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心电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邢彦涛 李嘉懿 +2 位作者 肖志军 李建清 刘澄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1-474,共14页
心电图的发明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然而心电图背后的信息却远不止这些。新一代高频心电技术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人体生理信息,进一步弥补常规心电在心肌缺血诊断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状态评估上的不足。从高频心... 心电图的发明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然而心电图背后的信息却远不止这些。新一代高频心电技术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人体生理信息,进一步弥补常规心电在心肌缺血诊断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状态评估上的不足。从高频心电技术的原理及发展历史出发,分别在信号传感、采集系统、信号去噪以及特征工程等4个方面对高频心电的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基于这些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总结高频心电技术在心肌缺血和自主神经系统状态评估方面的临床实践和应用成果,并对高频心电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局限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心电 智慧医疗 大数据 特征工程
下载PDF
120例教师高频心电检析
2
作者 王晓英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20期119-119,共1页
对120例教师进行了高频心电检测,结果表明:高频心电发展了传统心电检测技术,具有先进扩展能力,弥补了常规心电的不足,此项检测对早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心肌损伤可提高检出率,可作为正常体检的常规检测手段。
关键词 高频心电
下载PDF
车祸致脑外伤与其他脑外伤高频心电对照
3
作者 熊羽娥 彭沈东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6年第4期271-272,共2页
我院从92年起,采用我军第四军医大学科飞厂生产的XYD—100全信息心电检测仪,对81例汽车撞伤所致脑外伤,与其他伤因所致脑外伤42例,进行高频心电时照检测,感到车祸所致脑外伤高频(+)明显高于其他伤因脑外伤。1
关键词 脑外伤 高频心电 伤因 高频切迹 肌挫伤 闭合型颅脑损伤 压力升高 检测 大血管
下载PDF
高频心电检测仪对高血压性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吕明缜 《青岛医药卫生》 1996年第2期20-20,共1页
本院自1994年开始使用高频心电检测仪(NHE型、HFECG),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00例高血压患者,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男56例、女4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慌、胸闷症状,采用常规ECG检测,其中28例表现... 本院自1994年开始使用高频心电检测仪(NHE型、HFECG),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00例高血压患者,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男56例、女4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慌、胸闷症状,采用常规ECG检测,其中28例表现程度不等的ST—T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心电 检测仪 临床观察 肌损害 高血压性 高血压患者 高频切迹 HFECG 表现程度 肌纤维
下载PDF
410例胸闷待查患者的高频心电观察
5
作者 熊羽娥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8年第1期96-96,共1页
为探讨一部分患者胸闷、胸痛的原因。我院从1991年起对410例自感胸闷、胸痛,而心电图及透视等均正常患者进行高频心电检测,发现高频成份不同。 1 资料和方法 从门诊和住院病人中,胸闷、胸痛原因侍查。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透视等无异... 为探讨一部分患者胸闷、胸痛的原因。我院从1991年起对410例自感胸闷、胸痛,而心电图及透视等均正常患者进行高频心电检测,发现高频成份不同。 1 资料和方法 从门诊和住院病人中,胸闷、胸痛原因侍查。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透视等无异常发现,又无其他有关疾病者共410人,其中男255人,女155人。年龄按WHO年龄分组统计,44岁以下171人,男113人,女68人;45-59岁189人,男114人,女75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心电 胸闷 胸痛 肌挫伤 高频成份 肌供血不足 年龄分组 无异常发现 病者
全文增补中
心电信号高频分量的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峰 郑崇勋 叶继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研究了高频心电信号的提取方法 ,提出了基于空间向量环模板匹配的信号平均方法 ,改善了信号平均的基准估计 ,并确保参与信号叠加的心电信号的心源同一性 ,使得各导联至少都具有相同的等效低通滤波器效应 。
关键词 高频心电 向量环匹配 信号平均
下载PDF
心电高频信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盛海民 《医学综述》 1996年第6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高频心电 高频信息
下载PDF
心电高频信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恒亮 单新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0年第1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高频信息 研究
下载PDF
心电高频信息与冠心病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旭明 李小彩 +2 位作者 王可 阎文泰 魏太星 《洛阳医专学报》 200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关键词 高频信息 诊断 定义
下载PDF
高频能量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检测价值
10
作者 赵士超 阎文泰 魏太星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5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PC)心电高频能量的变化规律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方法应用家兔缺血预适应模型和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析不同时间点心电QRS波三维频谱的高频能量变化特征。结果Ⅰ组(PC)梗塞面积显著小于Ⅱ组(AMI组)(P<0.05),心电高...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PC)心电高频能量的变化规律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方法应用家兔缺血预适应模型和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析不同时间点心电QRS波三维频谱的高频能量变化特征。结果Ⅰ组(PC)梗塞面积显著小于Ⅱ组(AMI组)(P<0.05),心电高频能量呈动态的变化过程,Ⅰ组(PC)W值在各点均低于Ⅱ组(AMI组)(P<0.05)且上升时间晚,上升幅度小。结论缺血预适应降低心肌能量消耗,使心肌在低能量水平维持较低的能量代谢水平,反映在心电高频能量上W值在低值变化,且变化剧烈程度降低,这也许是PC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肌梗死 高频能量
下载PDF
运动性QRS波高频电压改变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胡调保 《心功能杂志》 1997年第4期205-207,共3页
本文探讨运动性QRS波高频电压改变及临床意义。36例心肌梗死,45例心绞痛,52例胸闷,57例康复者及48例正常人,共238例,分别于运动前后进行了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检测。运动后,常规心电图有改变者很少,而高频心... 本文探讨运动性QRS波高频电压改变及临床意义。36例心肌梗死,45例心绞痛,52例胸闷,57例康复者及48例正常人,共238例,分别于运动前后进行了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检测。运动后,常规心电图有改变者很少,而高频心电图每例都有明显改变;QRS波高频电压,在冠心病患者中是下降的,在正常人中是上升的,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表明,运动性QRS波高频电压改变,可作为心肌是否缺血的参考指标,其敏感性高达100%,特异性可达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高频 QRS波
