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东南地区羚牛和鬣羚栖息地利用的种间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吴鹏举 郭光普 张恩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9,共6页
从2001年12月到2002年7月,在西藏东南部的慈巴沟自然保护区随机选择样线起始点,采用机械布点法设置了187个10m×10m的固定样方,记录了样方所在的植被类型与海拔、坡度等9个数量化因子,并分别在冬、春、夏三季检查样方是否被羚牛(Bud... 从2001年12月到2002年7月,在西藏东南部的慈巴沟自然保护区随机选择样线起始点,采用机械布点法设置了187个10m×10m的固定样方,记录了样方所在的植被类型与海拔、坡度等9个数量化因子,并分别在冬、春、夏三季检查样方是否被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和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利用。冬季,羚牛最喜爱杜鹃针叶林,而鬣羚仅喜爱箭竹针叶林。对9个数量化因子的判别分析表明,冬季,羚牛与鬣羚之间在栖息地利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春季,羚牛最喜欢箭竹针叶林,其次是针阔混交林,而鬣羚最喜爱针阔混交林,其次是箭竹针叶林;判别分析显示种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坡度、坡向和水源距离3个因子的种间差异最显著。夏季,羚牛最喜爱高山草甸,鬣羚对针阔混交林、箭竹针叶林和杜鹃针叶林都喜爱;判别分析显示种间达到了显著差异,其中,海拔、隐蔽度、郁闭度、乔木密度和箭竹密度5个因子的种间差异最显著。本文从动物行为模式、食性和选择因子尺度等方面讨论了羚牛与鬣羚栖息地分化的机理及其共存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栖息地利用 种间关系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冀北发现具鬣刺结构的超基性岩 被引量:7
2
作者 童英 倪志耀 王仁民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0,共5页
冀北具鬣刺结构的超基性岩呈透镜状 ,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早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富 Mg O,贫 Ca O,Al2 O3和 Fe O* ,Mg O* =0 .86 ,Ti O2 介于0 .0 1%~ 0 .0 2 %之间 ,与 SSZ型蛇绿岩中相应岩石的 Ti O2 含量相当。... 冀北具鬣刺结构的超基性岩呈透镜状 ,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早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富 Mg O,贫 Ca O,Al2 O3和 Fe O* ,Mg O* =0 .86 ,Ti O2 介于0 .0 1%~ 0 .0 2 %之间 ,与 SSZ型蛇绿岩中相应岩石的 Ti O2 含量相当。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过渡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不对称的“W”型 ,在 Ti和 Cu处形成两个明显的负异常“谷”。据此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它们可能来自于消减带之下上地幔 ,为上地幔高度部分熔融的残余物。岩石中鬣刺结构可能是叶蛇纹石高压分解的结果 ,表明研究区某些变质橄榄岩岩块曾经受过俯冲 -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岩 蛇绿岩 地球化学 二氧化钛 俯冲—消减作用 刺结构
下载PDF
山西垣曲盆地中始新世的原翼齿兽(鬣齿兽科,肉齿目,哺乳纲)化石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丽萍 黄学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8,共6页
记述了在山西省垣曲县王茅乡郭家村火石坡地点发现的原翼齿兽属一新种──童氏原翼齿兽(Dropterodon tongi sp.nov.)。新种比伊尔丁原翼齿兽(P.irdinensis)个体小、下颌联合部靠前、下前臼齿之间有... 记述了在山西省垣曲县王茅乡郭家村火石坡地点发现的原翼齿兽属一新种──童氏原翼齿兽(Dropterodon tongi sp.nov.)。新种比伊尔丁原翼齿兽(P.irdinensis)个体小、下颌联合部靠前、下前臼齿之间有齿隙、m3跟座小。新材料为垣曲盆地可能存在中始新世伊尔丁曼哈期地层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兽科 肉齿目 哺乳纲 化石 山西垣曲 中始新世 原翼齿兽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早渐新世鬣齿兽化石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学诗 朱宝成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2,共6页
