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循环水养殖马口鱼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诊治
1
作者 李文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61-62,共2页
马口鱼又称花杈鱼、坑爬、宽口,隶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为山涧溪流小型经济鱼。马口鱼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些地方开始人工集约化养殖马口鱼。马口鱼在养殖过程中易被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 马口鱼又称花杈鱼、坑爬、宽口,隶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为山涧溪流小型经济鱼。马口鱼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些地方开始人工集约化养殖马口鱼。马口鱼在养殖过程中易被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寄生虫感染 循环水养殖 华氏 养殖过程 鲤形目 养殖户 病毒
下载PDF
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的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李素一 池洪树 +2 位作者 陈斌 张晓佩 许斌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对17株来源于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的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分离株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菌体血清凝集试验及16S rRNA与hsp60部分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菌体血清凝集试验结果显示,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ETY的... 目的对17株来源于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的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分离株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菌体血清凝集试验及16S rRNA与hsp60部分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菌体血清凝集试验结果显示,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ETY的抗O血清可凝集大部分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人源迟缓爱德华氏菌标准株ATCC15947的抗O血清仅与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WY37有交叉凝集;鲶鱼爱德华氏菌EIV的抗O血清与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无交叉凝集。2株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和E29L与以上3种爱德华氏菌抗O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基于16S rRNA及hsp60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来源于不同地区的绝大部分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进化同源性较高,在基于16S rRNA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山东地区分离自大菱鲆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聚为一支。3株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E29L、GK4与人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TCC15947及人源鲶鱼爱德华氏菌EIV有一定亲缘关系。结论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普遍具有相似的血清型和较高的进化同源性,并与人源的迟缓爱德华氏菌、人源的鲶鱼爱德华氏菌有明显差异。个别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血清型与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一致,提示在防控鱼类爱德华氏菌病时,应将菌体表面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分子聚类分析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血清型 16S rRNA HSP60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敏 叶毅飞 +10 位作者 李永福 谢海燕 李鸿超 李春枝 李希国 李本旺 陈灼均 莫介化 卢伟华 朱燕秋 张险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采集死亡病鱼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鳃丝等组织样品。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DG230920,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肠出血、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脾淋巴细胞稀疏、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变性坏死,鳃见鳃丝脱落、出血。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为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仅≤0.25 mg·mL^(-1);其次是厄他培南,最低抑菌质量浓度≤0.5 mg·mL^(-1)。结果表明,黄唇鱼发病原因可能是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分离菌株遗传序列稳定,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研究提示,应加强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治,选用敏感药物科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迟缓华氏 分离鉴定 病理组织切片 药物敏感分析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4
作者 叶毅飞 梁国华 +9 位作者 吴志鹏 殷进方 龙海鹰 周柱辉 莫钻兰 邓海燕 谢翠美 林其明 李敏 张险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9期89-96,共8页
为构建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检测方法,以gyr 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并... 为构建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检测方法,以gyr 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当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250和200 nmol/L,退火温度为55℃时,建立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荧光曲线标准,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可达12.4 CFU/m L,且1 CFU/m L的细菌经35℃培养1 h后即可被检出;与猪链球菌2型以及无乳链球菌等14种常见水生动物病原体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0.95%;在100份临床样品中,检出阳性22份,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荧光PCR 线性关系 特异性 变异系数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鳗鲡爱德华氏菌对美洲鳗鲡的致病性与宿主抗感染相关基因的表达
5
作者 王岳 翟少伟 +3 位作者 万绮娟 许明 陈敏霞 郭松林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97-108,共12页
