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结合在社区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刘振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80-82,共3页
研究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患者中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行阿司匹林治疗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血压、血脂、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 研究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患者中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行阿司匹林治疗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血压、血脂、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外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血脂指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中年高血压患者3级分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茹建平 杨庆华 贾贤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5-47,5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下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心内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另选取100例血压正常体检者...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下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心内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另选取100例血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1(VA1)、基底动脉(BA);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2(VA2),分别测定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硫代巴比妥酸法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比色法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降低,PI、RI增加,且随血压级别的增加PSV、EDV逐渐降低,PI、RI逐斩增加;高血压患者椎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降低,PI、RI增加,且随血压级别的增加PSV、EDV逐渐降低,PI、RI逐斩增加。高血压患者SOD、NO低于对照组,MDA高于对照组,随着血压级别的增加,SOD、NO逐渐降低,MDA逐渐升高。结论:TCD、CDFI联合检查,可对高血压患者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对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斑块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薛为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1期597-598,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尿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18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尿酸、尿白蛋白、双侧颈总动脉内膜等指标的检测,按照血尿酸、尿白蛋白的水平分成血尿酸组、尿微...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尿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18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尿酸、尿白蛋白、双侧颈总动脉内膜等指标的检测,按照血尿酸、尿白蛋白的水平分成血尿酸组、尿微量白蛋白组、正常组、混合组4个组别,比较4个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高低。结果血尿酸组、尿微量白蛋白组、混合组的颈动脉内膜增厚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混合组的颈动脉内膜增厚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血尿酸组、尿微量白蛋白组(P<0.05),血尿酸组、尿微量白蛋白组颈动脉内膜增厚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变化与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说明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降血压的同时应重视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血尿酸 尿白蛋白
下载PDF
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承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6期2173-2175,共3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103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Hcy水平检测,依据Hcy水平分为观察组53例(Hcy> 15μmol/L),对照组50例(Hcy≤15...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103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Hcy水平检测,依据Hcy水平分为观察组53例(Hcy> 15μmol/L),对照组50例(Hcy≤15μmol/L),统计比较两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等]。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MCP-1、ox-LDL、VE-cadherin水平及IMT均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斑块形成率为60. 38%(32/53),高于对照组40. 00%(2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清hs-CRP、MCP-1、ox-LDL、VEcadherin及IMT、颈动脉斑块形成为诱发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 <0. 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呈正相关(P <0. 05)。结论: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为诱发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危因素,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炎症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
下载PDF
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庆 田凌 +3 位作者 张国荣 王懿 徐文静 邓文静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中心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和双侧颈总动脉内膜检测,... 目的:总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中心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和双侧颈总动脉内膜检测,按照血尿酸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分成A组(血尿酸组)52例、B组(尿微量白蛋白组)49例、c组(正常组)49例、D组(混合组)50例,分析比较4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结果:A组、B组和D组内膜增厚和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且差异显著(P〈0.05);D组内膜增厚和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且差异显著(P〈0.05);A组、B组内膜增厚和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变化和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所以,血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指标,临床治疗中在降血压的同时要注意血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尿微量白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下载PDF
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
6
作者 林苗 黄旭梅 林斌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7期403-404,409,共3页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方法 监测CAS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 (I组 )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 (Ⅱ组 )患者和颈动脉正常 (CAN)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 (24hMSP)、白天平均收缩压 (dMSP)、夜间平均收缩...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方法 监测CAS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 (I组 )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 (Ⅱ组 )患者和颈动脉正常 (CAN)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 (24hMSP)、白天平均收缩压 (dMSP)、夜间平均收缩压 (nMSP)、24h平均舒张压 (24hMDP)、白天平均舒张压 (dMDP)、夜间平均舒张压 (nMDP)。 结果 CAS组及Ⅱ组的24hMSP、dMSP、nMSP均高于CAN组 (均P<0.05) ;Ⅰ组nMSP、dMDP、nMDP高于CAN组 (P<0.05) ;CAS组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AN组 (均P<0.01) ,而舒张压的各项测值与CAN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结论 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增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造成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 ,单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即可导致动脉内膜的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动态血压 动脉斑块形成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罗松平 朱虹 +2 位作者 林磊 丁志杰 段宝民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0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12-2014-12到该院体检的300例体检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组(斑块组)194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形成组(无...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12-2014-12到该院体检的300例体检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组(斑块组)194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形成组(无斑块组)106例。每例患者均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饮酒指数、体重指数(BMI)、血压(S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以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应用SPSS17.0软件对斑块组和非斑块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排除性别、年龄、遗传等不可干预的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程度。结果两组SBP、FBG、TC、LDL、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因素LDL(OR=9.392)、FBG(OR=2.32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LDL和FBG是预防动脉硬化优先考虑的独立危险可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危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 空腹血糖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3
