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聘《鬼趣图》研究综述
1
作者 林心雨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罗聘的代表作《鬼趣图》是近年来美术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该作品的论文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对研究论文进行整理和总结的综述较少。方法:基于现有文献和书籍等资料,梳理有关罗聘《鬼趣图》的研究论文可以发现,现有文献主要从创... 目的:罗聘的代表作《鬼趣图》是近年来美术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该作品的论文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对研究论文进行整理和总结的综述较少。方法:基于现有文献和书籍等资料,梳理有关罗聘《鬼趣图》的研究论文可以发现,现有文献主要从创作原因、图像学、作品比较等多个方面对罗聘《鬼趣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同个研究方向中,学者们的观点不尽相同,采取的研究视角也多种多样,需要进行对比和归纳。结果:文章对罗聘《鬼趣图》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评述,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不足,指出学者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为其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结论:研究罗聘的《鬼趣图》对研究罗聘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特征和社会风貌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的研究存在局限性,研究方式较为单一,研究成果也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缺乏一定的创新,研究者需要重视整理原始材料,基于旧有的研究产生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聘《鬼趣图》 创作原因 图像学研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题画诗的卷内与卷外——郭麐《两峰山人罗聘〈鬼趣图〉并序》笺证 被引量:2
2
作者 程章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4,共8页
郭麐集中的《两峰山人罗聘〈鬼趣图〉并序》一组八首题画诗是在《鬼趣图卷》前人题诗(如蒋士铨、张问陶、汪端光等)的影响下创作的。从八首题画诗分别用了三言、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八种诗体可以看出,郭麐是有... 郭麐集中的《两峰山人罗聘〈鬼趣图〉并序》一组八首题画诗是在《鬼趣图卷》前人题诗(如蒋士铨、张问陶、汪端光等)的影响下创作的。从八首题画诗分别用了三言、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八种诗体可以看出,郭麐是有意在前人的影响下别出心裁,体现自己的个性。《鬼趣图卷》上众人的题诗次序井然,当郭麐看到这一诗画双全的图本时,他自然会回想起自己与这些题画之人的交往,因此郭麐的题画活动又仿佛是一次与故人的诗会雅集,这种心态驱使他与前人在《鬼趣图》题画诗上一较高下。虽然郭麐精心写作的八首题画诗并未进入《鬼趣图》的图本系统,但以集本别传的形态仍然与《鬼趣图卷》内的前人题咏互相角力。由此,卷内与卷外的文本便构成了题画诗的两个互相呼应的系统,这也提醒题画诗研究应对二者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鬼趣图卷》 卷内 卷外
下载PDF
《临罗两峰鬼趣图》之疑与“凄香轩”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广定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4-182,共9页
本文从裕瑞嘉庆甲子以前《观我观物八首》中之"鬼"诗内容,裕瑞作品之钤印型式与使用时期,及《临罗两峰鬼趣图》画册中其他疑点,认为该图中题诗用印可能皆是后人之"添款"。故图中虽有"凄香轩"之印,不能证... 本文从裕瑞嘉庆甲子以前《观我观物八首》中之"鬼"诗内容,裕瑞作品之钤印型式与使用时期,及《临罗两峰鬼趣图》画册中其他疑点,认为该图中题诗用印可能皆是后人之"添款"。故图中虽有"凄香轩"之印,不能证明裕瑞早年已用"凄香轩"代"萋香轩"。由此,作者认为萋、凄不通假是当时一般用法,并提出以书画内容研究曹雪芹及《红楼梦》时必先确定其真实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瑞 临罗两峰鬼趣 凄香轩
下载PDF
“鬼气”与“鬼趣”——论鲁迅和周作人“与鬼对坐”的不同文学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向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5期98-103,共6页
以人鬼纠葛为视角,考察和分析鲁迅和周作人如何面对自己、面对民众的文学思考,"鬼气"和"鬼趣"作为研究他们内在思想及其复杂状况的关键词,可以发现他们"虚妄人生"与"生活之艺术"、启蒙与审美... 以人鬼纠葛为视角,考察和分析鲁迅和周作人如何面对自己、面对民众的文学思考,"鬼气"和"鬼趣"作为研究他们内在思想及其复杂状况的关键词,可以发现他们"虚妄人生"与"生活之艺术"、启蒙与审美、直面与回避、坚韧与犹疑的诸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趣 启蒙 审美
下载PDF
