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类淀粉对草鱼生长、肠系膜脂肪沉积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田丽霞 刘永坚 +3 位作者 冯健 刘栋辉 梁桂英 杜震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将试验草鱼随机分配在 12个水族箱中 ,每箱放鱼 30尾 ,分别以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水稻淀粉为糖源配制 3种试验饲料 ,饲养初始体重为 (8.49± 0 .0 4)g的草鱼 80d ,观察不同种类淀粉饲料对草鱼生长、肠系膜脂肪沉积和鱼体组成的影... 将试验草鱼随机分配在 12个水族箱中 ,每箱放鱼 30尾 ,分别以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水稻淀粉为糖源配制 3种试验饲料 ,饲养初始体重为 (8.49± 0 .0 4)g的草鱼 80d ,观察不同种类淀粉饲料对草鱼生长、肠系膜脂肪沉积和鱼体组成的影响。每种饲料设 3个平行组 ,日投喂率按鱼体重的 3%计算。试验结果显示 :尽管草鱼对糖的表观消化率以小麦淀粉组最高 ,但摄食小麦淀粉饲料的草鱼与摄食玉米淀粉和水稻淀粉饲料的草鱼在生长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小麦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的内脏比、肝胰脏脂肪含量、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以及肠系膜脂肪占鱼体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水稻淀粉组 (P <0 .0 5 )。鱼体营养成份组成除了水稻淀粉组全鱼脂肪含量相对低于玉米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之外 ,其它成份没有太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 淀粉 草鱼 生长 肠系膜脂肪沉积 鱼体组成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刘永坚 刘栋辉 +3 位作者 田丽霞 冯健 梁桂英 杜震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46,共5页
采用 3× 3因子试验确定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实用饲料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初始平均体重为 2 .73g的试验鱼放养在 2 7个 2 .5m× 1.5m× 1.3m的网箱中 ,每箱放养 6 0尾。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8% ,42 %和 46 % ,... 采用 3× 3因子试验确定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实用饲料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初始平均体重为 2 .73g的试验鱼放养在 2 7个 2 .5m× 1.5m× 1.3m的网箱中 ,每箱放养 6 0尾。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8% ,42 %和 46 % ,脂肪水平为 5 % ,8%和 12 %的试验饲料饲养鱼 8周。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高蛋白质组 (HP ,46 % )显著高于中蛋白组 (MP ,42 % )和低蛋白组 (LP ,38% ) (P <0 .0 5 )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的生长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随饲料DP/DE降低 ,脏体比和肝体比增加 ;随饲料可消化能增加 ,全鱼和肝脏的脂肪含量增加 ,但对机体的蛋白含量、氨基酸构成和灰分含量没有多大的影响。从本试验可初步认为红姑鱼幼鱼最适饲料蛋白质水平为 46 % ,可消化蛋能比 (DP/DE)为 119mg·kca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蛋白质 能量水平 红姑鱼 生长 鱼体组成
下载PDF
饲料中棉粕替代鱼粉蛋白对草鱼的生长、血液生理指标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严全根 朱晓鸣 +4 位作者 杨云霞 韩冬 金俊琰 解绶启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2-369,共8页
以初始体重(100.0±0.29)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棉粕替代鱼粉蛋白对草鱼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理指标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设置7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C)以鱼粉为唯一蛋白源,其余6组分别以棉粕... 以初始体重(100.0±0.29)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棉粕替代鱼粉蛋白对草鱼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理指标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设置7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C)以鱼粉为唯一蛋白源,其余6组分别以棉粕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20%(R20)、40%(R40)、60%(R60)、80%(R80)、90%(R90)、100%(R10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的升高,草鱼特定生长率呈下降的趋势,当替代比例达到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蛋白质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通过折线法分析,在实验条件下,棉粕可以替代鱼粉蛋白的43.3%而不影响草鱼的生长。各组草鱼之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总胆固醇、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胆固醇呈现下降趋势,当替代水平达到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棉粕替代鱼粉蛋白显著影响鱼体的水分含量(P<0.05),当替代比例达到80%,鱼体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R2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10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粕 鱼粉 草鱼 生长 血液指标 鱼体组成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董桂芳 胡振雄 +3 位作者 黄峰 张志平 胡鑫 万祖德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3,共6页
