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高位崩滑-碎屑流形成机理及运动过程分析
1
作者 古德章 蒋晓丹 +1 位作者 诸葛宇宇 陈东升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7期52-55,共4页
高位崩滑-碎屑流是一种常见的山地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运动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部前河上游左侧的高位崩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的分析,确定了高位崩滑-碎屑流... 高位崩滑-碎屑流是一种常见的山地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运动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部前河上游左侧的高位崩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的分析,确定了高位崩滑-碎屑流的基本特征与分区,详细阐述了高位崩滑-碎屑流的形成机理及运动过程。结果表明,高位崩滑-碎屑流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形成机理 运动过程 环境地质条件
下载PDF
东河口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运移机制探讨 被引量:48
2
作者 孙萍 张永双 +3 位作者 殷跃平 汪发武 吴树仁 石菊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744,共8页
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滑坡自高程1300m处开始滑动,总滑程约2400m,致使780余人遇难。野外调研结果表明,该滑坡自启动到最终静止,分别经历了滑坡启动阶段、重力加速阶段、圈闭气垫... 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滑坡自高程1300m处开始滑动,总滑程约2400m,致使780余人遇难。野外调研结果表明,该滑坡自启动到最终静止,分别经历了滑坡启动阶段、重力加速阶段、圈闭气垫效应飞行阶段、撞击折返阶段及长距离滑动堆积阶段5个重要动力过程,最终抵达下寺河左岸的红花地村并形成堰塞湖。文中通过对该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地质背景及形态特征进行剖析认为,东河口滑坡启动区的断层破碎带、局部凸起地形以及力学性质较差的千枚岩、板岩的存在,对该滑坡的启动均有着显著影响;滑坡体在运行一段距离后是否可以继续保持高速远程滑动,除了有利的地形外,滑体滑动路径上高含水量的溪流堆积物的存在,是促使该滑坡成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东河口- 启动机制 高速远程运移机制
下载PDF
汶川地震触发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涛 石菊松 +4 位作者 吴树仁 张永双 李滨 辛鹏 孙萍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44,共14页
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位于映秀—北川断裂带与灌县—安县断裂带夹持的文家沟向斜断块中,地震断裂的强烈活动引起的振动效应是形成滑坡的先决条件。滑坡源区顶端与文家沟沟口高差约1360m,突兀山体下临深切峡谷的地形使地震动荷载在... 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位于映秀—北川断裂带与灌县—安县断裂带夹持的文家沟向斜断块中,地震断裂的强烈活动引起的振动效应是形成滑坡的先决条件。滑坡源区顶端与文家沟沟口高差约1360m,突兀山体下临深切峡谷的地形使地震动荷载在山脊部位的放大效应显著,并直接导致坡体破坏;滑坡源区的地震动加速度3分量峰值分别为aEW=2.4g,aNS=2.3g,aUP=1.2g。D2gn观雾山组石灰岩斜坡具有强度渐进式分层结构,坡体表层以下约50m内的结构相对松散的残坡积层~新鲜岩体上部无法抵抗地震纵横波的周期性拉压与剪切耦合作用,被切割成为初始滑体;滑体在第八级台地边缘高位剪出后,在文家沟上游地区最高滑移速度约介于93m.s-1~122m.s-1之间。滑体上部的干碎屑流在两处路径转折端瞬间压缩沟谷内的圈闭气体,形成明显的"气垫效应",滑体下部泥石流底层液化和颗粒有效动摩擦系数随剪切速度增大而减小的效应都是导致碎屑流体高速远程滑移的关键;同时,碎屑物流通过程中还伴有明显的岸坡铲刮与翻越效应、以及树木摧削效应。汶川地震后截至2009年9月,降雨诱发碎屑堆积物形成多次泥石流,反映了地震地质灾害的链生性和长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文家沟 高速远程 - 成因机理
下载PDF
鸡尾山高速远程崩滑碎屑流堆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世佳 李文平 +1 位作者 武尚 张久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6,共4页
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于2009年6月5日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山体崩滑灾害性事件,约500万m3崩滑物质从高约75m的陡坎沿铁匠沟作高速远程运动,形成了平均厚度约30m、纵向长度约2 500m的堆积区。本文在对鸡尾山山体崩滑堆积区进行大量地... 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于2009年6月5日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山体崩滑灾害性事件,约500万m3崩滑物质从高约75m的陡坎沿铁匠沟作高速远程运动,形成了平均厚度约30m、纵向长度约2 500m的堆积区。本文在对鸡尾山山体崩滑堆积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鸡尾山高速远程崩滑碎屑流流动堆积的各向分选特征以及碎屑流的堆积成坝特征,以为该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山 高速远程 堆积特征
