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讽谋反案”与荆州士人 被引量:1
1
作者 祝捷 《中国城市经济》 2012年第3期269-,271,共2页
"魏讽谋反案"在《三国志》中记载寥寥,没有任何对这一对曹魏政权产生巨大影响的谋反案的具体记载,只是在对个别人的传记中零星提到。本文通过对这些零星记载的分析,结合曹魏政权在"魏讽谋反案"发生前后的历史环境,... "魏讽谋反案"在《三国志》中记载寥寥,没有任何对这一对曹魏政权产生巨大影响的谋反案的具体记载,只是在对个别人的传记中零星提到。本文通过对这些零星记载的分析,结合曹魏政权在"魏讽谋反案"发生前后的历史环境,以及参与案件的人员的背景分析,试图揭示这一重要案件的始末,以及荆州士人在这次变乱中及变乱后的政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讽谋反案 荆州士人 曹丕 关羽 诸葛亮
下载PDF
曹魏建立前后的内部反曹集团研究
2
作者 付开镜 董坤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2-100,共9页
曹魏建立前,在曹操控制的东汉政权内部先后产生了以董承、金祎、魏讽为首领的三个反曹集团;曹魏建立后,在曹魏内部又产生了以司马懿为首领的反曹集团。曹魏内部频繁滋生反曹集团的深层根源,在于曹操的政治行为违背了儒家忠君的政治道德... 曹魏建立前,在曹操控制的东汉政权内部先后产生了以董承、金祎、魏讽为首领的三个反曹集团;曹魏建立后,在曹魏内部又产生了以司马懿为首领的反曹集团。曹魏内部频繁滋生反曹集团的深层根源,在于曹操的政治行为违背了儒家忠君的政治道德,引起忠汉派的反对。曹魏建立后司马懿反曹的直接根源在于其对曹操的极度仇恨,司马氏逐渐成为反曹集团的领袖人物。东汉末期反曹集团发动的数次未遂政变,迫使曹操不敢轻易称帝,被迫大力整顿内部,反曹集团客观上援助了刘备、孙权的抗曹活动;曹魏建立后形成的以司马懿父子为领袖的反曹集团,通过发动高平陵事变,成功夺取了曹魏的中枢大权,奠定了司马氏代魏建晋的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由北方政权完成国家统一、结束南北分裂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曹集团 曹操 董承 金祎 魏讽 司马懿
下载PDF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之我见
3
作者 何威震 张保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24-27,共4页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何在,史学界分歧颇多。但在众多的论著中,均忽略了曹操因建立魏政权对其统一事业的影响这一因素。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浅陋分析,以就正于同志们。一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乱不已。通过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曹操,在...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何在,史学界分歧颇多。但在众多的论著中,均忽略了曹操因建立魏政权对其统一事业的影响这一因素。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浅陋分析,以就正于同志们。一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乱不已。通过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曹操,在地主阶级各阶层急剧分化组合的过程中,依靠中原豪强和一部分世族地主的支持,以封建政治家、军事家的胆略和气魄,十数年间,破袁术,擒吕布,降张绣,克袁绍,驱乌桓于塞外,迫幺孙康内附,不战而得荊州。在当时的诸股割据势力中,只有曹操具备统一的人力、物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鼎立 分化组合 张绣 濡须坞 魏讽 五官中郎将 蜀士 韦晃 蜀中
下载PDF
建安文学研究中曹操的评价问题
4
作者 阎璞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2-48,7,共8页
八三年五月在安徽亳县召开的建安文学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这就是应当怎样评价曹操?当然,问题并不是这样直接地、明确地提出的。而是在讨论到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在建安文坛中的地位和作用,曹操... 八三年五月在安徽亳县召开的建安文学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这就是应当怎样评价曹操?当然,问题并不是这样直接地、明确地提出的。而是在讨论到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在建安文坛中的地位和作用,曹操对待文士的政策等问题时,都涉及到这个问题。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建安文学的研究关系极为密切。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浅见。当然,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能不涉及到一些广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中曹 建安七子 文士们 学术讨论会 魏讽 氏春秋 军谋 围炉诗话 董卓之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