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封包热敷心肺俞穴改善高龄患者术后复苏质量、缩短苏醒时间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朱敏桃 高泉 袁世民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热敷心肺俞穴改善高龄患者术后复苏质量、缩短苏醒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科全麻苏醒期高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护理,观察组加...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热敷心肺俞穴改善高龄患者术后复苏质量、缩短苏醒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科全麻苏醒期高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护理,观察组加用中药封包热敷心肺俞穴护理。比较两组清醒程度、苏醒时间、苏醒期麻醉恢复评分(PARS)、不良事件和苏醒期间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复苏期10min、20min、30min时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苏醒期间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热敷心肺俞穴可改善高龄患者术后复苏质量,缩短其苏醒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干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龄患者 全麻苏醒期 中药封包 俞穴 复苏质量 苏醒时间
下载PDF
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评估心肺复苏质量的可行性分析
2
作者 黄玲 徐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94-99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评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我院急救中心接诊的182例接受CPR救治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评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我院急救中心接诊的182例接受CPR救治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苏结束后,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stored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64例与非ROSC组118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OSC结果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是否ROSC为标准,计算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POP)相关参数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心肺复苏质量指数(Perfusion index,CQI)判断CA质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ROSC组CQI和PI水平均高于非ROSC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QI和PI是ROSC的影响因素(P<0.05);CQI判断CPR质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I(P<0.05),且CQI判断CPR的AUC高于PI(P<0.05)。结论:ROSC患者PI和CQI的水平均升高,两者均是ROSC的影响因素;CQI可能是评估心肺复苏质量的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脉搏血氧波形 复苏质量指数 灌注指数
下载PDF
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梁春芳 郭静 +1 位作者 徐宁宁 刘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_(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5 min时疲劳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技术的应用可纠正心肺复苏过程中按压过浅问题,确保动作规范,提高按压正确率,减轻施救人员疲劳程度,降低滞留率,对改善复苏质量、恢复病人生命体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骤停 复苏反馈技术 复苏 质量改进
下载PDF
不同气道管理对心肺复苏患者心肺复苏质量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郭伟 楼滟 +1 位作者 张锦丽 吴杭捷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管理对心肺复苏患者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QI)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道管理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常规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插管的气道管理,研究组...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管理对心肺复苏患者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QI)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道管理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常规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插管的气道管理,研究组进行喉罩辅助呼吸的气道管理。统计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治疗相关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氧分压(PaO2)等血气指标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CQI。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心搏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及意识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7、5.24、6.37、9.83,P均<0.05),初始期和终末期CQI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6.65、-16.76,P均<0.05)。观察组复苏后1 h和3 h pH、PaO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96、11.65、5.95、8.76、-3.47、-4.18,P均<0.05)。结论喉罩辅助呼吸的气道管理更有助于改善心肺复苏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和CQI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复苏 复苏质量指数
下载PDF
