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改则—班戈地区下白垩统多巴组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与盆地性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冠民 钟建华 +1 位作者 王建平 陈清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6-355,共10页
西藏北部改则—班戈地区的下白垩统多巴组中所发育的Ⅴ级旋回表现出 3种垂向沉积序列 :潮坪相碎屑岩沉积序列 (Ⅰ )、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 (Ⅲ )和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序列 (Ⅱ )。其中序列Ⅰ 1和Ⅲ是正常的沉积水体向上变... 西藏北部改则—班戈地区的下白垩统多巴组中所发育的Ⅴ级旋回表现出 3种垂向沉积序列 :潮坪相碎屑岩沉积序列 (Ⅰ )、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 (Ⅲ )和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序列 (Ⅱ )。其中序列Ⅰ 1和Ⅲ是正常的沉积水体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 ,而序列Ⅱ具有明显的陆源碎屑先进积后退积的特征 ,可进一步分成 3个亚类 :Ⅱ 1、Ⅱ 2和Ⅱ 3。横向上从南部物源区向北呈Ⅰ→Ⅱ 1→Ⅱ 2→Ⅱ 3→Ⅲ的变化过程。结合盆地构造背景和沉积特征 ,本文提出多巴组高频旋回的形成与弧背盆地南部冲断带的冲断作用相对应。冲断作用期 ,物源区粗碎屑物质大量进积 ,大于盆地基底沉降速率 ,沉积水体逐渐变浅 ;冲断间歇期 ,物源区碎屑物质的供应迅速减少 ,基底沉降速率逐渐大于碎屑物质的进积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旋回沉积 下白垩统 沉积序列 藏北地区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二叠系高频沉积旋回的测井响应及海平面变化趋势 被引量:8
2
作者 龚大兴 伊海生 +1 位作者 吴驰华 唐云凤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7-293,共7页
利用Fischer图解旋回分析技术识别碳酸盐岩沉积层序、反演长周期海平面变化趋势仍然以露头剖面为对象,人工识别其中的高频沉积旋回.在地下深部,由于旋回识别技术手段的欠缺还未见应用.本文以自然伽玛测井曲线为研究对象,将旋回分析技术... 利用Fischer图解旋回分析技术识别碳酸盐岩沉积层序、反演长周期海平面变化趋势仍然以露头剖面为对象,人工识别其中的高频沉积旋回.在地下深部,由于旋回识别技术手段的欠缺还未见应用.本文以自然伽玛测井曲线为研究对象,将旋回分析技术首次引入深部地层,利用一阶差分法,在南盘江盆地二叠系测井曲线中共识别出431个高频沉积旋回,旋回厚度变化于0.25 m~4.25 m之间,旋回平均厚度为1.5 m;根据费希尔图解,认为早二叠世南盘江盆地至少经历了6次三级海平面升降变化,最大海泛期出现在栖霞组顶部茅口组底部沉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伽玛测井 高频沉积旋回 Fischer图解 海平面变化 二叠纪 南盘江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膏盐岩高频沉积旋回组合生-储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3 位作者 张杰 吴东旭 付小东 蒙绍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3-956,共14页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内是否发育烃源岩,能否提供充足烃源,源、储是否匹配等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勘探领域评价的问题,通过陕473和桃112两口马家沟组全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高频沉积旋回分析,取得了3项认识。...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内是否发育烃源岩,能否提供充足烃源,源、储是否匹配等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勘探领域评价的问题,通过陕473和桃112两口马家沟组全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高频沉积旋回分析,取得了3项认识。①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包括由未云化灰岩段、白云岩段、白云岩-膏盐岩薄互层段和膏盐岩段构成的2类8种气候逐渐变干旱的沉积旋回;白云岩段和白云岩-膏盐岩薄互层段共发育10类111个高频沉积旋回,具有旋回频繁、单层厚度薄的特点。②基于高频沉积旋回分析,识别出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发育两类烃源岩:一类为优质烃源岩,即毫米级高TOC(有机碳含量)(>2.50%)黑色泥质白云岩;另一类为中等烃源岩,即低TOC(1.21%)灰黑色白云岩。优质烃源岩发育具有相控性和层控性特征,分布于膏盐湖周缘的白云岩-膏盐岩薄互层段中,计算天然气资源量为8504.94×10^(8) m^(3)。③识别出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两类相控白云岩储层,分别为古隆起及周缘的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和膏盐湖周缘的微生物白云岩储层,源-储匹配良好。上述认识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下组合的持续勘探提供重要信息,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 高频沉积旋回 泥质白云岩烃源岩 微生物白云岩储层 马家沟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岭地区泉头组高频沉积旋回的叠加型式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定勇 伊海生 +1 位作者 邱余波 蔡占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的旋回厚度,采用Fischer图解识别高频旋回的叠加型式,试图揭示湖相沉积中GR测井曲线反映的泥质含量波动与气候旋回的关系。选择松辽盆地东岭地区顶底清楚,地层连续的SN109井泉头组测井曲线中作为实验数据,根据... 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的旋回厚度,采用Fischer图解识别高频旋回的叠加型式,试图揭示湖相沉积中GR测井曲线反映的泥质含量波动与气候旋回的关系。选择松辽盆地东岭地区顶底清楚,地层连续的SN109井泉头组测井曲线中作为实验数据,根据极值点法共识别出1166个高频沉积旋回,旋回厚度变化于0.25~2.75 m之间,旋回平均厚度为0.62 m;根据Fischer图解,估算高频旋回的平均周期为17.2 ka,中频旋回周期在86.1~103.3 ka之间,低频旋回周期在305~416 ka之间,分别与米兰科维奇旋回岁差周期19~24 ka,轴斜率周期85~140 ka,偏心率周期350~400 ka存在着对应关系,说明SN109井泉头组湖相沉积旋回的形成受米兰科维奇气候旋回机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cher图解 高频沉积旋回 自然伽马测井 泉头组 东岭地区