记述了在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早渐新世乌兰塔塔尔组中发现的鬣齿兽一新种——内蒙古鬣齿兽(Hyaenodon neimongoliensis sp.nov.)。新种在大小和特征上与Hyaenodonpervagus相近或相似,但它的pl为单齿根,前面的下前臼齿之间有齿隙,... 记述了在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早渐新世乌兰塔塔尔组中发现的鬣齿兽一新种——内蒙古鬣齿兽(Hyaenodon neimongoliensis sp.nov.)。新种在大小和特征上与Hyaenodonpervagus相近或相似,但它的pl为单齿根,前面的下前臼齿之间有齿隙,下颊齿无舌侧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乌兰塔塔尔 早渐新世 肉齿类 齿兽化石
下载PDF
从《鬣蜥之夜》看田纳西·威廉斯的生态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汤红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4-46,共3页
《鬣蜥之夜》是田纳西·威廉斯创作后期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该剧在主题创作上较前期作品有很大突破。剧作家通过剧中的三对冲突,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更探讨走出危机的途径。
关键词 晰之夜》 主题 生态观
下载PDF
新疆鬣蜥的生态观察
6
作者 罗宁 许设科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1期74-78,共5页
通过野外定点研究结合人工饲养观察,本文对新疆鬣蜥的栖息环境、活动习性、活动周期的季节变化、冬眠现象、洞穴及食性进行了观察研究。
关键词 新疆 晰蜴 生态 栖息环境
下载PDF
长鬣蜥的核型
7
作者 庞启平 温业棠 《四川动物》 CSCD 1991年第3期14-15,共2页
本文报道长鬣蜥Physignathuscocincinus的核型,即2n=12(10M+2SM)+22m,NF=46;大型染色体中,No.2是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Nos.1、3、4、5和6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并与我国已报道的该科的另外5个种(昆明龙蜥、四川龙蜥、草绿龙蜥、新疆鬣蜥、... 本文报道长鬣蜥Physignathuscocincinus的核型,即2n=12(10M+2SM)+22m,NF=46;大型染色体中,No.2是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Nos.1、3、4、5和6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并与我国已报道的该科的另外5个种(昆明龙蜥、四川龙蜥、草绿龙蜥、新疆鬣蜥、蜡皮蜥)的核型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下载PDF
“西域神鬣”考辨
8
作者 陈强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5-57,共3页
通过对电影《赵氏孤儿》中"西域神鬣"这一西域方物的考辨,本文认为其中的"西域神鬣"这一称谓其实是现代人的杜撰,它直接来源于元代杂剧中的"西戎神獒",而西域出神犬——"西戎神獒"的观念和古... 通过对电影《赵氏孤儿》中"西域神鬣"这一西域方物的考辨,本文认为其中的"西域神鬣"这一称谓其实是现代人的杜撰,它直接来源于元代杂剧中的"西戎神獒",而西域出神犬——"西戎神獒"的观念和古人对西域的神话乐园想象是分不开的,现实中的"西戎神獒"很可能就是今天产自青藏高原的藏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神 西戎神獒 罽宾
下载PDF
北冰洋南森-加克尔洋脊具科马提岩-拉斑玄武岩趋势的鬣刺玄武岩
9
作者 P.K.Mühe 刘继顺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34,共6页
在ARK Ⅳ/3(1987)航次期间,在南森-加克尔洋脊(NGR)采集了火山岩样品。该洋脊是一个缓慢扩张(半速率约为0.5cm)的洋脊,其轴深超过5000m。NGR是迄今为止扩张最慢且最深的洋中脊,根据采样位置距轴谷的距离,计算出所研究岩石的年龄约为600k... 在ARK Ⅳ/3(1987)航次期间,在南森-加克尔洋脊(NGR)采集了火山岩样品。该洋脊是一个缓慢扩张(半速率约为0.5cm)的洋脊,其轴深超过5000m。NGR是迄今为止扩张最慢且最深的洋中脊,根据采样位置距轴谷的距离,计算出所研究岩石的年龄约为600ka。 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即(?)刺结构、mg>70和MgO>9wt%,把该火山岩称为科马提质玄武岩。科马提质玄武岩中玄武岩纽分的暗色球状微滴,被认为是不完全岩浆混合作用的反映。该科马提质玄武岩的玄武岩端员能较好地用根据稀土元素、Ti和不相容微量元素得出NGR的玄武岩的富集特征来解释。 根据Nd同位素数据和高的Sm/Nd比值,地幔交代作用[即脉状(veined)地幔模式]可能是造成NGR科马提质玄武岩的源区富集不相容元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提岩 拉斑玄武岩 刺玄武岩