8
作者 金远志 王邦宁 《安徽医学》 2010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及早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175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97例)和无斑块...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及早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175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97例)和无斑块组(78例)两组,记录所有患者血脂情况,包括:三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水平(FBG),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等病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块组高血压发病率、TC、TG、LDL-C、apoB、Lp(a)、FIB浓度、糖代谢异常发病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均<0.05),两组间吸烟饮酒史、载脂蛋白A(apoA)、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血脂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9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8-328,共1页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内中膜厚度 HSCRP 动脉斑块 外周血管病变 斑块形成 炎症标记物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0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6,共1页
该文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调查2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硬化... 该文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调查2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r=0.21、0.26,P〈0.01),与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亦呈正相关(r=0.17、0.30,P〈0.05),与尿酸、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脑卒中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硬化 斑块形成 糖化血红蛋白 动脉超声
下载PDF
H型高血压颈动脉超声分析
11
作者 卢捷 刘桂芬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30期4267-4268,共2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67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6例,对2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粥...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67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6例,对2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相关性
下载PDF
动脉老化与高血压(待续) 被引量:1
12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6-867,共2页
关键词 动脉老化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动脉 动脉硬化 斑块形成 老化过程 脑并发症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俊堂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5年第7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抗栓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心脑血管疾病 致病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血栓形成 外周血管 血脂紊乱
下载PDF
H型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青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103例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Hcy水平检测,依据Hcy水平分为观察组53例(Hcy>15μmol/L),对照组50例(...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103例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Hcy水平检测,依据Hcy水平分为观察组53例(Hcy>15μmol/L),对照组50例(Hcy≤15μmol/L),比较2组性别、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等。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MCP-1、ox-LDL、VE-cadherin水平及IMT均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斑块形成率60.38%(32/53),高于对照组40.0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s-CRP、MCP-1、ox-LDL、VE-cadherin及IMT、颈动脉斑块形成为诱发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危因素,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炎症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鲁雁 孙宁玲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了解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高血压导致外周血管病变的认识。方法对入选1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定量... 目的了解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高血压导致外周血管病变的认识。方法对入选1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定量检测血清hsCRP,并进行血清hs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4.94±4.76)vs(3.12±3.90)mg/L,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与增厚患者,分别为(5.38±4.96)vs(3.12±3.90)mg/L,(5.38±4.96)vs(3.55±3.81)mg/L,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高血压患者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动脉内中膜厚度 动脉斑块 外周血管病变 炎症标记物 相关性分析 动脉硬化 动脉病变 超声测量 斑块形成 定量检测 0.05 血清 P水平 增厚
原文传递
下肢及多处动脉栓塞诊治2例
16
作者 柏长喜 慈书平 《东南国防医药》 2003年第4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持续性房颤 动脉栓塞 下肢 四肢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室壁瘤 膨胀瘤 扩血管 肠系膜上动脉 斑块形成 高血压 多谱勒
下载PDF
女性颈动脉病变142例分析
17
作者 吴海萍 张雅红 郑江 《中国乡村医药》 2007年第11期16-17,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与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本文对142例女性的颈动脉病变与高...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与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本文对142例女性的颈动脉病变与高血压病、年龄及血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病变 女性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斑块形成 高血压 全身性疾病 动脉硬化 脑血管病
下载PDF
15个健康“硬指标”
18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第4期3-3,共1页
血压标准值: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血压不正常不仅会影响血管健康,还会影响心脏、大脑。《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血脂(低密度脂蛋白)标准... 血压标准值: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血压不正常不仅会影响血管健康,还会影响心脏、大脑。《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血脂(低密度脂蛋白)标准值:<3.4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汞柱 低密度脂蛋白 脑卒中患者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 高血压 毫摩尔
下载PDF
补镁,一招克“三高”
19
作者 吕国梁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4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压 “三高” 补镁 药物治疗 高血脂 高血糖 保护作用 心脑血管
下载PDF
国家医学科技攻关取得重大成果
20
《医学信息》 1997年第3期3-4,共2页
国家医学科技攻关取得重大成果据中华医学会提供的信息,“八五”期间,国家医学科技攻关取得重大成果,具体有:1.开创中国癌症防治之路——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研究:①食管癌的现场可疑病因和致病因素的预防研究;②食管癌癌前... 国家医学科技攻关取得重大成果据中华医学会提供的信息,“八五”期间,国家医学科技攻关取得重大成果,具体有:1.开创中国癌症防治之路——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研究:①食管癌的现场可疑病因和致病因素的预防研究;②食管癌癌前病变及其阻断的研究;③食管癌高危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攻关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戊型肝炎 高血压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急性心肌梗塞 对比研究 食管癌 生物心脏瓣膜 诊断试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