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NT-proBNP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寿艳 杨坤 +4 位作者 潘波 代静澜 牟海刚 梁伟 覃策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065-206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26)及窦性心律组(n=30),并选取年龄和性别与入选患者...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26)及窦性心律组(n=30),并选取年龄和性别与入选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计算PtfV1。结果阵发性房颤组的NTproBNP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减低。阵发性房颤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543,P<0.05),与LAD呈正相关(r=0.606,P<0.01),与LVEF呈负相关性(r=-0.750,P<0.01),与PtfV1绝对值呈正相关(r=0.513,P<0.01)。结论测定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及PtfV1,有助于综合评估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下载PDF
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再发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晨峰 李顺宝 +4 位作者 李静 刘伟 邢颖 刘东旭 于丽娜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860-863,共4页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再发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收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情况下加用小剂量贝那普...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再发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收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情况下加用小剂量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对照组单纯给予基础治疗,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用用药前、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患者的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以及12个月内有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和房颤复发情况出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在应用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后时域参数及频域参数(SDNN、RMSSD、LF、HF、LF/HF)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在随访中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有26例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其中8例在观察组中,18例在对照组中,观察组出现房性心律失常比率中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再发房颤的患者观察组5例,对照组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可以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出现,并可以改善心率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 心率变异 复发
下载PDF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燕娜 曾秀芳 卢敏儿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18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88例单纯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对比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飞利浦IE33超声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88例单纯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对比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飞利浦IE33超声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指标: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E/A比值)、室间隔/左室后壁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左房内径为(44.89±3.13)mm,明显比对比组(32.81±2.31)mm高,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t=12.824,P<0.01);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3.82±12.42)mm,跟对比组(41.23±12.12)mm比较,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t=0.342,P>0.05);研究组E/A比值为(0.82±0.21),明显比对比组(0.61±0.12)高,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t=5.924,P<0.01);研究组室间隔/左室后壁为(1.12±0.13),跟对比组(1.09±0.12)比较,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t=0.241,P>0.05)。结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为左房内径明显增大,E/A比值增大,说明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跟左心房扩大有密切关系,可因血压升高而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形态学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 心脏超声 临床特点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P波最长时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翔 李千青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两组高血压降压治疗基本相同,都使用钙阻抗剂或ACE...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两组高血压降压治疗基本相同,都使用钙阻抗剂或ACEI类药。A组加用美托洛尔25-50 mg/d。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Pmax和P波最短时间(Pmin),计算出Pd(Pd=Pmax-Pmin)。结果:治疗前两组Pmax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A组的Pmax、Pd显著降低,与B组相同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Pmax、Pd相差有显著性(P<0.01);而B组间相差不显著(P>0.05)。A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降低Pmax、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 阵发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5
作者 赵国忠 李玲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1期26-26,共1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58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9例。两组高血压降压治疗基本相同,均使用钙阻抗剂或ACEI、ARB类药。A...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58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9例。两组高血压降压治疗基本相同,均使用钙阻抗剂或ACEI、ARB类药。A组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25~50mg/日。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最小时间(Pmin),计算出Pd(Pd=Pmax-Pmin)。结果:治疗前两组Pmax和P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Pmax和Pd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的Pmax和Pd下降得更多,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降低Pd,提示可减少心房纤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缓释片 高血压 阵发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徐珑嫣 王士兵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216-4219,共4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 mg/d,每日1次+氢氯噻嗪片12.5 mg/d,每日1次,清晨口服;观...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 mg/d,每日1次+氢氯噻嗪片12.5 mg/d,每日1次,清晨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80~160 mg/d,每日1次,清晨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压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P波最大时限(P_(max))、P波离散度(P_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水平和LAD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s-CRP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LAD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max和Pd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Pmax和P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心脏功能相关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 老年 高血压 缬沙坦 炎症因子 心脏
下载PDF