采用1.0×10^(7)~2.0×10^(8)cfu/mL的鳗鲡爱德华氏菌感染美洲鳗鲡以确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然后采用略低于LD_(50)的菌浓度(3.3×10^(6)cfu/尾)感染鳗鲡,并于感染后12、24、36、48、60、72 h等6个时间点检测鳗鲡肝脏... 采用1.0×10^(7)~2.0×10^(8)cfu/mL的鳗鲡爱德华氏菌感染美洲鳗鲡以确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然后采用略低于LD_(50)的菌浓度(3.3×10^(6)cfu/尾)感染鳗鲡,并于感染后12、24、36、48、60、72 h等6个时间点检测鳗鲡肝脏、肾脏和血液的载菌量,同时观察感染后36、60 h鳗鲡肝脏、肾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此外,采用qRT-PCR方法探究感染前和感染后12、36、60 h等4个时间点细菌外膜蛋白A(OmpA)和宿主抗鳗鲡爱德华氏菌感染的16个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感染鳗鲡爱德华氏菌后,美洲鳗鲡的LD_(50)为2.5×10^(5)cfu/g(5.0×10^(6)cfu/尾);美洲鳗鲡肾脏的载菌量于感染后36、48、60 h均显著高于在肝脏和血液中的载菌量,且感染后36 h菌浓度在肾脏和血液中均达到峰值,而在肝脏中的峰值则为感染后72 h。感染后36 h鳗鲡肝脏血管充血,肾小球萎缩且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脾脏血管内形成血栓;感染后60 h肝血管出现血栓且部分肝细胞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并脱落入肾小管管腔,脾脏出现大量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坏死性结节。与感染前相比,感染后12 h细菌OmpA基因在肝脏的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感染后OmpA基因在脾脏的表达量先下降后急剧上升,在肾脏的表达量则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鳗鲡抗爱德华氏菌感染的5个免疫球蛋白相关的基因,在肝脏和肾脏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而感染后早期在脾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晚期;感染后3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基因在早期的表达量相对较高;此外,感染后12 h多个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鳗鲡 鳗鲡华氏 半数致死量(LD_(50)) 病理变化
下载PDF
朱鹮源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6
作者 庆保平 谢宏林 +2 位作者 段英 段文斌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2022年9月中旬,陕西省洋县一处朱鹮养殖基地内接连发现多只朱鹮、白鹭死亡。为了确定病因,通过对死亡朱鹮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鉴定、PCR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和分离菌药敏试验,确定引起朱鹮死亡的病源为迟缓爱德华氏菌且致病性较强,... 2022年9月中旬,陕西省洋县一处朱鹮养殖基地内接连发现多只朱鹮、白鹭死亡。为了确定病因,通过对死亡朱鹮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鉴定、PCR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和分离菌药敏试验,确定引起朱鹮死亡的病源为迟缓爱德华氏菌且致病性较强,分离菌对羧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新霉素高度敏感。这次朱鹮死亡病例的研究,为朱鹮人工种群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迟缓华氏 16S rRNA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肠溶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免疫保护效应研究
7
作者 魏俊利 薛淑霞 +3 位作者 孙妍 王雪惠 董学旺 孙金生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采用乳化复沉淀方法包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全菌制备疫苗微球。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m/v)海藻酸钠溶液,4%(m/v)CaCl_(2)溶液,水油相比1∶2,乳化剂Span801%,搅拌速度1200 r/min为最佳制备... 本文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采用乳化复沉淀方法包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全菌制备疫苗微球。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m/v)海藻酸钠溶液,4%(m/v)CaCl_(2)溶液,水油相比1∶2,乳化剂Span801%,搅拌速度1200 r/min为最佳制备工艺,微球包埋率达91.04%,微球平均粒径(16.51±11.87)μm。通过人工胃肠液对疫苗微球的耐受性进行分析,微球在体外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中16h释放率分别为0.8%和98.1%。用表达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做示踪标记,口灌免疫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疫苗能耐受胃的酸性环境影响,通过前消化道到达后肠。免疫保护效应研究表明,口腔灌注疫苗后,出现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疫苗组在初免后第14天血清效价达到峰值1∶322;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率在初免后第14天达到峰值27.06%,吞噬指数在初免后第14天达到峰值1.65。初免后第28天用迟缓爱德华氏菌活菌攻毒,对照组死亡率58.82%,疫苗组死亡率13.33%,免疫保护率为77.33%。本研究优化了鱼类肠溶口服疫苗的制备工艺,疫苗免疫评价结果表明,该口服疫苗可以有效激活鱼体免疫反应,预防鱼类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口服疫苗 肠溶微球 免疫保护效应
下载PDF
加州鲈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8
作者 吴帆 李成伟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54-55,共2页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其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同时该鱼攻击性强、贪食易上钩,深受消费者和休闲垂钓者的喜爱,是我国广泛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23年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加...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其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同时该鱼攻击性强、贪食易上钩,深受消费者和休闲垂钓者的喜爱,是我国广泛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23年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加州鲈产量已突破80万吨,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但病害的发生成为了制约加州鲈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华氏 加州鲈 休闲垂钓 大口黑鲈 药敏试验 鲈形目 产业链
下载PDF
马口鱼源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
9
作者 吴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1-358,共8页
从发病马口鱼脑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株ObB210709B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分离菌株为鮰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马口鱼发病死亡,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发... 从发病马口鱼脑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株ObB210709B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分离菌株为鮰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马口鱼发病死亡,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3种β-内酰胺类、5种氨基糖苷类、5种喹诺酮类、2种四环素类、1种氯霉素类、1种多粘菌素类等1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5种药物耐药.对健康对照组、自然发病组和病原菌回归感染120 h组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马口鱼病理表现为:鳃丝崩解、肝空泡坏死、脾出血且坏死、肾小球出血与肾小管破裂,多组织器官均有细菌团块的聚集,肠道尤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华氏 分离鉴定 组织病理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pH值、温度及培养基对爱德华氏菌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陈子强 夏理海 +3 位作者 李雪贤 刘岚湘 陆娟娟 皮杰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7期1-5,43,共6页
