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同轴枪制备Ti(C,N)薄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志坚 苗赫濯 +3 位作者 杨思泽 刘赤子 齐龙浩 潘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同轴枪分别在硬质合金和氮化硅陶瓷刀具基体上沉积了Ti(C,N)薄膜,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薄膜相转化的影响,通过XRD分析,最后得到合适的Ti(C,N)薄膜沉积工艺条件是:枪压3.5kV,同轴枪与试样间距30~40mm,氮气进气压力0... 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同轴枪分别在硬质合金和氮化硅陶瓷刀具基体上沉积了Ti(C,N)薄膜,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薄膜相转化的影响,通过XRD分析,最后得到合适的Ti(C,N)薄膜沉积工艺条件是:枪压3.5kV,同轴枪与试样间距30~40mm,氮气进气压力0.2MPa,电磁阀电压1.5kV,脉冲等离子轰击次数5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 碳氮化钛薄膜 刀具 相转化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制备高硬耐磨TiN涂层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志坚 苗赫濯 +3 位作者 齐龙浩 龚江宏 杨思泽 刘赤子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于室温下在硬质合金刀具上成功淀积了高硬耐磨TiN涂层。实验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有强的结合力,纳米划痕实验临界载荷达90mN以上;TiN涂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Young's模量,分别达27和450 GPa以上。涂层刀具切削... 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于室温下在硬质合金刀具上成功淀积了高硬耐磨TiN涂层。实验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有强的结合力,纳米划痕实验临界载荷达90mN以上;TiN涂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Young's模量,分别达27和450 GPa以上。涂层刀具切削实验表明,刀具可用于硬度高达HRC58—62的CrWMn钢切削,且磨损量较低,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 TiN涂层 硬质合金 刀具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枪在硬质合金刀具上沉积高硬耐磨涂层研究
3
作者 苗赫濯 彭志坚 +2 位作者 杨思泽 刘赤子 齐龙浩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3年第5期4-8,22,共6页
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枪,于室温下在硬质合金刀具基体上分别成功沉积了硬度高、耐磨损、膜基结合力强的TiN、TiCN和TiAlN薄膜。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所得TiN、TiCN、TiAlN薄膜纳米硬度分别可达27 GPa、50 GPa和 38 GPa;杨氏模量分别... 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枪,于室温下在硬质合金刀具基体上分别成功沉积了硬度高、耐磨损、膜基结合力强的TiN、TiCN和TiAlN薄膜。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所得TiN、TiCN、TiAlN薄膜纳米硬度分别可达27 GPa、50 GPa和 38 GPa;杨氏模量分别可达 450 GPa、550 GPa、650 GPa。纳米划痕实验临界载荷分别达 90 mN、110 mN和100 mN以上。切削实验表明,涂层刀具可用于高速切削,刀具后面磨损明显减小。刀具力学性能的改善归因于更优异力学性能涂层的沉积、良好的膜基结合力以及徐层特殊的显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 硬质合金 刀具 沉积 TIN涂层 TiCN涂层 TIALN涂层 纳米硬度 杨氏模量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制备的氮化钛刀具涂层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彭志坚 苗赫濯 +3 位作者 齐龙浩 龚江宏 杨思泽 刘赤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00-904,共5页
室温下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在硬质合金刀具上成功淀积了硬度高、耐磨损、膜基结合良好的氮化钛涂层.俄歇分析表明,薄膜与基体间界面大于250nm;涂层与基体的结合良好,纳米划痕实验临界载荷达90mN以上.纳米压痕实验表明,氮化钛涂层... 室温下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在硬质合金刀具上成功淀积了硬度高、耐磨损、膜基结合良好的氮化钛涂层.俄歇分析表明,薄膜与基体间界面大于250nm;涂层与基体的结合良好,纳米划痕实验临界载荷达90mN以上.纳米压痕实验表明,氮化钛涂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达27GPa和450 GPa以上.涂层刀具切削实验表明,刀具可用于HRC高达58~62的CrWMn钢切削,且磨损量较低,寿命长.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高能量密度等离子的注入效应、晶粒细化效应等对薄膜硬度、杨氏模量、膜基结合力和抗磨损性能等物理性能的改善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刀具 氮化钛涂层 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硬度 杨氏模量
原文传递
多孔脆性材料对高能量密度脉冲的吸收和抵抗能力 被引量:2
5
作者 喻寅 贺红亮 +1 位作者 王文强 卢铁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3-271,共9页
