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泳到中国去”:田纳西·威廉斯《鬣蜥之夜》中的中国想象
1
作者 刘艳 张鑫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鬣蜥之夜》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田纳西·威廉斯对于中国的个人想象性书写,频频出现的东方元素赋予了此剧前所未有的积极意义。中国成为主人公香农渴望到达的理想彼岸,使他不禁发出“游泳到中国去”的呼喊。基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理... 《鬣蜥之夜》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田纳西·威廉斯对于中国的个人想象性书写,频频出现的东方元素赋予了此剧前所未有的积极意义。中国成为主人公香农渴望到达的理想彼岸,使他不禁发出“游泳到中国去”的呼喊。基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从社会集体想象、言说他者和言说自我三个维度分析威廉斯戏剧《鬣蜥之夜》中所呈现的中国形象,力图揭示威廉斯构建中国这一“他者”形象背后的理想诉求和价值观念,这对于中美两国重新审视自我,加强跨文化间的合作与交流极为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鬣蜥之夜》 中国想象 形象学 他者
下载PDF
沙蜥属一有效种贵德沙蜥及红原沙蜥的分类研究(蜥蜴亚目:鬣蜥科)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跃招 曾晓茂 +4 位作者 方自力 吴贯夫 刘志君 Theodore J.Papenfuss Robert J.Macey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2-383,共12页
形态、染色体特征聚类分析表明过去归入青海沙蜥的天祝、贵德居群被聚为一支 ,而青海沙蜥的其它居群和红原沙蜥聚为另一支 ,证明贵德、天祝居群与青海沙蜥有显著区别 ,应当恢复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putjatia为有效种。贵德沙蜥与青海... 形态、染色体特征聚类分析表明过去归入青海沙蜥的天祝、贵德居群被聚为一支 ,而青海沙蜥的其它居群和红原沙蜥聚为另一支 ,证明贵德、天祝居群与青海沙蜥有显著区别 ,应当恢复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putjatia为有效种。贵德沙蜥与青海沙蜥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前者的尾长大于吻肛长 ,后者的尾短 ,小于吻肛长 ,前者背鳞 10 0枚以上 ,后者背鳞不到 10 0枚。红原沙蜥Phryno cephalushongyuanensis与青海沙蜥的染色体和形态特征相似 ,应归隶青海沙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蜥属 蜥蜴亚目 鬣蜥 青海沙蜥 贵德沙蜥 红原沙蜥 分类
下载PDF
青海沙蜥(蜥蜴亚目:鬣蜥科)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性比 被引量:7
3
作者 吴鹏飞 王跃招 +4 位作者 王硕果 曾涛 郭海燕 蔡红霞 曾宗永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34-1139,共6页
根据2001和2002两年间6个月的标志重捕资料,在对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若尔盖草原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体长、体重和尾长3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3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选取体长的聚类分析结果把青海沙蜥... 根据2001和2002两年间6个月的标志重捕资料,在对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若尔盖草原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体长、体重和尾长3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3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选取体长的聚类分析结果把青海沙蜥的所有个体分成3个年龄组,3个年龄组的体长范围分别是:26~36mm;37~50mm;51~65mm.各年龄组体长、体重和尾长平均值差异的F检验结果,说明用体长划分年龄较为合理.青海沙蜥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金字塔形,但第II年龄组个体数比例较小.青海沙蜥各年龄组的性比在3个年龄组间是不稳定的,第I,II,III3个年龄组雌雄个体数量的比分别为7.7∶1,32∶1和1∶2.1,而在整个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为1.76∶1.青海沙蜥的体形大小的性二态在其性成熟前后是相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剔亚目 鬣蜥 青海沙蜥 标志重捕 聚类分析 年龄结构 性别比 性别二态 种群生态学
下载PDF
长鬣蜥胃肠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霞 李淑兰 赵文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1-293,I0005,共4页