为探究爱德华氏菌在自然环境下暴发的水质理化参数,设定不同的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溶菌肉汤(LB)培养基]、pH值(5.5,7.0,8.5)及温度(25℃,28℃,32℃),对爱德华氏菌进行培养。结果表明,TSB培养基比LB培养基更适合爱德华... 为探究爱德华氏菌在自然环境下暴发的水质理化参数,设定不同的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溶菌肉汤(LB)培养基]、pH值(5.5,7.0,8.5)及温度(25℃,28℃,32℃),对爱德华氏菌进行培养。结果表明,TSB培养基比LB培养基更适合爱德华氏菌生长;爱德华氏菌在pH值8.5的生长速度高于pH值7.0和pH值5.5,该菌适合在碱性条件下生长;在25℃时,爱德华氏菌生长速度最快,28℃次之,32℃生长速度最慢。指出,爱德华氏菌适合在低盐度、高无机盐、偏碱性、低温环境中生长。提出,在现实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水体盐度、降低pH值和适当调高水温且不影响水产动物正常生长的措施,以降低水产经济动物感染爱德华氏菌发病率,从而达到绿色健康养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氏 PH值 温度 培养基
下载PDF
养殖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洋 雷燕 +3 位作者 唐绍林 张会军 王雄 王雪鹏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2013年春季,广东佛山养殖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大范围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GDFS-01,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 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 2013年春季,广东佛山养殖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大范围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GDFS-01,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 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采取腹部注射和浸泡感染试验均证实该菌有致病性,病症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洛美沙星、多西环素、磺胺甲基异唑、土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氟哌酸、四环素、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等药物呈耐药。本研究结果为长吻鮠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华氏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一株黄颡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弱毒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靳洪振 王玲玲 +4 位作者 吴亚鑫 彭康尧 袁汉文 雷连成 张付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1,共10页
为探明湖北荆州市某养殖基地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烂身、腹水为主要症状且持续性死亡的确切病因,本研究对患病黄颡鱼进行了病原筛查,从患病黄颡鱼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测序和... 为探明湖北荆州市某养殖基地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烂身、腹水为主要症状且持续性死亡的确切病因,本研究对患病黄颡鱼进行了病原筛查,从患病黄颡鱼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命名为Et-4。结果显示:分离菌株Et-4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携带esaV、fimA、gadB和katB四种主要的毒力基因。分离菌株Et-4人工感染健康黄颡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的症状,并能从病鱼中再次分离出该菌,证实迟缓爱德华氏菌是引起此次黄颡鱼持续性死亡的致病原;分离菌株Et-4对黄颡鱼的LD_(50)为3.9×10^(6)CFU/g,结合毒力基因谱判定其为弱毒株。分离株Et-4携带耐药基因tet A、sulⅠ和add A1,对头孢类药物、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对四环素类、青霉素类、万古菌素等耐药;中药抑菌实验表明乌梅和丁香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t-4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迟缓华氏(edwardsiella tarda) 分离鉴定 耐药基因 药敏实验 中药
下载PDF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红头病”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48
13
作者 邓先余 罗文 +2 位作者 谭树华 邱山红 陈康贵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用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分离自湖南湘潭地区人工养殖的患"红头病"的黄颡鱼体内的2株细菌(即HN004和HN005)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的生理生化特征完全相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接触酶阳性、吲哚阳性、H2S阳性;氧化酶阴性、... 用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分离自湖南湘潭地区人工养殖的患"红头病"的黄颡鱼体内的2株细菌(即HN004和HN005)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的生理生化特征完全相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接触酶阳性、吲哚阳性、H2S阳性;氧化酶阴性、V.P测定为阴性,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表型特征非常相似。为进一步确定2株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菌株的序列完全一致,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9.0%。综合上述结果,2菌株可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红头病 迟钝华氏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2 位作者 范方玲 陈德芳 黄锦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从四川眉山与新津两地患红头病的养殖黄颡鱼体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CHNYC001与CHNYC002),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养殖黄颡鱼红头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GenBank登... 从四川眉山与新津两地患红头病的养殖黄颡鱼体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CHNYC001与CHNYC002),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养殖黄颡鱼红头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766524、FJ766525)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 lla ictaluri)。分离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生长pH为7.0,在含盐量2%以上的培养基上不生长,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洛美沙星等敏感,对乙酰螺旋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和麦迪霉素等不敏感。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养殖黄颡鱼感染爱德华氏菌临床上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病变特征,慢性型表现为头顶出血,发红与溃疡的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红头病 华氏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广西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3
15