作用在脆性结构材料表面的高能量密度脉冲会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进入材料内部,导致压缩破坏和功能失效.通过设计并引入微孔洞,显著增强了脆性材料冲击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而使脆性结构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耗散冲击波能量,并抑制冲击诱导... 作用在脆性结构材料表面的高能量密度脉冲会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进入材料内部,导致压缩破坏和功能失效.通过设计并引入微孔洞,显著增强了脆性材料冲击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而使脆性结构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耗散冲击波能量,并抑制冲击诱导裂纹的扩展贯通.建立格点-弹簧模型并用于模拟研究致密和多孔脆性材料在高能量密度脉冲加载下的冲击塑性机理、能量吸收耗散过程和裂纹扩展过程.冲击波压缩下孔洞塌缩,导致体积收缩变形和滑移以及转动变形,使得多孔脆性材料表现出显著的冲击塑性.对致密样品、气孔率5%和10%的多孔样品吸能能力的计算表明,多孔脆性材料吸收耗散高能量密度脉冲的能力远优于致密脆性材料.在短脉冲加载下,相较于遭受整体破坏的致密脆性材料,多孔脆性材料以增加局部区域的损伤程度为代价,阻止了严重的冲击破坏扩展贯通整个样品,避免了材料的整体功能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脆性材料 高能量密度脉冲 能量吸收 抑制裂纹
原文传递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陶瓷刀具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义勇 彭志坚 +2 位作者 苗赫濯 王成彪 付志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02-105,共4页
对刀具涂层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提高涂层刀具性能的"五化"措施:沉积工艺复合化、薄膜组成多元化、薄膜结构多层化、薄膜组成和显微结构梯度化、薄膜晶粒纳米化。基于这个思想,提出了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 对刀具涂层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提高涂层刀具性能的"五化"措施:沉积工艺复合化、薄膜组成多元化、薄膜结构多层化、薄膜组成和显微结构梯度化、薄膜晶粒纳米化。基于这个思想,提出了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技术进行陶瓷刀具表面改性,并在最近几年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同轴枪对硬质合金和氮化硅陶瓷刀具进行了镀膜改性尝试。使用该复合表面改性技术,所制备涂层刀具结构独特,很好地满足了"五化"思想,材料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所得TiN、TiCN和TiAlN涂层刀具硬度高,纳米硬度分别为26~28GPa、50~53GPa和38~40GPa;膜基结合力强,纳米划痕临界载荷达80~110mN。所得TiN、TiCN和(Ti,Al)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能够在工业条件下对硬度高达HRC58~62的淬硬CrWMn钢进行干切削,实用切削速度可提高2~10倍,且刀具磨损较小;涂层氮化硅陶瓷刀具加工淬硬钢和灰铸铁(HB2200~2300MPa)工件时,比未涂层刀具后面磨损降低6~10倍。预示该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陶瓷刀具改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 陶瓷刀具 表面改性
下载PDF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沉积新型TiAlN薄膜 被引量:1
7
作者 柳国萍 刘元富 +1 位作者 张谷令 杨思泽 《新技术新工艺》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5,共2页
利用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技术在室温条件下 ,在 45钢基材上制备出了 Ti Al N薄膜。利用 XRD、SEM等手段分析了薄膜的相组成及显微组织 ,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了薄膜的纳米硬度分布及薄膜与基材的结合力。结果表明 :薄膜主要组成相为 Ti... 利用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技术在室温条件下 ,在 45钢基材上制备出了 Ti Al N薄膜。利用 XRD、SEM等手段分析了薄膜的相组成及显微组织 ,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了薄膜的纳米硬度分布及薄膜与基材的结合力。结果表明 :薄膜主要组成相为 Ti Al N,薄膜组织致密、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 TiA1N薄膜 45钢 沉积 XRD SEM 显微组织 相组成 纳米压痕仪
下载PDF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法制备TiN薄膜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元富 张谷令 +2 位作者 王久丽 刘赤子 杨思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03-507,共5页
利用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技术在室温条件下在 4 5号钢基材上制备出了超硬耐磨TiN薄膜 .利用XRD ,XPS ,AES ,SEM等手段分析了薄膜的成分及显微组织结构 ,并测试了薄膜的硬度分布及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薄膜主要组成相为TiN ,薄膜... 利用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技术在室温条件下在 4 5号钢基材上制备出了超硬耐磨TiN薄膜 .利用XRD ,XPS ,AES ,SEM等手段分析了薄膜的成分及显微组织结构 ,并测试了薄膜的硬度分布及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薄膜主要组成相为TiN ,薄膜组织致密、均匀 ,与基材之间存在较宽的混合界面 ;薄膜硬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钛薄膜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 薄膜生长 耐磨性 显微组织 结构分析