分站式教学模式在基层官兵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伟 陶莉 +5 位作者 张莹 李云 路晶凯 姜同学 冯聪 翟文慧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78-68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站式教学模式在基层官兵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同期进行成人心肺复苏培训的基层官兵80人,随机分为分站式教学组40人和一站式教学组40人。分站式教学组分4个模块:识别与呼救、胸外按压、气道开放与人... 目的研究分站式教学模式在基层官兵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同期进行成人心肺复苏培训的基层官兵80人,随机分为分站式教学组40人和一站式教学组40人。分站式教学组分4个模块:识别与呼救、胸外按压、气道开放与人工呼吸、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使用,完成理论课程及各模块技能实践后再进行全流程模拟。一站式教学组在理论授课后直接进行全流程模拟。模拟中两组均利用实时反馈系统进行心肺复苏质量监测,课程完毕后进行基础知识及技能实践考核。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评价重点要素通过率及优秀率,并分析两组心肺复苏质量及胸外按压比例(CCF)。结果分站式教学组的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一站式教学组,而两组理论成绩无差异;技能考核重点要素对比,分站式教学组中颈动脉搏动判断及AED使用的通过率高于一站式教学组,呼吸判断、按压深度、气道开放及人工通气的优秀率高于一站式教学组;质量监测指标上,分站式教学组在胸廓回弹率上高于一站式教学组,平均按压中断时间及不良通气率低于一站式教学组,而平均按压深度及按压频率两组无差异;分站式教学组的CCF值高于一站式教学组。结论分站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基层官兵心肺复苏培训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教学 复苏 培训 cpr AED CCF值
下载PDF
高质量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朱毅斌 李林青 余文武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6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究高质量心肺复苏(CPR)抢救心脏骤停(SCA)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接受CPR的SCA患者173例资料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2021年7月为施行常规CPR抢救的对照组(n=78);202... 目的:探究高质量心肺复苏(CPR)抢救心脏骤停(SCA)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接受CPR的SCA患者173例资料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2021年7月为施行常规CPR抢救的对照组(n=78);2021年8月—2023年1月为实施高质量CPR抢救的观察组(n=95)。比较两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比率、CPR成功率,ROSC患者自主心律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存活者复苏后不同时刻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观察组ROSC比率、CPR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心律恢复、呼吸恢复、意识恢复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存活者复苏时、复苏后12 h及复苏后24 h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质量CPR抢救SCA患者成功率较高,利于患者自主心律、意识、呼吸及循环的恢复,且复苏后患者神经系统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脏骤停 质量 除颤 转归
下载PDF
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不同教学方法在医学生高质量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郭艳 王志洁 +3 位作者 姜海燕 姜恒 褚盛楠 顾永智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不同教学方法在医学生高质量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实习的120名本科生和62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120名本科生采用随机... 目的评价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不同教学方法在医学生高质量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实习的120名本科生和62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120名本科生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60人)和基于标准化患者的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法教学组(情景模拟教学组,60人),62名住培学员为边看边练教学组。三组医学生均接受心肺复苏培训3学时,培训前后对三组医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培训后三组学生填写对于课程和教师的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项目包括:教学方式、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团队合作。结果三组医学生培训后心肺复苏技能测试项目[包括综合成绩、按压深度正确得分、按压频率正确得分、胸外按压比例(CCF)和过度通气得分]比较,情景模拟教学组和边看边练教学组的上述指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的技能测试成绩比较,传统教学组的综合成绩、按压频率正确得分、CCF成绩培训后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景模拟教学组和边看边练教学组培训后所有指标(综合成绩、按压正确得分、按压频率得分、CCF、过度通气得分)的测评成绩较前均有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结果显示:情景模拟教学组和边看边练教学组的医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评分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视听反馈有助于提升心肺复苏的质量,基于标准化患者的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法教学和边看边练教学在高质量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医学生对上述两组的教学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视听反馈 医学生 不同教学方法 质量复苏
下载PDF
改良版DOPS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考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钟珊 付鸿雁 +1 位作者 肖盐华 谢佳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版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12月该院采取传统操作考核方式期间于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1-3月该院采取改良版DOPS考核... 目的探讨改良版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12月该院采取传统操作考核方式期间于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1-3月该院采取改良版DOPS考核方式期间于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考核成绩、临床学习环境、质量考核情况及对临床带教老师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临床学习环境量表评分,DOPS质量考核评价量表中考核质量、学习过程、考核满意度评分及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DOPS可提高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质量,有助于提升护理实习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为其创造更好的临床学习环境,进而提升护理实习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复苏 临床操作技能评估 考核成绩 临床学习环境 考核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吴淑虹 赵曼云 刘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 分析海口市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现状,探索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海口市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院外实施CPR抢救的患者416例。