蒸煮品质和感官品质都有所改善,但结果存... 以高粱粉-小麦粉-小麦淀粉-预糊化淀粉的混合粉(1:2:5:2)为原料制作低蛋白高粱面条,研究了不同增稠剂对低蛋白高粱面条蒸煮品质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的增稠剂对低蛋白高粱面条的蒸煮品质和感官品质都有所改善,但结果存在差异。综合评价5种增稠剂对面条品质的改善效果:海藻酸钠>CMC>魔芋胶>瓜尔豆胶>黄原胶。当海藻酸钠的添加量为1%时,低蛋白高粱面条的蒸煮品质和感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稠剂 蛋白高粱面条 蒸煮品质 感官品质 品质改良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Nitrogen Level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Sorghum
19
作者 A.RASHID R.U.KHAN H.ULLAH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6-241,共6页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wo years at the Arid Zone Research Institute, Dera Ismail Khan, Pakistan,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level of nitrogen and efficient application method in the production of sorghum (Sor...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wo years at the Arid Zone Research Institute, Dera Ismail Khan, Pakistan,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level of nitrogen and efficient application method in the production of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Using four levels of nitrogen, i.e., 0, 60, 90, and 120 kg ha^-1, and two different application methods (soil application and foliar spray), the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in a split-plot design, where the main plo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application and the subplot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influence of N levels on the grain yield. The average data obtained after two years of study indicated an increase in the grain yields with an increase in N levels irrespective of the method used of N application. The grain yield increased from 2.92 to 5.61 t ha^-1 in the plots that were treated with 90 kg N ha^-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lots. Quadra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yield was higher at the lower levels of N compared with the succeeding higher levels. The soil application method, producing an average grain yield of 4.79 t ha^-1,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the foliar spray method with an average grain yield of 4.56 t ha^-1. The protein content of the grain showed a linear increase with N application, attaining the maximum at 120 kg N ha^-1 in both the methods of N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soil application, higher crude protein contents were observed using the method of foliar spray at all N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iar spray grain yield N level protein content soil application
下载PDF
明胶文摘
20
作者 马超强(译) 《明胶科学与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具有单向防水性能的多层高粱醇溶蛋白/明胶薄膜的制备与表征Wenbo Wang,et al.FOOD HYDROCOLLOIDS,2018,81:159~168,DOI:10.1016/j.foodhyd.2018.02.044.采用逐层溶剂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以高粱醇溶蛋白/明胶共混膜为核心层,高粱醇溶蛋白... 具有单向防水性能的多层高粱醇溶蛋白/明胶薄膜的制备与表征Wenbo Wang,et al.FOOD HYDROCOLLOIDS,2018,81:159~168,DOI:10.1016/j.foodhyd.2018.02.044.采用逐层溶剂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以高粱醇溶蛋白/明胶共混膜为核心层,高粱醇溶蛋白膜与明胶膜为外层的三层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防水性能 明胶膜 明胶薄膜 核心层 三层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