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绞股蓝茶皂苷对高胆碱饮食所致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建军 任道远 李照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31-1136,共6页
为了探索质量分数为3%高胆碱饮食对小鼠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程度以及绞股蓝茶皂苷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连续8周饮食3%高胆碱后,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PGI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内皮素-1(ET-1)... 为了探索质量分数为3%高胆碱饮食对小鼠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程度以及绞股蓝茶皂苷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连续8周饮食3%高胆碱后,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PGI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内皮素-1(ET-1)和血栓素(TXA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此外,小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的苏木精伊红切片也表明3%高胆碱饮食8周可导致典型的血管内皮损伤。然而,经连续8周的绞股蓝茶皂苷的营养干预后,血清生化指标及血管组织病理切片均得到显著缓解(p<0.05,p<0.01)。结果表明,高胆碱饮食可诱导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而绞股蓝茶皂苷可有效干预高胆碱饮食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是一种潜在的预防心血管损伤的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苷 绞股蓝 高胆碱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高胆碱饮食小鼠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静 余术宜 +1 位作者 黄慧 李健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9-530,共12页
【目的】分析丁酸梭菌对高胆碱饮食造成脂代谢异常小鼠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FFA)的影响,以阐明丁酸梭菌调节高胆碱膳食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健康的雄性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8只。高... 【目的】分析丁酸梭菌对高胆碱饮食造成脂代谢异常小鼠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FFA)的影响,以阐明丁酸梭菌调节高胆碱膳食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健康的雄性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8只。高胆碱饮食造模8周后,给药7 d,禁食12 h,采集血浆、肝脏、附睾脂肪垫和肾周脂肪,对肝脏、脂肪称重,利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通过HE染色及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变化及脂滴沉积程度;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检测小鼠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血浆中FFA组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酸梭菌组小鼠体重、脂肪增长得到显著抑制(P<0.05),给予丁酸梭菌后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减少;丁酸梭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高胆碱饮食小鼠血浆中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P<0.05;P<0.01),并使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丁酸梭菌灌胃后,高胆碱饮食小鼠血浆TMAO浓度显著降低(P<0.05);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高胆碱饮食小鼠血浆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降低单不饱脂肪酸(MUFA)中棕榈烯酸(C16∶1)、油酸(C18∶1 N9c)含量,显著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n-3型PUFA含量,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升高,n-6型PUFA中亚油酸(C18∶2 N6c)、γ-亚麻酸(C18∶3 N6)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丁酸梭菌还显著降低了血浆中反油酸(C18∶1 N9t)、反亚油酸(C18∶2 N6t)含量(P<0.05)。【结论】服用丁酸梭菌可调节高胆碱饮食小鼠游离脂肪酸组成及血浆TMAO含量,改善其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高胆碱饮食 游离脂肪酸(FFA) 氧化三甲胺(TMAO)
下载PDF
苦丁茶对高胆碱饮食小鼠肝、肾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吕鑫 肖颖 +6 位作者 李荧 庞钰鑫 刘思静 赵婉妤 杨飞 裴晓方 许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7,共7页
研究苦丁茶水提物对高胆碱饮食小鼠体重、肝脏、肾脏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苦丁茶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丁茶低中高剂量组进行饲养灌胃... 研究苦丁茶水提物对高胆碱饮食小鼠体重、肝脏、肾脏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苦丁茶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丁茶低中高剂量组进行饲养灌胃,监测小鼠进食量及体重变化;干预4个月后采集血液以及肝、肾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中含有黄酮类、酚类、三萜类、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各组小鼠饮食、排泄正常,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减缓,苦丁茶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总蛋白含量上升,各剂量组丙二醛水平降低,苦丁茶中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增加(P<0.05);各组小鼠脏器系数无统计学差异,未出现明显的慢性或急性肝、肾组织损伤。高胆碱饮食会造成小鼠体重异常增长,引发丙二醛水平升高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适宜剂量的苦丁茶水提物可减轻小鼠体重、缓解氧化损伤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水提物 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高胆碱饮食 C57BL/6J小鼠 肝肾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小红参对高胆碱膳食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高一舟 程江豪 +1 位作者 陈普 段小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2-1297,共6页