基于Utstein模式比较患者院前CPR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目的 分析海口市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现状,探索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海口市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院外实施CPR抢救的患者416例。基于Utstein模式比较患者院前CPR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心脏骤停复苏有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剔除混杂因素,416例患者中38例复苏有效(有效组),378例复苏无效(无效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生地、急救反应时间、初始心律类型、目击者是否执行CPR、是否予肾上腺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救反应时间(OR:0.750,95%CI:0.640~0.891,P<0.001),目击者是否执行CPR(OR:0.063,95%CI:0.006~0.648,P=0.02)、初始心律类型(OR:0.105,95%CI:0.024~0.449,P=0.002)是院外心脏骤停患者CPR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救反应时间是影响复苏有效的危险因素,急救反应时间越长,患者生存率越低且风险指数越大。结论 急救反应时间、目击者是否执行CPR和初始心律类型是影响OHCA CPR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HCA停在流行病学上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点,院前复苏成功率的提高有赖于进一步完善院外生存链的各个关键环节,构筑全民急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质量评价 脏骤停 复苏 生存链
下载PDF
院前心肺复苏人工-机械转换过程中缩短按压中断时间的研究
10
作者 章楠 佘皓 +1 位作者 任静 许碧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 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院前心肺复苏人工-机械按压转换过程中减少按压中断时间的作用。方法 选取宜兴市急救中心在院前救治的非创伤心搏骤停者80例,分为质量改进前组和质量改进后组,各40例。持续质量改进的内容包括人工-机械按压转换... 目的 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院前心肺复苏人工-机械按压转换过程中减少按压中断时间的作用。方法 选取宜兴市急救中心在院前救治的非创伤心搏骤停者80例,分为质量改进前组和质量改进后组,各40例。持续质量改进的内容包括人工-机械按压转换过程中急救团队角色分工、组织协调及闭环式沟通能力等。方法 通过现场救治视频回顾和病历回顾的方法观察2022年1月—12月宜兴市急救中心院前救治的80例OHCA患者的院前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质量改进分为质量改进前组和质量改进后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人工-机械按压转换过程中按压中断的时间、胸部按压时间比率、院前自主循环恢复率、4 h生存率及出院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反应时间、当班医护工作年资、有无第一目击者按压、初始心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是否使用肾上腺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持续质量改进后人工-机械按压中断的时间明显缩短,胸部按压时间比率及院前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提高(P<0.05),但4 h生存率及出院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能明显缩短院前心肺复苏人工-机械转换过程中按压中断的时间,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 复苏 脏骤停 团队合作 质量改进
下载PDF
PBL结合情景模拟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郭青 崔婧 李笑颜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9期128-130,共3页
为探讨PBL结合情景模拟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了解现状剖析问题,选择某学校两个班级的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接受PBL结合情景模拟法教学模式)与对照组(接受传统式教学模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 为探讨PBL结合情景模拟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了解现状剖析问题,选择某学校两个班级的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接受PBL结合情景模拟法教学模式)与对照组(接受传统式教学模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在了解PBL结合情景模拟法、心肺复苏教学质量和对学习的知觉、对教学环境的知觉、对临床教师的知觉、对心肺复苏技能的知觉、对综合能力的知觉、对学习效果的知觉及对心肺复苏教学的满意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研究组学生得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得分,大部分学生表示临床教学需要改革、临床教学目标需要倾向于知识与技能并重。PBL结合情景模拟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均有正面促进作用,但相对来说PBL结合情景模拟法更具优势,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结合情景模拟法 复苏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目标温度管理抑制猪心肺复苏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杰宾 贵玉 +1 位作者 武军元 袁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探讨目标温度管理(TTM)对猪心肺复苏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头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4)、常温组(n=10)和TTM组(n=10)。通过程控刺激法制作心脏骤停模型,室颤8 min... 目的探讨目标温度管理(TTM)对猪心肺复苏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头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4)、常温组(n=10)和TTM组(n=10)。通过程控刺激法制作心脏骤停模型,室颤8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TTM组动物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给予血管内降温,将核心体温以最快速度降至33℃,维持12 h,然后被动复温(0.5℃/h)至37℃。复苏后24 h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神经功能,动物实施安乐死后,留取脑皮质,采用脑皮质含水量评价脑水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基线、ROSC 0.5、6、12、24 h血清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ROSC后24 h脑皮质HMGB1、RAGE及M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TTM组ROSC后24 h时的NDS评分显著优于常温组[150.0(70.0,177.5)分vs.237.5(190.0,371.3)分],脑皮质水含量显著低于常温组[(81.2±1.1)%vs.(83.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自同时间点比较,常温组ROSC后6、12、24 h的血清HMGB1、MCP-1及IL-6蛋白含量显著升高,ROSC后0.5、6、12、24 h的TNF-α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组各自同时间点相比较,TTM组ROSC后6、12、24 h的血清HMGB1、MCP-1及IL-6蛋白含量明显降低,ROSC后0.5、6、12、24 h血清TNF-α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组ROSC后24 h的脑皮质HMGB1、RAGE及MCP-1 mRNA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组相比较,TTM组ROSC后24 h的脑皮质HMGB1、RAGE及MCP-1 mRNA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M可减轻复苏后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其保护机制可能部分与早期抑制HMGB1、RAGE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脑水肿 目标温度管理 迁移率族蛋白B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下载PDF
