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5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韦彤雁 蒙兰青 +5 位作者 李天资 李清锋 蓝家富 陆高翔 李近都 梁烨 《右江医学》 2015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PH)伴腔隙性脑梗死(LI)与慢性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相关关系,为提高PH+LI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PH+LI患者472例(PH+LI组)和527例高血压病不伴脑梗死患者(PH组),检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血脂和血尿酸(...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PH)伴腔隙性脑梗死(LI)与慢性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相关关系,为提高PH+LI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PH+LI患者472例(PH+LI组)和527例高血压病不伴脑梗死患者(PH组),检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血脂和血尿酸(UA),用Logistic分析比较两组资料高危因素的关联性。结果 PH+LI组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胆固醇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的患病率较PH组高(P<0.01),男性PH+LI患病率较女性高(P<0.01),不同年龄PH+LI患病率与P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男性、肥胖、高尿酸血症和甘油三酯升高等是PH+LI患病的危险因素,患病风险分别是2.16、10.46、35.16和5.54倍。结论 PH+LI与性别、体质、血脂、血尿酸等因素有关,男性、肥胖、高尿酸血症和甘油三酯升高是PH+LI患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地龙野芭蕉改善老年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纤溶内皮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潘兴寿 何思陆 +5 位作者 梁烨 李清锋 李天资 邹才华 李近都 韦彤雁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7期9-12,16,共5页
目的 探讨地龙野芭蕉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PH+LI)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50例老年PH+L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用地龙野芭蕉处方治疗30d,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症... 目的 探讨地龙野芭蕉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PH+LI)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50例老年PH+L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用地龙野芭蕉处方治疗30d,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纤溶功能(t PA、PAI)和血管内皮功能(ET、NO、PGI2)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例,治愈率为96.0%;对照组痊愈23例,显效2例,治愈率为9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22);两组患者t PA、PAI、ET、NO、PGI_2水平治疗前均有异常改变(P〈0.01),治疗组治疗后缓解至健康组水平(P〉0.05),对照组只有NO水平治疗后缓解至健康组水平(P〉0.05),t PA、PAI、ET、PGI2水平治疗后有所缓解,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龙野芭蕉对改善老年PH+LI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和血管内皮受损有明确的效果,对预防脑梗死再发或许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野芭蕉 原发高血压
下载PDF
P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龚艳春 郭冀珍 +2 位作者 史桂英 石学耕 龚兰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040-3041,共2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的标志———P-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FITC标记的抗CD42a单抗(鼠IgG1),PE标记的抗CD62P单抗(鼠IgG1),CY标记的抗CD45单抗(鼠IgG1),FITC标记的鼠IgG1同种型对照免疫球蛋白...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的标志———P-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FITC标记的抗CD42a单抗(鼠IgG1),PE标记的抗CD62P单抗(鼠IgG1),CY标记的抗CD45单抗(鼠IgG1),FITC标记的鼠IgG1同种型对照免疫球蛋白,PE标记的鼠IgG1同种型对照免疫球蛋白,上述单抗分别标记全血中血小板及白细胞的相关抗原;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采取全血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全血血小板上P-选择素阳性表达:全血标本中分别加入3种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FITC-CD42a,PE-62P及CY-CD45,室温避光反应20min,10g/L多聚甲醛固定10min,用PBS洗2次,上机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表达犤(23.0±4.0)%犦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犤(16.9±1.8%)犦及正常人组犤(5.2±0.7)%犦,三者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7.4,28.4,P<0.05)。结论P-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与血管渐进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原发高血压 发病机制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cy、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建梅 张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探讨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阳亢血瘀型)病人随机分为麻葛丹仲饮+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治疗组)和络活喜+叶酸治疗(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阳亢血瘀型)病人随机分为麻葛丹仲饮+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治疗组)和络活喜+叶酸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病人服药8周前后临床症状、血压、血清Hcy和血浆D-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临床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血浆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降低血浆D-D水平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血清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葛丹仲饮可改善阳亢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症状和Hcy、D-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阳亢血瘀型 麻葛丹仲饮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智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史以珏 王德治 +2 位作者 龚艳春 杜俭 郭冀珍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2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 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智能评价。方法 分别对43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病人和34例正常人进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Rosen)评分及智能评定(HDS)。结果(1)以正常人为对照,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 HI... 目的 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智能评价。方法 分别对43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病人和34例正常人进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Rosen)评分及智能评定(HDS)。结果(1)以正常人为对照,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 HIS,Rosen显著升高(分别为 P<0.05,P<0.01),HDS显著降低(P<0.001)。(2)原发性高血压Ⅱ级组的HDS显著低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与Rosen呈显著正相关(r=0.318,P<0.05)。(3)血粘度升高患者的HDS显著低于血粘度正常者(P<0.05)。结论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Rosen)评分及智能评定(HDS)可作为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长期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评定 高血压 合并症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春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6期860-86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将该病分为阴虚火旺、气...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将该病分为阴虚火旺、气虚血瘀、脾虚痰湿三型,并予以对症治疗,均给予3周治疗,3个月后复查。观察病人治疗1周、2周、3周血压恢复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2个月后头颅CT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2周血压恢复情况,治疗3周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2个月后复查头颅CT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cy、D-二聚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黎明 廖智勇 罗凯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cy、D-二聚体的影响,以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探讨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cy、D-二聚体的影响,以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麻葛丹仲饮与马来酸依普利片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NISHH评分以及Hcy、D-二聚体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cy、D-二聚体水平以及舒张压、收缩压、NISHH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D-二聚体水平以及舒张压、收缩压、NISH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葛丹仲饮可进一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Hcy、D-二聚体水平,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葛丹仲饮 原发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 HCY D-二聚体 影响