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初始体重约4.5 g)的最适投喂频率。试验饲料为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38%,总能19.0 kJ/g。设计了1~5次/d(M1-M5)5种投喂频率。结果表明:M2、M3、M4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M1和M5组... 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初始体重约4.5 g)的最适投喂频率。试验饲料为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38%,总能19.0 kJ/g。设计了1~5次/d(M1-M5)5种投喂频率。结果表明:M2、M3、M4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M1和M5组(P<0.05),其中M4组最大。M3、M4、M5组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M1组(P<0.05),其中M3组最大。M2、M3、M4、M5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M1组(P<0.05),M3和M4组的蛋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M1和M2组(P<0.05)。M3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M1和M2组(P<0.05),M2、M3、M4和M5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含量均显著高于M1组(P<0.05)。因此,本研究建议,斑点叉尾鮰幼鱼养殖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饲料利用 鱼体组成 斑点叉尾鮰
下载PDF
不同配合饲料对南方鲇幼鱼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文兵 付世建 曹振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5-331,共7页
采用6种营养组分含量不同的配合饲料对南方鲇(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进行了6周(43d)的摄食—生长实验,测定并比较了实验前后的鱼体组成,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鱼体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鱼体蛋白质含量与... 采用6种营养组分含量不同的配合饲料对南方鲇(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进行了6周(43d)的摄食—生长实验,测定并比较了实验前后的鱼体组成,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鱼体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鱼体蛋白质含量与饲料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5806+011X(R=075,P<001);鱼体脂肪含量与饲料的比能值呈显著负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5634-163X(R=-061,P<001);鱼体灰分含量与饲料脂肪含量(X1)和饲料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值(X2)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方程为:Y=1562-054X1+050X2(R=065,P<001);鱼体的蛋白质与能量的比值和饲料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值显著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2614+039X(R=06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鱼体组成 南方鲇 幼鱼 配合饲料
下载PDF
双低菜粕对异育银鲫和团头鲂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高贵琴 熊邦喜 +3 位作者 赵振山 陈杰 梁峰 唐涛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1,共4页
以异育银鲫和团头鲂为生长实验对象,对照组Ⅰ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Ⅱ~Ⅴ实验组分别用16.72%、33.45%、50.17%、66.89%的"华双3号"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的25%、50%、75%、100%豆粕蛋白,Ⅵ组以83.66%的菜籽粕等氮... 以异育银鲫和团头鲂为生长实验对象,对照组Ⅰ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Ⅱ~Ⅴ实验组分别用16.72%、33.45%、50.17%、66.89%的"华双3号"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的25%、50%、75%、100%豆粕蛋白,Ⅵ组以83.66%的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100%的豆粕和鱼粉蛋白。随着饲料中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比例的提高,异育银鲫和团头鲂鱼体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当双低菜粕蛋白替代豆粕蛋白的比例为100%或替代饲料中全部的豆粕和鱼粉蛋白时,二者的脂肪含量显著下降,低于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着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略有下降,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粕 异育银鲫 团头鲂 鱼体组成 鱼肉品质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胡国成 李思发 +2 位作者 何学军 邓效伟 周培勇 《饲料工业》 2006年第6期24-27,共4页
