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栽培绿狐尾藻的鱼塘底泥菌群结构与优势属生态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紫娟 李文红 +5 位作者 武利军 陈祯东 张宇航 杨卓 徐鹏 温晴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6-1204,共9页
为探究栽培绿狐尾藻的鱼塘底泥细菌组成以及优势菌属的生态位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底泥细菌在门水平和属水平的组成,计算优势菌属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并分析了优势属和环境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绿... 为探究栽培绿狐尾藻的鱼塘底泥细菌组成以及优势菌属的生态位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底泥细菌在门水平和属水平的组成,计算优势菌属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并分析了优势属和环境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绿狐尾藻的鱼塘底泥细菌归属于63个门类、153个纲、190个目、168个科、143个属;6门15优势属以变形菌门为第一大门类,其次为绿弯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OP8门等。15个优势属的生态位宽度介于0.584~0.957,80%的优势属生态位宽度大于0.8;优势属生态位重叠值的变化范围为0.505~0.983,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6的属占优势属总对数的98.0%;表明各优势属的资源利用和生存能力较强,存在激烈资源竞争,空间异质性较小。冗余分析发现上覆水总磷、氨氮浓度和底泥有机质是影响优势菌属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绿狐尾藻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微生物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塘底泥 菌群结构 优势属 生态位 绿狐尾藻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养殖底泥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刁石强 吴燕燕 +4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邵征翌 孙满义 陈晓凤 《南方水产》 2010年第2期53-58,共6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产养殖底泥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底泥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波法提取,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浓缩并用流动相溶解后上机检测,方法线性范围在0.01~1.0...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产养殖底泥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底泥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波法提取,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浓缩并用流动相溶解后上机检测,方法线性范围在0.01~1.00μg.mL-1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回收率为88.2%~92.6%,精密度(RSD)为0.88%~2.67%,检出限为1.0μg.kg-1。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快捷、准确性高、重复性强,可检测出泥样中痕量的呋喃唑酮,适用于水产养殖环境底泥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唑酮 鱼塘底泥 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鱼塘水体中双酚A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董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0-1244,共5页
对地处珠三角的中山市鱼塘表层水及底泥中双酚A(BPA)污染水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鱼塘表层水样品中BPA检出率为100%,底泥样品中BPA检出率为44.4%。鱼塘表层水中BPA残留量为0.96~4.51μg·L-1,平均浓度为3.29μg·L-1;底泥... 对地处珠三角的中山市鱼塘表层水及底泥中双酚A(BPA)污染水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鱼塘表层水样品中BPA检出率为100%,底泥样品中BPA检出率为44.4%。鱼塘表层水中BPA残留量为0.96~4.51μg·L-1,平均浓度为3.29μg·L-1;底泥中BPA含量较低,浓度范围为0.19~1.31ng·g-1(干重),平均浓度为0.23ng·g-1(干重)。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除pH及COD外,BPA残留量与大部分环境因子关系不密切。参照EC/PNEC体系,BPA在中山鱼塘水体中的残留水平不会导致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 A 鱼塘水体 鱼塘底泥 养殖水体环境因子 生态风险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