下载PDF
52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时间护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钟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9年第18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时间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对... 目的分析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时间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护理有效度对比,观察组(94.2%)也高于对照组(76.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时间护理应用于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提升临床效果,应用可靠,临床影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护理 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 服药时间 护理有效度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明刚 叶德祥 +1 位作者 施学松 王发胜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特点及其与认知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EH患者100例(对照组),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特点及其与认知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EH患者100例(对照组),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和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分别为(151.15±16.10)mmHg和(87.11±6.1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分别为(0.16±0.04)、(0.15±0.03)、(0.15±0.04)、(0.14±0.04)、(0.15±0.03)和(0.14±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为(18.26±2.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BP、nDBP、nSBPV、nDBPV与MMSE评分呈弱正相关关系(r=0.298、0.301、0.281和0.295,P<0.05)。结论老年EH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夜间SBP、DBP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单纯EH患者,且与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血压变异 认知受损
下载PDF
时间护理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静鑫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18期157-157,162,共2页
目的:分析时间护理对患有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且已确诊的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 目的:分析时间护理对患有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且已确诊的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时间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血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为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护理提高了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护理 高血压
下载PDF
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纪文洋 蔡美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第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其临床意义。方法循环酶法测定106例LI高血压患者和81例同期住院非LI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对106例LI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根...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其临床意义。方法循环酶法测定106例LI高血压患者和81例同期住院非LI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对106例LI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根据Hcy水平将LI分为Hcy正常组(Hcy≤15μmol/L)和Hcy升高组(Hcy>15μmol/L)。结果①腔隙性脑梗塞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23.18±8.5μmol/L和12.67±6.6μmol/L,腔隙性脑梗塞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9.206,P<0.01,血清Hcy水平升高分别为80例(75.47%)和19例(23.46%),Hcy升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χ2=49.86,P<0.01。②腔隙性脑梗塞组中高Hcy血症组与正常Hcy组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为82.50%和30.77%,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8.75%和34.62%,高Hcy血症组较正常Hcy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升高(χ2=24.916,P<0.01及χ2=17.543,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L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有关,在L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LI发生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爱群 《光明中医》 2018年第17期2574-257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成效。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老年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成效。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老年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探究2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相比对照组的76.6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P=0.000);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治疗成效明显,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具有较高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赵福兰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5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维维 张梦云 +2 位作者 胡晓英 刘智芬 高春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2275-227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并且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2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并且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2例(观察组),同时选择单纯老年高血压病人86例(对照组),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压、血压变异性,并分析血压、血压变异性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8,-0.387,-0.380,-0.434,P均<0.05),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舒张压变异性均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8,-0.451,-0.466,-0.437,-0.479,-0.450,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且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血压变异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代谢特征(英文)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龚艳春 洪洁 +3 位作者 郭冀珍 王德治 宁光 龚兰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15-1916,共2页