下载PDF
丘洛地区具鬣刺结构科马提岩的发现及其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国蓉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8年第4期34-36,共3页
丘洛地区首次发现具枕状构造、显微鬣刺结构的灰绿色、墨绿色玄武质科马提岩,呈透镜状产于如年各组的拉斑玄武岩、粒玄岩中,岩石富镁,贫钙、铁、铝,其中SiO_2=47.58%,MgO=17.01%,K_2O=0.34%,TiO_2=0.61%,符合玄武质科马提岩结构构造、... 丘洛地区首次发现具枕状构造、显微鬣刺结构的灰绿色、墨绿色玄武质科马提岩,呈透镜状产于如年各组的拉斑玄武岩、粒玄岩中,岩石富镁,贫钙、铁、铝,其中SiO_2=47.58%,MgO=17.01%,K_2O=0.34%,TiO_2=0.61%,符合玄武质科马提岩结构构造、化学成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质科马提岩 刺结构 中空骸晶结构 丘洛地区
下载PDF
振鬣长啸向大千——李蓁非先生《啸歌集》序(下篇)
11
作者 曾文斌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50-54,共5页
李蓁非先生是萍乡教育界老前辈、学者、地方文化名人。《啸歌集》是作者生前编选的诗歌结集。长序从七十多年来中国历史大背景下,解读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悲欢与坎坷途程,并试图从中探索中国传统士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化的轨迹。本文... 李蓁非先生是萍乡教育界老前辈、学者、地方文化名人。《啸歌集》是作者生前编选的诗歌结集。长序从七十多年来中国历史大背景下,解读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悲欢与坎坷途程,并试图从中探索中国传统士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化的轨迹。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已发表在《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1期,下篇主要解析作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振鬣长鸣"抒怀述志诗作,以表现蓁非先生的教师风度、屈贾情怀、诗人气质、志士品格。作者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征途,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鸣 屈贾情怀 薪尽火传
下载PDF
大开曼蓝鬣鳞蜥的数量锐减
12
《人与自然》 2003年第2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大开曼 鳞蜥 动物数量 蜥蜴类 动物保护
下载PDF
地狱之牙——鬣齿兽兴衰记
13
作者 董子凡 《化石》 2005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齿兽 古肉齿目 演化 裂肉兽 古新世晚期
下载PDF
黔东北梵净山群中发现鬣刺结构岩
14
作者 姜月华 谢窦克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年第1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梵净山群 剌结构岩 玄武岩 科马提质玄武岩
下载PDF
新疆鬣蜥繁殖习性的研究
15
作者 罗宁 许设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9-43,共5页
新疆鬣蜥Aga ina stoliczkana (Blanford)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1988年4—7月、9—10月,笔者在阿克苏农一师五团对其进行了野外定点观察,逐月共解剖标本80条,89年4月在室内解剖32条,合计112条(雌性58条、雄性54条),记录精巢... 新疆鬣蜥Aga ina stoliczkana (Blanford)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1988年4—7月、9—10月,笔者在阿克苏农一师五团对其进行了野外定点观察,逐月共解剖标本80条,89年4月在室内解剖32条,合计112条(雌性58条、雄性54条),记录精巢、卵巢发育情况,将固定的精巢,做成石蜡切片,并结合人工饲养观察,对新疆鬣蜥繁殖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习性 新疆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对《鬣鳞蜥之夜》中死亡之影响(英文)
16
