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高考效度评估结果建立基础学科施教模式
1
作者 肖平平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50-52,共3页
高考效度的评估就是直接采用高考成绩与大学一年级成绩并对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关程度进行量化比较和定性分析;从考生(大学新生)各基础学科的真实水平出发,建立基础学科施教模式,使大学基础学科施教方法规范化、科学化,为大学全程教学打... 高考效度的评估就是直接采用高考成绩与大学一年级成绩并对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关程度进行量化比较和定性分析;从考生(大学新生)各基础学科的真实水平出发,建立基础学科施教模式,使大学基础学科施教方法规范化、科学化,为大学全程教学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结果 基础学科 高考效度 相关系数 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关于高考语文选择题之效度验证的设想
2
作者 万震球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2期56-57,共2页
高考,乃国家选拨性考试,其目的是为高等学校选拨人才。自然高考效度,即高考能否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真正达到将具有实学、高能的学生选拔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的目的,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所研究探讨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自1977年恢复... 高考,乃国家选拨性考试,其目的是为高等学校选拨人才。自然高考效度,即高考能否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真正达到将具有实学、高能的学生选拔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的目的,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所研究探讨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人们的目光主要盯在如何控制评分误差上。认为,高考效度的高低,取决于评分误差控制的好坏。由此认为,要控制好评分误差,变主观题为客观选择题最为关键。于是选择题由引进高考试卷的第一年的1983年的120分之9分起,与年俱增,1984年便扩大到120分之36分,到1990年就升到120分之58分——除作文54分外的66分,主观题就只有8分填空题;至于1993年(“3+2”新高考)则为150分之62分,似有所跌。 人们的这一探索,先应予以肯定,尽管其中隐有激进的味道。因为主观题在效应上与客观选择题相比,无疑有三大不足:一是高考受时间、卷面的限制,自然知识覆盖面必受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题 验证 客观选择 高考语文 高考效度 主观题 评分误差 中学语文教学 高考 参考人数
下载PDF
从教育公平与选拔效度维度看“校长实名推荐制”
3
作者 毋小利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0年第6期4-5,共2页
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及教育不公较为严重的大环境下,由于社会诚信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北大推出的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制自身隐含的内在缺陷等原因,这项制度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并且难以实现其"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初衷。要改变此种状... 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及教育不公较为严重的大环境下,由于社会诚信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北大推出的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制自身隐含的内在缺陷等原因,这项制度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并且难以实现其"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初衷。要改变此种状况,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并急需尽快从多方面对该制度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校长实名推荐制 教育公平 高考选拔
下载PDF
高校招生考试多元录取导向下“变量型”计分模式的制度设计与优势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庞颖 辛彩凤 《教育与考试》 2018年第6期12-17,共6页
2014年开启的新一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掀起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大的变革:以"多元价值"导向颠覆了例行多年的"单一化"考录模式。但是,在试行"新高考"的浙江、上海等地出现诸多"水土不服&qu... 2014年开启的新一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掀起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大的变革:以"多元价值"导向颠覆了例行多年的"单一化"考录模式。但是,在试行"新高考"的浙江、上海等地出现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故,本研究尝试从"语数外""核心科目""选考科目""科目计分权重"等要素出发,构建"变量型"计分模式。并认为,该计分模式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突出专业优势、注重内在公平、淡化分数竞争等优势,可以促进高校招生考试从"选人"到"育才"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招生 多元录取 高考效度 计分模式 优势分析
下载PDF
CONTENT VALIDITY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OF NMET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曼霞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8年第4期29-39,128,共12页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task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by Bachman and Palmer (1999),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of NMET. By comparing a...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task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by Bachman and Palmer (1999),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of NMET.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carefully,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reading comprehension parts of NMET have well met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two syllabi and have reached a high content validity. However, the author detects some weaknes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with the purpos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and developing the future reading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ET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content valid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