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氧嘧啶诱导的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建立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琳 乐凯 +14 位作者 茹琴 田香 熊琪 马宝苗 刘璐 吴日辉 邢俊俏 王宁 张琨 赵小伟 陈卫 何丽 欧阳康乐 司远仁 李超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剂量、溶媒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四氧嘧啶致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建立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SPF级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6周观察四氧嘧啶剂量、溶媒的不同组合对造模成功率、存活率、体重、空腹血糖值、血糖曲线下面积的稳... 目的:探讨剂量、溶媒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四氧嘧啶致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建立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SPF级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6周观察四氧嘧啶剂量、溶媒的不同组合对造模成功率、存活率、体重、空腹血糖值、血糖曲线下面积的稳定性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160mg/kg体重四氧嘧啶(pH值为4.5的柠檬酸钠缓冲液溶解),单次腹腔注射,可获得成模率70%、存活率75%、空腹血糖(15~20mmol/L)及血糖曲线下面积(55~65mmol/L)持续6周稳定,血清胰岛素水平(21mIU/L)显著降低但不丧失的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结论本实验充分考虑剂量、溶媒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四氧嘧啶致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的影响,并进行6周的模型稳定性动态观察,筛选出理想的造模条件,可用于实验性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及辅助降血糖的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嘧啶 实验性血糖小鼠模型 剂量 溶媒 稳定性
下载PDF
罗汉参淀粉理化性质及降血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绵松 贾爱荣 +3 位作者 史亚萍 刘雪 赵福江 刘昌衡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30,共6页
为研究罗汉参淀粉的理化性质和降血糖活性,该文对比研究罗汉参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透明度、膨润度、冻融性、黏度特性和持水性等理化指标,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罗汉参淀粉颗粒进行表征分析;以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血糖小鼠为模型,进... 为研究罗汉参淀粉的理化性质和降血糖活性,该文对比研究罗汉参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透明度、膨润度、冻融性、黏度特性和持水性等理化指标,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罗汉参淀粉颗粒进行表征分析;以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血糖小鼠为模型,进行罗汉参淀粉的体内降血糖功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罗汉参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为34.15%,糊化温度79.15℃,持水性超过1400%,均高于玉米淀粉;电镜表征的淀粉的颗粒形状为椭圆形,与罗汉参的外形相似,颗粒大小约为3μm~8μm。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用含有20%的罗汉参淀粉饲料喂养高血糖模型小鼠4周后,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血糖值,并能维持与正常小鼠同水平的肝糖原含量。因此,罗汉参淀粉在食品加工和辅助降血糖功能食品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参 淀粉 理化性质 血糖 高血糖模型小鼠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蝉棒束孢子实体的致畸性评价及对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芹 崔俏俏 +2 位作者 李春如 龙文君 陈桃宝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90-2401,共12页
对妊娠第7–16天Wistar大鼠连续给予口服蝉棒束孢子实体低、中、高3个剂量(0.85、1.70、3.40g/kg)10d,观察给药组对大鼠孕期体重、死胎率、吸收胎率、活胎数、每窝平均胎仔数、胎鼠重、胎鼠身长、前囟宽度、子宫连胎重及胎鼠外观、内脏... 对妊娠第7–16天Wistar大鼠连续给予口服蝉棒束孢子实体低、中、高3个剂量(0.85、1.70、3.40g/kg)10d,观察给药组对大鼠孕期体重、死胎率、吸收胎率、活胎数、每窝平均胎仔数、胎鼠重、胎鼠身长、前囟宽度、子宫连胎重及胎鼠外观、内脏发育、骨骼发育的影响,研究妊娠动物接触蝉棒束孢子实体后引起的致畸可能性。对正常小鼠、STZ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0.4、0.25、0.125g/kg),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评价蝉棒束孢子实体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各剂量组在大鼠孕期体重、死胎率、吸收胎率、胎鼠重、胎鼠身长和前囟宽度、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发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0g/kgBW)相比,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中、低两个剂量组均能降低STZ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给葡萄糖后0.5h血糖水平(P<0.05),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0–2h血糖曲线下面积,且对小鼠体重及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均无不良影响。提示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对大鼠无明显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对高血糖小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 血糖小鼠模型 血糖 致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