人趣与佛趣——罗聘《鬼趣图》析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雨晨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21期30-31,共2页
哈佛大学汪悦进曾说:"凡是好的美术作品,都有‘别趣’,都不在语言之中,它打动你,但是让你说不出来,也说不清楚。"1《鬼趣图》就是这样一件有"别趣"的美术作品。150个题跋如同闪烁群星,环绕于图像,形成了以苍夜为背... 哈佛大学汪悦进曾说:"凡是好的美术作品,都有‘别趣’,都不在语言之中,它打动你,但是让你说不出来,也说不清楚。"1《鬼趣图》就是这样一件有"别趣"的美术作品。150个题跋如同闪烁群星,环绕于图像,形成了以苍夜为背景、图像为中心、题跋为亮点、"鬼趣"为意味的18世纪星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聘 鬼趣图》 题咏
下载PDF
鬼趣与人情——读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6
作者 寿永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6-39,共4页
周作人在1930年写作《水里的东西》一文,不仅着力从民俗学的角度解读"河水鬼"的迷信传说,探究富含人性、人情的传说之后隐伏投射的俗世人心,以厘清"河水鬼"这一迷信文化沉潜流传的内在机微。同时还有意引入希腊精... 周作人在1930年写作《水里的东西》一文,不仅着力从民俗学的角度解读"河水鬼"的迷信传说,探究富含人性、人情的传说之后隐伏投射的俗世人心,以厘清"河水鬼"这一迷信文化沉潜流传的内在机微。同时还有意引入希腊精神中的美化思想,倡导祛除鬼神传说中的恐怖分子,美化神话传说,以使得人心有所凭依,从而逐步壮健且充满活力。最后他提出以"河水鬼来做个先锋",引发"社会人类学与民俗学"调查研究的兴趣,以此建构健全科学的思想,探求一种最适合人性发展的生活方式。全文意绪清新,展现出特有的艺术价值,文思广博,呈示其融贯一生的思想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河水 鬼趣 人情
下载PDF
鬼才罗聘的《鬼趣图》
7
作者 高金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6期52-54,共3页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就是"康乾盛世"鼎盛时期的画鬼佳作。《鬼趣图》以隐晦的艺术语言,辛辣深刻地反映了清中叶社会的阴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罗聘画的鬼,在一般观者眼中是"...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就是"康乾盛世"鼎盛时期的画鬼佳作。《鬼趣图》以隐晦的艺术语言,辛辣深刻地反映了清中叶社会的阴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罗聘画的鬼,在一般观者眼中是"丑"的,但真正的行家却能品出其中所内蕴的"道",品出其"丑"的视觉形象内含的艺术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趣 扬州 江苏 罗聘 罗两峰
下载PDF
罗聘《鬼趣图》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8期49-50,共2页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题材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是"康乾盛世"时期的画鬼佳作。罗聘通过《鬼趣图》以"鬼"喻事,辛辣无情地深刻讽刺了清朝中叶社会的黑暗。构思巧妙,画法独辟蹊径。
关键词 鬼趣 罗聘
下载PDF
罗聘《鬼趣图》初探
9
作者 孙炜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13期24-26,共3页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清代画家。安徽歙县人,迁居扬州。幼丧父,家贫,随金农学习,曾游历南北,以卖画为生。罗聘艺术视野开阔,题材广泛,擅长人物、肖像、山水、花卉,梅菊松竹尤佳,但最出名的作品还是《鬼趣图》。目前流传的《鬼...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清代画家。安徽歙县人,迁居扬州。幼丧父,家贫,随金农学习,曾游历南北,以卖画为生。罗聘艺术视野开阔,题材广泛,擅长人物、肖像、山水、花卉,梅菊松竹尤佳,但最出名的作品还是《鬼趣图》。目前流传的《鬼趣图》至少有三个版本,一是原为刘作筹个人收藏的手卷本(也称"短本"),现收藏于香港艺术馆;一是方闻私人收藏的折扇本;一是香港霍宝才个人收藏的分段本(也称"长本"),文章所探究的正是这一版本。文章通过探究罗聘《鬼趣图》中的图像内容、创作的大时代背景以及社会背景三个方面,了解罗聘的生活时代,窥见当时的社会现实,揣度罗聘的创作意图,从而找到《鬼趣图》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聘 鬼趣 聊斋志异 独特性
下载PDF
罗聘《鬼趣图》的图像隐喻探析
10
作者 冯婧茹 《中国书画》 2021年第11期48-51,共4页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 ^([1] )。关于"鬼",早有儒家"事鬼敬神而远之" ^([2])的敬畏。这超脱于骨肉形骸、隐于世人...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 ^([1] )。关于"鬼",早有儒家"事鬼敬神而远之" ^([2])的敬畏。这超脱于骨肉形骸、隐于世人之间的微妙存在,被赋予督促众人恪守礼制法度的作用,使"百众以畏,万民以服",最终达到巩固正统的目的。也有佛家将世俗世界划分为六道,众生所作善业与恶业都必将在六道的流转中得到相应的因果报应,"鬼"以其受尽永恒折磨的惊恐处境震撼着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隐喻 罗聘《鬼趣图》 因果报应 六道 世俗世界
