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魏晋人格的虚静与躁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中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8-64,共7页
魏晋人格的诗性构成,举凡出与处、情与性、狂与慎乃至生与死,其心理内容都有着躁动与虚静的相峙与相契;而魏晋文学的人格流变,从党人玉碎、邺下悲慨,到竹林徘徊、金谷焦虑,一直到兰亭玄精、悠然见南山,其心路历程又可大致描述为... 魏晋人格的诗性构成,举凡出与处、情与性、狂与慎乃至生与死,其心理内容都有着躁动与虚静的相峙与相契;而魏晋文学的人格流变,从党人玉碎、邺下悲慨,到竹林徘徊、金谷焦虑,一直到兰亭玄精、悠然见南山,其心路历程又可大致描述为由躁动渐趋虚静,并最终归于南山的宁静与冲淡。虚静与躁动的相济相悻,即昭示着魏晋文学家人格的哲学内涵和心态祈向,又铸成魏晋人格与魏晋文学的艺术勉力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人格 魏晋文学 虚静 躁动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近临存在的身畔——兼谈魏晋人格
2
作者 叶放 《滁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2-54,共3页
海德格尔认为人们应通过内省式的直观以达到“存在”的“澄明”,最终实现开放式超越性的生存:诗意的栖居,抵达自由本真的生命存在。海氏哲学与魏晋玄学具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导致了两种哲学精神指向的理想生存状貌的内在契合,形成了诗意... 海德格尔认为人们应通过内省式的直观以达到“存在”的“澄明”,最终实现开放式超越性的生存:诗意的栖居,抵达自由本真的生命存在。海氏哲学与魏晋玄学具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导致了两种哲学精神指向的理想生存状貌的内在契合,形成了诗意生存观和魏晋人格在生存层面理解上的神同和人格实现方式观念上的暗合。此生命哲学观对解决现代人异化结症和摆脱空虚的生存体验,找到生存的重心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的栖居 魏晋人格 存在 澄明 异化 本真
下载PDF
对魏晋士人人格精神的全新剖析
3
作者 谭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46,共3页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曾为20世纪初的文学史研究者忽视,到鲁迅、刘大杰等人始引起关注.其研究的领域也由单一的文学艺术价值的探讨逐渐转向多元的哲学思想、社会文化、士人心态等方面的挖掘.宁稼雨教授的新著&...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曾为20世纪初的文学史研究者忽视,到鲁迅、刘大杰等人始引起关注.其研究的领域也由单一的文学艺术价值的探讨逐渐转向多元的哲学思想、社会文化、士人心态等方面的挖掘.宁稼雨教授的新著<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着眼于新的角度,对<世说新语>中表现出来的东汉季年至南朝初期的士人精神风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 宁稼雨 文学 文学史 艺术价值 书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