原文传递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法类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武保 范松华 +3 位作者 刘赤子 张谷令 王久丽 杨思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利用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法在光学玻璃衬底上、在室温下成功的制备了光滑、致密、均匀的纳米类金刚石膜 .工艺研究表明 :放电电压和放电距离以及工作气体种类对纳米类金刚石膜的沉积起着关键作用 .利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以及电子能... 利用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法在光学玻璃衬底上、在室温下成功的制备了光滑、致密、均匀的纳米类金刚石膜 .工艺研究表明 :放电电压和放电距离以及工作气体种类对纳米类金刚石膜的沉积起着关键作用 .利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以及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薄膜的形态结构表明 :薄膜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特征 ;纳米类金刚石膜的晶粒尺寸小于 2 0nm甚至为非晶态 ;类金刚石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氮原子 ,随着沉积能量的升高 ,氮的含量增大 .纳米类金刚石膜的薄膜电阻超过 10 9Ω cm2 .对放电溅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结果与工艺研究的结论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法 制备 PHEDP法 类金刚石膜 拉曼光谱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文然 陈光良 +4 位作者 顾伟超 张谷令 范松华 刘赤子 杨思泽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5-921,共7页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pu lsed h igh energy density p lasm a,PHEDP)是一项新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它集高电子温度、高能量密度、高定向速度于一身,在制备薄膜时具有沉积薄膜的温度低、沉积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的优点,并兼具表面溅...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pu lsed h igh energy density p lasm a,PHEDP)是一项新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它集高电子温度、高能量密度、高定向速度于一身,在制备薄膜时具有沉积薄膜的温度低、沉积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的优点,并兼具表面溅射、离子注入、冲击波和强淬火效应等综合效应;它可以制备纳米晶或非晶硬质薄膜,提高基底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耐蚀性能;能够实现非金属材料表面金属化,所制备薄膜与基底之间存在很宽的混合过渡区,因此膜/基结合良好.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分析了脉冲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 综述 表面改性
原文传递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沉积(Ti,Al)N薄膜组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元富 韩建民 +7 位作者 张谷令 王久丽 陈光良 李雪明 冯文然 范松华 刘赤子 杨思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01-1305,共5页
利用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技术在室温条件下在 4 5 #钢基材表面沉积了高硬度耐腐蚀 (Ti,Al)N薄膜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分析了薄膜的显微组织 .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了薄膜的纳米硬度 .测试... 利用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技术在室温条件下在 4 5 #钢基材表面沉积了高硬度耐腐蚀 (Ti,Al)N薄膜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分析了薄膜的显微组织 .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了薄膜的纳米硬度 .测试了薄膜在 0 5mol LH2 SO4 水溶液中的耐蚀性 .测试结果表明 :薄膜主要组成相为 (Ti,Al)N ,同时含有少量的AlN ,薄膜的纳米硬度高达 2 6GPa ,薄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与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相比 ,耐蚀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AL)N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 耐蚀性 1CR18NI9TI 奥氏体不锈钢 俄歇电子能谱 显微组织 薄膜 个数 室温条件
原文传递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薄膜制备与材料表面改性
12
作者 阎鹏勋 杨思泽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0-516,共7页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是一项全新的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处理和薄膜制备技术 .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从理论和试验上研究了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的产生机制及其物理性质 .研究了脉冲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的...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是一项全新的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处理和薄膜制备技术 .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从理论和试验上研究了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的产生机制及其物理性质 .研究了脉冲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现象和物理机制 .诊断测量表明 ,脉冲等离子体具有电子温度高 (10—10 0eV)、等离子体密度高 (10 1 4— 10 1 6 cm- 3)、定向速度高 (~ 10 7cm s)、功率大 (10 4 W cm2 )等特点 .在制备薄膜时具有沉积速率高 ,薄膜与基底粘结力强 ,并兼有激光表面处理、电子束处理、冲击波轰击、离子注入、溅射、化学气相沉积等综合性特点 ,可以在室温下合成亚稳态相和其他化合物材料 .在此基础上 ,系统地进行了脉冲等离子体薄膜制备和材料表面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在室温下的不同材料衬底上成功地沉积了性能良好的较大颗粒立方氮化硼、碳氮化钛、氮化钛、类金刚石、氮化铝等薄膜材料 .沉积薄膜和基底之间存在一个很宽的过渡层 ,因此导致薄膜与基底有很强的粘结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 薄膜 表面处理 金属材料