目的:研究小红参对高胆碱饮食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高胆碱膳食(CHO)组和小红参干预(RY)组,连续给药6周后,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测定... 目的:研究小红参对高胆碱饮食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高胆碱膳食(CHO)组和小红参干预(RY)组,连续给药6周后,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测定小鼠肠内粪便的肠道菌群组成,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肠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CHO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CHO组相比,RY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微生态得到改善;RY组中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tobacillus和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HO组,RY组中Desulfovibrio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HO组,RY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也高于CHO组。结论:小红参可以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为小红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参 高胆碱膳食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小红参改善高胆碱膳食小鼠结肠屏障功能障碍及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高一舟 陈普 +1 位作者 杨丽萍 段小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270-2274,共5页
目的:研究小红参对高胆碱饮食C57BL/6J小鼠肠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胆碱饮食组和小红参治疗组,连续给药6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镜检观察结肠绒毛长度及结肠病理变化;酶联免疫... 目的:研究小红参对高胆碱饮食C57BL/6J小鼠肠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胆碱饮食组和小红参治疗组,连续给药6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镜检观察结肠绒毛长度及结肠病理变化;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Claudin-1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小红参治疗后能增加小鼠肠绒毛长度,降低血清因子D-乳酸、DAO、MPO水平,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结论:小红参可能通过修复结肠屏障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改善高胆碱饮食小鼠肠道屏障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参 高胆碱膳食 肠屏障功能 肠道炎症
原文传递
高胆碱饮食对小鼠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
6
作者 韦秋燕 余术宜 +1 位作者 邓富良 李健哲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835,共8页
目的 建立高胆碱饮食小鼠模型,探究高胆碱饮食对小鼠血清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只SPF级4周龄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鼠粮及实验室饮用水,高胆碱饮食组小鼠给予3%胆碱水溶液代替日常饮用水,饲养8周后采集小鼠血清,应用... 目的 建立高胆碱饮食小鼠模型,探究高胆碱饮食对小鼠血清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只SPF级4周龄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鼠粮及实验室饮用水,高胆碱饮食组小鼠给予3%胆碱水溶液代替日常饮用水,饲养8周后采集小鼠血清,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定量检测血清氨基酸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判断高胆碱饮食组和对照组氨基酸组成相似性。结果 高胆碱饮食组与对照组相比,胱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天冬酰胺、苏氨酸、脯氨酸、反式4-羟基脯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水平显著升高,赖氨酸、瓜氨酸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链氨基酸中异亮氨酸水平由34.20±2.71升高至72.59±10.42μmol/L;亮氨酸水平由68.59±4.06升高至113.04±14.64μmol/L;缬氨酸水平由129.86±10.54升高至161.95±16.54μmol/L。结论 高胆碱饮食引起小鼠血清氨基酸代谢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精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可作为高胆碱饮食引起氨基酸代谢异常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碱饮食 氨基酸 氨基酸代谢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脑小血管病胆碱能损害影像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翔 吕铁 +4 位作者 朱珠 韩旭 董漪 李克 董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所致的胆碱能通路损害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本机构门诊及住院CSVD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利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筛选评估认知功能,并行头颅磁共振胆碱能通...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所致的胆碱能通路损害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本机构门诊及住院CSVD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利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筛选评估认知功能,并行头颅磁共振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CHIPS),分析MoCA评分与CHIPS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纳入102例患者,CHIPS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49,P<0.001),经调整高血压、既往卒中史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后,两者的负相关性仍然存在(r=-0.198,P=0.046)。结论:在CSVD相关的认知障碍中,胆碱能通路损害与之密切相关,CHIPS评分可用于其早期诊断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胆碱能通路信号评分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下载PDF
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大脑胆碱能通路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韩翔 韩旭 +3 位作者 朱珠 董漪 董强 方堃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4期282-284,309,共4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大脑胆碱能通路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2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和脑卒中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既往卒中史等),头颅MRI评估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CHIPS),... 目的:探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大脑胆碱能通路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2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和脑卒中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既往卒中史等),头颅MRI评估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CHIPS),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脑卒中危险因素与CHIPS的相关性。结果: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中,既往卒中史与CHIPS呈正相关(B=12.58,P=0.01)。结论:既往卒中史可能是导致大脑胆碱能通路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危险因素 胆碱能通路信号评分
