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成功素质魅力人物塑造的意义及评选方案
1
作者 计建洪 《文教资料》 2018年第6期156-157,共2页
成功素质教育以魅力人物塑造为主线,整个成功素质魅力人物塑造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素质的过程。我们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进行了十年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形成了评选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成功素质魅力人物的塑造... 成功素质教育以魅力人物塑造为主线,整个成功素质魅力人物塑造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素质的过程。我们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进行了十年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形成了评选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成功素质魅力人物的塑造对创新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丰富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内容、拓展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载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功素质教育 魅力人物 塑造 评选方案
下载PDF
“人物”的魅力
2
作者 李茜 《南方电视学刊》 2010年第6期95-95,共1页
他没有林峰帅,没有黄宗泽潮,没有陈豪潇洒,倒把《天天天晴》里既细心又体贴的明医生演活了。横看竖看,他样貌平凡得很,甚而嫌眼睛太小,有点儿对眼,谁知道演起戏来那眼睛会说话,那酒涡深得让嘴巴老带着点笑。二十岁还不到的林峰迷都说,... 他没有林峰帅,没有黄宗泽潮,没有陈豪潇洒,倒把《天天天晴》里既细心又体贴的明医生演活了。横看竖看,他样貌平凡得很,甚而嫌眼睛太小,有点儿对眼,谁知道演起戏来那眼睛会说话,那酒涡深得让嘴巴老带着点笑。二十岁还不到的林峰迷都说,他外貌决不比林峰逊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的魅力 随笔 杂文 李茜
下载PDF
性别研究视野下的东方性格和气质——《红楼梦》人物的性别透视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沈黎 《南方论刊》 2008年第4期94-95,共2页
本文引入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以及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为早期女性主义者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视角切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在解析文本的基础上,对一干人物形象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透... 本文引入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以及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为早期女性主义者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视角切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在解析文本的基础上,对一干人物形象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透视、探讨和重新阐释,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揭示其超越时代和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从而展现了作者曹雪芹卓越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气质 人格特征 社会性别角色 创造力 人物魅力 两性自由平等
下载PDF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艺术形象的魅力
4
作者 陈渝 《中国校外教育》 2008年第12期17-,共1页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为背景,围绕着乡绅贵族、绅士淑女的恋爱求婚、男婚女嫁的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的。伊丽莎白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活泼,勇敢机智,然而她也曾被表面现象...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为背景,围绕着乡绅贵族、绅士淑女的恋爱求婚、男婚女嫁的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的。伊丽莎白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活泼,勇敢机智,然而她也曾被表面现象蒙蔽了心智,对达西产生偏见。几经周折,她与达西消除了误解,互生爱意,缔结美满姻缘。作者把伊丽莎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人物不仅成为经典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作者的心头之好,正如奥斯丁所言:"我承认,伊丽莎白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最可爱的人物,谁要是不喜欢,我可不答应。"本文就伊丽莎白的形象略作粗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特点 偏见 爱慕 人物魅力
下载PDF
复古魅力肖像我们可以学什么?(2)
5
作者 麦子(编译) 《人像摄影》 2022年第3期130-131,共2页
魅力摄影(Glamour photography),即:以浪漫或者性感的方式呈现人物魅力的摄影方式。目的是作为商业用途来使用,像月历、海报、杂志及形象宣传等。魅力摄影常常需要结合化妆、照明及其他可以起到美化修饰作用的影像技术,产生富有吸引力... 魅力摄影(Glamour photography),即:以浪漫或者性感的方式呈现人物魅力的摄影方式。目的是作为商业用途来使用,像月历、海报、杂志及形象宣传等。魅力摄影常常需要结合化妆、照明及其他可以起到美化修饰作用的影像技术,产生富有吸引力的人物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用途 摄影方式 影像技术 修饰作用 人物魅力 形象宣传 肖像
原文传递
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浅谈女中音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歌唱处理和角色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梦馨 《品牌》 2015年第4期138-138,共1页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仅三十六年的生命中,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反映了十八世纪封建主义的丑恶以及对公平、自由的追求。尤其在歌剧领域取得较高的艺术地位,创作了大量的备受瞩目的咏叹调,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歌剧...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仅三十六年的生命中,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反映了十八世纪封建主义的丑恶以及对公平、自由的追求。尤其在歌剧领域取得较高的艺术地位,创作了大量的备受瞩目的咏叹调,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广为传唱,是世界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从此曲莫扎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音乐风格入手,与读者共同赏析《你们可知道》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咏叹调 风格 人物魅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