缬沙坦辅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秀武 朱志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6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索高血压伴阵发性发颤患者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基础上辅以缬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磺酸氨氯地平+氢氯噻嗪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探索高血压伴阵发性发颤患者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基础上辅以缬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磺酸氨氯地平+氢氯噻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缬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P波离散程度、房颤发作频次、后期随访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心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心功能(LVEF、LAD)好转更为明显,P波离散程度、房颤发作频次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转为持续性房颤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辅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房颤复发率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 缬沙坦 心脏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清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7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80作为对照组,同期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心脏超声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与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80作为对照组,同期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心脏超声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与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的比值(E/A)为(0.81±0.22),左房内径(LAD)为(44.52±3.35)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0±0.17)、(32.27±3.5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Dd为(43.46±11.15)mm,IVSD/LVPWa为(1.13±0.23),与对照组(43.46±11.15)mm、(1.13±0.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改变了患者的心脏结构,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左房内径和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与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 高血压 心脏超声
下载PDF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103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秀丽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37-239,258,共4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20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3)与对照组(n=103)。对照组采取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取胺碘酮...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20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3)与对照组(n=103)。对照组采取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取胺碘酮+替米沙坦治疗,均治疗6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房颤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并于疗程结束后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 15%(98/103)高于对照组83. 50%(86/103)(P <0. 05);治疗前两组房颤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疗程结束后两组房颤发作频次较治疗前减少、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且研究组房颤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疗程结束后6个月研究组疾病复发率1. 94%(2/103)与对照组7. 77%(8/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疗程结束后12个月研究组疾病复发率3. 88%(4/103)低于对照组13. 59%(14/103)(P <0. 05)。结论:采取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可有效减少房颤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利于减少疾病复发,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胺碘酮 高血压 阵发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时红霞 《临床研究》 2020年第11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10月于舞阳县中心医院诊治的9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随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10月于舞阳县中心医院诊治的9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随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氯沙坦+贝那普利+胺碘酮治疗,n=45)及对照组(采用氯沙坦+胺碘酮治疗,n=45),对比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内径(LA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BP、DBP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均降低,LAEF均增高,LAD均缩小,且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AEF显著高于对照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氯沙坦、胺碘酮基础上联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心律转复,降低血压、心率,改善心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 胺碘酮 贝那普利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
11
作者 任景兰 《益寿宝典》 2021年第17期28-30,共3页
此次课题主要针对到我院接受心脏超声检查的老年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 方法:选取了近 2 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抽取 50 例,并将这些老年患者设定为... 此次课题主要针对到我院接受心脏超声检查的老年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 方法:选取了近 2 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抽取 50 例,并将这些老年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同时又抽取了同期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样本,同样取 50 例,然后将这些患者设定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胸心脏超声的测定,然后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检查后的临床体征与生化指标以及心胸相关指标、并探讨了心超指标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检查后,所有患者的临床体征与生化指标数据对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组间心脏超声相关指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Lad、E / A 比值以及 IVSd 数据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 LVIDd、Rad 以及 LVEF 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分析组间 MR 发生情况,研究组 20 例,常规组 6 例,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之后通过Logistic 回归数据分析得出,MR 发生率、Lad 与 IVSd 指标与患者是否发生房颤有直接关系(P<0.05)。 结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后发现,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左心房明显扩大、二尖瓣反流发生概率比较高以及室间隔有明显的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 心脏超声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晓阳 王志峰 张向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177-3179,共3页