作者 邓显文 谢芝勋 +6 位作者 刘加波 谢丽基 庞耀珊 谢志勤 董建宝 黄伟德 刘远新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在广西2处网箱和2处池塘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4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通过PCR检测、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进一步确定3株为钻鱼... 在广西2处网箱和2处池塘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4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通过PCR检测、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进一步确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这4株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生爱德华氏菌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等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 钻鱼华氏 迟钝华氏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研究概况 被引量:31
16
作者 郑大海 麦康森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4年第1期52-59,共8页
迟钝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是水产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 ,本文从发病情况。
关键词 迟钝华氏 edwardsiella tarda 感染 致病性研究 防治
下载PDF
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9
17
作者 隗黎丽 吴华东 阮记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2,共6页
从江西南昌患"裂头病"黄颡鱼脑组织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株,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显示分离的菌株可使黄颡鱼发病死亡,证实分离菌株为养殖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命名为JXHS)进行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 从江西南昌患"裂头病"黄颡鱼脑组织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株,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显示分离的菌株可使黄颡鱼发病死亡,证实分离菌株为养殖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命名为JXHS)进行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爱德华氏菌,进一步对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JXHS的16S rRNA与GenBank中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相似性为99%。根据该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MEGA 4.0软件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发现分离菌株与鮰爱德华氏菌自然聚为一支,进一步证实该菌为鮰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先锋霉素等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裂头病” 华氏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鮰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对黄颡鱼免疫效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隗黎丽 刘毅 +2 位作者 周秋白 熊六凤 吴华东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为建立一种环境友好型防治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病的方法,利用从患病黄颡鱼脑部组织分离出的致病菌株JXHS制备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的灭活疫苗。以平均体重为15~20g的健康黄颡鱼为实验对象,免疫组腹腔注射0.2mL浓度为3.0×109 CFU·... 为建立一种环境友好型防治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病的方法,利用从患病黄颡鱼脑部组织分离出的致病菌株JXHS制备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的灭活疫苗。以平均体重为15~20g的健康黄颡鱼为实验对象,免疫组腹腔注射0.2mL浓度为3.0×109 CFU·mL-1的免疫原,对照组注射等量0.65%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7、14、21、28d后随机从两组各取30尾实验鱼,尾静脉采血,检测免疫鱼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活性(PP)、吞噬指数(PI)、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鮰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对黄颡鱼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在免疫14、21和28d显著升高;PP、PI和LSZ在所有采样时间点均显著上升;LSZ在免疫7、14、21和28d均显著上升;AKP在免疫14、21和28d活力显著上升;ACP在免疫7、14和21d活力显著上升。血清凝集抗体效价、PP、PI、LSZ和AKP均在21d达到峰值,而ACP在免疫7d后达到峰值。免疫30d后鮰爱德华氏菌攻毒结果表明,鮰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对黄颡鱼有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保护率达到70.2%。由此可见,利用从病鱼体内分离的鮰爱德华氏菌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可提高黄颡鱼的免疫力并有效抵御鮰爱德华氏菌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华氏 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
下载PDF
鮰爱德华氏菌与鮰爱德华氏菌病 被引量:13
19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1 位作者 陈德芳 黄锦炉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6-240,共5页
综述了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以及有关鮰爱德华氏菌病的症状、病理变化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在鮰爱德华氏菌病药物防治和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华氏 华氏 病理变化 致病机理 防治
下载PDF
7种常用渔药及组合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抗菌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彬 黄婷 +3 位作者 陈福艳 陈明 余晓丽 梁万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1-765,共5页
为探讨7种常用抗菌渔药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7种渔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初筛MIC的基础上,以MIC、5倍MIC、10倍MIC和20倍MIC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参数,分别比较5种药物... 为探讨7种常用抗菌渔药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7种渔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初筛MIC的基础上,以MIC、5倍MIC、10倍MIC和20倍MIC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参数,分别比较5种药物抗菌效果并优化最佳参数;利用优化的最佳参数比较5种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鮰爱德华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抗菌先锋对鮰爱德华氏菌的MIC和MBC最小,分别为3.2和6.4μg/mL,其次是伯乐立康,分别为12.8和25.6μg/mL,而鱼康和肠炎烂鳃灵的浓度为1638.4μg/mL时仍无抗菌效果;5倍MIC下抑菌圈直径为筛选抗菌药物的最佳参数,5倍MIC下,鮰爱德华氏菌对抗菌先锋高度敏感,对伯乐立康、菌必清、菌毒康和海鱼安中度敏感;菌必清+抗菌先锋的联合抗菌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氏 斑点叉尾 渔用药物 体外抗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