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果性、直观性、个体性与量子力学———试析保罗·福曼关于魏玛文化与量子力学发展之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延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7-19,52,共4页
量子力学具有许多经典力学所没有的特征———比如非因果性、非直观性、非个体性等,也由于这些特征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及广泛讨论。然而,这些特征在多大程度上是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或是人们所希望赋予的却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国当代著名科... 量子力学具有许多经典力学所没有的特征———比如非因果性、非直观性、非个体性等,也由于这些特征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及广泛讨论。然而,这些特征在多大程度上是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或是人们所希望赋予的却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史家及社会学家保罗·福曼(PaulForman)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量子力学的发祥地———德国魏玛文化对理论的表述特征产生过重要影响等独到见解。本文拟对福曼的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性 直观性 个体性 保罗·福曼 魏玛文化 量子力学 理论物理学
下载PDF
因果性、魏玛文化、与量子力学——析保罗·福曼的科学社会史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延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8,共6页
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家保罗·福曼(Paul Forman)曾于20世纪60年代末就魏玛德 国物理学家为何易于接受量子力学的非因果性特征做了深入的社会文化分析,指出魏玛文化中的非理性主 义思想对促使物理学家思想转变起到重要推... 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家保罗·福曼(Paul Forman)曾于20世纪60年代末就魏玛德 国物理学家为何易于接受量子力学的非因果性特征做了深入的社会文化分析,指出魏玛文化中的非理性主 义思想对促使物理学家思想转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等看法,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普遍关注和争议。本文分 析福曼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研究方法,指出福曼的工作不仅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科学史研究从内史向外史 的转向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70年代诞生于西欧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提供了一个微观层次上的经 典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福曼 科学史 科学社会学 魏玛文化 量子力学 因果关系
下载PDF
拥抱与抗拒——美国大众文化在魏玛共和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从阳 吴友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8-774,共7页
魏玛共和国时期,特别是相对稳定时期,美国大众文化迅速传遍德国,赢得了以白领职员为代表的新中间阶级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对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的忧虑和对德意志民族文化命运的思考,出现了德国社会对美国大众文化的质疑、诘难。美国大... 魏玛共和国时期,特别是相对稳定时期,美国大众文化迅速传遍德国,赢得了以白领职员为代表的新中间阶级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对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的忧虑和对德意志民族文化命运的思考,出现了德国社会对美国大众文化的质疑、诘难。美国大众文化的风行加深了魏玛文化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众文化 魏玛文化 影响
下载PDF
被遗忘的艺术圣地——魏玛——纪念巴赫逝世263年
4
作者 王润玉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2期209-209,共1页
魏玛是德意志文化的中心,如同古希腊雅典是欧洲文化的中心一样(哲学的发源地),魏玛文化代表着古典主义文化的传统。文学家歌德、席勒,音乐家巴赫、李斯特都在魏玛刻下自己文化的烙印、璀璨的一生。本文通过巴赫在魏玛成就再一次缅... 魏玛是德意志文化的中心,如同古希腊雅典是欧洲文化的中心一样(哲学的发源地),魏玛文化代表着古典主义文化的传统。文学家歌德、席勒,音乐家巴赫、李斯特都在魏玛刻下自己文化的烙印、璀璨的一生。本文通过巴赫在魏玛成就再一次缅怀逝世音乐巨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玛 魏玛文化 音乐 巴赫
下载PDF
论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绘画的产生和审美观
5
作者 刘崇中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62-69,共8页
在西方20世纪文学艺术中,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之间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个急待发掘的领域。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成为时代潮流,涉入各个艺术领域,特别是在戏剧和绘画方面掀起轩然大波,是德国文学艺术的一大奇观。本文着重论述戏剧和绘画... 在西方20世纪文学艺术中,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之间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个急待发掘的领域。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成为时代潮流,涉入各个艺术领域,特别是在戏剧和绘画方面掀起轩然大波,是德国文学艺术的一大奇观。本文着重论述戏剧和绘画产生的德国社会特征及其文化背景,然后比较两者(戏剧和绘画)美学观的异同,进一步探讨它们产生的美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戏剧家 德国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戏剧 尼采 魏玛文化 艺术意志 画家 审美 新浪漫主义
下载PDF
值得注意的……(二)
6
作者 严搏非 《书城》 2006年第2期69-72,共4页
这几个月几乎没有一本书能成为话题,但上个月有了一本,就是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就先有了很多消息,先是对陈丹青的访谈在《万象》、在网上的公布,接着有朋友传来一份对甘阳的访谈全本,—下勾起了我的兴趣,接下... 这几个月几乎没有一本书能成为话题,但上个月有了一本,就是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就先有了很多消息,先是对陈丹青的访谈在《万象》、在网上的公布,接着有朋友传来一份对甘阳的访谈全本,—下勾起了我的兴趣,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就一直期待着这本书。书在上海上市已经是五月初,当时我正读彼得·盖伊的《魏玛文化》,两相比较,很多场景和逻辑总在脑子里重叠,尽管两者相差了六十年,却似乎有些特征可以互相印证,用《魏玛文化》的副标题来说"八十年代",就是"一则短暂而璀璨的文化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魏玛文化 出版 社会科学 时代 二十世纪 上市 哈特 特征 上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