心房颤动(A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60~80岁AF患病率为1.3%~15%,且高血压是老年人AF的主要病因之一。Hylek等研究显示老年人AF并发脑卒中的病死率达到24%,且存活的患者多遗留有身体残疾。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 替米沙坦 超敏C反应蛋白 左心内径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内径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攀 周莉 +1 位作者 常以芳 董爱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钙离子拮抗剂和(或)利尿剂降压,并于房颤复律后24h内开始口服胺碘酮,第1、2周分别为60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钙离子拮抗剂和(或)利尿剂降压,并于房颤复律后24h内开始口服胺碘酮,第1、2周分别为600、400mg/d,其后改为200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20mg/次,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1a。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左房内径、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疗效确切,可能机制为抑制炎症反应及左房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高血压 阵发 内径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缬沙坦对伴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
14
作者 张小伟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422-423,共2页
近年来,随着对房颤(Af)发生和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应用非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进行Af的预防.最新资料显示,ACEI或ARB有益于Af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 近年来,随着对房颤(Af)发生和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应用非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进行Af的预防.最新资料显示,ACEI或ARB有益于Af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本研究旨在观察缬沙坦对伴高血压的阵发性Af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 患者 维持作用 阵发 高血压 缬沙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RAS抑制剂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IL-6、hs-CRP、MMP-9、NT-proBNP及左房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胡红平 文媛 +2 位作者 张元元 郑娟娟 舒逸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5期2796-2799,共4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RAS抑制剂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及左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RAS抑制剂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及左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及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RAS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压变化,不同治疗时间窦性心律维持率情况、血清IL-6、hs-CRP、MMP-9、NT-proBNP水平及左房重构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SBP、DBP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血清IL-6、hs-CRP、MMP-9、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6个月、12个月P波离散度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左房内径(LA)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但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LA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且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LA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均<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RAS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高血压合并PAF患者左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IL-6、hs-CRP、MMP-9、NT-proBN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高血压 阵发 IL-6 HS-CRP MMP-9 NT-PROBNP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涛 唐艺佳 +2 位作者 李刚 陶剑虹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4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根据是否应用厄贝沙坦分为用药组及未用药组,分别测定用药前及用药1年后的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并与37例健康体...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根据是否应用厄贝沙坦分为用药组及未用药组,分别测定用药前及用药1年后的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并与37例健康体检者的指标作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高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低于对照组。有房颤组P波离散度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P波离散度低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房颤组的房颤复发次数减少,用药后用药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升高。结论应用厄贝沙坦可降低P波离散度,改善心率变异性及自主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高血压 阵发 P波离散度 心率变异
下载PDF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婧 周琦 +2 位作者 马丽 胡良坤 韩红彦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降压、对症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替米沙坦,对照组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均1次/d,疗程12个月。比较...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降压、对症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替米沙坦,对照组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均1次/d,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率、血压水平及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LAD明显缩小、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LAD、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房颤复发率,缩小左心房内径、降低hs-CRP水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 替米沙坦
下载PDF
P波离散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辉和 王毅 +2 位作者 盛臻强 张莉 管耘园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1期42-43,45,共3页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44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Ⅰ组)和45例高血压病不伴阵发性房颤(Ⅱ组)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左房直径(LAD)和左室射...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44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Ⅰ组)和45例高血压病不伴阵发性房颤(Ⅱ组)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左房直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Ⅰ组P波离散度显著高于Ⅱ组(P<0.01);Ⅰ组Pmin和LVEF显著低于Ⅱ组(P<0.01);Pmax和左房直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Pmin、P波离散度和LVEF对阵发性房颤有显著的预测价值,但多变量分析显示仅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P波离散度可以识别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阵发 P波离散度 预测价值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P波最大时限 多变量分析 左室射血分数 直径 LVEF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克宁 黄申申 +1 位作者 李捷 汤玉凤 《中国药师》 CAS 2005年第12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了解胺碘酮在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中的疗效。方法:4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口服胺碘酮后观察 P波间期和P波间期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P波间期离散度(Pd)和最小P波间期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目的:了解胺碘酮在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中的疗效。方法:4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口服胺碘酮后观察 P波间期和P波间期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P波间期离散度(Pd)和最小P波间期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通过测量心电图的p波间期和Pd可观察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高血压 阵发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薇 许冬秀 黄永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厄贝沙坦 高血压 P波离散度 合并症 阵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