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立克次氏体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晔 段宏安 +2 位作者 周毅 丁超 刘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662-9666,共5页
鱼立克次氏体病是由鱼立克次氏体(Piscirickettsia salmonis)引起的鲑科鱼病,1989年首次报道在智利饲养的银大马哈鱼中发现该病。该病主要危害银大马哈鱼、大鳞大马哈鱼、马苏大马哈鱼、虹鳟、细鳞大马哈鱼和大西洋鲑等鱼类。阐述了鱼... 鱼立克次氏体病是由鱼立克次氏体(Piscirickettsia salmonis)引起的鲑科鱼病,1989年首次报道在智利饲养的银大马哈鱼中发现该病。该病主要危害银大马哈鱼、大鳞大马哈鱼、马苏大马哈鱼、虹鳟、细鳞大马哈鱼和大西洋鲑等鱼类。阐述了鱼立克次氏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与病理学,概述了该病的检疫与诊断以及防控与预警方法,旨在为该病的检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立克次氏体 鱼立克次氏体 病理 检疫
下载PDF
鱼立克次氏体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林晓婷 汪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7-817,共11页
立克次氏体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重要病原之一,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目前主要采用Fryer法和依照《贝格恩细菌分类手册(第二版)》标准的方法对立克次氏体进行分类,细胞培养法、组织切片技术、PCR、核酸探针及ELISA等方法是广泛应... 立克次氏体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重要病原之一,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目前主要采用Fryer法和依照《贝格恩细菌分类手册(第二版)》标准的方法对立克次氏体进行分类,细胞培养法、组织切片技术、PCR、核酸探针及ELISA等方法是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研究成果表明此种病害主要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式进行传播,而抗立克次氏体疫苗的研制也进入了商品化生产。本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为此种病害的研究提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立克次氏体 立克 立克
下载PDF
基于浒苔暴发海水池塘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春忠 孙富林 +3 位作者 侯代云 肖懿哲 林国荣 严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为研究浒苔对海水养殖环境微生物生态的影响,采用Illumi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冬季垦区进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水体以及底泥中菌群结构,分析进水区、池塘养殖区和排水区的环境微生物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γ-变形细菌、α-... 为研究浒苔对海水养殖环境微生物生态的影响,采用Illumi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冬季垦区进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水体以及底泥中菌群结构,分析进水区、池塘养殖区和排水区的环境微生物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γ-变形细菌、α-变形细菌、放线菌、拟杆菌和δ-变形细菌为海水养殖区的优势细菌门类;(2)进水区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浒苔池塘和排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3)浒苔池塘的水体微生物以异养细菌为主,底泥以脱硫杆菌等厌氧细菌为主,增加了底泥潜在产生硫化氢的危害;(4)进水区水体含有丰度较高的弧菌和鱼立克次氏体等条件致病性病原菌,而浒苔池塘中含量较低,说明浒苔对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中另一种潜在致病菌黄杆菌类的丰度较高,养殖品种务必防患此类病菌感染疾病的发生。本文从微生态学角度全面揭示浒苔对近岸海区、海水池塘和排水区微生态演变过程的影响,发现了浒苔具有抑制和增加不同致病菌的双重作用,这对水产养殖有一定指导,也为浒苔发生原因、预报、预防等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弧菌 鱼立克次氏体 黄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