下载PDF
赣北晚二叠世的层序地层及高频沉积旋回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覃兆松 《江西地质》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依据露头剖面及钻孔资料,在对其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微相及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将赣北上二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详细地论述了各三级层序的特征。丰城长兴组的吴家坪初期近源缓坡、早期具深切谷的近源缓坡边缘、中期台盆相间... 本文依据露头剖面及钻孔资料,在对其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微相及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将赣北上二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详细地论述了各三级层序的特征。丰城长兴组的吴家坪初期近源缓坡、早期具深切谷的近源缓坡边缘、中期台盆相间的断裂边缘、长兴期具滩礁内陆地镶边陆架等4个发展阶段,表明这种复杂多变的五级高频沉积旋回形成的根源是地壳运动造成沉积背景的不同,与秦岭-大别洋向北俯冲削减的快慢悉悉相关。根据更小级别的间断加积沉积旋回的研究,它们的时限与地球运动轨道的岁差和短偏心率旋回大体吻合。从而,认为控制间断加积沉积旋回的主导机制是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导致的气候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高频沉积旋回 晚二叠世 沉积环境 地壳运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川 陈代钊 +2 位作者 付勇 宋亚芳 汪远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24-3942,共19页
塔里木盆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演化和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目前还存在争议。选择塔里木盆地西部良里塔格山地区一间房组为研究对象,基于沉积相和高频米级沉积旋回类型的识别及其垂向叠置样式的分析,明确一间房组的沉积演化... 塔里木盆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演化和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目前还存在争议。选择塔里木盆地西部良里塔格山地区一间房组为研究对象,基于沉积相和高频米级沉积旋回类型的识别及其垂向叠置样式的分析,明确一间房组的沉积演化和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一间房组沉积时期,良里塔格山地区整体为一个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主要发育10种岩相类型和2个沉积相带(潮缘—局限潮下带和开阔潮下带);(2)一间房组发育两种高频米级沉积旋回,分别为潮缘—局限潮下沉积旋回和开阔潮下沉积旋回;(3)识别出2个半三级层序,层序界面主要为岩性转换面,其中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包括海侵体系域和海退体系域两部分;(4)沉积演化与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古地理格局、沉积微地貌及不同级次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其中古地理格局控制着整体的沉积相带分布,沉积微地貌决定着特定岩相(如瓶筐石礁)发育的优势部位,不同级次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制约着沉积相的时空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高频米级沉积旋回 垂向叠置样式 控制因素 一间房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川西气田雷口坡组潮坪相白云岩准同生溶蚀特征及对优质储层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琼仙 宋晓波 +4 位作者 邓美洲 张岩 高恒逸 陈丽花 李勇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四川盆地西部川西气田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潮坪相白云岩储层以发育大量组构选择性溶蚀孔隙为特征,储层在平面上大面积分布,但优质储层具有纵向薄、横向非连续分布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不清,直接影响了川西气田大斜度水平井的部署。通... 四川盆地西部川西气田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潮坪相白云岩储层以发育大量组构选择性溶蚀孔隙为特征,储层在平面上大面积分布,但优质储层具有纵向薄、横向非连续分布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不清,直接影响了川西气田大斜度水平井的部署。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岩石结构构造、储层孔隙特征,同时利用岩石碳氧同位素和阴极发光测试资料,结合潮坪相高频沉积旋回垂向序列特征分析,对川西气田雷四段潮坪相白云岩储层的准同生溶蚀特征、溶蚀强度的控制因素以及准同生溶蚀对优质储层分布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以渗流豆粒、钙结壳层及层状分布的窗格孔发育为主要特征的准同生溶蚀作用,是雷口坡组优质储层分布的关键控制因素。②受潮坪环境频繁的海平面变化形成的高频沉积旋回控制,准同生溶蚀作用具有单期暴露溶蚀时间短、面积大及多期叠加暴露溶蚀的特征。准同生溶蚀强度受沉积旋回垂向序列特征和单个沉积旋回厚度共同控制。③川西气田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沉积旋回,其中潮间上部—潮上带形成的高频沉积旋回最有利于准同生溶蚀作用发生。单个沉积旋回自下而上距离暴露面越近,孔隙越发育,碳氧同位素组成值略变低,测井GR值变高、深浅电阻率变低。单个旋回的中上部准同生溶蚀作用最强,容易形成优质储层;单个旋回厚度小于5 m时,优质储层在纵向上发育比较集中,横向上分布比较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坪相 白云岩 高频沉积旋回 准同生溶蚀 优质储层 雷口坡组 川西气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