心肺复苏,“救”在你身边
13
作者 施庆花 余喜亚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3期83-83,共1页
心肺复苏(简称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的人的心肺功能。早期启动心肺复苏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但国内大、中型城市中CPR实施率平均仅为4.5%。CPR培训可提高CPR实施率,但目前国内CPR培训率... 心肺复苏(简称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的人的心肺功能。早期启动心肺复苏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但国内大、中型城市中CPR实施率平均仅为4.5%。CPR培训可提高CPR实施率,但目前国内CPR培训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停止 复苏 紧急救治 功能 培训率 cpr 中型城市 脏骤停患者
下载PDF
新入职医师心肺复苏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吴清玉 吴智鑫 +10 位作者 陈务民 张琳 马明远 范文定 胡惠娟 何明丰 凌皓 蒋超群 吴曦 张娇娇 赵丹丹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87-690,700,共5页
目的 探讨新入职医师心肺复苏(CPR)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3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使用Resusci Anne QCPR~?模拟人,参考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对佛山市中医... 目的 探讨新入职医师心肺复苏(CPR)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3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使用Resusci Anne QCPR~?模拟人,参考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对佛山市中医院105名新入职医师进行CPR质量考核,并使用Wireless Skill Reporter~?软件收集数据。结果(1)参与考核的新入职医师共105名,CPR考核合格率仅为61.9%。(2)不同性别、专业方向、学位、毕业院校、工作经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类型、接受CPR的培训类型在新入职医师之间的CPR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CPR培训和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影响CPR质量的独立因素。参加过CPR培训的新入职医师,其CPR考核的合格率是未参加过培训的59.192倍(OR=59.192, 95%CI:10.854~322.107);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入职医师,其CPR考核的合格率是未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的23.224倍(OR=23.224, 95%CI:4.455~12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的新入职医师之间CPR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新入职医师的CPR考核合格率低(61.9%),主要存在按压深度不够,按压频率太快,胸廓回弹不够充分,按压中断时间过长,有效通气量不足等问题,CPR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新入职医师无论性别、年龄、资历、专业方向、学位、毕业院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类型、接受的CPR培训类型,均需要加强CPR培训。医院需加强新入职医师的CPR培训,定期复训,提高其CPR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职医师 复苏质量 复苏 cpr考核
下载PDF
高质量心肺复苏培训对提高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精准性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马红梅 陈湘玉 +4 位作者 文秀 陈欣 丁金玲 朱欢欢 陈珺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心血管急救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课程内容与方法,通过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能培训,来提高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 support,BLS)精准性... 目的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心血管急救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课程内容与方法,通过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能培训,来提高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 support,BLS)精准性。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5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HA心血管急救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课程与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成人单人BLS、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和球囊面罩装置的使用、团队调动、儿童和婴儿BLS、窒息抢救。评价方式为培训前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培训后填写半结构式调查问卷,结果培训前学员理论考核平均得分为(78±15.7)分,培训后理论考核平均得分为(94.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前学员心肺复苏术操作综合评分平均为(58.3±21.7)分,达标率仅为54.6%,达到精准要求比例仅占2.4%,培训后综合评分为(83.1 ±9.1)分.达标率97.1%,达到精准要求比例占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培训后调查问卷显示学员对本中心培训模式的评价很高.认为所学内容有临床实用意义:结论经培训,医务人员BLS精准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并掌握了指南更新内容,但精准性还可进一步提高,且医务人员掌握高质量急救技能的意识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 医务人员 AHA血管急救技能培训
下载PDF
俯卧位心肺复苏(反式CPR)实施技术要点及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许越媛 王智勇 +2 位作者 孟稳利 牛子珍 边丹凤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S02期72-76,共5页