下载PDF
“佘嘉惠《临罗两峰鬼趣图》册页”证伪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佩林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共27页
"佘嘉惠《临罗两峰鬼趣图》册页"本鲜为人知,因其上有两方"凄香轩"印章,后被黄一农院士用作核心证据,以证明《枣窗闲笔》为裕瑞手稿且"应可提供《红楼梦》成书研究一较踏实的出发点",故近年来为红学研究... "佘嘉惠《临罗两峰鬼趣图》册页"本鲜为人知,因其上有两方"凄香轩"印章,后被黄一农院士用作核心证据,以证明《枣窗闲笔》为裕瑞手稿且"应可提供《红楼梦》成书研究一较踏实的出发点",故近年来为红学研究者所周知。然而,此"临本"之画面要素、布局、主体形象等均与罗聘《鬼趣图》原本迥异,所附"船山张问陶"题诗及其上钤印也与事实不符,册后一跋尤为荒唐,可断定此册页为赝品,其上印章亦属伪造。黄一农先生关于《枣窗闲笔》的考据结论或值得再推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瑞《枣窗闲笔》 罗聘《鬼趣图》 余嘉惠《临罗两峰鬼趣图》 张问陶 李玉棻 黄一农
原文传递
从罗聘《鬼趣图》看异文化的图像挪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晓娟 肖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114,共8页
罗聘《鬼趣图》"之八"直接植入了西洋的人体骨骼图,成为中西绘画碰撞与融合的有趣例证。虽几乎是直接的移植,然而经过细节的更改、背景的处理之后,《鬼趣图》"之八"的趣味已与西方医学性质的图画完全不同,而成为清... 罗聘《鬼趣图》"之八"直接植入了西洋的人体骨骼图,成为中西绘画碰撞与融合的有趣例证。虽几乎是直接的移植,然而经过细节的更改、背景的处理之后,《鬼趣图》"之八"的趣味已与西方医学性质的图画完全不同,而成为清中期在文人、市民阶层中习以为常的鬼怪形象。这种异文化的图像挪用,既使画面增添了从未有过的造型手段,又为西画东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聘 鬼趣 骨骼图 图像挪用
原文传递
罗聘《鬼趣图》在乾嘉画坛的影响力变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琳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66,共2页
本文从三个角度对《鬼趣图》乾嘉画坛影响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鬼趣图》的风格内容、罗聘的人生变迁和《鬼趣图》在社交中的影响力变化的分析,揭示清乾嘉时期的画坛变化,以及作品与社会审美、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鬼趣图》 罗聘 乾嘉画坛
原文传递
中西方鬼怪题材绘画比较研究——以《鬼趣图》和《人间乐园》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笃涛 《艺术与民俗》 2021年第1期87-94,共8页
鬼怪题材绘画作为中西绘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西方绘画在材料媒介、艺术理念和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并形成了与各自社会、文化、历史相呼应的发展脉络,同时又在精神指向和社会价值等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 鬼怪题材绘画作为中西绘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西方绘画在材料媒介、艺术理念和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并形成了与各自社会、文化、历史相呼应的发展脉络,同时又在精神指向和社会价值等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鬼趣图》和《人间乐园》为例,对中西方鬼怪题材绘画进行比较研究,从美术的角度分析中西方鬼怪题材绘画及其相关宗教与社会思想背景的差异和相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题材绘画 罗聘 希罗尼穆斯·博斯 鬼趣图》 《人间乐园》
原文传递
罗聘《鬼趣图》解读
15
作者 陈莹莹 《中国教师》 2009年第S1期189-190,共2页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题材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就是"康乾盛世"鼎盛时期的画鬼佳作。罗聘通过他的《鬼趣图》以隐晦的艺术语言辛辣无情地、深刻地反映了清朝中叶社会的阴暗,具有现实主义光辉。本文将...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题材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就是"康乾盛世"鼎盛时期的画鬼佳作。罗聘通过他的《鬼趣图》以隐晦的艺术语言辛辣无情地、深刻地反映了清朝中叶社会的阴暗,具有现实主义光辉。本文将从罗聘的《鬼趣图》的社会学角度、审美角度、绘画史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鬼趣图》,论证他笔下的"鬼"形式之隐含着深刻地的社会历史原因,所寓意着深刻的审美情趣、特殊的艺术魅力及其在绘画史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聘 鬼趣图》 解读
原文传递
溥心峹《鬼趣图册》的“淡美”试论
16
作者 卢嘉慧 《东方收藏》 2022年第8期37-40,共4页