研究长鬣蜥消化道内含有的5-羟色胺(5-HT)内分泌细胞的位置和形态,采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5-HT特异性抗血清,对其消化道内的5-HT细胞进行免疫化学定位。结果:5-HT细胞从胃部到直肠的胃肠道各段... 研究长鬣蜥消化道内含有的5-羟色胺(5-HT)内分泌细胞的位置和形态,采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5-HT特异性抗血清,对其消化道内的5-HT细胞进行免疫化学定位。结果:5-HT细胞从胃部到直肠的胃肠道各段均有分布,细胞密度分布以胃部最高,十二指肠次之,回肠最低。5-HT细胞的形态呈圆形、椭圆形和锥体形等,其中胃体部和直肠部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小肠部以锥体形为主;5-HT细胞广泛分布于上皮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有时可见于固有膜内。结论:5-HT细胞的密度分布与其食性、食物组成和生活环境有关,5-HT细胞的形态与其内、外分泌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鬣蜥 胃肠道 5-HT细胞
下载PDF
长鬣蜥脑垂体的组织学结构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再群 黄希文 +2 位作者 郑春珍 宋海燕 郑磊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7-589,F0003,共4页
用HE、尼氏染色和Holmes银染法对长鬣蜥脑垂体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其脑垂体分腺垂体、神经垂体两部分,为背腹型。HE染色观察到腺垂体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3种类型,另外还观察到室管膜细胞和神经垂体内的垂体裂;... 用HE、尼氏染色和Holmes银染法对长鬣蜥脑垂体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其脑垂体分腺垂体、神经垂体两部分,为背腹型。HE染色观察到腺垂体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3种类型,另外还观察到室管膜细胞和神经垂体内的垂体裂;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垂体的赫令氏体以及排列致密的腺垂体中间部细胞;Holmes银染法显示神经垂体的无髓神经纤维、垂体门脉系统的血管。首次发现垂体裂与中脑视叶的水管系统相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鬣蜥 脑垂体 组织学
下载PDF
长鬣蜥的染色体组型和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蕊芳 贺维顺 +1 位作者 陈佺 施立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本文报道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有丝分裂染色体及C-,Ag-带以及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核型。染色体数2n=36,NF=48,核型组成为12V+24m(V为双臂大染色体,其中No.2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m为微小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主要分布在小染色... 本文报道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有丝分裂染色体及C-,Ag-带以及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核型。染色体数2n=36,NF=48,核型组成为12V+24m(V为双臂大染色体,其中No.2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m为微小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主要分布在小染色体上。一对Ag-NORs分布于第2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组型 鬣蜥 减数分裂
下载PDF
甘肃省鬣蜥科一新纪录——米仓山攀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胜全 李成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3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鬣蜥 新记录 米仓山攀蜥 生物学特征特性 甘肃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岩蜥属─新种(蜥蜴亚目:鬣蜥科)(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尔宓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40-444,共5页
1995~1996年,作者撰写《中国动物志·蜥蜴亚目》卷鬣蜥科岩蜥属Laudakia时,详细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收藏的岩蜥属全部标本,发现其中采自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及通麦的9号标本在《西藏两栖爬行动... 1995~1996年,作者撰写《中国动物志·蜥蜴亚目》卷鬣蜥科岩蜥属Laudakia时,详细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收藏的岩蜥属全部标本,发现其中采自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及通麦的9号标本在《西藏两栖爬行动物》书中被鉴定为喜山鬣蜥拉萨亚种Agamahimalayanasacra,已上升为种,改隶岩蜥属,称拉萨岩蜥Laudakiasacra,实际与拉萨岩蜥不是同种动物,而是未经描述的新种,将其订名为吴氏岩蜥Laudakiawui,以纪念1973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队已故的吴学恩队长。吴氏岩蜥与拉萨岩蜥的主要区别在于:1)前者体侧小鳞间杂以大鳞,后者则无大鳞夹杂其间;2)前者体侧各有1条明显而细的皮肤褶(本文暂名背侧肤褶),前端始自肩前,弯曲向后,直达胯部;后者如有背侧肤褶,既不明显,亦不完整;3)前者背面斑纹呈前后缘镶暗黑边的暗褐色宽横斑,两横斑之间相距极窄,是灰褐色窄横纹;后者背面棕褐色,许多鳞片色黑,形成黑色网纹,虽偶有网纹断离者,但亦不呈明显的横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亚目 鬣蜥 岩蜥属 新种