用3种不同蛋白含量(23.1%、37.6%和47.9%)的配合饲料投喂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78d,结果显示,①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从23.1%上升到47.9%,平均日增重从0.30g/d上升到0.74g/d,3组之间的日增重和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从1.53... 用3种不同蛋白含量(23.1%、37.6%和47.9%)的配合饲料投喂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78d,结果显示,①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从23.1%上升到47.9%,平均日增重从0.30g/d上升到0.74g/d,3组之间的日增重和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从1.53下降为0.98,3组之间的饲料系数有显著差异(P<0.05)。②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鱼体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有影响,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灰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③蛋白含量为23.1%、37.6%和47.9%的配合饲料的成本分别为2.77元/kg、3.67元/kg、4.60元/kg。④初步认为蛋白含量为37.6%的配合饲料更适合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苗种培育的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蛋白质含量 尼罗罗非鱼 吉富品系 幼鱼 生长 鱼体组成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青鱼生长、鱼体组成及组织中灰分和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建明 沈斌乾 +3 位作者 潘茜 郭建林 叶金云 王友慧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90-93,共4页
用添加或不添加1000(IU/kg饲料)酸性植酸酶、4种磷酸二氢钙用量(0、5、10和15g/kg饲料)设计配方,制成8种试验饲料,开展为期8周的青鱼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青鱼摄食无植酸酶、加15g/kg磷酸二氢钙的饲料(饲料4)和有植酸酶且磷... 用添加或不添加1000(IU/kg饲料)酸性植酸酶、4种磷酸二氢钙用量(0、5、10和15g/kg饲料)设计配方,制成8种试验饲料,开展为期8周的青鱼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青鱼摄食无植酸酶、加15g/kg磷酸二氢钙的饲料(饲料4)和有植酸酶且磷酸二氢钙用量为10~15g/kg的两种饲料(饲料7、8)后,鱼体增重和鳞片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而饲料系数则较低,鱼体水分升高,脂肪降低。饲料中磷酸二氢钙用量为0~10g/kg时,添加植酸酶能使饲料磷在鱼体内的积累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试验鱼摄食无植酸酶和磷酸二氢钙的试验饲料(饲料1)后,其肌肉和鳞片的灰分含量、鳞片磷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青鱼摄食无植酸酶但磷酸二氢钙用量为0或5g/kg的试验饲料(饲料1和饲料2)和摄食有植酸酶但不加磷酸二氢钙种试验饲料(饲料5)后,全鱼磷含量显著低于摄食有植酸酶且饲料中磷酸二氢钙用量为5~15g/kg的3个试验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磷酸二氢钙 青鱼 生长 鱼体组成
下载PDF
饲料中硒酵母添加水平对卵形鲳鲹生长、食物利用及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玉波 韩华 王岩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7,共5页
在网箱中进行6周饲养试验以检验饲料中硒酵母添加水平对卵形鲳碜(Trachino-tusovatus)生长、食物利用及鱼体组成的影响。设计HF(鱼粉含量为45%)和LF(鱼粉含量为35%)两种配合饲料,在LF饲料配方中分别按0(对照)、0.5%、1.O... 在网箱中进行6周饲养试验以检验饲料中硒酵母添加水平对卵形鲳碜(Trachino-tusovatus)生长、食物利用及鱼体组成的影响。设计HF(鱼粉含量为45%)和LF(鱼粉含量为35%)两种配合饲料,在LF饲料配方中分别按0(对照)、0.5%、1.O%、1.5%、2.0%、2.5%的比例添加硒酵母,以鲜杂鱼作为对比饲料。试验鱼初始体重为(10.19±0.63)g,试验期间每日按饱食量投喂2次。结果显示,饲料中硒酵母添加水平对卵形鲳碜摄食率(FI)、饲料系数(FCR)、氮储积率(NRE)、肥满度和肝重指数、鱼体组成、氮和磷废物排放量(TNW和TPW)无显著影响(P〉0.05)。除添加1.5%硒酵母处理中鱼体的增重(wG)低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2.0%硒酵母处理组中鱼体的磷储积率(PR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之下,摄食饲料HF、LF和鲜杂鱼对WG无显著影响(P〉0.05),但摄食鲜杂鱼组FI、FCR、TNW和TPW均高于摄食饲料HF和LF的鱼(P〈0.05),而NRE和PRE低于后两者(P〈0.05)。研究表明,投喂含35%鱼粉的配合饲料时卵形鲳碜生长速度和食物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投喂鲜杂鱼时,而氮和磷废物排放量显著低于后者;当饲料鱼粉含量超过35%时,在配方中添加0.5%~2.5%的硒酵母不会显著增加卵形鲳碜生长速度和食物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硒酵母 生长 食物利用 鱼体组成