作者 王绪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本文从比较视角检视中国文化对田纳西·威廉斯剧作《鬣鳞蜥之夜》中死亡主题之影响。剧中所有和中国有关的细节形成了一个以道教为基础的中国文化体系,此中国文化体系不但对剧作主题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主要人物的生活态度及死亡观... 本文从比较视角检视中国文化对田纳西·威廉斯剧作《鬣鳞蜥之夜》中死亡主题之影响。剧中所有和中国有关的细节形成了一个以道教为基础的中国文化体系,此中国文化体系不但对剧作主题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主要人物的生活态度及死亡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东方生活态度及死亡观念和西方生活态度及死亡观念的对比,作者正面肯定东方坚忍自制的精神及宿命论的信仰优于西方过度内疚、痛苦及自责之道德成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蜥之夜》 中国文化 道教 西方文化 死亡主题 影响研究
原文传递
鬣毛帅老师
17
作者 滕毓旭 肉肉香(图) 《少年大世界(小学低年级)》 2009年第12期64-65,共2页
狮子雅迪是个漂亮的男老师,颈上的鬣(liè)毛长得快垂到前胸了,大家都叫他鬣毛帅老师。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毛帅老师》
原文传递
死于内讧的鬣鹿
18
作者 赵盛基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必读)》 2021年第2期49-49,共1页
世界上有一种最大的蜥蜴,因栖息在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故称为科莫多巨蜥,也叫科莫多龙。科莫多巨蜥是体型巨大的食肉动物,身长足有2〜3米,体重70〜90千克,身上长有鳞片,犹如全副武装的盔甲。由于它食量惊人,所以那些小动物只能当作零食... 世界上有一种最大的蜥蜴,因栖息在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故称为科莫多巨蜥,也叫科莫多龙。科莫多巨蜥是体型巨大的食肉动物,身长足有2〜3米,体重70〜90千克,身上长有鳞片,犹如全副武装的盔甲。由于它食量惊人,所以那些小动物只能当作零食,它最喜欢的主食是擬鹿和水牛。然而,虽然它的瞬间时速可达20〜25千米,但它毕竟是爬行动物,爬起来总不如四条腿的鬣鹿和水牛跑得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鹿 巨蜥 食肉动物 蜥蜴 爬起来 科莫 印度尼西亚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吉峰科马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道功 郑庆道 +1 位作者 傅俊域 刘旭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研究表明 ,大兴安岭北段吉峰林场一带变质超基性岩为具有典型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科马提岩系列由橄榄质科马提岩、玄武质科马提岩及拉斑玄武岩、辉长岩等岩石组成。科马提岩显示了从超镁铁质到镁铁质地球化学...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研究表明 ,大兴安岭北段吉峰林场一带变质超基性岩为具有典型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科马提岩系列由橄榄质科马提岩、玄武质科马提岩及拉斑玄武岩、辉长岩等岩石组成。科马提岩显示了从超镁铁质到镁铁质地球化学趋势 ,拉斑玄武岩具有从富镁到富铁的趋势 ,而上覆长英质火山岩则遵循钙 -碱趋势。科马提岩稀土配分型式为类似于南非超镁铁质科马提岩的平坦型或轻稀土略富集而重稀土平坦型。科马提岩系列 8件样品的Sm Nd同位素数据构成一条相关性较好的等时线 ,等时线年龄为 1 72 7Ma± 74 7Ma ,INd=0 5 1 0 72 5± 0 0 0 0 0 798,εNd (t) =6 94± 1 5 6 ,表明科马提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 ,其源区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这一地壳增生事件可能与松嫩地块从西伯利亚地台南缘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提岩 刺结构 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 中元古代 岩石化学 地壳增生事件
下载PDF
丽棘蜥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友铃 张秋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法,对丽棘蜥(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的二倍体数目2n=34(12V十22m);NF=46,大型染色体与小型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关键词 丽棘蜥 核型 蜥蜴目 蜥蜴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