下载PDF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12
作者 梁谷米 张南军 +1 位作者 冯荣 曾爱平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了解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NHE高频心电检测仪,对86例心脏病患者进行HRV分析。结果 老年CHF组(30例)各项指标均低于心功能代偿组(56例),尤其SD、HRVI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l... 目的 了解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NHE高频心电检测仪,对86例心脏病患者进行HRV分析。结果 老年CHF组(30例)各项指标均低于心功能代偿组(56例),尤其SD、HRVI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5)。CHF组HRV减低程度与心功能级别呈负相关。SD、HRVI在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与Ⅲ-Ⅳ级亚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和P<0.05)。结论 HRV分析是判断老年CHF预后和猝死危险性的一项无创、敏感、可定量、可重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充血性力衰竭 率变异性 高频心电检测仪
下载PDF
A very high frequency index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for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prognosi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using five-minute electrocardiogram
13
作者 Xia Liu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13-217,共5页
Objective A novel index based on fi-equency-domain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was tested on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This index, namely VHFI, was defined as the very hi... Objective A novel index based on fi-equency-domain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was tested on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This index, namely VHFI, was defined as the very high frequency (VHF) component of the power spectrum normalized to represent its relative value in proportion to the total power minus the very low frequency component. Methods Patients (n = 130) were divided into a study group, consisting 66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a control group, consisting 64 patients with normal hear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without sever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 50%). Results VHFI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9.17 ± 13.35 vs 11.37 ± 10.77, P 〈 0.001). Cardiac events occurred in 18 patients during follow-up (33.34 i 3.26 months). Defining the positive test as VHFI =15 and negative test as VHFI 〈15, achieved a sensitivity of 57.58% and a specificity of78.13% for predicting 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achieved a sensitivity of 66.67% and a specificity of 64.29% for predicting cardiac events. Un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ositive VHFI test w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predictive cardiac event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VHFI is a useful tool for quick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rate variability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PROGNOSIS chronic heart failure
下载PDF
Spontaneous high-frequency action potential
14
作者 Wonchae CHO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4期311-335,共25页
Action potential,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physiology and electrophysiology,is most vital in physiological research.This work starts by detecting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tachyarrhythmias),combined with all spontane... Action potential,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physiology and electrophysiology,is most vital in physiological research.This work starts by detecting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tachyarrhythmias),combined with all spontaneous discharge phenomena in vivo such as wound currents and spontaneous neuropathic pain,elaborates from generation,induction,initiation,to all of the features of spontaneous high-frequency action potential--SSL action potential mechanism,i.e.,connecting-end hyperpolarization initiates spontaneous depolarization and action potential in somatic membrane.This work resolves the conundrums of in vivo spontaneous discharge in tachyarrhythmias,wounds,denervation supersensitivity,neurogenic pain(hyperalgesia and allodynia),epileptic discharge and diabetic pain in pathophysiolog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that have puzzled people for a hundred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on potential spontaneous high-frequency action potential TACHYARRHYTHMIAS atrial fibrillation wound denervation supersensitivity neurogenic pain hyperalgesia and allodynia epileptic discharge diabetic pain re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