下载PDF
不同脂类水平对石斑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志东 王际英 +4 位作者 张利民 李培玉 李华东 李宝山 柳旭东 《广东饲料》 2009年第1期26-28,共3页
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为暖水性鱼类,肉质鲜美爽口、品质上乘享誉国内外市场,产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近年来在福建、广州、浙江等南部沿海城市养殖较多,普遍采用网箱养殖。自然海区的青石斑鱼以摄食小虾蟹、鱼类、头足类... 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为暖水性鱼类,肉质鲜美爽口、品质上乘享誉国内外市场,产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近年来在福建、广州、浙江等南部沿海城市养殖较多,普遍采用网箱养殖。自然海区的青石斑鱼以摄食小虾蟹、鱼类、头足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水性鱼类 鱼体组成 脂类 青石斑鱼 网箱养殖 国内外市场 东海南部 沿海城市
下载PDF
不同配合饲料对南方鲇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晓艳 汪开毓 +3 位作者 何敏 冯健 孙挺 张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主要探索不同饲料组成对鱼体组成的影响。将360尾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随机分成24组,饲养于24个水泥池中;共设计了21种饲料;实验持续了40d。结果表明:(1)不同营养素水平,对鱼体中的蛋白质沉积无明显影响;肌... 主要探索不同饲料组成对鱼体组成的影响。将360尾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随机分成24组,饲养于24个水泥池中;共设计了21种饲料;实验持续了40d。结果表明:(1)不同营养素水平,对鱼体中的蛋白质沉积无明显影响;肌肉中脂肪水平随着饲料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CBH)水平的增加而增加;CBH含量为33%时,肌肉中的CBH的沉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组(P〈0.05);(2)脏体比和肠脂比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脂肪水平9%~15%,肝脏中沉积的脂肪含量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CBH含量为33%的饲料时,肝脏中糖原的沉积含量显著的高于其他几个CBH含量的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南方鲇 鱼体组成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鲤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血清指标及全鱼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湉 郁建平 +1 位作者 逯凤肖 李芳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1,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鲤鱼的生长性能、形体指标、抗氧化活性及全鱼鱼体组成的影响。选取120尾体重相近的鲤鱼,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以基础日粮组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 试验旨在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鲤鱼的生长性能、形体指标、抗氧化活性及全鱼鱼体组成的影响。选取120尾体重相近的鲤鱼,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以基础日粮组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075%、0.10%、0.125%、0.25%DMY,试验期为64 d。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DMY对鲤鱼的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有促进作用,添加0.125%和0.25%DMY极显著提高了鲤鱼WGR(P<0.01),添加0.25%DMY使其SGR显著提高(P<0.05),添加0.075%、0.10%、0.125%、0.25%DMY各浓度使其FCR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0.125%和0.25%DMY使其HSI、CF极显著提高(P<0.01)。不同浓度的DMY可以提高鲤鱼血清的抗氧化性,添加0.25%的DMY使其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CAT活力显著降低(P<0.05);添加0.075%、0.10%、0.125%、0.25%DMY使其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不同浓度DMY对鲤鱼全鱼鱼体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改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鲤鱼 生长性能与形体指标 血清抗氧化性 全鱼鱼体组成
下载PDF
酶解鸡血粉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雪地 薛文 +3 位作者 华杰 孙龙生 苗淑彦 董小敬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期28-29,共2页