下载PDF
论崩塌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问题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传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63-1575,共13页
高速远程崩塌滑坡—碎屑流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滑程远、多态化、常转向、冲程多、冲击性和摧毁性等特征。崩塌或滑坡高速远程实质上是其解体后的碎屑流运动形式。碎屑流高速远程与崩塌滑坡规模、物质成分结构、地形高差、沟道形态和引... 高速远程崩塌滑坡—碎屑流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滑程远、多态化、常转向、冲程多、冲击性和摧毁性等特征。崩塌或滑坡高速远程实质上是其解体后的碎屑流运动形式。碎屑流高速远程与崩塌滑坡规模、物质成分结构、地形高差、沟道形态和引发因素及运动路经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崩塌滑坡变形破坏形式一般显示为蠕动—拉裂—剪断—滑移—冲出—解体—碎屑流化的过程。崩塌滑坡形成机理主要基于残余强度、蠕变作用和孔隙水压力等理论认识进行解释。碎屑流运动机理主要立足于势能动能转化传递、气体浮托和颗粒流运动理论予以解释。动势能转化、气体浮托作用和颗粒流运动三种解释是层次不同、相互补充的关系,不是彼此独立的。基于成年人在复杂地形下能够奔跑逃生,崩塌滑坡—碎屑流前锋的运动速度5m/s作为高速运动的下限值是比较合理的。崩塌滑坡—碎屑流区域的前后缘高差(H)与前后缘水平距离(L)的比值小于0.4或L/H值大于2.5可作为其远程运动的判据。崩塌滑坡—碎屑流成灾模式包括直接压覆、解体推挤、碰撞冲击、气浪吹袭、激流涌浪、堰塞湖淹没与滑坡坝溃决—洪水泥石流等多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高速 远程 势能动能转化 气体托浮 颗粒
下载PDF
重庆武隆鸡冠岭岩质崩滑-碎屑流过程模拟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国章 李滨 +1 位作者 冯振 邢爱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1994年乌江重庆武隆段左侧岸坡鸡冠岭发生大型岩质崩滑,崩塌体碰撞解体后沿沟谷形成碎屑流,碎屑流体高速入江激起涌浪,最终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在滑坡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鸡冠岭崩滑-碎屑流的基本... 1994年乌江重庆武隆段左侧岸坡鸡冠岭发生大型岩质崩滑,崩塌体碰撞解体后沿沟谷形成碎屑流,碎屑流体高速入江激起涌浪,最终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在滑坡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鸡冠岭崩滑-碎屑流的基本特征,对鸡冠岭崩滑-碎屑流运动过程中碰撞和铲刮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基于DAN3D动力分析软件反演了鸡冠岭崩滑-碎屑流运动全过程,得到了崩滑-碎屑流速度分布规律和堆积体分布特征,模拟结果与滑坡的基本特征与堆积体分布特征基本吻合。鸡冠岭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从数值模拟的角度剖析了鸡冠岭崩滑-碎屑流的动力特性,完善了鸡冠岭崩滑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崩滑动力特性及滑坡涌浪效应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岭 层状结构 岩质- 动力特性
下载PDF
芦山地震触发大岩崩滑坡-碎屑流特征与运动过程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卸文 顾成壮 +5 位作者 牛彦博 梁敬轩 潘聪 吴建利 林晋辉 陈定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0-598,共9页
"4·20"芦山强烈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崩塌、落石为主,滑坡较不发育,且规模小.但在天全县老场乡大庙村大岩崩却形成了地震灾区唯一一处大规模滑坡:在地震作用下,沿大岩崩单薄山脊两侧各约35.2万和42.0万m3的强风化白云质灰... "4·20"芦山强烈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崩塌、落石为主,滑坡较不发育,且规模小.但在天全县老场乡大庙村大岩崩却形成了地震灾区唯一一处大规模滑坡:在地震作用下,沿大岩崩单薄山脊两侧各约35.2万和42.0万m3的强风化白云质灰岩岩体高位、高速滑出,分别沿两侧高速运动,左、右侧沿途分别滑行约504和740 m后与各自主沟道形成撞击爬坡,在春尖窝沟左岸和干沟头主沟右岸爬高分别约35和26 m.