目的总结俯卧位心肺复苏操作技术要点,分析与俯卧位心肺复苏成功有关的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对病例基本信息、主要诊断、主要治疗/手术部位(类型)、心脏骤停发... 目的总结俯卧位心肺复苏操作技术要点,分析与俯卧位心肺复苏成功有关的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对病例基本信息、主要诊断、主要治疗/手术部位(类型)、心脏骤停发生前及发生时情况(包括引起心脏骤停的始动原因和直接原因)、抢救经过(包括技术关键点)及是否成功(即自主循环是否恢复)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并根据复苏是否成功进行分组,尝试寻找与复苏成功有关的因素。结果最终纳入39篇文献,共50个病例用于数据资料的提取与分析。俯卧位心肺复苏实施中,如背部正中具备按压条件,则主要按压部位为胸椎中段(T4~T8),如不具备按压条件(如存在手术切口),则可考虑按压左右肩胛区,同时也有在患者胸骨体中下段与俯卧平面之间放置对抗物的报道。室颤患者可采用俯卧位体外电除颤,除颤电极板的安放位置应根据是否存在背部手术切口,可将电极板A放置于左侧第五肋间腋中线处或略向前,电极板S放置于尽量靠近心脏右上,即靠近心底的位置。全部50例病例,复苏成功35例,复苏失败15例,成功率为70%。在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方面,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病例(均为室颤)的复苏成功率为100%,而其他病例的复苏成功率仅为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心脏骤停的始动原因与复苏成功率的关系,发现急性呼吸道梗阻所致心脏骤停更容易复苏成功,而空气栓塞所致者成功率较低(P<0.05)。结论在不允许患者迅速翻转为仰卧的情况下,俯卧位心肺复苏应该果断实施,而各种相关经验都需要在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中进一步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复苏 反式cpr 电除颤
下载PDF
提高心肺复苏术培训质量的方法和效果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单怡 万健 +2 位作者 伍力学 许永华 林兆奋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1期94-95,共2页
心跳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导致患者即刻死亡。临床循证医学表明,心肺复苏术质量直接影响院内外心肺复苏结局。开展心肺复苏术培训,提高心肺复苏术质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至关... 心跳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导致患者即刻死亡。临床循证医学表明,心肺复苏术质量直接影响院内外心肺复苏结局。开展心肺复苏术培训,提高心肺复苏术质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本文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术培训质量的方法及效果,为心肺复苏术教学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培训质量 效果评估
下载PDF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中评估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倩华 冯锡烜 刘书雁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索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中评估高质量心肺复苏(CPR)的意义。方法实施院内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有创血压组和无创血压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CPR开始后10 min、30 min的PH值、Pa O2、Pa CO2、乳酸;比较两组ROSC成功率。... 目的探索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中评估高质量心肺复苏(CPR)的意义。方法实施院内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有创血压组和无创血压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CPR开始后10 min、30 min的PH值、Pa O2、Pa CO2、乳酸;比较两组ROSC成功率。结果与无创血压组相比较,有创血压组CPR开始后10 min乳酸值,CPR开始后30 min的PH值、Pa O2、Pa CO2、乳酸值,各项指标均更接近正常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血压ROSC成功率高于无创血压组ROSC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动脉测压可以实时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胸外按压的频率和幅度,有助于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为临床应用中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复苏(cpr) 自主循环恢复(ROSC)
下载PDF
救护车速度对心肺复苏时手工和机械胸腔按压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19
作者 林莎莎 林娟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救护车速度对手工和机械胸腔按压质量的影响,为优化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未通车的省级公路为试验路段,在救护车怠速及以30、60、90 km/h匀速行驶时,分别采用人工及机械胸腔按压两种方式对人体模型... 目的探讨救护车速度对手工和机械胸腔按压质量的影响,为优化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未通车的省级公路为试验路段,在救护车怠速及以30、60、90 km/h匀速行驶时,分别采用人工及机械胸腔按压两种方式对人体模型行心肺复苏,从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系统导出操作报告,并比较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速率、按压深度相关指标(平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深度不足率、按压深度超标率)、按压后胸廓恢复完整率、按压位置准确率。结果随着车速的加快,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逐渐加快,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位置准确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车速为60、90 km/h时,按压速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位置准确率与怠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机械胸腔按压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车速为30、60、90 km/h时,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按压深度、按压位置准确率与怠速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车速下,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准确率均为100.00%。结论救护车速度可对人工心肺复苏的按压速率、深度和位置准确性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但机械按压质量几乎不受车速影响。因此,建议救护车配备机械心肺复苏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护车 速度 复苏 机械胸腔按压 人工胸腔按压 按压质量
下载PDF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应用与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被引量:30
20
作者 贾亚南 蒋培余 金静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2期274-277,共4页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救护者心肺复苏的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应用与应对策略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复苏 质量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