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高逸图》看董其昌的文人画审美意趣
1
作者 庞晓菲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在明代绘画史上,董其昌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精妙的笔墨语言,独特的绘画风格,掀起了文人山水画运动的又一高潮。《高逸图》是董其昌在镇江的养心之作,代表其晚年成熟的艺术风格。全图笔墨苍秀,意境深远开阔。该图在笔墨上体现董氏&qu... 在明代绘画史上,董其昌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精妙的笔墨语言,独特的绘画风格,掀起了文人山水画运动的又一高潮。《高逸图》是董其昌在镇江的养心之作,代表其晚年成熟的艺术风格。全图笔墨苍秀,意境深远开阔。该图在笔墨上体现董氏"以书入画"的创作方式,在审美品位上符合董氏以"淡"为宗,并流露出董氏"以禅喻画"的绘画思想。具体深入地分析该作品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一代画坛大师董其昌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高逸图 笔墨 “淡”
下载PDF
从《高逸图》看唐代山石绘画技法
2
作者 林冰冰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5期28-29,共2页
唐代孙位的《高逸图》虽然是一幅人物画,但是背景山石刻画细腻、层次丰富,画家将线条的虚实变化和轻重缓急拿捏得十分准确,成功塑造了山石的不同质感,使其具备足以单独欣赏的笔墨之美。此外,孙位的山石皴染技法娴熟而自然,是皴法成熟前... 唐代孙位的《高逸图》虽然是一幅人物画,但是背景山石刻画细腻、层次丰富,画家将线条的虚实变化和轻重缓急拿捏得十分准确,成功塑造了山石的不同质感,使其具备足以单独欣赏的笔墨之美。此外,孙位的山石皴染技法娴熟而自然,是皴法成熟前的早期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逸图 山石 皴法 山水画
下载PDF
封面《高逸图》(国画)赏析
3
作者 康守永 《书摘》 2024年第6期128-128,F0001,共2页
柴门短靡,白鹤迎客,薄雾微雨,杂树掩映……隐隐约约的是,这里有茶有琴有来客,有高士对话——这是杨中良先生的《高逸图》传递的诗情画意。
关键词 高逸图 国画 诗情画意
原文传递
博物学视域中的物与人:《高逸图》人物身份辨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施錡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71,共8页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传唐代孙位所绘《高逸图》中的具体内容。作者通过参考承名世先生所撰相关论文中的观点,采用博物学的研究方法,详细探究了画中四名士人的文化背景与器物环境之间的关系,重新考证了《高逸图》中四位士人,即"竹林七...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传唐代孙位所绘《高逸图》中的具体内容。作者通过参考承名世先生所撰相关论文中的观点,采用博物学的研究方法,详细探究了画中四名士人的文化背景与器物环境之间的关系,重新考证了《高逸图》中四位士人,即"竹林七贤"中"四贤"的身份。在论文的最后,经由画中器物纹饰和形态角度出发作了风格分析,再次肯定了《高逸图》的成画时期应为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逸图 竹林七贤 博物学 唐代
原文传递
关于孙位生卒年限的探讨
5
作者 曹新刚 余海棠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9-40,共2页
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传为孙位的《高逸图》,结合历史上孙位的绘画活动著录资料,探讨他的生卒年限,可为解读这位画家的艺术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关键词 高逸图 孙位 《益州名画录》
下载PDF
论《竹林七贤图》的变革与发展
6
作者 刘颖 宋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12期45-46,共2页
竹林七贤作为汉末六朝清谈玄学的名士代表,其故事题材被历代艺术家创作,不同时代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时期的《竹林七贤图》的变革与发展是讨论重点。围绕"竹林七贤"艺术创作的发展演变,展开对"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作为汉末六朝清谈玄学的名士代表,其故事题材被历代艺术家创作,不同时代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时期的《竹林七贤图》的变革与发展是讨论重点。围绕"竹林七贤"艺术创作的发展演变,展开对"竹林七贤"题材的艺术语言分析,探索出对"竹林七贤"艺术题材风格特征分析的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图》 高逸图
下载PDF
从安岐与王翚的交往看清初北方商贾的书画收藏趣味与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映玟 《艺术工作》 2021年第5期64-77,共14页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对美籍华裔收藏家翁万戈之女所提供的《安麓村小像》及相关资料进行考察,以此为出发点而延展出的一种讨论和理解清初大收藏家安岐的新思路。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基本上是在一个《墨缘汇观》的意义上来讨论安岐及其书画...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对美籍华裔收藏家翁万戈之女所提供的《安麓村小像》及相关资料进行考察,以此为出发点而延展出的一种讨论和理解清初大收藏家安岐的新思路。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基本上是在一个《墨缘汇观》的意义上来讨论安岐及其书画收藏的,而安岐的书画收藏也基本上被等同于《墨缘汇观》中所著录的书画作品。但是,本文通过对《安麓村小像》的观察和研究,试图展开一个理解安岐的新视野,那便是在《墨缘汇观》之外,被我们所忽视了的安岐书画收藏的另外一个方面,即安岐与其同时代人的交往,并对其同时代的书画名家及其作品所进行的委托、赞助和收藏活动。本文以考察《安麓村小像》的创作背景和收藏情况为前提。首先讨论了安岐的商人身份与王翚那种介于文人和职业画家之间的身份是如何在两人的交往中发挥作用的,在两人关系中,安岐不但直接向王翚进行绘画作品的委托,而且还通过王翚本人或如蔡琦等其他渠道对王翚作品进行收藏;其次本文通过讨论安岐在天津的私家园林"沽水草堂"与《安麓村小像》之间的关联,不但说明由商人所带动的清初园林文化是如何刺激了"山水肖像画"这一山水人物画新形式的出现和发展,而且认为这种山水人物画新形式是与清初北方商人的"所有权逻辑"相吻合的;最后,随着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北移,北方商人这一清初重要的书画收藏群体,不但通过赞助、委托和收藏行为影响了绘画新形式和新风格的出现,而且也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南画北渡"的新局面,并进而最终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绘画史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麓村小像 麓村高逸图 王翚 安岐 书画收藏 北方盐商 墨缘汇观 沽水草堂 园林文化 书画市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