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红十散论
1
作者 周维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55-58,共4页
高红十是当今文坛上较为活跃的“老三届”作家,作者从多个角度对高红十的思想和创作进行了剖析.从中折射出作家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 高红十 “老三届” 散文 小说
下载PDF
人生读得懂吗?——读高红十《那早起有雾》
2
作者 火良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8-78,共1页
开始读中篇小说《那早起有雾》,(《昆仑》1990年6期)觉得写的朴实无华;而其中映照的环境,是陕北农村的日常生活;小说中的人物则是从北京来的插队知青,所以就读了下去。但是越读越觉得,在这些普普通通的青年学生身上,似乎很难捕捉到那个... 开始读中篇小说《那早起有雾》,(《昆仑》1990年6期)觉得写的朴实无华;而其中映照的环境,是陕北农村的日常生活;小说中的人物则是从北京来的插队知青,所以就读了下去。但是越读越觉得,在这些普普通通的青年学生身上,似乎很难捕捉到那个时代普遍具有的意气风发和灰心丧气夹杂在一起的心态和情绪,也很难窥察到那个时代农村普遍张扬的战天斗地和生活贫瘠联结在一起的气氛和场景。作者抓住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 陕北农村 生活条件 高红十 青年学生 知识分子 人生 日常生活 知青 时代
下载PDF
车轮的辙印深深浅浅
3
作者 高红十 《传媒》 2001年第1期27-28,共2页
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回想自己从业17年的经历,有难忘大事,也有穿梭其间深深浅浅车轮的辙印。 1985年我单独赴浙江温州采访。火车到杭州后,上了一辆赴温的长途汽车。因与温州市公安局的作者通过信没见过面,便拍电报通知... 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回想自己从业17年的经历,有难忘大事,也有穿梭其间深深浅浅车轮的辙印。 1985年我单独赴浙江温州采访。火车到杭州后,上了一辆赴温的长途汽车。因与温州市公安局的作者通过信没见过面,便拍电报通知乘某日车到,“接背红挎包高红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红十 派出所 电报通知 记者节 哈密瓜 浙江温州 大上海 吉普车 支队长 市公安局
下载PDF
手机广告与丢手机启示
4
作者 高红十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47,共1页
手机广告与丢手机启示高红十因为打电脑太伤眼睛,我远离了电视,翻出冷落多日的小半导体,安上电池,顿时发觉听它真有看电视不及的许多好处呢。首先它轻巧,可随意搬来搬去……现在有了那么多频道,那么多台,新闻台、文艺台、经济台... 手机广告与丢手机启示高红十因为打电脑太伤眼睛,我远离了电视,翻出冷落多日的小半导体,安上电池,顿时发觉听它真有看电视不及的许多好处呢。首先它轻巧,可随意搬来搬去……现在有了那么多频道,那么多台,新闻台、文艺台、经济台、教育台,还有交通台……各个台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广告 启示 交通台 出租车 高红十 杀人案件 天知地知 租车公司 转换器 作者工作单位
原文传递
悟死
5
作者 高红十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995年第7期47-47,共1页
悟死高红十“人或有一死……”,一位圣哲讲过的话,区别在于死困和死法。作为一名政法记者,与赴死的人有过比别类记着更多的接触,由接触而感触,那一份沉重化作鼓点会不时在心头敲击,敲击。10年前在江西宜春采访一件盗枪案,我去... 悟死高红十“人或有一死……”,一位圣哲讲过的话,区别在于死困和死法。作为一名政法记者,与赴死的人有过比别类记着更多的接触,由接触而感触,那一份沉重化作鼓点会不时在心头敲击,敲击。10年前在江西宜春采访一件盗枪案,我去进此案已破,破格十分艰难。犯罪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处死刑 高红十 西双版纳 经济犯罪 刑事辩护 《新闻联播》 法律惩罚 犯罪分子 作者工作单位 代理律师
原文传递
2009年大众经济城杯精彩故事征文获奖名单
6
《东方剑》 2010年第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故事 经济 获奖 精彩 名单 高红十 二等奖 女儿国 幻觉 欲望
原文传递
春天的苦菜
7
作者 高红十 《人民公安》 2010年第7期61-61,共1页
春天到了.绷紧一冬的土地回暖变软长出青草,笔者不由想起其中一种。
关键词 《春天的苦菜》 当代作品 高红十 文学
原文传递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8
作者 曾子墨 《全国新书目》 2009年第13期50-51,共2页
1970-1976年,"工农兵"和"大学生",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被联结在一起,一场前所未见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事实。"工农兵大学生"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7年时间,但是它却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教育理念及... 1970-1976年,"工农兵"和"大学生",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被联结在一起,一场前所未见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事实。"工农兵大学生"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7年时间,但是它却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教育理念及个人命运等方面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红十 知识青年 大学生 农村 工农兵 影响深远 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模式 延安 知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