下载PDF
四川省攀蜥属一新种(蜥蜴亚目:鬣蜥科)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操 邓其祥 +1 位作者 吴毅 王淯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29-331,395,共4页
报道了爬行纲、蜥蜴亚目、鬣蜥科、攀蜥属一新种 ,命名为巴塘攀蜥 (Japalurabatangensis) .新种与草绿攀蜥(JapaluraflavicepsBarbourandDunn)相似 ,但又与后者有显著差别 :颈侧褶下具有发达的小腔 ,体背具 7- 9条连续或不连续横纹 ,雄... 报道了爬行纲、蜥蜴亚目、鬣蜥科、攀蜥属一新种 ,命名为巴塘攀蜥 (Japalurabatangensis) .新种与草绿攀蜥(JapaluraflavicepsBarbourandDunn)相似 ,但又与后者有显著差别 :颈侧褶下具有发达的小腔 ,体背具 7- 9条连续或不连续横纹 ,雄性体背两侧各有一条灰白色纵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亚目 鬣蜥 巴塘攀蜥 四川 攀蜥属 草绿攀蜥 形态结构
下载PDF
超越绝望的希望——《鬣蜥之夜》中鬣蜥的象征意义
10
作者 赵荃 吴平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35-36,共2页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之一,其最后一部获奖戏剧《鬣蜥之夜》,展现了美国当代社会的精神压力和生存危机。戏剧中,鬣蜥的出场与退场与人物生存境遇的紧密相连,暗示人物命运、深化戏剧主题,阐释威廉斯在后期戏剧创作...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之一,其最后一部获奖戏剧《鬣蜥之夜》,展现了美国当代社会的精神压力和生存危机。戏剧中,鬣蜥的出场与退场与人物生存境遇的紧密相连,暗示人物命运、深化戏剧主题,阐释威廉斯在后期戏剧创作中对人类生存的关注与思考,并赋予人物面临自身缺陷和生存危机的勇气,从而跨越绝望,看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鬣蜥之夜》 鬣蜥 生存危机
下载PDF
绿鬣蜥行为训练研究
11
作者 唐华 左智力 +3 位作者 毛杰 谢毅 陈建 刘选珍 《野生动物》 2012年第6期342-344,共3页
2011年1~12月,对成都动物园两爬馆饲养展出的3只幼年绿鬣蜥,采用正面强化法进行了训练。结果表明:3只绿鬣蜥经过4~9 d的训练都可以按照训练员的指令触碰目标棒;再经过20 d左右的训练,它们就可以跟随目标棒移动并开始爬上秤台,从而可... 2011年1~12月,对成都动物园两爬馆饲养展出的3只幼年绿鬣蜥,采用正面强化法进行了训练。结果表明:3只绿鬣蜥经过4~9 d的训练都可以按照训练员的指令触碰目标棒;再经过20 d左右的训练,它们就可以跟随目标棒移动并开始爬上秤台,从而可以称量它们的体重。同时经过训练的绿鬣蜥,在木棒的颜色发生变化后,会很快地接受新颜色的目标棒。行为训练有助于对幼年绿鬣蜥头体长、尾长和体重顺利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鬣蜥 行为 训练
下载PDF
吉林桦甸盆地中始新世端生齿鬣蜥类(有鳞目)化石及对响蜥属的评述(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Krister T.SMITH Stephan F.K.SCHAAL +1 位作者 孙巍 李春田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84,共16页
中国吉林省中始新世桦甸组的两种端生齿鬣蜥类化石突显出端生齿类(Acrodonta)在第三纪早期的分化。第一种化石的特征为具有多个(6个)前侧生齿位及单尖且侧扁的颊齿。其牙齿与牙齿缺失附尖的主要端生齿类(如鬣蜥亚科Agaminae的海蜥属Hydr... 中国吉林省中始新世桦甸组的两种端生齿鬣蜥类化石突显出端生齿类(Acrodonta)在第三纪早期的分化。第一种化石的特征为具有多个(6个)前侧生齿位及单尖且侧扁的颊齿。其牙齿与牙齿缺失附尖的主要端生齿类(如鬣蜥亚科Agaminae的海蜥属Hydrosaurus)无特别相似之处,其亲缘关系也并不清楚。第二种的牙齿与很多现生有三尖齿的鬣蜥类(即蜡皮蜥属Leiolepis和飞蜥亚科Draconinae)以及化石响蜥属的许多种相似;一个骨骼特征显示其可能与包括鬣蜥亚科、海蜥属、飞蜥亚科和须鬣蜥亚科(Amphibolurinae)的支系有关,但尚需更多更完整的标本以做结论。与现生鬣蜥类的比较研究表明,与响蜥属牙齿相似的三尖型齿很可能是蜡皮蜥属及飞蜥亚科中大约200个现生种的典型特征。相对于这些支系,响蜥属的鉴定特征并不充分。由于端生齿类的分化被认为始于新生代早期,因而东亚的化石材料很可能有助于阐明这一支系的演化历史,尤其是结合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然而仅基于破碎颌骨材料的新分类单元名称的成倍增加并不能使我们更接近这一目标,尽力采集标本并研究可对比的现生骨骼材料应是第一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吉林 始新世 桦甸组 端生齿类 鬣蜥 响蜥属 衍征
下载PDF
论《鬣蜥之夜》中的伦理叙事
13
作者 张新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8-52,62,共6页