下载PDF
胆碱能通路损伤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卫云 王晓莉 +3 位作者 吴蓉 刘才英 王诗男 肖丽萍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究胆碱能通路(CP)损伤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9年7月廊坊广安医院收治的1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88)和认知功能障碍组(n=10... 目的探究胆碱能通路(CP)损伤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9年7月廊坊广安医院收治的1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88)和认知功能障碍组(n=108),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胆碱能通路高信号量表(CHIPS)评分,比较不同CHIPS评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CHIPS评分与颅内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RI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PSV、EDV显薯低子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CHIPS评分显薯高子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CHIPS评分≥54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RI显著高于CHIPS评分<54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PSV、EDV显著低于CHIPS评分<54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CHIPS评分与RI呈正相关(P<0.05),与PSV、EDV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明显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胆碱能通路损伤,胆碱能通路损伤与患者脑血液循环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这可为防治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胆碱能通路信号量表 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 相关性
下载PDF
脑白质病变与胆碱能通路损伤的关系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诗男(综述) 潘立艳 +6 位作者 李晓宁 卢向丽 孟一然 杨志华 代慈祥 郄浩 王晓莉(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5期2394-2398,共5页
脑白质病变(WML)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可有或无临床症状,属脑小血管病范畴,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不明。WML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寻找准确评价脑白质高信号造成的神经纤维损伤... 脑白质病变(WML)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可有或无临床症状,属脑小血管病范畴,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不明。WML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寻找准确评价脑白质高信号造成的神经纤维损伤程度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WML认知障碍与变性病认知障碍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即经典的胆碱能通路(CP)损伤。CP损伤可能在WML伴认知障碍的发病中具有关键作用。该文重点对CP的组成、CP损伤与认知障碍关系、CP损伤合并WML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目的是通过回顾CP损伤与WML的关系,为临床或基础研究CP损伤在WML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病变 胆碱能通路 胆碱能通路信号评分量表 综述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胆碱能损害影像学表现与血管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赵玲 崔素敏 +1 位作者 郭威 王东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3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胆碱能通路损害程度与血管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并伴有MRI胆碱能通路信号异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取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磁共振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CH...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胆碱能通路损害程度与血管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并伴有MRI胆碱能通路信号异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取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磁共振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CHIPS),并在入院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CHIPS评分与MMP-9和hs-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HIPS评分为(74.63±12.59)高于对照组的(11.28±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IPS与MMP-9正相关(r=4.184,P<0.05);CHIPS与hs-CRP正相关(r=6.842,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CHIPS与MMP-9及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磁共振胆碱能通路信号评分
下载PDF