随后又各自顺沟而下(沿春尖窝沟滑行763 m,沿干沟头沟滑行409 m),并在干沟头沟撞击点下游409 m处交汇,交汇后由于坡道较缓运动约223 m后停止,在主沟和春尖窝沟各形成8 000和600 m3的小堰塞湖,沿沟因无保护对象而未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在对滑坡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测绘、勘探等手段,对大岩崩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滑坡发生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滑源区陡峭单薄山脊的地形条件、风化破碎的白云质灰岩岩体和有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芦山7.0级地震对滑源区的震动效应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芦山地震 大岩 远程- 运动机理
下载PDF
茂县新磨特大滑坡-碎屑流的发育特征与运移机理 被引量:19
8
作者 曾庆利 魏荣强 +2 位作者 薛鑫宇 周元泽 尹前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3-206,共14页
2017年6月24日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体积近800×10~4m^3的灾难性特大型滑坡-碎屑流灾害。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和资料分析,本文对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崩滑危岩体及运移堆积特征,降雨及地震对崩滑的触发作用等进行了研究,探讨... 2017年6月24日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体积近800×10~4m^3的灾难性特大型滑坡-碎屑流灾害。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和资料分析,本文对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崩滑危岩体及运移堆积特征,降雨及地震对崩滑的触发作用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碎屑流运动性的主要效应及其致灾机理,并评价了类似灾害的监测预警新方法。研究认为:(1)新磨村位于1933年叠溪MS7.5地震前已经存在的大型老滑坡堆积体上,多次历史强震和历年降雨循环使滑源区砂板岩坡体表层卸荷带失稳剥离,内部岩体完整性和强度进一步损伤劣化,滑源区在2003年之前已经发育了多条宽大裂缝,并存在显著滑前变形前兆,新磨滑坡本质上是一次后地震机制的灾难性高速岩质滑坡-碎屑流。(2)新磨基岩顺层滑坡体积约150×10~4m^3,但有约600×10~4m^3沟道老崩坡积体被刮铲、裹携。滑坡体高位撞击使老堆积体内"土拱效应"快速丧失并获得加速,"刮铲-裹携效应"促进了滑坡-碎屑流的流动性和扩散性,但大规模的裹携也限制了碎屑流运移得更远。这种冲击加载-刮铲裹携的破坏机制与1986年新滩滑坡、2000年易贡滑坡和2004年贵州纳雍左营滑坡等类似。(3)滑坡-碎屑流产生的地震信号分析可再现整个滑坡、冲击、运移、停积等全过程,震前InSAR形变资料分析则揭示了显著的变形前兆,两者结合应是未来这类超视距崩滑-碎屑流灾害早期识别、评价和预警的新方法。(4)鉴于滑后新磨流域仍然存在大量新老裂缝及其切割而成的危险块体,建议立即开展详细的灾害调查、风险评价和监测预警工作,避免类似灾害重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冲击加载效应 裹携效应 InSAR变形监测 地震信号 同震及震后 1933年叠溪MS7.5地震
下载PDF
汉源万工大型崩滑-碎屑流堆积特征研究及对综合治理方案的影响
9
作者 王志超 马金根 陈满 《水电站设计》 2015年第4期113-118,共6页
本文以汉源万工大型崩滑-碎屑流灾害为例,结合致灾的基本地质条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其堆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区、分层堆积和多期次堆积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沟域内独特的地质条件是类似灾害多发的原因,碎屑流灾害运动过程... 本文以汉源万工大型崩滑-碎屑流灾害为例,结合致灾的基本地质条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其堆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区、分层堆积和多期次堆积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沟域内独特的地质条件是类似灾害多发的原因,碎屑流灾害运动过程中块体(颗粒)间的碰撞作用、动力破碎作用和机械筛分作用对其堆积特征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后期治理中,万工崩滑-碎屑流灾害独特的灾害特征对综合治理方案的选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同类灾害的成灾和治理方案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分区 分层堆积 多期次堆积 动力破作用 机械筛分作用 治理方案选择
下载PDF
崩滑碎屑流的形成条件与形成类型 被引量:17
10
作者 贺可强 安振远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344-351,共8页
