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井间地震数据逆时偏移的高陡倾角构造成像研究
1
作者 姚凤鸣 霍亮 +1 位作者 任广莹 陈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了研究高陡倾角构造精细成像,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和成像技术均不能取得较好效果。而井间地震是在井中激发和接收地震波,避免了低降速带对地震波场的吸收作用,可以获得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同时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能够对高陡倾角等复杂构造... 为了研究高陡倾角构造精细成像,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和成像技术均不能取得较好效果。而井间地震是在井中激发和接收地震波,避免了低降速带对地震波场的吸收作用,可以获得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同时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能够对高陡倾角等复杂构造进行准确成像。因此,本文结合井间地震和逆时偏移方法的优点,针对X煤田开采中面对的高陡倾角煤层构造利用井间地震逆时偏移方法进行成像研究。通过对高陡倾角构造在地面地震观测系统、VSP观测系统和井间地震观测系统下使用逆时偏移方法进行成像,结果表明井间地震逆时偏移方法在高陡倾角构造中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可以有效指导高陡倾角构造煤层精细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VSP 高陡倾角构造 逆时偏移
下载PDF
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技术在江苏高陡构造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丽 王芳琳 +2 位作者 赵传雪 陈海洋 秦艳艳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34-638,共5页
叠前深度逆时偏移技术是一种基于精确波动方程的偏移技术,不受地下倾角和介质横向速度变化的影响。江苏油田苏北盆地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断裂系统发育,用常归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很难准确成像,针对此实际情况,对陈堡三维进行了叠前... 叠前深度逆时偏移技术是一种基于精确波动方程的偏移技术,不受地下倾角和介质横向速度变化的影响。江苏油田苏北盆地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断裂系统发育,用常归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很难准确成像,针对此实际情况,对陈堡三维进行了叠前逆时深度偏移处理,结果表明,在高陡倾角处断面成像上,叠前逆时深度偏移剖面较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剖面的品质有很大提高,断面清晰,断层归位准确,为后续解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逆时偏移 高陡倾角构造 速度模型
下载PDF
拖缆前后源双向同时激发采集新技术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昌旭 周滨 +3 位作者 张建峰 李江 王志亮 吴尧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9-318,共10页
常规拖缆采集时其单边激发、单边接收的作业模式会导致采集方位角单一。在潜山或高陡倾角构造区采用此方式采集地震数据时,会造成一侧照明不足、成像模糊。在分析常规拖缆采集作业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拖缆前后源双向同时激发采集技术... 常规拖缆采集时其单边激发、单边接收的作业模式会导致采集方位角单一。在潜山或高陡倾角构造区采用此方式采集地震数据时,会造成一侧照明不足、成像模糊。在分析常规拖缆采集作业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拖缆前后源双向同时激发采集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升高陡倾角构造两侧的照明度。对比不同的实现方式,优选辅助震源船追随尾标航行激发的作业模式,首次在国内实现了拖缆前后源双向同时激发采集。渤海油田JZ区块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常规拖缆采集相比,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潜山面的成像效果,提升了高陡倾角构造区拖缆作业潜力;其技术流程可行,作业模式合理,对挖掘拖缆作业潜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缆采集 前后源双向 同时激发 追随尾标航行激发 高陡倾角 潜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