伴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胆碱能通路高信号与认知功能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新荣 王皓 +7 位作者 方雨晴 毛飞 赵张宁 任延红 朱晓冉 刘天淏 张艳青 李秀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究伴睡眠障碍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胆碱能通路高信号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2022年住院的PD患者,根据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评分将其分为PD伴睡眠障碍组(PD-SD组... 目的探究伴睡眠障碍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胆碱能通路高信号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2022年住院的PD患者,根据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评分将其分为PD伴睡眠障碍组(PD-SD组)(n=56)、PD不伴睡眠障碍组(PD-NSD组)(n=41)。所有被试均行磁共振检查。对两组患者进行PDSS、霍亚分级评估(Hoehn-Yahr,H-Y)、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胆碱能通路高信号量表(cholinergic pathways hyper intensities scale,CHIPS)评估。分析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及CHIP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PD-SD组的MoCA评分[22.00(5.00)分]低于PD-NSD组[26.00(5.00)分](Z=-3.830,P<0.05);PD-SD组CHIPS各层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PD-NSD组[低位内囊总分:12.00(8.00),0(8.00)分;高位内囊总分:12.00(2.00),6.00(9.00)分;放射冠总分:8.00(0),4.00(4.00)分;半卵圆中心总分:3.00(4.00),0(2.00)分;右侧总分:16.00(9.00),5.00(10.00)分;左侧总分:17.00(6.00),7.00(9.00)分;CHIPS总分:32.00(14.00),14.00(20.00)分](Z=-5.081,-5.873,-4.933,-3.211,-5.562,-6.232,-5.995,均P<0.05)。(2)PD-SD组CHIPS量表评分与MoCA总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总分与低位内囊总分(r=-0.286)、半卵圆中心总分(r=-0.307)、右侧总分(r=-0.376)、左侧总分(r=-0.284)、CHIPS总分(r=-0.349)均呈负相关(均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半卵圆中心、低位内囊、右侧以及左侧脑白质病变均不是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PD伴有睡眠障碍比不伴有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更低,CHIPS得分更高,脑白质病变更明显。在伴有睡眠障碍的PD患者中,CHIPS得分越高,认知功能评分越低,其认知障碍发生和发展的速度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胆碱能通路信号量表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胆碱乙酰转移酶和高亲和力胆碱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广安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高亲和力胆碱转运体(ChT)的影响。方法30例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将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进行分离,不阻断血流...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高亲和力胆碱转运体(ChT)的影响。方法30例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将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进行分离,不阻断血流,不注射药物。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采用双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在3组造模后行Morris进行水迷宫测试,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haT及ChT表达。结果Morris进行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第1天模型组逃避潜伏期[(92.6±8.1)s]明显大于假手术组[(71.9±5.1)s]和依达拉奉治疗组[(71.2±4.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天模型组逃避潜伏期[(85.9±9.8)s、(66.2±8.6)s、(68.9±7.4)s)明显大于假手术组[(51.9±4.9)s、(38.3±4.2)s、(21.1±2.9)s]和依达拉奉治疗组[(52.3±3.9)s、(37.5±3.9)s、(20.2±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4.59±0.89)次]明显少于假手术组[(6.79±1.21)次]和依达拉奉治疗组[(7.21±0.8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海马ChaT灰度值比较:模型组(89.05±9.42)明显高于假手术组(67.44±6.36)和依达拉奉治疗组(62.35±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海马ChT灰度值比较:模型组(145.33±3.79)明显低于假手术组(164.21±2.85)和依达拉奉治疗组(162.45±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大鼠海马ChaT表达,ChT代偿性表达增高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血管性痴呆 胆碱乙酰转移酶 亲和力胆碱转运体
原文传递
高糖高溶血磷脂胆碱环境下血小板活化因子在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素娴 雷闽湘 +1 位作者 赵晋晋 陈慧玲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高糖高溶血磷脂胆碱环境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共培养和HMC单独培养,将两种培养模型分别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高糖高溶血磷脂胆碱环境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共培养和HMC单独培养,将两种培养模型分别分为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高脂组、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组,比较各组细胞上清液人纤维连接蛋白(Fn)、人Ⅳ型胶原(ColⅣ)、PAF含量及HMC中PAF受体(PAF-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高糖高脂促进单培养和共培养细胞Fn、Col Ⅳ和PAF含量的升高,且共培养组Fn、ColⅣ和PAF水平均高于单培养组,BN52021可抑制高糖高脂刺激的Fn和Col Ⅳ升高(P均<0.05)。(2)高糖高脂上调HMC中PAF-R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高糖高脂环境下,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存在异常的相互作用,促进Fn、ColⅣ、PAF的产生,高糖高脂刺激的ECM分泌增加可能与PA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溶血磷脂胆碱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细胞间相互作用 系膜细胞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高糖高溶血磷脂胆碱对系膜细胞产生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笑云 于萍 +2 位作者 欧春麟 肖艳华 周素娴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高糖高溶血磷脂胆碱环境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产生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HMCs分为对照组、TGF-β1中和性抗体组、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TGF-β1中和性抗体组,采用qRT... 目的探讨高糖高溶血磷脂胆碱环境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产生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HMCs分为对照组、TGF-β1中和性抗体组、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TGF-β1中和性抗体组,采用qRT-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ColⅣ及Fn含量。结果 (1)高糖高脂组TGF-β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2)高糖高脂组细胞上清液TGF-β1、ColⅣ和Fn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这种作用可被TGF-β1中和性抗体所抑制(P<0.05)。