近十几年来,随着对崩滑灾害的研究深入,伴随高速滑坡的一种新形式的地质灾害-崩滑碎屑流已愈来愈引起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界的关注。特别自我国近十几年来典型崩滑碎屑流出现之后,人们发现碎屑流与滑坡在其形成条件、运动形式、流动... 近十几年来,随着对崩滑灾害的研究深入,伴随高速滑坡的一种新形式的地质灾害-崩滑碎屑流已愈来愈引起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界的关注。特别自我国近十几年来典型崩滑碎屑流出现之后,人们发现碎屑流与滑坡在其形成条件、运动形式、流动速度及防治措施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本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认为碎屑流是一种高速松散固体流,不存在滑移面,并受三个基本条件的控制,即固体物质条件,边界限制条件及潜在聚能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崩滑碎屑流的类型划分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 形成类型 形成条件
下载PDF
高速远程崩滑及其形成条件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裕云 胡新丽 +1 位作者 王亮清 章广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9-815,共7页
高速远程崩滑所造成的地质灾害极为严重,波及范围大,早已引起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2008年5.12汶川8级地震所诱发的崩塌和滑坡数以万计,其中高速远程崩滑数量虽不多,但是灾害严重。与一般崩塌和滑坡相比,高速远程崩滑的形成条件究... 高速远程崩滑所造成的地质灾害极为严重,波及范围大,早已引起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2008年5.12汶川8级地震所诱发的崩塌和滑坡数以万计,其中高速远程崩滑数量虽不多,但是灾害严重。与一般崩塌和滑坡相比,高速远程崩滑的形成条件究竟有何差异?为了预测高速远程崩滑灾害的严重性和波及范围,以便为国土规划和防治对策设计提供依据,作者依据本人的工程实践经验并搜集分析了国内外所发生的高速远程崩滑实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高速远程崩滑的特征,系统地分析了影响高速和远程的因素。本文在考虑地震、降雨、地下水、采矿活动等因素作用导致斜坡失稳启动前提下,从崩滑体特征及其所处地质环境出发,提出形成高速远程崩滑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1)崩滑体规模巨大,体积在106 m3以上;(2)剪出口高悬,高差达数十至数百米;(3)存在有利于动体运动的地形条件。这为进一步预测高速远程崩滑的空间分布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远程 高势能 悬托型剪出口
下载PDF
洪雅县柳江镇赵河村13组铁匠湾突发高位远程崩滑灾害链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根 钟东 +1 位作者 董义 刘鑫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4期648-650,共3页
洪雅县柳江镇赵河村13组铁匠湾突发“高位远程崩滑”,本文结合调查和监测结果,对灾害链成因机制及成灾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该灾害是在高陡地形、破碎岩体、降雨等作用下形成“高位远程崩塌→块石冲击→加载诱发斜坡形成滑坡→块石在斜坡... 洪雅县柳江镇赵河村13组铁匠湾突发“高位远程崩滑”,本文结合调查和监测结果,对灾害链成因机制及成灾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该灾害是在高陡地形、破碎岩体、降雨等作用下形成“高位远程崩塌→块石冲击→加载诱发斜坡形成滑坡→块石在斜坡表层滚动、铲刮斜坡解体形成碎屑流→降雨汇流后水流对松散堆积体冲刷、挟裹和运移形成泥石流→泥石流淤堵主河形成堰塞湖”灾害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远程 泥石 灾害链
下载PDF
四川绵茂路汉清段小岗剑滑坡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天伟 黄晓华 +3 位作者 宋杨 陈靓颖 张威 刘书屹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B06期132-138,共7页
2016年1月19日14:22分,绵竹市汉旺至清平汉(旺)-清(平)公路K10+000~K10+180路段发生滑坡,由于高位滑坡势能和冲击力大,在高速下滑过程中沿途高速撞击、铲刮、崩解,最终在坡脚汉清路及绵远河左侧形成了总方量达104.5×10^4m^3的高位... 2016年1月19日14:22分,绵竹市汉旺至清平汉(旺)-清(平)公路K10+000~K10+180路段发生滑坡,由于高位滑坡势能和冲击力大,在高速下滑过程中沿途高速撞击、铲刮、崩解,最终在坡脚汉清路及绵远河左侧形成了总方量达104.5×10^4m^3的高位高速远程崩塌-碎屑流,阻断交通、壅塞了绵远河河道。在现场调查分析、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成因和演化,具体包括滑坡的基本形态特征、成灾背景与触发条件、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等。预测次生地质灾害的规模和险情会呈逐次加大的趋势,且极易引发崩滑-碎屑流-泥石流-堵河灾害链。针对应急抢险阶段,提出主动、被动防治方案,分别进行风险性论证,并推荐隧道穿越为永久避让方案,为有序开展应急抢险和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岗剑 高速远程崩滑-碎屑流 地质灾害隐患 成因机制 应急抢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