鱼粉作为水产饲料的主要蛋白质源,其产量日益下降且价格不断增长。寻找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饲料蛋白质源来代替鱼粉对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鸡血在许多家禽屠宰场的屠宰过程中大量产生,但是没有很好地利用从而造成浪费和污染。鸡... 鱼粉作为水产饲料的主要蛋白质源,其产量日益下降且价格不断增长。寻找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饲料蛋白质源来代替鱼粉对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鸡血在许多家禽屠宰场的屠宰过程中大量产生,但是没有很好地利用从而造成浪费和污染。鸡血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0%(占干物质),并且含有大量的必需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鱼粉 鱼体组成 生长性能 异育银鲫 鸡血 血粉 酶解 蛋白质源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对鲤鱼生长性能、鱼体组成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利 李泽健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0-83,共4页
为研究乳酸菌对鲤鱼生长性能、鱼体组成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选择体质量相近的健康鲤鱼幼苗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1组饲喂基础饵料为空白对照组,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2%、0.4%... 为研究乳酸菌对鲤鱼生长性能、鱼体组成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选择体质量相近的健康鲤鱼幼苗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1组饲喂基础饵料为空白对照组,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2%、0.4%、0.8%乳酸菌制剂,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试验2、3、4组的增重率、存活率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较1组比提高10.7%、10.0%(P<0.05),饵料系数较1组比分别降低12.2%、10.7%(P<0.05);(2)试验2、3、4组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鲤鱼的蛋白质含量、能量水平较1组比分别提高34.0%、33.7%和24.0%、23.2%(P<0.05);(3)试验2、3、4组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较1组比分别提高17.9%、17.8%、21.8%、25.8%(P<0.05)。综上,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鲤鱼生长性能和肠道酶活性,改善鱼体组成,以0.4%添加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鲤鱼 生产性能 鱼体组成 肠道酶活性
下载PDF
饥饿状态下瓦氏黄颡鱼氨氮排泄及鱼体生化组成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锦云 陈玉翠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3,共3页
在饥饿状态下,对瓦氏黄颡鱼的氨氮排泄半和鱼体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的氨氮排泄率在饥饿前期先升高后下降;在饥饿10—20d氨氮排泄率无显著变化;20d后氨氮排泄率呈下降趋势饥饿鱼体取样结果显示,饥饿前鱼体的蛋... 在饥饿状态下,对瓦氏黄颡鱼的氨氮排泄半和鱼体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的氨氮排泄率在饥饿前期先升高后下降;在饥饿10—20d氨氮排泄率无显著变化;20d后氨氮排泄率呈下降趋势饥饿鱼体取样结果显示,饥饿前鱼体的蛋白质、脂肪和灰份的含量分别为总体重的13.56%、21.84%和2.3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灰份含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在饥饿初期显著下降。在饥饿半致死时,蛋白质、脂肪和灰份的含量分别为总体重的7.14%、4.81%和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氨氮排泄 饥饿 鱼体组成
下载PDF
塘养一龄与二龄暗纹东方鲀鱼体的生化组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沈美芳 吴光红 +1 位作者 殷悦 吴蓓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2-437,共6页
对池塘养殖暗纹东方 (Fuguobscurus)的一龄鱼 (体重 40~ 80g)、二龄鱼 (体重 2 0 0~ 30 0g)鱼体的生化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二龄鱼的粗蛋白含量低于一龄鱼 ,而粗脂肪含量则明显高于一龄鱼 ;在必需氨基酸中 ,二龄鱼除了赖... 对池塘养殖暗纹东方 (Fuguobscurus)的一龄鱼 (体重 40~ 80g)、二龄鱼 (体重 2 0 0~ 30 0g)鱼体的生化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二龄鱼的粗蛋白含量低于一龄鱼 ,而粗脂肪含量则明显高于一龄鱼 ;在必需氨基酸中 ,二龄鱼除了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 ,其余氨基酸的含量几乎都低于一龄鱼 ,且它们的组成比例较接近 ,在非必需氨基酸中 ,一龄鱼、二龄鱼均以谷氨酸的含量为最高 ,分别占非必需氨基酸的 2 6 .5 4%和 2 6 .6 9% ;在脂肪酸的组成上 ,二龄鱼的单烯酸的含量都比一龄鱼高 ,尤其是C18∶1含量比一龄鱼高 12 .2 3 % ,而饱和脂肪酸、多烯酸的含量则一龄鱼比二龄鱼含量高 ,尤其是DHA的含量比二龄鱼高 4.43 % ;在测定的 14种矿物元素中 ,二龄鱼的Ca、Zn的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 ,其余元素的含量略低于或接近一龄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Tun 鱼体生化组成 一龄鱼 二龄鱼
下载PDF