结论高糖高脂可通过促进系膜细胞TGF-β1表达从而诱导ECM的分泌,增加肾纤维化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胆碱 系膜细胞 TGF-β1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伴脑白质疏松症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钱爱星 刘荣荣 +1 位作者 顾盈盈 郭大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9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脑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住海军总医院的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像进行脑白质病变的判定,将有脑白质病变的...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脑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住海军总医院的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像进行脑白质病变的判定,将有脑白质病变的患者设为脑白质病变组,共42例,无脑白质病变的患者设为无脑白质病变组,共34例。采用修订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的判定;采用胆碱能通路高信号量表(Chips量表)及改良的Scheltens量表对患者的脑白质损害情况进行判定;并对脑白质病变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脑白质病变组和无脑白质病变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显示,视空间与执行、注意与集中、记忆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7,P〈0.05;Z=3.24,P〈0.01;Z=4.39,P〈0.01);两组MoCA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P〈0.05)。②脑白质病变组中有认知功能障碍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Chips量表评分、改良Schelten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85,P〈0.01;t=3.66,P〈0.01)。③急性脑梗死伴脑白质病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视空间与执行(r=-0.392)、注意与集中(r=-0.487)、定向力(r=-0.438)及MoCA量表总分(r=-0.420)与Chips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均P〈0.01)。注意与集中(r=-0.464)、定向力(r=-0.523)、MoCA量表总分(r=-0.518)与改良Scheltens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有关,其严重程度影响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胆碱能通路信号量表 改良的Scheltens量表
下载PDF
A pharmacodynamic model of portal hypertension in isolated perfused rat liver 被引量:2
17
作者 Tao Zhang Xue-Yan Xu +7 位作者 Hang Zhou Xin Zhao Meng Song Tao-Tao Zhang He Yin Ting Li Peng-Tao Li Da-Yong C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72-478,共7页
AIM: To develop a pharmacodynamic model of porta hypertension from chronic hepatitis. METHODS: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collagen deposi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morphometry to confirm CCI4-induced chronic hepatitis.... AIM: To develop a pharmacodynamic model of porta hypertension from chronic hepatitis. METHODS: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collagen deposi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morphometry to confirm CCI4-induced chronic hepatitis. At do, d28, ds6 and d84 of the process, the portal perfused velocities (μL/min) in isolated rat livers were exactly controlled with a quanti-fied pump. The pressure (mmHg) was monitored with a Physiological System. The geometric concentrations of phenylephrine or acetylcholine were added to a fixed volume (300 mL) of the circulating perfusate. The equation, the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and 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phenylephrine or acetyl- choline were regressed with Prism-4 software in non-linear fit and various slopes. In the isolated perfused rat liver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oth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were defined as the pharmacodynamic model of portal hypertension.CONCLUSION: A pharmacodynamic model of portal hypertension in isolated perfused rat liver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was defined as the median effective concen- trations of phenylephrine and acetylcho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Isolated portal perfusedrat liver Pharmacodynamic model Portal hypertens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phospholipids in microalga Nitzschia closterium by UPLC-Q-TOF-MS 被引量:6
18
作者 严小军 李海英 +1 位作者 徐继林 周成旭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06-112,共7页
Precise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phospholipids in the microalga Nitzschia closterium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 Precise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phospholipids in the microalga Nitzschia closterium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UPLC-ESI-Q-TOF-MS) for direct analysis of total lipid extracts.Mass spectrometry was performed in reflective time-of-flight using electron spraying ionization in negative mode.Phospholipid molecula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wa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product ions and neutral loss yielded by different phospholipids under ESI-MS/MS mode.The molecular speci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carboxylate