原文传递
氮化硅陶瓷刀具表面涂覆高硬耐磨氮化钛涂层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志坚 苗赫濯 +3 位作者 齐龙浩 龚江宏 杨思泽 刘赤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于室温下在氮化硅陶瓷刀具上成功沉积了高硬耐磨的氮化钛涂层。薄膜厚度用光学显微镜和俄歇电子能谱仪测定,薄膜元素和相组成与分布分别用俄歇电子能谱仪、X光电子能谱以及X光衍射仪测定,薄膜微观结构用扫描电... 用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体于室温下在氮化硅陶瓷刀具上成功沉积了高硬耐磨的氮化钛涂层。薄膜厚度用光学显微镜和俄歇电子能谱仪测定,薄膜元素和相组成与分布分别用俄歇电子能谱仪、X光电子能谱以及X光衍射仪测定,薄膜微观结构用扫描电镜观察,薄膜表面粗糙度用光学显微镜测定,薄膜力学性能由纳米压痕实验和纳米划痕实验确定,薄膜的磨损性能用工业条件下的切削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化条件下,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很好,纳米划痕实验临界载荷达80 mN以上;氮化钛涂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达28 GPa和350 GPa以上。涂层刀具用于HB达2 200 MPa^2 300 MPa的HT250钢切削实验表明,刀具耐磨损能力增强,寿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 TIN涂层 氮化硅陶瓷 刀具
下载PDF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在材料保护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正飞 吴杏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3,11,共4页
概述了等离子体方法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原理、工艺特点和最新进展,特别综述了近年来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PHEDP)在表面改性方面所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并给出部分典型实例。
关键词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 体表面改性 材料保护
下载PDF
On High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Pulsar Giant Pulses
15
作者 Victor M. Kontorovich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5年第1期48-60,共13页
A wide range of events observed at the giant pulses (high energy density, observed localization of giant pulses GPs relative to the average pulse, fine structure of GPs with duration up to some nanoseconds, observed ... A wide range of events observed at the giant pulses (high energy density, observed localization of giant pulses GPs relative to the average pulse, fine structure of GPs with duration up to some nanoseconds, observed circular polarization of GP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P phase and the phase of the hard pulsar emission X-ray and gamma) can be explained from the viewpoint that the internal polar gap is a cavity-resonator stimulated by discharges and radiating through the breaks in the magnetosphere. The new results in this field [the electromagnetic (era) waves generation in the gap in the process of longitudinal acceleration in the electric field vanishing on the star surface, high frequency break in the spectrum as a result of switching off this generation, formation in this process a power-low spectrum with a high frequency (hf) break, the possibility determination of pulsar magnetic field by the hf break posi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in pulse and inter pulse mechanism generation, quantization of em tornado rotation in the gap and appearance of the bands in the inter pulse spectrum, influence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in the gap on pair generation and position of the dead line in pulsars] are added in the intermediate epilog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ARS giant pulses inner gap cavity-resonator spark rotation electromagnetic tornad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