目的分析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代谢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99-6/2001-3在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头颅MRI检查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者中,应用改良的Bergman的减少样本数微小模型方法评价... 目的分析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代谢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99-6/2001-3在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头颅MRI检查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者中,应用改良的Bergman的减少样本数微小模型方法评价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分析其胰岛素抵抗伴有的代谢紊乱。结果腰臀比:胰岛素抵抗组(38例)明显大于非胰岛素抵抗组(22例),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88±0.05vs0.85±0.06,t=2.15,P<0.05);胰岛素抵抗组三酰甘油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犤(2.41±0.06)mmol/Lvs(1.48±0.03)mmol/L,t=2.24,P<0.05犦;胰岛素抵抗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利用率明显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犤(4.0±0.6)min/mU·Lvs(4.8±0.6)min/mU·L,t=2.18,P<0.05;(2.12±0.17)/minvs(2.61±0.18)/min,t=2.24,P<0.05犦。结论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同时伴有腹部肥胖和高三酰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代谢特征 头颅MRI检查
下载PDF
时间护理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黄彩颜 徐蕊 柯金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17期1638-1639,共2页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时间护理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时间护理组根据患者的生理或病理时间规律特点给予调整服药时间及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时间护理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时间护理组根据患者的生理或病理时间规律特点给予调整服药时间及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食和睡眠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时间给药及常规护理,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时间护理组患者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护理组患者因脑血管意外事件复发再入院7例占23.33%,对照组再人院18例占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握人体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特点,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时间护理,能明显地提高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以及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护理 高血压 疗效 干预
原文传递
拜新同对高血压伴脑腔隙梗死患者血脂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洪增 薛彦忠 +2 位作者 项建平 聂成福 张志敏 《河北医学》 CAS 2000年第10期897-900,共4页
目的 :评价拜新同的降压效果及其对高血压伴脑腔隙梗死患者血脂、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4 7例高血压伴脑腔隙梗死患者给予拜新同 (拜耳公司 ) ,剂量 30~ 6 0 mg/ d,治疗 6周 ,另外 2 2例服用卡托普利 2 5~ 50 mg,每天 3... 目的 :评价拜新同的降压效果及其对高血压伴脑腔隙梗死患者血脂、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4 7例高血压伴脑腔隙梗死患者给予拜新同 (拜耳公司 ) ,剂量 30~ 6 0 mg/ d,治疗 6周 ,另外 2 2例服用卡托普利 2 5~ 50 mg,每天 3次。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都进行血压监测和血清脂质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结果 :两组降压效果拜新同较卡托普利为优。并对甘油三酯、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有较好的影响。结论 :长效缓释剂拜新同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能够改善糖和脂质代谢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对靶器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拜新同 血脂 糖耐量
下载PDF
高血压病及伴脑腔隙性梗死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三项指标评价
18
作者 郭冀珍 龚艳春 +3 位作者 陶波 孙首悦 冯颖青 林伯贤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及伴脑腔隙性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情况。方法  ( 1) 30名正常人及 14 3例高血压病人 (内含 10 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均做口服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并按脑磁共振显像 (MRI)结果分成三组 :正常人组、有脑腔隙性病... 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及伴脑腔隙性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情况。方法  ( 1) 30名正常人及 14 3例高血压病人 (内含 10 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均做口服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并按脑磁共振显像 (MRI)结果分成三组 :正常人组、有脑腔隙性病变 [L( + ) ]组、无腔隙性病变 [L( - ) ]组。 ( 2 )比较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的三种方法 :1(FGP×Fins) ,OGTT及InRT的曲线下面积 (AUC)比值 :AUCOGTT/AUCInRT及用Cederholm函数公式计算的Ins敏感指数 :Cederholm -ISI。( 3)分析胰岛素抵抗是否为脑部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 1) 1/ (FPG×FIns)、AUCOGTT/AUCInRT及Cederholm -ISI,三种方法计算Ins敏感性指数 ,三种方法之间两两相关 (r=0 30 6 ,r =0 534 ,r=0 54 7,P <0 0 1)。 ( 2 )Cederholm -ISI在高血压病脑腔隙性有、无梗塞二组中有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 1)比较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的三种方法发现用Cederholm -ISI方法比 1/ (FPG×FIns)及AUCOGTT/AUCInRT更敏感。 (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IR 糖耐量
下载PDF
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者的胰岛素抵抗特征分析
19
作者 龚艳春 郭冀珍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应用Bergman的微小模型方法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者的胰岛素抵抗特征。方法:应用改良的Bergman的减少样本数(n=12)微小模型方法评价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 目的:应用Bergman的微小模型方法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者的胰岛素抵抗特征。方法:应用改良的Bergman的减少样本数(n=12)微小模型方法评价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者胰岛素抵抗伴有的代谢紊乱。结果:(1)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者胰岛素抵抗组腰臀比明显大于无胰岛素抵抗组(0.88±4.95×10^2vs0.85±6.4×10^2,P<0.05).(2)胰岛素抵抗组甘油三酯(TG)也明显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组(2.41±0.06vs1.48±0.03,P<0.05)。(3)胰岛素抵抗组的胰岛素敏感性(4.01±0.55vs 4.82±0.61,P<0.05)和葡萄糖利用率(2.12±0.17vs2.61±0.18,P<0.05)明显低于无胰岛素抵抗组。结论: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同时伴有腹部肥胖和高甘油三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非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高血压伴糖尿病致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20
作者 张红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1124-1124,共1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糖尿病致腔隙性脑梗死(SCI)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的2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伴有糖尿病和不伴糖尿病的患者发生SCI的概率。结果发现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存在SCI或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SCIs)的概率比不伴糖尿病...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糖尿病致腔隙性脑梗死(SCI)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的2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伴有糖尿病和不伴糖尿病的患者发生SCI的概率。结果发现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存在SCI或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SCIs)的概率比不伴糖尿病的高。结论糖尿病是高血压致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