anions produced by phospholipids in negative mode;the regiospecificity of the two acyl chains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ratio of sn-1 to sn-2 carboxylate anion abundances.As a result,18 lipid molecular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microalga,comprising seven phosphatidylcholines (PC),two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s (PE),two phosphatidylinositols (PI),and seven phosphatidylglycerols (PG).Lipid standards of PC,PE,PI,and PG were added to the total lipids as internal standards for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revealing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lipids in this species between 0.09 and 3.37 nmol/mg.This method can produce a full structural profile of intact phospholipid molecular species and can be used for study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lipids by monitoring their individual changes over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zschia closterium PHOSPHOLIPIDS UPLC-Q-TOF-MS
下载PDF
Pros and Cons in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f Paraoxonase 1 in Nerve Agent Toxicity
19
作者 Manojkumar Valiyaveettil Yonas Alamneh +2 位作者 Bhupendra P. Doctor Alfred M. Sciuto Madhusoodana P.Nambiar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年第9期935-940,共6页
PON 1 (Paraoxonase 1)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efficient catalytic bioscavenger to combat against OP (organophosphate) and CWNA (chemical warfare nerve agent) toxicity. Unlike stoichiometric bioscavengers such as... PON 1 (Paraoxonase 1)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efficient catalytic bioscavenger to combat against OP (organophosphate) and CWNA (chemical warfare nerve agent) toxicity. Unlike stoichiometric bioscavengers such as butyrylcholinesterase, catalytic bioscavengers are cost effective with the advantage of eliminating all the OPs/CWNAs at low doses. Analysis of catalytic bioscavenger efficacy of PONI showed promising results by various group of researchers. Still, there are large numbers of grey areas which are not addressed so far. One of the major areas of interest is the pharmacokinetic analysis of infused PON 1 in multiple animal models. It is shown that previous studies in mi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alf-life of PONI, while recent studies in guinea pigs from our group showed reduced half-life of PON1. Similar results were reported by other research groups in guinea pigs and non-human primates. The short half-life of exogenously administered PON1 in multiple animal models may be due to poor association of PON1 with its endogenous carrier,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or lower doses of PON 1 or a reflection of species difference. These observations warrant the significance of thorough pharmacokinetic analysis of infused PON 1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for successful utility of PON 1 as an efficient medical countermeasure against OP/CWNA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oxonase 1 catalytic bioscavenger chemical warfare nerve agents PHARMACOKINETICS protective efficacy
下载PDF
3种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表型比较
20
作者 孟庆楠 张晓芙 熊雪莲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669-673,共5页
目的比较3种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特征,从而为NASH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高脂饮食(HFD)喂养24周、Amylin饮食喂养24周、高脂-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HFMCD)喂养10周,诱导小鼠NASH表型,并用正... 目的比较3种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特征,从而为NASH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高脂饮食(HFD)喂养24周、Amylin饮食喂养24周、高脂-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HFMCD)喂养10周,诱导小鼠NASH表型,并用正常饮食(CD)小鼠作为对照,每组10只。喂养结束后分别检测其体质量、肝质量,血清转氨酶(肝脏损伤指标)、肝脏三酰甘油(肝脏脂质沉积指标)、肝脏羟脯氨酸(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以及胰岛素敏感性。对小鼠肝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以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HFD组小鼠发生明显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脏三酰甘油沉积、肝脏羟脯氨酸沉积和肝脏组织炎症病变程度小。Amylin饮食组小鼠发生明显肥胖、胰岛素抵抗、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脏三酰甘油沉积、肝脏羟脯氨酸沉积,以及严重的NASH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HFMCD组小鼠诱导饮食后相对短时间内发生较严重的血清转氨酶上升、肝脏三酰甘油沉积、肝脏羟脯氨酸沉积和肝脏病理学改变,未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结论3种饮食诱导的小鼠模型各有其特点,其中,Amylin饮食诱导的NASH模型更符合人NASH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饮食 Amylin饮食 脂-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