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于罗非鱼生长和鱼体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杜震宇 刘永坚 +3 位作者 田丽霞 刘栋辉 冯健 梁桂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 2 0 0mg·kg-1,40 0mg·kg-1的DL -肉碱和 2 0 0mg·kg-1的L -肉碱 ,饲养初始重为38.6 5± 0 .2 1g的罗非鱼 ,经过 34d的生长试验 ,观察不同添加量的DL -肉碱与L -肉碱对于罗非鱼生长情况、机体营养...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 2 0 0mg·kg-1,40 0mg·kg-1的DL -肉碱和 2 0 0mg·kg-1的L -肉碱 ,饲养初始重为38.6 5± 0 .2 1g的罗非鱼 ,经过 34d的生长试验 ,观察不同添加量的DL -肉碱与L -肉碱对于罗非鱼生长情况、机体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添加两种构型肉碱对于罗非鱼并无促生长作用 ,也未明显改变全鱼和肌肉的营养成分组成 ,但是对于改变罗非鱼内脏相对重量、降低肝脂则有一定作用 ,这些作用和影响在相同添加量 (2 0 0mg·kg-1)的DL -肉碱与L -肉碱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 肉碱 罗非鱼 生长 鱼体营养成分组成
下载PDF
投饲频率对杂交鲂生长、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邱婷婷 王秀娟 +4 位作者 马恒甲 吴玉波 陈晓洁 陈晓榕 鲍俊东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05-109,共5页
为研究投饲频率对杂交鲂生长、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在室外微流水水槽中以配合饲料按0.5、1、2、3和4次/d的投饲频率分别投喂杂交鲂幼鱼8周。结果表明,投饲频率从0.5次/d增加至3次/d时,杂交鲂的体增重显著增加,随... 为研究投饲频率对杂交鲂生长、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在室外微流水水槽中以配合饲料按0.5、1、2、3和4次/d的投饲频率分别投喂杂交鲂幼鱼8周。结果表明,投饲频率从0.5次/d增加至3次/d时,杂交鲂的体增重显著增加,随后投饲频率从3次/d增加至4次/d时,体增重并未显著提高。杂交鲂的摄食率和鱼体脂肪含量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试验鱼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和鱼体水分含量则显著降低。饵料系数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0.5次/d组最高,而2次/d和3次/d组最低。各试验组之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肠道脂肪酶活性、鱼体的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及肌肉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杂交鲂的适宜投饲频率为3次/d,其饲料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鲂 投饲频率 体增重 饲料利用 消化酶 鱼体生化组成
下载PDF
日本骏河湾绿鳍马面鲀鱼体成份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元甲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2,46,共4页
日本东海岸骏河湾的绿鳍马面鲀产量虽然较高,但在静冈县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该湾的绿鳍马面鲀主要由定置网捕获,并曾一度由于网头太大而出现渔捞事故的情况,从而表现出具有渔获量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以及鱼价从每公斤10多日元到10... 日本东海岸骏河湾的绿鳍马面鲀产量虽然较高,但在静冈县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该湾的绿鳍马面鲀主要由定置网捕获,并曾一度由于网头太大而出现渔捞事故的情况,从而表现出具有渔获量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以及鱼价从每公斤10多日元到100多日元的巨大变化的特点。骏河湾定置网的渔期是1~6月,此期间渔获量可占到年产量的一大半,往年7月以后的作业船数少,渔获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骏河湾 绿鳍马面Tun 鱼体成份组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饥饿过程鲇鱼幼鱼静止代谢、身体组成及与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汤洪芬 曹振东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0-195,共6页
将33尾鲇鱼(Silurus asotus)幼鱼(32.14±1.40)g在(25±1)℃条件下驯化2周后分5组(0、1、2、4、8周)进行饥饿处理;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力竭性运动后的过量耗氧(EPOC)并对鱼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将33尾鲇鱼(Silurus asotus)幼鱼(32.14±1.40)g在(25±1)℃条件下驯化2周后分5组(0、1、2、4、8周)进行饥饿处理;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力竭性运动后的过量耗氧(EPOC)并对鱼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分别为(2.21±0.15)、(1.63±0.04)、(1.64±0.13)、(1.44±0.08)、(0.98±0.09)mgO2/kg·min,其中饥饿1、2、4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却都显著低于0组、高于8周组的水平(P<0.05),呈现一个静止代谢"平台期";鱼体组成的变化表明,该"平台期"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其后则主要由蛋白质供能;各组实验鱼力竭性运动后耗氧率峰值(VO2 peak)立即(2min)出现,随后逐渐下降至稳定耗氧水平(VO2 steady),EPOC总量(Excess VO2)分别为(31.8±6.06)、(76.67±4.34)、(69.2±5.89)、(70.41±3.12)、(38.28±2.72)mgO2/kg,其中饥饿1、2、4周组均显著高于饥饿0和8周组的水平(P<0.05),出现无氧运动功能补偿的"效应期"。通过鲇鱼幼鱼静止代谢"平台期"与其功能补偿"效应期"在时间上完全吻合的现象,揭示鱼类的功能补偿效应与其静止代谢水平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鲇鱼 静止耗氧率 鱼体组成 过量耗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