美国二战后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作品之所以获得观众的认可和评论界的高度评价,主要在于它们在文本内部围绕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三个伦理维度展开了对美国社会文化存在的文本叙事。其最后一部成功剧作《鬣蜥之夜》... 美国二战后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作品之所以获得观众的认可和评论界的高度评价,主要在于它们在文本内部围绕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三个伦理维度展开了对美国社会文化存在的文本叙事。其最后一部成功剧作《鬣蜥之夜》以异于前文本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模式对美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进行了消解。文章将其置于前文本的伦理叙事维度中,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结合作家生平对其进行解读,旨在透过文本差异性的内涵,考察作品中威廉斯对宽容、平等、和谐的人类生态伦理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鬣蜥之夜》 文学伦理学批评 融合
下载PDF
长鬣蜥繁殖生态的研究
14
作者 侯方晖 苏力 邹洁建 《野生动物》 2009年第5期260-262,共3页
2004~2005年,对人工饲养的长鬣蜥繁殖行为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7月为长鬣蜥的繁殖期,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发情求偶、交配和产卵,5~6月为产卵高峰期,每条成熟的雌蜥年产卵2~3窝,平均窝卵数12(7~18)枚;雌蜥每窝产卵间隔33... 2004~2005年,对人工饲养的长鬣蜥繁殖行为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7月为长鬣蜥的繁殖期,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发情求偶、交配和产卵,5~6月为产卵高峰期,每条成熟的雌蜥年产卵2~3窝,平均窝卵数12(7~18)枚;雌蜥每窝产卵间隔33~45 d不等;平均单卵重3.06(2.80~3.50)g;卵径2.63 cm×1.18cm。在自然孵化温度和90%~95%的湿度下孵化期为60~98 d,孵化率52.34%,长鬣蜥幼体初生个体重2.50 g,体全长(头体+尾)14(4+1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鬣蜥 繁殖行为 生态习性
下载PDF
草原鬣蜥(Agama sanguinolenta)骨骼的解剖
15
作者 王国英 翟荣仙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67-75,共9页
本文对草原鬣蜥的骨骼进行了系统的解剖,发现其牙齿为侧生齿。脊柱为C_8,T_9,L_5,S_2,C_(46-49)式,前凹形。第6~8枚颈椎的颈肋发达,构成胸廓前侧壁。肋骨系单头肋,真肋5对,具间肋。椎骨具楔状关节突,多为三角形,尾部呈“八”字形。尾... 本文对草原鬣蜥的骨骼进行了系统的解剖,发现其牙齿为侧生齿。脊柱为C_8,T_9,L_5,S_2,C_(46-49)式,前凹形。第6~8枚颈椎的颈肋发达,构成胸廓前侧壁。肋骨系单头肋,真肋5对,具间肋。椎骨具楔状关节突,多为三角形,尾部呈“八”字形。尾椎下突基部的脉弓以结缔组织与椎体相接,末端愈合成脉棘;尾椎均具前后关节突及椎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鬣蜥 骨骼系统 解剖
下载PDF
巴拿马人工饲养鬣蜥
16
作者 宋树恢 《世界农业》 1986年第5期61-61,共1页
鬣(音Lie)蜥是一种连尾长约2米,重量近2公斤,有爪、头似蛙,脊有刺,体表被有长形鳞,喉下多褶皱,喜生活在湿热低地森林中的大型食叶蜥。鬣蜥喜攀大树,食嫩叶,并吞食自己的粪便以助消化。中美洲人喜食鬣蜥肉胜过吃鱼、家禽和猪、牛肉。
关键词 巴拿马人 工饲养 鬣蜥 中美洲人 圣萨尔瓦多 助消化 西番莲 供需矛盾 自由出入 月增重
下载PDF
海鬣蜥的生存独白
17
《海洋世界》 2011年第3期18-21,共4页
人类是不是脆弱的生物?答案可以在对比中寻找。在海洋的一些极端环境下生活着一群顽强的生命,它们以自己独特的.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生存。它们在引起我们惊讶的同时.也应该获得我们的尊敬.因为.在它们生活的那种环境中.人类是必... 人类是不是脆弱的生物?答案可以在对比中寻找。在海洋的一些极端环境下生活着一群顽强的生命,它们以自己独特的.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生存。它们在引起我们惊讶的同时.也应该获得我们的尊敬.因为.在它们生活的那种环境中.人类是必将死亡的。让我们一起来目睹这些致命求生的海洋生物Ⅱ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鬣蜥 海洋生物 极端环境 人类 生活
下载PDF
鬣蜥
18
《中学生物学》 2018年第3期35-35,共1页
鬣蜥又称大马鬃蛇,蜥蜴类,鬣蜥体背橄榄棕色或灰色或浅棕黑色,可随环境及光线强弱改变体色,通常具有灰色或浅黄镶黑边的斑点以及三条断续的纵纹。
关键词 中学 生物教学 鬣蜥 蜥蜴类
下载PDF
把珍稀鬣蜥放归大自然
19
《人与自然》 2004年第7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鬣蜥 阿内加达岛 濒危物种 放归工作
下载PDF
海鬣蜥的“缩骨功”
20
作者 肖荣 《科技潮》 2006年第7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新科学家》 动物界 成年 身体 物种 生物 鬣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