自老子提出“恬淡为上”的观点后,庄子对其进一步发挥,提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乃“万物之本”,又是大美之源,又云:“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类观点为日后“淡美”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范畴奠基。“淡”并非“寡淡”,在与“道”结... 自老子提出“恬淡为上”的观点后,庄子对其进一步发挥,提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乃“万物之本”,又是大美之源,又云:“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类观点为日后“淡美”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范畴奠基。“淡”并非“寡淡”,在与“道”结合时,愈能凸显其“浓厚”。溥心畬在创作《鬼趣图册》时,构图经营、笔墨运用与诗意表现无一不虚、无一不淡,但画面表现出来的却并非寡淡与萧索,反而展现了悠远的意境和生命的华姿,创造了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以道家思想作为底蕴,溥心畬自我提炼,摒弃小我,回归“真我”,在《鬼趣图册》“淡美”的面貌下藏着的是他的出世精神和静远之心,画面淡雅而意味淳厚,可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溥心畬 中国画 鬼趣图册》 老庄美学 淡美
原文传递
于“鬼怪”之下的文人画——罗聘《鬼怪图》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佳倩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7期76-78,共3页
传统中国人物画体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鬼怪”形象作为分支对人物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古至今一直不乏有大家创作此题材。本文从“鬼”文化的视角出发,探索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的《鬼趣图》,从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生活环... 传统中国人物画体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鬼怪”形象作为分支对人物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古至今一直不乏有大家创作此题材。本文从“鬼”文化的视角出发,探索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的《鬼趣图》,从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以及罗聘本人的绘画经历来讨论《鬼趣图》的创作与其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题材画 罗聘 鬼趣
下载PDF
一壁幽蘭满谷香
18
作者 李湜 《紫禁城》 1991年第3期46-46,35,共2页
罗聘(一七三三—一七九九年),字遯夫,号两峰,花之寺僧,安徽歙县人,寓居扬州,终生不仕,卖画为生,游历四方,三上京城,虽名动一时,但仍“一身道长,半世饥躯”(吴锡麟《罗两峰墓志铭》),贫困终生。他拜金农为师,并为其代笔作画,难分真假。... 罗聘(一七三三—一七九九年),字遯夫,号两峰,花之寺僧,安徽歙县人,寓居扬州,终生不仕,卖画为生,游历四方,三上京城,虽名动一时,但仍“一身道长,半世饥躯”(吴锡麟《罗两峰墓志铭》),贫困终生。他拜金农为师,并为其代笔作画,难分真假。他与清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画坛的一群富有个性的画家金农、黄慎、汪士慎、郑燮、高翔、李方膺等,并称为“扬州八怪”。他才华横溢,是“八怪”中年龄最小、技法最全面、取材最广泛的出色画家,人物、山水、花卉均有极高造诣。他在创作上不拘陈规旧俗,勇於创新,立意求变,他的画笔情古逸,思致渊雅,讲求构图,注重以形写神,曾言:“种树记树岁,画梅招树魂”,在摹古风极盛的清代画坛上独树一帜。他藉以讥讽当时社会的《鬼趣图》曾轰动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之寺僧 扬州八怪 汪士慎 遯夫 以形写神 罗聘 李方膺 鬼趣 上京城 黄慎
下载PDF
中国痴:高罗佩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权 《国际人才交流》 1994年第1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东皋心越禅师 砚史 荷兰人 鬼趣 下回分解 西方汉学家 秘戏图 研究客体 沈尹默 琴史
下载PDF
大病之下鲁迅的文学书写
20
作者 刘俊葳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1期55-58,83,共5页
鲁迅在临终之际,接连大病,生死徘徊。患病的痛苦经历和矛盾心绪促使他复苏了原始情绪,展现生之本能,并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鲁迅通过《女吊》等文章书写鬼趣,表达对鬼的迷恋,流露出对生死的复杂态度。死神阴影下对于个人命... 鲁迅在临终之际,接连大病,生死徘徊。患病的痛苦经历和矛盾心绪促使他复苏了原始情绪,展现生之本能,并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鲁迅通过《女吊》等文章书写鬼趣,表达对鬼的迷恋,流露出对生死的复杂态度。死神阴影下对于个人命运和个体生命体验的书写进一步推动鲁迅唤醒本我,回归自我,在生命的尽头爆发出强大的文学创造力,呼应了他早年的创作辉煌,以及追求“精神界之战士”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疾病 鬼趣 原始情绪 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