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下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晓美 李放 《安徽医学》 2020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与均角骨面型下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正畸治疗前的高角骨面型和低角...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与均角骨面型下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正畸治疗前的高角骨面型和低角骨面型的病例共54例,以FMA角(眶耳平面与下颌平面所成的角度)大小及前面高(鼻根点与颏下点之间的距离)和后面高(蝶鞍中心点与下颌角点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依据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各27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两侧下颌尖牙的牙槽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结果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组与均角组垂直骨面型的下颌尖牙舌侧牙槽骨高度存在差异,高角组比均角组小(P<0.05)。下颌尖牙的唇侧骨皮质距离和唇侧旋转距离,高角组比均角组小。其余测量项目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高角与均角骨面型患者下颌尖牙区的牙槽骨形态存在差异,高角组的舌侧牙槽骨高度低于均角组的牙槽骨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尖牙 骨性Ⅱ^1分类 高角面型 牙槽骨形态
下载PDF
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颅颌牙面变化与侧貌改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大灵 周嫣 王源元 《微创医学》 2019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颅颌牙面变化与软组织侧貌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例Ⅱ类高角骨面型成人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用头影测量法比较治疗前后的骨组织、牙组织变化以及软组织变化,并分析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 目的探讨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颅颌牙面变化与软组织侧貌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例Ⅱ类高角骨面型成人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用头影测量法比较治疗前后的骨组织、牙组织变化以及软组织变化,并分析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矫治后,上、下前牙分别内收了7.55mm和3.05mm,上、下唇相对E平面突度分别减小3.02mm和2.74mm,面凸角、Z角和鼻唇角分别增加2.39°、3.72°和8.11°,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凸角变化与软组织颏前点突度变化呈正相关(r=0.411,P<0.05),与下切牙唇倾斜度变化呈负相关(r=-0.402,P<0.05);Z角变化与上切牙唇倾斜度变化、上唇突度变化及下唇突度变化呈负相关(r=-0.414、-0.421、-0.435,P<0.05);鼻唇角变化与上切牙突度变化、上唇突度变化、上切牙唇倾斜度变化和下切牙唇倾斜度变化呈负相关(r=-0.542、-0.388、-0.516、-0.400,P<0.05)。结论Ⅱ类高角骨面型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切牙大幅内收,鼻唇颏关系趋于协调。侧貌改善与上下切牙内收、上下唇突度变化存在中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高角面型 软组织侧貌 成人 相关性
下载PDF
恒牙期安氏Ⅰ类错高角垂直骨面型肌电研究
3
作者 李召宝 李洪发 李婧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恒牙期安氏Ⅰ类错高角垂直骨面型患者肌电特点,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恒牙期安氏Ⅰ类错患者68例(高角32例、均角36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采用Winceph8.0软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利用神经肌电图仪,采集肌电信号... 目的:探讨恒牙期安氏Ⅰ类错高角垂直骨面型患者肌电特点,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恒牙期安氏Ⅰ类错患者68例(高角32例、均角36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采用Winceph8.0软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利用神经肌电图仪,采集肌电信号,比较各组不同状态下咬肌,二腹肌前腹肌电特点。结果:(1)二腹肌前腹在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空咬)以及紧咬树脂垫(高度2 mm)、小开颌、最大开口位及吞咽运动状态下,高角组肌电峰值均小于均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咬肌咀嚼运动时,高角组在闭口相、咬合接触相以及食物粉碎相肌电峰值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口相、食物保持相、牙尖交错位,高角组咬肌肌电峰值有小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咬肌咀嚼运动时,高角组在开口相、牙尖交错位肌电运动时程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口相、食物保持相、咬合接触相以及食物粉碎相时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恒牙期安氏Ⅰ类错高角垂直骨面型患者在二腹肌、咬肌的肌肉电生理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期 安氏Ⅰ类错 高角垂直骨面型 肌电
下载PDF
青少年女性高低角骨面型牙弓宽度与面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开云 杨竹丽 +1 位作者 武伟 王孟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对40名青少年女性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高角20例,低角20例)进行牙弓宽度和面高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和Pera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低角组牙弓宽度宽于高角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低角组上下颌牙弓宽度相关性较高角组显著。低角组后面高与上... 对40名青少年女性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高角20例,低角20例)进行牙弓宽度和面高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和Pera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低角组牙弓宽度宽于高角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低角组上下颌牙弓宽度相关性较高角组显著。低角组后面高与上下颌磨牙、下颌尖牙牙弓宽度呈正相关;前面高和前下面高与上下尖牙牙弓宽度呈负相关。高角组后面高与上颌磨牙牙弓宽度、下颌牙弓宽度均显著正相关,前面高和前下面高与上颌尖牙宽度、下颌牙弓宽度显著负相关。认为高低角骨面型牙弓宽度有差异,与面高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面型 低角骨面型 牙弓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成人高低角骨面型牙弓与颅面宽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璐 高辉 +1 位作者 高平 肖丹娜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569-571,共3页
目的:比较成人高低角骨面型牙弓与颅面宽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37例高低角骨面型成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角骨面型17例、低角骨面型20例,拍摄后前位X线片,使用Winceph8.0头影测量分析与图像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Pera... 目的:比较成人高低角骨面型牙弓与颅面宽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37例高低角骨面型成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角骨面型17例、低角骨面型20例,拍摄后前位X线片,使用Winceph8.0头影测量分析与图像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Perason相关分析。结果:高低角组上、下颌磨牙间距均高度相关。低角组上、下颌磨牙间距与上、下颌尖牙间距、上面宽、中面宽、上颌基骨间距、髁突间距、乳突间距、下颌角前切迹间距及下颌间距显著相关;高角组和低角组上颌尖牙间距与中面宽相关,低角组上、下颌尖牙间距及上颌基骨间距之间显著相关。结论:高低角骨面型牙弓与颅面宽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面型 低角骨面型 牙弓 头影测景
下载PDF
微种植支抗关闭正畸拔牙间隙对下颌垂直向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建军 施生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2期14-15,18,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微种植支抗关闭正畸拔牙间隙对下颌垂直向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306医院患者20例,将应用微种植支抗的高角正畸拔牙患者进行5项与下颌垂直位置有关的指标测量,对治疗前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分析应用微种植支抗关闭正畸拔牙间隙对下颌垂直向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306医院患者20例,将应用微种植支抗的高角正畸拔牙患者进行5项与下颌垂直位置有关的指标测量,对治疗前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U1)治疗前后【(33.01±2.43)、(30.70±2.53)mm】垂直向位置变化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第一磨牙(U6)平均压低治疗前后『(23.93±1.99)、(22.78±2.02)mm]垂直向位置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下颌平面角及合平面角(GOGN—SN、FNA、Oc.cp—FH)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种植支抗辅助高角拔牙正畸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磨牙呈现一定程度压低,下颌平面角及合平面角减小,下颌产生一定程度逆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高角面型 正畸拔牙矫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